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转蓬 拼音:zhuǎn péng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词语解释:飘蓬 拼音:piāo péng
(1).飘飞的蓬草。 唐 贾岛 《送友人游塞》诗:“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参戎》:“身似飘蓬逐水流,当此际岂堪回首。”
(2).比喻飘泊无定。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何记室》诗:“游子倦飘蓬,瞻途杳未穷。”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飘蓬敢恨一年迟,客裡春光也自宜。”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
(3).飘垂蓬松。 巴金 《家》十三:“他埋着头,飘蓬的头发散落在水面上。”词语解释:飞蓬 拼音:fēi péng
(1).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五:“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
(2).比喻轻微的事物。《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 许维遹 案:“飞蓬,言其轻微也。‘问’应作‘间’,‘间’与‘諫’通。諫而不听者谓之轻微之諫。”
(3).比喻蓬乱的头发。 晋 左思 《白发赋》:“髮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孤身何幸脱樊笼,两鬢飞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復有故宫妃,飞蓬乱双髲。”
(4).比喻行踪飘泊不定。《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词语解释:断蓬 拼音:duàn péng
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词语解释:蒿蓬 拼音:hāo péng
(1).蒿和蓬。泛指杂草。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六:“ 仲蔚 爱穷居,遶宅生蒿蓬。”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良田半作龟兆坼,秔稻日夕成蒿蓬。” 清 顾炎武 《劳山歌》:“古言 齐国 之富 临淄 次 即墨 ,何以满目皆蒿蓬。”
(2).草野。《南史·梁武烈世子方等传》:“生在蒿蓬,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 金 元好问 《光武台》诗:“当年 赤帝 孙,提剑起蒿蓬。”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之三:“寓目增黽勉,慨焉念蒿蓬。”词语解释:萍蓬 拼音:píng péng
萍浮蓬飘。喻行踪转徙无定。 唐 杜甫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元 李存 《山中留夜宿明日以风雨对床眠为韵赋诗》:“人生难定期,往往如萍蓬。” 清 恽敬 《答顾研麓书》:“将来萍蓬流转,或得乍合,当与阁下穷日夜讨论以相证。”词语解释:秋蓬 拼音:qiū péng
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晏子春秋·杂上二十》:“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僨且揭矣。”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金 元好问 《南关》诗:“风里秋蓬不自由,一生几度过 隆州 。”词语解释:孤蓬 拼音:gū péng
随风飘转的蓬草。常比喻飘泊无定的孤客。《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吕向 注:“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 明远 自喻客游也。”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局骗》:“正是夫妻两地愁无尽,身类孤蓬恨怎消?你看这等天气,好凄凉人也。”词语解释:鬓蓬 拼音:bìn péng
指鬓发。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五:“啼鶯惊断寻春梦,惆悵新霜点鬢蓬。”词语解释:短蓬 拼音:duǎn péng
即彩虹。雨停后,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短蓬》:“ 杨大芳 尝为 明州 高亭 盐塲。塲在海中,或天时晴霽,时见如匹练横天,其色淡白,则晴雨中分,土人名之曰短蓬,亦蜃气之类也。”词语解释:蓬蓬 拼音:péng péng
(1).茂盛、蓬勃的样子。《诗·小雅·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毛 传:“蓬蓬,盛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广志》曰:‘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緑叶蓬蓬。’”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纤穠》:“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火光熊熊了,香气蓬蓬了。”
(2).形容须发密而凌乱。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虔州城楼》:“风吹其髮蓬蓬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髮蓬蓬如羽葆。” 王统照 《生与死的一行列》:“ 老魏 的又厚而又紫的下唇藏在蓬蓬的短髯里。”
(3).饱满、充盈的样子。 汉 高诱 《〈淮南鸿烈解〉叙》:“一尺繒,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序:“今见 饶 君作,不觉蓬蓬在腹。”
(4).风吹动貌。《庄子·秋水》:“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见旋风蓬蓬而来,敬酹奠之。”
(5).犹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 清 恽敬 《游庐山记》:“始如云之障,自远至也,於是四山皆蓬蓬然。”
(6).象声词。《诗·大雅·灵台》:“鼉鼓蓬蓬,矇瞍奏公。”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耘鼓》:“蓬蓬戏场声,壤壤战时伍。” 清 谭嗣同 《儿缆船》诗:“北风蓬蓬,大浪雷吼。”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路旁,辽阔幽深的棉田里,送出蓬蓬的声音。”词语解释:霜蓬 拼音:shuāng péng
喻散乱的白发。 唐 李白 《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緑鬢成霜蓬。”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梳头》:“霜蓬已枯不再緑,有客劝我抽其根。”词语解释:惊蓬 拼音:jīng péng
(1).疾飞的断蓬。喻行踪的飘泊不定。 唐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路遶 函关 东復东,身骑征马逐惊蓬。” 清 谭嗣同 《古别离》诗:“惊蓬捲天起,坠羽沦渊池。”
(2).形容散乱蓬松的头发。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词:“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鬢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词语解释:枯蓬 拼音:kū péng
(1).枯干的蓬草。 唐 黄滔 《送友人游边》诗:“野烧枯蓬旋,沙风匹马衝。”
(2).枯蓬随风飘荡,因亦以之喻行踪不定。 宋 陆游 《宿仙霞岭下》诗:“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间路未穷。” 明 刘基 《少年行》:“逝水不可挽,枯蓬安所依。”词语解释:莲蓬 拼音:lián péng
莲花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实。 宋 黄庭坚 《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诗之一:“莫藏春笋手,且为剥莲蓬。” 清 陈维崧 《蝶恋花·六月词再用前韵》词:“剥罢莲蓬何处使,挼来做箇人儿戏。” 许杰 《炎夏小记》:“娘姨买菜回来时,有它的份儿;小孩子们吃莲蓬时,有它的份儿。”词语解释:桑蓬 拼音:sāng péng
“桑弧蓬矢”的略语。 宋 苏轼 《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桑蓬示喜,復临载育之辰;金币展亲,往致友于之爱。”参见“ 桑弧蓬矢 ”。
词语解释:桑弧蓬矢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郑玄 注:“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唐 李白 《上安州裴刺史书》:“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王先生 差矣!岂不知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何乃为此区区儿女之态。”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二:“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为得计乎?”词语解释:卷蓬 拼音:juàn péng
蓬根浅,风卷则飞。喻流徙无定。 明 李贽 《卷蓬根》诗:“尘世无根若捲蓬,主人莫讶我孤踪。”
风卷飞蓬。形容极轻快。《魏书·李安世传》:“百姓为之语曰:‘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词语解释:编蓬 拼音:biān péng
(1).编结蓬草。古时简陋之屋,编蓬以为门户。亦指结草为庐。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一:“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
(2).指竹木结构的茅屋。为贫者所居。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编蓬反素,誓击壤以忘机;汗简潜心,警夺朱而发愤。” 清 刘大櫆 《菉溪书屋图记》:“嗟呼,士当其贫贱之时,卷身编蓬之下,自谓与螻蚁何异。”词语解释:征蓬 拼音:zhēng péng
(1).犹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胡笳屡悽断,征蓬未肯还。” 唐 王勃 《冬郊行望》诗:“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
(2).泛指远行之人。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词语解释:栗蓬 拼音:lì péng
栗子的外刺苞。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戏赠》:“细看卷蠆尾,我家真栗蓬。”《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新留的头髮,通似六七月的栗蓬,颜色也合栗蓬一样。”词语解释:大蓬 拼音:dà péng
官名。秘书监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牓官称……祕书监为大蓬。”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既而留中为大蓬,未几,遂以秘撰帅 荆 。”词语解释:寒蓬 拼音:hán péng
寒天的枯草。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寒蓬夕卷,古树云平。” 南朝 梁 刘孝标 《相经序》:“手无春荑之柔,髮有寒蓬之悴。”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三:“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词语解释: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传说中海中二神山 方丈 、 蓬莱 的并称。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寄言 息夫子 ,岁晚陟 方 蓬 。” 王琦 注:“ 方 蓬 , 方丈 、 蓬莱 ,海中二神山也。”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逢僧问 兜率 ,访道疑 方 蓬 。”词语解释:少蓬 拼音:shǎo péng
秘书少监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祕书监为大蓬,少监为少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颜夷仲 为少蓬,尚无出身,久之乃赐第,除西掖。”词语解释:沙蓬 拼音:shā péng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由基部分枝。叶披针形至线形,具刺状尖头。花两性,成腋生短穗状花序。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多生于沙丘和沙地。幼嫩植株作羊和骆驼饲料。种子可食,并可榨油供食用。亦名东廧。 唐 骆宾王 《边城落日》诗:“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唐 纪唐夫 《骢马曲》:“连年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晚来幽独恐伤神,唯见沙蓬水柳春。”词语解释:衰蓬 拼音:shuāi péng
枯萎的蓬草。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八:“华鬢不耐秋,颯然成衰蓬。” 唐 卢纶 《潞府崔功曹峒长林司空丞曙俱谪远方余以摇落之时对书增叹因呈河中郑仓曹畅参军昆季》诗:“鬢似衰蓬心似灰,惊悲相集老相催。”词语解释:旋蓬 拼音:xuán péng
随风飞转的蓬草。比喻轻易。 唐 李白 《梁甫吟》:“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麾 楚 汉 如旋蓬。”词语解释:烟蓬
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词语解释:乱蓬蓬 拼音:luàn péng péng
蓬松,散乱。《西游记》第二八回:“两边乱蓬蓬的鬢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一片银镀金的浓鬍子绕来满口,不亚如溪边茅草乱蓬蓬。” 鲁迅 《呐喊·孔乙己》:“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词语解释:轻蓬 拼音:qīng péng
飞蓬。 宋 文同 《送郭经知县》诗:“离罇掩残日,去骑若轻蓬。”词语解释:雨蓬 拼音:yǔ péng
见“ 雨篷 ”。
词语解释:雨篷 拼音:yǔ péng
亦作“ 雨蓬 ”。
(1).船上用以遮雨的舱篷。借指有舱篷的船。 唐 罗邺 《钓翁》诗:“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宋 陆游 《小雨舟过梅市》诗:“故故催诗衬雨篷,悠悠破梦隔云鐘。”
(2).遮雨的篷盖。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我连忙追下去,走上甲板,看见 老周 正在指挥大家利用盖仓帆布撑起了盛水的雨篷。”词语解释:葭蓬
芦苇与蓬草词语解释:天蓬 拼音:tiān péng
天神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便是 天蓬 黑煞 ,见他也应伏输。”《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令 关兴 结束做 天蓬 模样,手执七星皂旛,步行於车前。”《水浒传》第十三回:“这个是扶持社稷毘沙门, 托塔李天王 ;那个是整顿江山掌金闕, 天蓬大元帅 。”词语解释:漂蓬 拼音:piāo péng
漂泊。谓飘转如同飞蓬。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秋来相顾尚漂蓬,未就丹砂愧 葛洪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谁怜身世漂蓬,每渍素綃有泪。”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惜取明时一荐雄,十年书剑任漂蓬。”词语解释:背蓬 拼音:bèi péng
亦作“ 背篷 ”。 捕鱼人用来遮雨的斗篷。 唐 皮日休 《添渔具诗》序:“ 江 汉 间时候率多雨,难以籉笠自庇,每伺鱼必多俯,籉笠不能庇其上,由是织篷以障之,上抱而下仰,字之曰‘背篷’。” 唐 韩偓 《江岸闲步》诗:“立谈禪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词语解释:饱蓬蓬 拼音:bǎo péng péng
饱满貌。 汉 高诱 《〈淮南子〉叙目》:“时民歌之曰:一尺繒,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词语解释:三蓬 拼音:sān péng
犹言数抔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种山 者, 句践 所葬 大夫种 也。楼船卒二千人,钓足羡,葬之三蓬下。” 张宗祥 校注:“《汉书·贾山传》‘曾不得蓬颗蔽冢而託葬焉’注引 晋灼 曰:‘东北人名土块为蓬颗。’此言葬之苟简也。”词语解释:鼓蓬蓬 拼音:gǔ péng péng
形容凸起或胀大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西门庆 又在桌上拿了一碟鼓蓬蓬白麵蒸饼。”《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进门儿一眼就看见他那对鼓蓬蓬的大咂儿。”词语解释:阏蓬 拼音:è péng
见“ 閼逢 ”。
词语解释:阏逢 拼音:è féng
亦作“ 閼蓬 ”。 十干中“甲”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閼逢。”《淮南子·天文训》:“寅,在甲曰閼蓬。” 高诱 注:“言万物锋芒欲出,拥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清 洪亮吉 《晋太康三年地志王隐晋书地道志后叙》:“先生以 亮吉 麤知湛浊,稍别广轮,每成志地之书,輒预校讐之役,閼逢执徐岁,壮月,所校《太康志》、《地道志》二卷刊成,授简宾筵,命书后序。”词语解释:蜚蓬 拼音:fēi péng
飞旋飘荡的蓬草。 汉 王充 《论衡·感类》:“见鸟跡而知为书,见蜚蓬而知为车。”词语解释:雕蓬 拼音:diāo péng
草名。《尔雅·释草》:“啮,彫蓬。” 郝懿行 义疏:“今验秋蓬,叶似松杉,秋枯根拔,风卷为飞,所谓孤蓬自振,此即‘啮,彫蓬’矣…… 郑樵 《通志》以彫蓬为彫胡、黍蓬为野茭。 杨慎 《卮言》以‘蓬有水陆二种,彫蓬乃水蓬彫苽是也。黍蓬乃旱蓬青科是也,青科结实如黍, 羌 人食之,今 松州 有焉’。此二説竝无依据。” 词语解释:松蓬蓬 拼音:sōng péng péng
蓬松貌。 十月 《1981年第3期》:“梭梭木泛出新的颜色,无名的小草松蓬蓬地稀疏地撒在黄沙上。”词语解释:毛蓬蓬 拼音:máo péng péng
须发密而乱貌。 杜鹏程 《延安人》:“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词语解释:密蓬蓬 拼音:mì péng péng
茂盛丛集的样子。 刘坚 《“强盗”的女儿》:“叶子密蓬蓬的,遮得我严严实实。”词语解释:热蓬蓬 拼音:rè péng péng
(1).犹热乎乎。《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虽则媒人之口,不可尽信,却也説得 柳氏 肚里热蓬蓬的。”《负曝闲谈》第十一回:“ 殷必佑 因为自己做的文章,钞出来之后,经了许多亲友称赞,他心中也觉得热蓬蓬起来了。”
(2).形容热气蒸腾。 鲁迅 《呐喊·风波》:“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西湖 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的一般。”词语解释:断梗飞蓬 拼音:duàn gěng fēi péng
见“ 断梗飘蓬 ”。
词语解释:断梗飘蓬 拼音: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比喻漂泊不定。 宋 石季友 《清平乐》词:“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亦作“ 断梗飞蓬 ”。 宋 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词语解释:断梗飘蓬 拼音: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比喻漂泊不定。 宋 石季友 《清平乐》词:“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亦作“ 断梗飞蓬 ”。 宋 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词语解释:朔蓬 拼音:shuò péng
指蓬矢。《列子·汤问》:“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蝨之心而悬不絶。” 张湛 注:“以彊弓劲矢贯蝨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词语解释:灰蓬蓬 拼音:huī péng péng
犹言灰蒙蒙。 朱自清 《背影·一封信》:“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 冯德英 《苦菜花》楔子:“村子的周围都长满了树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看到远处,一片灰蓬蓬的树林,那就是个村庄了。”参见“ 灰蒙蒙 ”。
词语解释:灰蒙蒙 拼音:huī mēng méng
亦作“ 灰濛濛 ”。亦作“ 灰朦朦 ”。暗淡模糊貌。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船到 洞庭湖 口,下雨了,天上地下都是灰蒙蒙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这一小列枪尖上的长刺刀,好像是在划开灰蒙蒙的天色似的。”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灰朦朦的夜色,正向这牢房的窗口探视着。”词语解释:神蓬 拼音:shén péng
神草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条阳山 出神蓬,如蒿,长十丈。 周 初,国人献之。 周 以为宫柱,所谓‘蒿宫’也。”参见“ 蒿宫 ”。
词语解释:蒿宫 拼音:hāo gōng
指 周 代以蒿为柱之宫。《大戴礼记·明堂》:“ 周 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宫仰盖,日馆希旌。”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宫不陋,茨山可仰。”一说“蒿宫”即郊宫。 章炳麟 《官制索隐》:“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宫或作蒿宫。”词语解释:碱蓬 拼音:jiǎn péng
1.亦作"鹻蓬"。
2.一种在碱土上生长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