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蓦地蓦直蓦头蓦路人蓦刀蓦地里蓦駮蓦越
蓦然蓦忽蓦生蓦蓦蓦山溪蓦驳蓦的 

词语解释:蓦地  拼音:mò dì
亦作“ 驀的 ”。 出乎意料地;突然。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驀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沙汀 《意外》:“ 李涛 蓦地纳闷起来,试想猜准那个老钉着问他的是什么人。” 沙汀 《困兽记》二七:“他蓦的流下泪来, 孟瑜 忽然感觉有趣似的笑了。”
词语解释:蓦然  拼音:mò rán
不经心地;猛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时驀然倒在床上,已自叫唤不醒了。” 萧红 《生死场》十三:“亡国后的 赵三 ,蓦然念起那些死去的英勇的伙伴!”
词语解释:蓦直  拼音:mò zhí
一径;笔直。《景德传灯录·诸方杂举徵拈代别语》:“僧问:‘ 径山 路何处去?’婆曰:‘驀直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如弩机一发,近者亦至之有準,远者亦至之有準,一条驀直去,终无迂曲走移。”
词语解释:蓦忽  拼音:mò hū
忽然。《朱子语类》卷五九:“若只管兀然守在这里,驀忽有事至于吾前,操底便散了。”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三出:“驀忽心闲,小楼东栏桿镇倚。” 清 曹寅 《西轩纳凉口号》之三:“驀忽垂杨十五年,那容泥絮不风蝉。”
词语解释:蓦头  拼音:mò tóu
当头,迎头。《五灯会元·云门宗·妙峰如璨禅师》:“若道不得,明年四月八,还是驀头浇。”
词语解释:蓦生  拼音:mò shēng
陌生。驀,用同“ 陌 ”。《水浒传》第二十回:“ 白胜 的事,可教驀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鬆宽他,便好脱身。”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但若遇着蓦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六号》:“一个活了二十岁的人,开始一人跑到蓦生的地方去,还是第一次。”
词语解释:蓦路人  拼音:mò lù rén
陌路人。指路上碰到的不相识的人。驀,用同“ 陌 ”。 唐 汪遵 《望思台》诗:“不忧家国任姦臣,骨肉翻为驀路人。”
词语解释:蓦蓦  拼音:mò mò
恍惚不安貌。 宋 德祐 太学生《祝英台近》词:“倚危栏,斜日暮,驀驀甚情绪。”
词语解释:蓦刀  拼音:mò dāo
陌刀,长刀。驀,用同“ 陌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中军家三十将士各执阔刃驀刀,当时便喝:‘来者甚人?’”《景德传灯录·婺州明招德谦禅师》:“驀刀丛里逞全威,汝等应当善护持。”
词语解释:蓦山溪  拼音:mò shān xī
(1).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词语解释:蓦地里  拼音:mò dì lǐ
见“ 驀地里 ”。
亦作“ 驀地裡 ”。 犹蓦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怪何来无知少年,驀地里将人流盼。”《鼓掌绝尘》第八回:“驀地裡只听得鐘鼓齐鸣,恰是本祠僧人起来诵早功课,方纔惊醒。”
词语解释:蓦驳  拼音:mò bó
传说中一种跑得极快的猛兽。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及无虎、狼、豺、豹、狐狸、驀駮之兽,又无猫、鼠、猪、犬扰害之类。”
词语解释:蓦駮
传说中一种跑得极快的猛兽。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及无虎、狼、豺、豹、狐狸、驀駮之兽,又无猫、鼠、猪、犬扰害之类。”
词语解释:蓦的  拼音:mò de
见“ 驀地 ”。
词语解释:蓦地  拼音:mò dì
亦作“ 驀的 ”。 出乎意料地;突然。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驀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沙汀 《意外》:“ 李涛 蓦地纳闷起来,试想猜准那个老钉着问他的是什么人。” 沙汀 《困兽记》二七:“他蓦的流下泪来, 孟瑜 忽然感觉有趣似的笑了。”
词语解释:蓦越  拼音:mò yuè
(1).超越。 宋 陆游 《奏筠州反坐百姓陈彦通诉人吏冒役状》:“纵使州郡欲治其虚妄驀越之类,亦自有见行条法。”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四:“诉人不得驀越陈状,违者科罪。”
(2).指跨越。《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众遂至山,攀缘藤葛,驀越溪涧,其上絶顶,果有草庵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