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萍梗 拼音:píng gěng
浮萍断梗。因漂泊流徙,故以喻人行止无定。 唐 许浑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诗:“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宋 陆游 《答勾简州启》:“遂容萍梗,暂息道途。”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萍梗泊侯门,暂且度朝昏。”词语解释:萍蓬 拼音:píng péng
萍浮蓬飘。喻行踪转徙无定。 唐 杜甫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元 李存 《山中留夜宿明日以风雨对床眠为韵赋诗》:“人生难定期,往往如萍蓬。” 清 恽敬 《答顾研麓书》:“将来萍蓬流转,或得乍合,当与阁下穷日夜讨论以相证。”词语解释:萍浮 拼音:píng fú
犹飘泊。《后汉书·郑玄传》:“ 黄巾 为害,萍浮南北,復归邦乡。” 隋 薛道衡 《宴喜赋》:“气序环周,人生萍浮。”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豹仙》:“若老夫则跡本萍浮,呼当马应,既被谴驱,无庸留滞矣。”词语解释:萍实 拼音:píng shí
(1).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楚昭王 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於舟中。 昭王 大怪之,使聘问 孔子 。 孔子 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实”谓甘美的水果。 晋 左思 《娇女诗》:“红葩掇紫蔕,萍实骤抵掷。”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甘逾萍实。”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观其书成表献,自比蜜蜂兼採,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者矣。”
(2).指吉祥之物。 清 顾炎武 《京阙篇》:“渡水收萍实,占龟兆大横。”词语解释:萍踪 拼音:píng zōng
亦作“ 萍踪 ”。 浮萍的踪迹。常比喻行踪飘泊无定。 元 萨都剌 《秋日池上》诗:“飘风乱萍踪,落叶散鱼影。” 元 方回 《寄呈吕道山于八桂》诗:“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萍。” 明 何景明 《除夕刘户部宅》诗:“江湖有歧路,漂转叹萍踪。”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萍踪偶寄梵王边,莫道无缘却有缘。”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一:“现在‘萍踪’略定,很想就记忆所及,记些‘忆语’出来,陆续在本刊上发表。”词语解释:萍迹 拼音:píng jì
亦作“ 萍跡 ”。 喻人四处漂流,行踪无定。 唐 牟融 《有感》诗之一:“十年漂泊如萍跡,一度登临一悵神。” 宋 黄公度 《春日怀王庆长》诗:“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 明 徐霖 《绣襦记·套促缠头》:“金尽牀头惹厌憎,风波萍迹任浮沉。”词语解释:萍齑 拼音:píng jī
即韮蓱韲。 宋 苏轼 《豆粥》诗:“萍虀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 石季伦 。”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一:“寒曹未怕倾家酿,已办萍虀到岁除。”词语解释:萍流 拼音:píng liú
(1).犹漂流。 晋 木华 《海赋》:“或乃萍流而浮转,或因归风以自反。”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2).比喻处世圆滑。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傲兀不检丸转萍流者谓之弘伟大量,苛碎峭嶮怀螫挟毒者谓之公方正直。”词语解释:萍水 拼音:píng shuǐ
萍草随水漂泊。因其聚散无定,故以喻人之偶然相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四场:“萍水相交,怎敢叨扰。”词语解释:萍藻 拼音:píng zǎo
即浮萍。《淮南子·墬形训》:“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三国 魏 曹丕 《于玄武陂作》诗:“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 山阴 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参见“ 浮萍 ”。
词语解释:浮萍 拼音:fú píng
(1).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可入中药。 三国 魏 何晏 《言志》诗:“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晋 刘伶 《酒德颂》:“俯观万物扰扰,焉如 江 汉 之载浮萍。” 巴金 《苏堤》:“左边的水面是荷叶,是浮萍,是断梗密层层的一片。”
(2).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 汉 王褒 《九怀·尊嘉》:“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明 梁辰鱼 《四时花·怀金陵旧知》套曲:“嘆行藏,频看镜,大都尘世总浮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沧溟蔡姬》:“僦居穷巷,托迹浮萍。” 老舍 《四世同堂》九:“既无父母,她愿妥定的有个老家,好教自己觉得不是无根的浮萍。”词语解释:萍泛 拼音:píng fàn
萍随水漂浮。比喻人的行止无定。 唐 王棨 《贫赋》:“先生跡似萍泛,家如罄悬。”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仇隙》:“ 揆 既无俸,家復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泛诸州者凡十五六年。”词语解释:萍漂 拼音:píng piāo
(1).喻人之行踪漂泊无定。 唐 罗隐 《大梁见乔诩》诗:“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
(2).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不揆世以投迹,不随众以萍漂者,盖亦鲜矣。”词语解释:萍聚 拼音:píng jù
(1).犹萍水相逢。 宋 薛季宣 《诚台雪望怀子都》诗之二:“狂游失可人,萍聚我和君。” 明 黄姬水 《与友人共饮》诗:“青郊歇马拂 吴 钩,萍聚天涯共白头。”《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八四〉》:“天壤间也须有傻子交互发傻,社会才立得住。这是一种;否则,萍聚云散,聚而相善,散便无关,倒也罢了。”
(2).谓暂寓。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遭 安禄山 之乱,飘流数年,今与家母萍聚在京。”词语解释:萍合 拼音:píng hé
偶然聚合。 唐 沉亚之 《万胜冈新城录》:“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而难役。”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异人萍合,曾传 黄石 兵符; 越 女花娇,亲授白猿剑术。”词语解释:萍飘 拼音:píng piāo
如萍飘浮;飘泊。 明 张景 《飞丸记·卺合飞丸》:“流落类萍飘,昔年光景,今日里转思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词语解释:萍寄 拼音:píng jì
浮萍寄迹水面。喻暂寓,行止无定。 唐 张乔 《寄弟》诗:“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宋 陆游 《水龙吟》词:“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词语解释:萍身 拼音:píng shēn
谓身若浮萍,行踪不定。 唐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诗:“春谷终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澜。”词语解释:萍泊 拼音:píng bó
犹言飘泊无定。 唐 锺辂 《前定录·柳及》:“后四月, 及 果卒, 沉氏 寻亦萍泊南海。”词语解释:萍氏 拼音:píng shì
古官名。《周礼·秋官·萍氏》:“萍氏,掌国之水禁,几酒,谨酒,禁川游者。”词语解释:萍剑 拼音:píng jiàn
即青萍剑。青萍,古之名剑。后用作宝剑的代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萍剑龙呼风雨,琼林兔点虹霓。”词语解释:萍踪浪影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yǐng
犹言萍踪浪迹。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词语解释:萍水相逢 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镜花缘》第五一回:“我们萍水相逢,莫非有缘!” 王汶石 《通红的煤》:“大家萍水相逢,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都很高。”词语解释:萍寓 拼音:píng yù
犹萍寄。 晋 皇甫谧 《高士传·段干木》:“ 干木 自 晋 ,萍寓 西河 。”词语解释:萍飘蓬转 拼音:píng piāo péng zhuàn
比喻飘泊无定的生活。例如: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词语解释:萍踪浪迹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ì
亦作“ 萍踪浪跡 ”。 喻踪迹无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嫁了他,须随着他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你须不是这里人,今入赘我家,不知到底萍踪浪跡,归於何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老衲萍踪浪跡,来朝一苇度西。”《红楼梦》第六六回:“他是萍踪浪迹,知道几年纔来?岂不白耽搁了大事?”词语解释:萍飘梗泛
踪迹飘泊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