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末字词组
芙蓉金芙蓉红芙蓉豆蓉初日芙蓉初发芙蓉  
木芙蓉碧芙蓉阿芙蓉草芙蓉人镜芙蓉七级芙蓉  
玉芙蓉水芙蓉苁蓉出水芙蓉蓇蓉肉苁蓉  

词语解释:芙蓉  拼音:fú róng
(1).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词语解释:芙蓉剑  拼音:fú róng jiàn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 越王 句践 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 薛烛 以“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以指利剑。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相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诗:“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
词语解释:木芙蓉  拼音:mù fú róng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 唐 韩愈 《木芙蓉》诗:“艳色寧相妬?嘉名偶自同。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朱熹 考异:“此诗言荷花与木芙蓉生不同处,而色皆美,名又同,故以採江、搴木二事相对,言其生处。” 宋 沉晦 《小重山》词:“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芙蓉》
词语解释:玉芙蓉  拼音:yù fú róng
(1).白莲花。 宋 朱熹 《莲沼》诗:“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2).白牡丹的一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娇、緑边白、玉重楼……玉绣球。”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词:“面面虚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憁。”
(4).指芙蓉帐,华美的帐子。 清 刘献廷 《横塘》诗:“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笼香透玉芙蓉。脸侵红杏一枝雨,眉点青山若个峰。”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一:“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6).喻雪峰。 明 唐寅 《题画》诗之四:“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词语解释:金芙蓉  拼音:jīn fú róng
荷花的美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四十》:“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元 杨维桢 《八月五日赴玛瑙山主之招题诗双松亭》诗:“外湖水绕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词语解释:碧芙蓉  拼音:bì fú róng
(1).绿荷。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更有碧芙蓉,香洁菡萏,伟於常者。”
(2).比喻苍翠的山峰。 林纾 《题画绝句》之十六:“驀然失却碧芙蓉,云出山来白万重。”
词语解释:水芙蓉  拼音:shuǐ fú róng
荷花的别名。详“ 水花 ”。
词语解释:水花  拼音:shuǐ huā
(1).亦作“ 水华 ”。荷花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宋 朱熹 《置酒白莲沼上》诗:“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广群芳谱·花谱八·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2).萍的别名。《通志·草木一》:“藻生乎水中,萍生乎水上,萍之名类,亦多易相紊也。按:萍亦曰水花。”
(3).泛指水中之花。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谘议》诗:“林叶下仍飞,水花披未落。” 唐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诗:“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4).指水上冰花。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发视则有水花生於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
(5).浪花;受激而四溅的水。 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宋 梅尧臣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诗:“ 江 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巴金 《家》十九:“﹝ 觉新 ﹞一个不小心把船弄往右边一侧,甚至溅了水花上船。”
(6).指水里冒出来的泡沫。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
(7).浮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浮石》
(8).即水痘。参见“ 水痘 ”。
词语解释:红芙蓉  拼音:hóng fú róng
本指 唐敬宗 所宠爱之舞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宝历 二年, 淛东国 贡舞女二人,一曰 飞鸞 ,二曰 轻凤 。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中,盖恐风日所侵故也。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后亦用作歌舞女伎的代称。
词语解释:阿芙蓉  拼音:ā fú róng
即鸦片。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阿芙蓉》:“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乾用之。故今市者,犹有苞片在内。” 陈少白 《尤少纨之略史》:“及资将罄,则以其餘购阿芙蓉若干,麵包若干,携归,穷日夜之力以尽其阿芙蓉,觉饿,则嚙麵包以充飢。”参见“ 阿片 ”。
词语解释:阿片  拼音:ā piàn
即鸦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阿芙蓉》﹝释名﹞:“阿片。俗作鸦片。” 梁启超 《游台第一信》:“ 臺湾 之阿片专卖事业,自詡为禁烟之一妙法,当有可供我研究者。”
词语解释:苁蓉  拼音:cōng róng
药草。草苁蓉、肉苁蓉的统称。《神农本草经》卷一“肉松容: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癥瘕,久服轻身” 三国 魏 吴普 注:“肉蓯蓉,一名肉松蓉。”
词语解释:豆蓉  拼音:dòu róng
(1).用豆粉制的糕饼等食品的馅心。如豆蓉月饼。
(2).方言。木豆的别称。
词语解释:草芙蓉  拼音:cǎo fú róng
荷花的别名。《广群芳谱·花谱二九·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注引 杜 诗注:“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词语解释:出水芙蓉  拼音:chū shuǐ fú róng
水面上初放的荷花。多以喻诗文的清新或女子的艳丽。 宋 洪咨夔 《沁园春·用周潜夫韵》:“ 濂溪 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絶姿。”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 李师师 ﹞娇艳如出水芙蓉。”《花月痕》第七回:“ 秋痕 转过脸来,却不是 秋痕 ,又另是一个丽人,濯濯如春月柳,灩灩如出水芙蓉,比 秋痕 还好。” 苏曼殊 《惨世界》第十一回:“就有一位年方三六的佳人,轻身缓步的走出来,好似出水芙蓉一般。”
词语解释:初日芙蓉  拼音:chū rì fú róng
犹初发芙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王荆公 居 钟山 , 秀老 数相往来,尤爱重之,每见於诗,所谓‘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蓉映碧流;未惜 元 刘 争独步,不妨 陶 谢 与同游’是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初日芙蓉,非人力所能为,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於造化之外。”
词语解释:人镜芙蓉  拼音:rén jìng fú róng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 , 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 ,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
词语解释:蓇蓉  拼音:gū róng
草名。《山海经·西山经》:“ 嶓冢之山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词语解释:初发芙蓉  拼音:chū fā fú róng
莲花初放。喻诗词清新可爱。《南史·颜延之传》:“ 延之 尝问 鲍照 ,己与 灵运 优劣, 照 曰:‘ 谢 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繢满眼。’”
词语解释:七级芙蓉  拼音:qī jí fú róng
借指七级浮图。 明 何景明 《咏天灵寺塔》:“七级芙蓉起,千年舍利藏。”
词语解释:肉苁蓉  拼音:ròu cōng róng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块状,肉质,茎圆柱形,叶片鳞状,叶与茎黄褐色,花暗紫色。茎可入药,性微温味甘,中医用做强壮剂和止血剂。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肉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