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翠葆 拼音:cuì bǎo
(1).帝王仪仗的一种。以翠羽联缀于竿头而成,形若盖。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宋 史浩 《满庭芳·立春词时方狱空》词:“知是东皇翠葆,飞星汉、来止人间。”
(2).作为天子的代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参见“ 羽葆 ”。
(3).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嫩嵐滋翠葆,清 渭 照红妆。” 宋 欧阳修 《送赵山人归旧山》诗:“ 屈 贾 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乘凉翠葆颯,撑暑碧油烘。”
词语解释:羽葆 拼音:yǔ bǎo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词语解释:羽葆 拼音:yǔ bǎo
(1).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孔颖达 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於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 张铣 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2).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书·韩延寿传》:“建幢棨,植羽葆。” 颜师古 注:“羽葆,聚翟尾为之,亦今纛之类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因而游猎,乘大輅,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羽葆,一本作“ 天子 ”。词语解释:蓬葆 拼音:péng bǎo
蓬草和羽葆。比喻头发散乱。《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勤苦至矣。”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头久不理,如蓬草、羽葆也。”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十餘年间,忧虑危慄,头若蓬葆,雨沐风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牛成章》:“携一妇人,头如蓬葆。”词语解释:鬓葆 拼音:bìn bǎo
鬓发。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诗·台笠》:“足屨固易濡,鬢葆何尝湿。”词语解释:凤葆 拼音:fèng bǎo
用鸟羽装饰的车盖。词语解释:文葆 拼音:wén bǎo
见“ 文褓 ”。
词语解释:文褓 拼音:wén bǎo
亦作“ 文葆 ”。 绣花的襁褓。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二人谋取他婴儿,负以文褓匿山中。”《史记·赵世家》:“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宋 张元干 《春光好》词:“香緜轻拂臙脂,加文褓,初试斑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文葆怜还戏,胜衣泣未遑。”词语解释:出葆 拼音:chū bǎo
视察堡垒。葆,通“ 堡 ”。《墨子·迎敌祠》:“出葆,循沟防,筑荐通涂。”词语解释:丛葆 拼音:cóng bǎo
丛生而茂盛的草。 明 宋濂 《示吕生》诗:“俯视佔毕徒,孤篁出丛葆。”词语解释:桂葆 拼音:guì bǎo
古指华美的香车。葆,车盖。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第一》词:“风马云车歷歷,见桂葆乍迎娇如雪……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词语解释:幢葆 拼音:zhuàng bǎo
幢幡羽葆。犹幡盖。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二》:“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词语解释:麾葆 拼音:huī bǎo
大旗与羽盖。借称统帅。《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闻 徐晃 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 操 猾肤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参见“ 麾盖 ”。
词语解释:麾盖 拼音:huī gài
(1).将帅用的旌旗伞盖。《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望见 良 麾盖,策马刺 良 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梁书·杨公则传》:“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麾盖下 颜良 剑标了首, 蔡阳 英雄立取头。”
(2).泛称仪仗。《晋书·卫瓘传》:“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麾盖兵马,人知牧伯之尊。”《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 幽州 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 李克用 入府舍。”词语解释:强葆 拼音:qiáng bǎo
襁褓。《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后 武王 既崩, 成王 少,在强葆之中。” 司马贞 索隐:“强葆即襁褓。” 张守节 正义:“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葆,小儿被也。” 清 钱谦益 《丁节妇传》:“节妇寡居五十年,提强葆之孤,里中儿无敢闚其户限者。”词语解释:永葆 拼音:yǒng bǎo
永远保持。 鄢国培 《巴山月》第六章二:“人是要老的,谁也不能永葆青春。”词语解释:符葆 拼音:fú bǎo
亦作“ 符宝 ”。 即 附宝 。相传为 黄帝 的生母。 宋 罗泌 《路史·后纪·黄帝纪》:“ 黄帝 有熊氏 ,姓 公孙 ,名 荼 ,一曰 轩 ……母 吴枢 ,曰 符葆 ,祕电绕斗轩而震,二十有四月而生帝於 寿丘 ,故名曰 轩 。” 罗苹 注:“即 附宝 。《河图》云:‘ 黄轩 母曰地祗之子 附宝 也。’《宋书·志》作‘符宝’。”词语解释:绣葆 拼音:xiù bǎo
见“ 绣褓 ”。
词语解释:绣褓 拼音:xiù bǎo
亦作“ 绣葆 ”。 覆裹婴儿的绣被。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诗之二:“咿哑绣褓雏孙长,寂歷衡门贺客稀。” 清 唐孙华 《英孙》诗:“公然绣葆出堂前,坐客齐声加激赞。” 清 姚燮 《谁家七岁》诗:“咄哉朱门儿,绣褓金辉煌。”词语解释:襁葆 拼音:qiǎng bǎo
见“ 襁褓 ”。
词语解释:襁褓 拼音:qiǎng bǎo
亦作“ 襁緥 ”。亦作“ 襁葆 ”。
(1).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繫郡邸狱。”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緥,小儿被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婴孩无知,虽使陨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气欲絶,岂识患苦!” 艾青 《年轻的母亲》诗:“打开襁褓又包好,抱起婴儿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语,好像和婴儿对话。”
(2).葆,通“ 褓 ”。借指婴幼儿。 汉 贾谊 《新书·数宁》:“ 发子 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途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独媪一人怜而抚我,不图今已长眠。”
(3).葆,通“ 褓 ”。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龚涛前身》:“医居于郡治之南,过司法厅,见门外扰扰往来,云:‘官病亟。’及至 龚氏 而 涛 生。襁葆毕,復还,则司法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