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青菰茨菰蘑菰淡巴菰竹菰   
香菰雕菰巨菰慈菰灰菰   

词语解释:青菰  拼音:qīng gū
植物名。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古以为六谷之一。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香饭青菰米,嘉蔬緑芋羹。” 唐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诗:“青菰冒白水,方塘接广畦。” 宋 陆游 《乙丑重五》诗:“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
词语解释:香菰  拼音:xiāng gū
茭白。秋结实,曰菰米,又称雕胡米。 宋 陆游 《幽居书事》诗:“鲜鯽每从溪女买,香菰时就钓船炊。” 明 高启 《莼菜》诗:“忆共香菰荐, 吴 江暮艇中。”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午日雨眺》词:“愁难谱,只綵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词语解释:茨菰  拼音:cí gū
即慈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绰菜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菰,根如藕条。”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茨菰无暑性,芙蕖有凉姿。” 清 张潮 《江南行》:“茨菰叶烂别 西湾 ,莲子花开犹未还。”参见“ 慈姑 ”。
词语解释:慈姑  拼音:cí gū
(1).妇对夫母的称呼。《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 李善 注引《尔雅》:“妇称夫之母曰姑。”《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説 安太太 那边自从 张金凤 进门之后,在 安太太 是本不曾生得这等一个爱女,在 张姑娘 是难得遇着这等一位慈姑。”
(2).植物名。亦称“ 茨菰 ”。可作食用和药用。 唐 白居易 《履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慈姑》:“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词语解释:雕菰
菰米。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二:“滑忆彫菰饭,香闻锦带羹。”参见“ 彫胡 ”。
词语解释:雕胡  拼音:diāo hú
(1).茭白子实,即苽米。煮熟为雕胡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卑溼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 司马贞 索隐:“雕胡,案谓菰米。” 宋 陆游 《村饮示邻曲》诗:“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清 赵翼 《宴集九峰园》诗:“烹鲜斫鱠炊雕胡,主人称觴客避席。”
(2).指茭白。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诗:“怪来昨日休持鉢,一尺雕胡似掌齐。”
彫胡:菰米。六谷之一。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西京杂记》卷一:“ 太液池 边皆是彫胡、紫蘀、緑节之类。菰之有米者, 长安 人谓为彫胡。” 唐 王维 《登楼歌》:“琥珀酒兮彫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本草纲目·穀二·菰米》﹝集解﹞引 苏颂 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如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彫胡米也。”
词语解释:蘑菰  拼音:mó gū
见“ 蘑菇 ”。
词语解释:蘑菇  拼音:mó gū
(1).亦称“ 蘑菰 ”、“ 蘑菰蕈 ”。食用菌类的通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蘑菰蕈》:“蘑菰出 山 东、 淮 北诸处。埋桑、楮诸木於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採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二章:“树林子里边有蘑菇,咱们采蘑菇好吧?”
(2).纠缠。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蘑菇了好久,见大嫂坚硬得像块石头,老二叹了口气,回到屋中去收拾打扮。”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五章:“为了动员这个胖女人参加劳动,整整蘑菇了好半天。”
(3).行动迟缓,拖延时间。 梁斌 《红旗谱》四三:“一直蘑菇到五点二十八分,才从小铺里走出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不要蘑菇,赶快走!”
词语解释:巨菰  拼音:jù gū
野藤。藟的异名。 晋 陆机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莫莫葛藟》:“藟,一名巨苽,似燕薁,亦延蔓生,叶如艾,白色,其子赤,可食。”
词语解释:淡巴菰  拼音:dàn bā gū
[西班牙tobaco]烟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吕宋国 所产烟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丝薰。”亦作“ 淡巴姑 ”、“ 淡巴苽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吃烟事述》:“烟草出於 吕宋 ,其地名曰 淡巴姑 。”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又 加路脱 称 达马拉 人以淡巴苽二本易羊一匹,淡巴苽十本易犊一头。”
词语解释:慈菰  拼音:cí gū
见“ 慈姑 ”。
词语解释:慈姑  拼音:cí gū
(1).妇对夫母的称呼。《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 李善 注引《尔雅》:“妇称夫之母曰姑。”《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説 安太太 那边自从 张金凤 进门之后,在 安太太 是本不曾生得这等一个爱女,在 张姑娘 是难得遇着这等一位慈姑。”
(2).植物名。亦称“ 茨菰 ”。可作食用和药用。 唐 白居易 《履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慈姑》:“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词语解释:竹菰  拼音:zhú gū
见“ 竹肉 ”。
词语解释:竹肉  拼音:zhú ròu
(1).亦称“ 竹菰 ”。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 江 淮 有竹肉,生竹节上,如弹丸,味如白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竹蓐》:“﹝ 藏器 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
(2).《晋书·孟嘉传》:“ 桓温 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 嘉 答曰:‘渐近使之然。’”丝,弦乐;竹,管乐;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林铁崖 ﹞每当讌会,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际,时而意得忘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六:“俎膾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
词语解释:灰菰  拼音:huī gū
中草药名。马勃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