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茵蓐 拼音:yīn rù
见“ 茵褥 ”。
词语解释:茵褥 拼音:yīn rù
亦作“ 茵蓐 ”。 床垫子。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繒帛为茵褥,觴勺有彩。”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石崇 厕上有絳纱帐,大牀茵蓐甚丽,两婢持香囊。”词语解释:席蓐 拼音:xí rù
见“ 席褥 ”。
词语解释:席褥 拼音:xí rù
亦作“ 席蓐 ”。 席与褥。泛指铺垫之具。《墨子·号令》:“城上日壹发席蓐,令相错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公 反国至 河 ,令:‘籩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入门,并叙立於阶下,北上东向。主司列席褥,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词语解释:在蓐 拼音:zài rù
犹在草。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答永叔洗儿歌》:“明朝我妇忽在蓐,乃生男子实秀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昌化章氏》:“兄告其妻,妻犹在蓐。”词语解释:卧蓐 拼音:wò rù
犹卧病。《后汉书·赵岐传》:“年三十餘,有重疾,卧蓐七年。”词语解释:草蓐 拼音:cǎo rù
(1).草席;草垫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籧篨而已。”《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 晋 杜预 注:“在车之右者挟辕为战备,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
(2).指产褥。(坐)月子。《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皇后方在草蓐,未任就路,欲以十月幸 洛 。”词语解释:诞蓐 拼音:dàn rù
犹言坐月子。《旧唐书·昭帝纪》:“癸巳,帝遣 晋国夫人 可证 传詔諭 全忠 ,言中宫诞蓐未安,取十月入 洛阳宫 。”词语解释:临蓐 拼音:lín rù
临产。亦指分娩。蓐,床上草垫。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 伊川丈人 与 李夫人 因山行,於云雾间见大黑猿,有感,夫人遂孕,临蓐时,慈乌满庭,人以为瑞,是生 康节公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三僧》:“问之,则夫人临蓐得一子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然无子,恐一旦临蓐,不见信于戚里,以谋女。” 鲁迅 《呐喊·兔和猫》:“却只见一堆烂草夹些兔毛,怕还是临蓐时候所铺的罢,此外是冷清清的,全没有什么雪白的小兔的踪迹。”词语解释:落蓐 拼音:luò rù
指婴儿出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祇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词语解释:追蓐 拼音:zhuī rù
行军部队征集草蓐供歇宿用。《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 杜预 注:“在车之右者,挟辕为战备;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词语解释:产蓐 拼音:chǎn rù
见“ 产褥 ”。
词语解释:产褥 拼音:chǎn rù
亦作“產蓐”。
(1).孕妇临产时用的褥垫。因用以指坐月子。《旧唐书·房孺复传》:“及妻在产蓐三四日,遽令上船即路,数日,妻遇风而卒。” 宋 朱端章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备产济用方序》:“妇人产褥之事,一有蹉跌,为害不细。” 郭沫若 《归去来·东平的眉目》:“以我学过医而且自己收生过四五个儿女的人看来,他所描写的产褥情形,便不够真实。”
(2).指产褥热。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妇人疾莫大於产蓐,仓卒为庸医所杀者多矣。” 词语解释:小蓐 拼音:xiǎo rù
小产。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牛鬼》:“君来时我已有娠,今小蓐以死。”词语解释:就蓐 拼音:jiù rù
临蓐,分娩。词语解释:竹蓐 拼音:zhú rù
即竹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竹蓐》:“﹝竹蓐﹞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惟苦竹生者有毒耳。”参见“ 竹肉 ”。
词语解释:竹肉 拼音:zhú ròu
(1).亦称“ 竹菰 ”。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 江 淮 有竹肉,生竹节上,如弹丸,味如白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竹蓐》:“﹝ 藏器 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
(2).《晋书·孟嘉传》:“ 桓温 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 嘉 答曰:‘渐近使之然。’”丝,弦乐;竹,管乐;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林铁崖 ﹞每当讌会,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际,时而意得忘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六:“俎膾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词语解释:坐蓐 拼音:zuò rù
旧时妇女分娩时身下铺草,故称临产为“坐蓐”。蓐,草席,泛指所垫之物。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鹤山先生 母夫人方坐蓐时,其先公昼寝,梦有人朝服而入其卧内。”《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为何唤作寤生?原来 姜氏 夫人分娩之时,不曾坐蓐,在睡梦中产下,醒觉方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孙峨山 ﹞渐入室,见少妇方坐蓐。欲退避,其人背后拊一掌,已昏然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