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首字词组
葛巾葛洪葛屦葛天氏葛布葛越葛缕葛子
葛藤葛天葛覃葛根葛粉葛纱葛沟葛茀
葛衣葛藟葛帔葛带葛面葛麻葛仙米葛屦履霜

词语解释:葛巾  拼音:gé jīn
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 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魏文帝 善弹棋,不復用指,第以手巾角拂之,有客自谓絶艺,及召见,但低首以葛巾角拂之, 文帝 不能及也。” 清 孙枝蔚 《挽金坤生》诗:“翁死何瀟洒,犹能正葛巾。”
词语解释:葛藤  拼音:gé téng
(1).葛的藤蔓。《出曜经》卷三:“其有众生,堕爱网者,必败正道……犹如葛藤缠树,至末遍则树枯。”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故佛家有认贼作子与葛藤绊路之説。” 贺敬之 《雷锋之歌》:“梅花的枝条上,会不会有人暗中嫁接有毒的葛藤。”
(2).比喻事物纠缠不清或话语噜苏繁冗。 宋 王君玉 《杂纂续·不识迟疾》:“急如厕説葛藤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太仓相公》:“贸首相仇,亦从 司农公 起见,其祸蔓延至今,益葛藤无了日云。” 朱自清 《山野掇拾》:“前一种人真是一把‘刀’,一把轧乱麻的快刀!什么纠纷,什么葛藤,到了他手里,都是一刀两断。”
词语解释:葛衣  拼音:gé yī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词语解释:葛洪  拼音:gě hóng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词语解释:葛天  拼音:gě tiān
见“ 葛天氏 ”。
词语解释:葛天氏  拼音:gě tiān shì
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奏 陶唐氏 之舞,听 葛天氏 之歌。” 宋 罗泌 《路史·禅通记》:“ 葛天 者,权天也,爰儗旋穷作权象,故以 葛天 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无能名之。” 明 何景明 《赠萧文彧号古峰序》:“想 无怀 、 葛天 之民,慨身世之既远也。”
词语解释:葛藟  拼音:gě lěi
(1).植物名。又称“千岁藟”。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 杨伯峻 注:“葛藟为一物……亦单名藟,亦名千岁藟、虆芜、蓷虆、苣瓜、巨荒,属葡萄科,为自生之蔓性植物。” 宋 王安石 《重游草堂寺次韵》之一:“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参见“ 千岁虆 ”。
(2).《诗·王风》篇名。内容描写 周 室衰微,人民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后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明 归有光 《叔祖存默翁六十寿序》:“顾今垂老不遇于世,无以庇其九族,有《葛藟》之悲。” 清 何壮能 《族谱序七古长诗》:“擕儿扶老奔遐陬,悲歌《葛藟》失恃怙。”
词语解释:千岁虆  拼音:qiān suì léi
葛藟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千岁虆》﹝释名﹞:“ 苏颂 曰:‘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味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 陈藏器 曰:‘冬只凋叶,大者盘薄,故曰千岁虆。’”
词语解释:葛屦  拼音:gé jù
用葛草编成的鞋。《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宋 陆游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为逃暑之地戏作五字》:“渴爱飱浆美,慵便葛屨轻。”《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忽有二使,布袍葛屨,联袂而来。”
词语解释:葛覃  拼音:gě qín
《诗·周南·葛覃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后因以“葛覃”为女子待字闺中之典。 汉 蔡邕 《协和婚赋》:“葛覃恐其失时,摽梅求其庶事。” 王闿运 《邓太夫人锺氏墓志铭》:“初在葛覃,喈喈远闻。”
词语解释:葛帔  拼音:gé pèi
用葛制成的披肩。《南史·任昉传》:“ 西华 冬月著葛帔綀裙,道逢 平原 刘孝标 ,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后因以“葛帔”为怜恤友人贫困之典。 清 赵翼 《至苏州瘦铜子孝彦来见泫然有作》诗:“葛帔相看泪满衣,贫官门户已全非。”
词语解释:葛天氏  拼音:gě tiān shì
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奏 陶唐氏 之舞,听 葛天氏 之歌。” 宋 罗泌 《路史·禅通记》:“ 葛天 者,权天也,爰儗旋穷作权象,故以 葛天 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无能名之。” 明 何景明 《赠萧文彧号古峰序》:“想 无怀 、 葛天 之民,慨身世之既远也。”
词语解释:葛根  拼音:gé gēn
中药名。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因含有黄酮类及多量淀粉成分,能解饥退热,治高血压、颈项强痛、冠心病等
词语解释:葛带  拼音:gě dài
古代丧服中用葛制成的腰带。《礼记·郊特牲》:“葛带榛杖,丧杀也。”
词语解释:葛布  拼音:gé bù
用葛的纤维制成的布。俗称夏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使 越 女织治葛布,献於 吴王 夫差 。” 清 龚自珍 《农宗》:“米斗直葛布匹,绢三之,木棉之布视绢,皆不得以澹泉货。”
词语解释:葛粉  拼音:gé fěn
用葛根提出的白色粉质。可供食用或药用。 唐 白居易 《招韬光禅师》诗:“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词语解释:葛面  拼音:gé miàn
葛粉。 唐 王建 《饭僧》诗:“滤泉调葛麵,浄手摘藤花。”参见“ 葛粉 ”。
词语解释:葛粉  拼音:gé fěn
用葛根提出的白色粉质。可供食用或药用。 唐 白居易 《招韬光禅师》诗:“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词语解释:葛越  拼音:gě yuè
(1).用草木纤维织成的葛布。《书·禹贡》“岛夷卉服” 孔 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孔颖达 疏:“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且以珠寳,葛越赂 勋 。” 胡三省 注:“《文选》注曰:‘葛越,草布也。’今葛布谓之葛越。”
(2).泛指葛布。 清 唐孙华 《东山即事》诗之一:“晚凉欲试蒲葵扇,暑汗频嫌葛越衫。”
词语解释:葛纱  拼音:gé shā
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赐葛》:“内廷王公大臣至端阳时,皆得恩赐葛纱及画扇。”
词语解释:葛麻  拼音:gě má
①见“葛①”。②戏曲传统剧目。暴发户马铎嫌未来女婿张大洪贫穷,企图赖婚。长工葛麻设计,使马铎退婚不成,还赔了银两。楚剧整理本影响较大。
词语解释:葛缕  拼音:gě lǚ
用葛藤纤维织成的衣履。《管子·轻重丁》:“治葛缕为食。” 马非百 新诠:“葛缕,以葛藤纤维为线,织之为衣履。贫民所服。”
词语解释:葛沟  拼音:gě gōu
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矫世以礼,倮乎?如矫世则葛沟尚矣。” 李轨 注:“古者未知丧送之礼,死则裹之以葛,投诸沟壑。”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为棺椁者,不以葛沟为不可易也。”
词语解释:葛仙米  拼音:gě xiān mǐ
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 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 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 又可入药, 有解热, 祛痰等作用
词语解释:葛子  拼音:gě zǐ
用芭蕉纤维织成的细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 李贤 注:“子,细称也。 沉怀远 《南越志》曰:‘蕉布之品有三,有蕉布,有竹子布,又有葛焉。虽精麤之殊,皆同出而异名。’”
词语解释:葛茀  拼音:gě bó
古代丧葬时引棺用的葛绳。《左传·宣公八年》:“冬,葬 敬嬴 ,旱无麻,始用葛茀。” 杜预 注:“,茀,所以引柩,殯则有之,以备火,葬则以下柩。”
词语解释:葛屦履霜
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