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蓁蓁蓁芜蓁莽蓁菅蓁子蓁薮  

词语解释:蓁蓁  拼音:zhēn zhēn
(1).草木茂盛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朱熹 集传:“蓁蓁,叶之盛也。” 汉 班固 《东都赋》:“百穀蓁蓁,庶草蕃廡。” 明 徐阳辉 《有情痴》:“线圈鬍好像把簔衣掛,前日呵,拔之则见光光,乍如今呵,出来其叶蓁蓁大。”
(2).集聚貌。《楚辞·招魂》:“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朱熹 集注:“蓁蓁,积聚之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 越 坠落草中,心目眩瞀,而恶兽蝮蛇,蓁蓁来往,殊深畏怖。”
词语解释:蓁芜  拼音:zhēn wú
(1).犹荒芜。杂草丛生。 宋 苏辙 《浰阳早发》诗:“ 楚 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金 王若虚 《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2).杂乱丛生的草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
(3).引申为杂乱;纷乱。 明 吕天成 《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 清 龚自珍 《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板荡人才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词语解释:蓁莽  拼音:zhēn mǎng
(1).杂乱丛生的草木。 明 陈所闻 《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词:“披蓁莽,英雄曾此据封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见殿后一院,石路光明,无復蓁莽。”
(2).引申为纷乱。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於是老者、智者必授其精巧之法於少者、愚者,以为觅食之具矣,此教养之道所由兆基於蓁莽之世也。”
词语解释:蓁菅  拼音:zhēn jiān
丛生的茅草。 宋 陆游 《感秋》诗:“长松倒涧壑,委弃同蓁菅。”
词语解释:蓁子  拼音:zhēn zǐ
榛子。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词语解释:蓁薮  拼音:zhēn sǒu
荆棘丛生之地。《文选·曹冏〈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蓁藪。” 刘良 注:“蓁藪谓草木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