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获麟获戾获索获厕获民获旌获落获准
获罪获丑获车获取获夷获旗获释获刈
获全获麟台获解获渠获宥获隽公车获谷获罪
获者获免获印获没获悉获陇望蜀获匹获伽狓
获利获知获生获救获得性免疫获隽获乂 
获得获命获尤获售获吕布获齿获卤 
获胜获申获志获咎获厎获麟堆获偶 
获薪获铎获济获成获敛获致获兔烹狗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获罪  拼音:huò zuì
见“ 获罪 ”。
词语解释:获全  拼音:huò quán
得以保全。《后汉书·冯异传》:“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犹自以为不足。 孟之反 奔而殿,亦何异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昭宗 朝登庸,﹝ 陆希声 ﹞辞疾不就,出游 江 外,获全危难。” 梁启超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夫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而舟之获济也,而室之获全也,彼附舟与旅居者所得之利,则在能保生命也。”
词语解释:获者  拼音:huò zhě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词语解释:获利  拼音:huò lì
产生利润。例如:这项投资获利很多。
词语解释:获得  拼音:huò dé
(1).得到;取得。 汉 焦赣 《易林·既济之大有》:“蒙庆受福,有所获得,不利出域。” 邹韬奋 《我们的灯塔》:“民族未解放,个人何以获得自由?”《人民日报》1982.9.27:“有志者事竟成。 王凯华 在胃癌细胞研究中,终于获得重要成果。”
(2).捕得;捉到。《诗·秦风·驷驖》“游於北园,四马既闲” 唐 孔颖达 疏:“狩於囿中,多所获得也。”《水浒传》第九八回:“一连过了二日,只见 郁保四 获得奸细一名,解进寨来。”
词语解释:获胜  拼音:huò shèng
取得胜利。例如:甲队以五比○获胜。
词语解释:获薪  拼音:huò xīn
砍下的柴薪。《诗·小雅·大东》:“有洌氿泉,无浸穫薪。” 毛 传:“穫,艾(刈)也。”一说为落木之薪。 郑玄 笺:“穫,落木名也。”
词语解释:获戾  拼音:huò lì
得罪;获咎。《书·汤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 孔 传:“此伐 桀 未知得罪於天地,谦以求众心。” 晋 郗超 《奉法要》:“况乎仁德未至,而名浮於实,获戾幽冥,固必然矣!” 元 谢应芳 《辨惑编·祭祀》:“礼莫大於分,今以一夫之微而欲僭王侯公卿之祭,其越分踰礼……不获戾於鬼神,幸也。”
词语解释:获丑  拼音:huò chǒu
俘获敌众。《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高亨 注:“ 周 人称异国敌人为丑。”《汉书·卫青传》:“执讯获丑,敺马牛羊百有餘万。” 颜师古 注:“获丑者,得其众也。”
词语解释:获麟台  拼音:huò lín tái
为纪念“西狩获麟”,后人在获麟处筑起的土台。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西过 获麟臺 ,为我弔 孔丘 。” 王琦 注引《一统志》:“ 获麟臺 ,在 鉅野县 东南……即西狩获麟之所,后人於此筑臺。”参见“ 获麟 ”。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获免  拼音:huò miǎn
(1).得以避免(不利、不幸之事等)。《后汉书·宋弘传》:“ 赤眉 入 长安 ,遣使徵 弘 ……﹝ 弘 ﹞自投於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二》:“ 项羽 将因会 高祖 ,危 高祖 …… 项伯 终护 高祖 ,以获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饶德操 ﹞尝醉赴 汴水 ,适遇客舟,救之获免。” 梁启超 《新民说发端》:“不自摄生,而怨风雪暴暵波涛瘴癘之无情,非直彼不任受,而我亦岂以善怨而获免耶!”
(2).得到赦免。 宋 欧阳修 《纵囚论》:“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復来乎?”
词语解释:获知  拼音:huò zhī
得知某种消息或情况
词语解释:获命  拼音:huò mìng
获得应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不获命亦当时辞令,犹言不得允许。”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恩诏》:“顾维菲德,辞不获命。” 梁启超 《南学会叙》:“ 啟超 以 湘 中大夫君子之督责,辞不获命,乃讲学 长沙 。”
词语解释:获申  拼音:huò shēn
犹言得以表达。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天衢开泰,情礼获申,故老掩涕,三军悽感。”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鉅平 之恳诚必固, 永昌 之丹慊获申。”
词语解释:获铎  拼音:huò duó
喧闹,慌乱。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随分好事》曲:“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箇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酩子里家去,只落得两下里获鐸。”
词语解释:获索  拼音:huò suǒ
西汉 末年一支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号。《东观汉记·吴汉传》:“﹝ 汉 与诸部将﹞遂鼓而进……讨 富平 、 获索 二贼於 平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铜马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词语解释:获车  拼音:huò chē
载禽兽等猎获物之车。《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吕向 注:“获车,载兽车也。”《文选·班固〈东都赋〉》:“指顾倐忽,获车已实。” 李善 注:“获车,载禽车。”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获车既盈,日侧乐终。”《隋书·礼仪志三》:“ 后齐 春蒐礼,有司规大防,建获旗,以表获车。”
词语解释:获解  拼音:huò jiě
拘捕押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盗有道》:“纵其自取七宝繫腰、金玉器皿,席捲而去。翼旦,责令有司官兵肖形掩捕,刻期获解。”
词语解释:获印  拼音:huò yìn
得到官印,意为得官。《后汉书·党锢传序》:“初, 桓帝 为 蠡吾侯 ,受学於 甘陵 周福 ,及即帝位,擢 福 为尚书。时同郡 河南 尹 房植 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謡曰:‘天下规矩 房伯武 因师获印 周仲进 。’”
词语解释:获生  拼音:huò shēng
(1).获得生存。 汉 焦赣 《易林·蒙之损》:“黍稷之恩,灵輒以存,获生保年。”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夫孰知瓜分政策,容或置之死地而获生。”
(2).谓生俘敌人。《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斩首获生,盖以万数。”
词语解释:获尤  拼音:huò yóu
遭怨恨。 汉 王逸 《九思·逢尤》:“被諑譖兮虚获尤,心烦憒兮意无聊。”
词语解释:获志  拼音:huò zhì
得志;得以遂愿。 汉 张衡 《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明 文徴明 《沉氏复姓记》:“今幸而获志,不可无言以示我后人,子其为我记之。”
词语解释:获济  拼音:huò jì
(1).得到救助。《西京杂记》卷一:“ 宣帝 被收……﹝臂上﹞繫 身毒国 宝镜一枚,大如八銖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 宣帝 从危获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皇帝咨故督守 关中侯 马敦 ,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
(2).得以成功;能够济事。 晋 支遁 《与梅太尉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伏愿明公扇 唐 风於上位,待白足於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 唐 元稹 《莺莺传》:“ 红娘 復来,连曰:‘﹝ 崔氏 ﹞至矣!至矣!’ 张生 且喜且骇,必谓获济。” 明 敖英 《绿雪亭杂言》:“物之贱者,时乎获济,其为物也,弘矣!”
(3).得以安全航行或渡过(江河等)。 唐 刘禹锡 《因论·儆舟》:“ 刘子 浮於 汴 ,涉 淮 而东……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韦驺》:“ 騶 亲弟 騋 舟行,溺於 洞庭湖 ……﹝ 騶 ﹞移舟湖神庙下,欲焚其庙,曰:‘千金贾胡,安稳获济,吾弟穷悴,乃罹此殃,焉用尔庙为?’”
词语解释:获厕  拼音:huò cè
谦词。得以厕身其间。 明 马启图 《〈张文忠公诗〉跋》:“相国精神,雷行宇宙间,今兹获厕校讐,得无徼灵之思乎!”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以下士而获厕於将校之列,殆逾格优遇之也。”
词语解释:获取  拼音:huò qǔ
获得,取得。《解放日报》1982.10.4:“精神上的饥饿感是获取知识的第一要着。”《文艺报》1983年第1期:“努力到新的生活当中,人民群众当中去获取新的启示、冲击、感受与创作素材,努力去获取新的体验,新的评价,否则就会使自己的创作枯竭。”
词语解释:获渠  拼音:huò qú
护雨用的蓑衣。
词语解释:获没  拼音:huò méi
得以善终;得以寿终正寝。没,通“ 殁 ”。《左传·昭公七年》:“我若获没,必属 説 与 何忌 於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 杜预 注:“获没,得以寿终。”《左传·昭公十二年》:“王是以获没於祇宫。”《晋书·何曾传》:“汝等犹可获没。”
词语解释:获救  拼音:huò jiù
得到救援而免于危境、困难、匮乏
词语解释:获售  拼音:huò shòu
犹得志。特指科举考试得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合肥 进士 田实发 ,庚戌会试……果以是科获售。”《大马扁》第一回:“﹝ 康有为 ﹞应了几次童试不能获售,就是府县试也不曾前列过一次。”
词语解释:获咎  拼音:huò jiù
获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当此重累,受之则赔补无从,委之则彼此获咎,是盖遭逢之不幸者矣。”《清史稿·穆宗纪一》:“癸巳,諭 耆英 获咎,毋庸昭雪。”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肃顺推服楚贤》:“ 苏 常 既陷, 何桂清 以弃城获咎。”
词语解释:获成  拼音:huò chéng
(1).得到和解。《左传·文公十七年》:“四年二月壬戌,为 齐 侵 蔡 ,亦获成於 楚 。” 杨伯峻 注:“ 沉钦韩 《补注》云:‘此追引 郑 事。 齐桓 之时, 郑国 从 齐 ,而亦间成於 楚 。’”
(2).得到成功;完成。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王隐 ﹞家贫无资,书未遂就,乃依征西将军 庾亮 於 武昌 , 亮 给其纸笔,由是获成,凡为《晋书》八十九卷。”
词语解释:获民  拼音:huò mín
谓得民心。《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词语解释:获夷  拼音:huò yí
能俘获夷狄者。一说是古之壮士。《文选·扬雄〈羽猎赋〉》:“乃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蒺藜。”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获夷,能获夷狄者。” 李周翰 注:“ 获夷 ,古之壮士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井》:“慈母赤子,享赐得士,获夷服除,以安王家,侧陋逢时。”
词语解释:获宥  拼音:huò yòu
得到赦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 北周 庾信 《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南冠获宥,既预礼延;稚子胜衣,还蒙拜謁。”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滤 颜生 之瓢水,欲饮而徐清;漉 范令 之釜鱼,将烹而获宥。”
词语解释:获悉  拼音:huò xī
得知。 毛泽东 《悼念哥特瓦尔德同志》:“我以非常悲痛的心情,获悉 哥特瓦尔德 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文汇报》1982.9.28:“当我在出版社获悉 冯德英 就在这 泉城 修改《山菊花》下卷,我高兴极了。”
词语解释:获得性免疫  拼音:huò dé xìng miǎn yì
天然易感群组内一成员所取得的(如受某些疾病侵袭后取得的或因注射适当的抗原而诱导的)免疫
词语解释:获吕布  拼音:huò lǚ bù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及 魏 受命,改其十二曲,使 繆袭 为词,述以功德代 汉 ……改《艾如张》《获吕布》,言 曹公 东围 临淮 ,擒 吕布 也。”
词语解释:获厎  拼音:huò dǐ
获致,得到。《明史·后妃传一·英宗孝肃周太后》:“﹝皇帝﹞问视惟勤,俾老年疾体,获厎康寧。”
词语解释:获敛  拼音:huò liǎn
收割聚积。《墨子·非攻中》:“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穫歛。”
词语解释:获旌  拼音:huò jīng
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凡射共获旌。岁时共更旌。” 郑玄 注:“获旌,获者所持旌。”参见“ 获者 ”。
词语解释:获者  拼音:huò zhě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词语解释:获旗  拼音:huò qí
表示获车所在的旗子。《隋书·礼仪志三》:“ 后齐 春蒐礼,有司规大防,建获旗,以表获车。”参见“ 获车 ”。
词语解释:获车  拼音:huò chē
载禽兽等猎获物之车。《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吕向 注:“获车,载兽车也。”《文选·班固〈东都赋〉》:“指顾倐忽,获车已实。” 李善 注:“获车,载禽车。”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获车既盈,日侧乐终。”《隋书·礼仪志三》:“ 后齐 春蒐礼,有司规大防,建获旗,以表获车。”
词语解释:获隽公车  拼音:huò jùn gōng chē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词语解释:获陇望蜀  拼音:huò lǒng wàng shǔ
同“ 得陇望蜀 ”。 语本《东观汉记·隗嚣传》《后汉书·岑彭传》。谓已取得 陇 右( 甘肃 一带),又想攻取西 蜀 ( 四川 一带)。比喻贪得无厌。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 陇 望 蜀 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间之贪蝇利者,甲也导诸 陇 ,乙也导诸 蜀 。”参见“ 得陇望蜀 ”。
词语解释:得陇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东观汉记·隗嚣传》:“ 西城 若下,便可将兵,南击 蜀 虏。人苦不知足,既平 陇 ,復望 蜀 ,每一发兵,头鬢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 陇 又望 蜀 。”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灭 虢 之计,消彼得 陇 望 蜀 之谋,岂非一举而两得乎?”《红楼梦》第七六回:“得 陇 望 蜀 ,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错。”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 陇 望 蜀 。”
词语解释:获隽  拼音:huò jùn
会试得中。亦泛指科举考试得中。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 胡吏部 万青 等,会试皆以对策获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毛俟园 藻 ﹞赴 金陵 乡试……榜揭, 毛 获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赓缦堂杂俎》:“是岁春闈, 昆明 获雋七人,前所未有也。”参见“ 获隽公车 ”。
词语解释:获隽公车  拼音:huò jùn gōng chē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词语解释:获齿  拼音:huò chǐ
得以列入或并列。《文献通考·经籍十一》:“臣无状,幸缘先臣之故,获齿仕版,不能慎事,陷於罪戾。”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稽顙而臣闕下,穹庐获齿於内藩;推心以置腹中,文字遂通於殊俗。”
词语解释:获麟堆  拼音:huò lín duī
获麟台 的别称。《史记·孔子世家》“狩 大野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获麟堆 在 鄆州 鉅野县 东十二里。《春秋》十四年《经》云‘西狩获麟’。《国都城记》云‘ 鉅野 故城东十里泽中有土臺,广轮四五十步,俗云 获麟堆 。’”参见“ 获麟臺 ”。
词语解释:获麟台  拼音:huò lín tái
为纪念“西狩获麟”,后人在获麟处筑起的土台。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西过 获麟臺 ,为我弔 孔丘 。” 王琦 注引《一统志》:“ 获麟臺 ,在 鉅野县 东南……即西狩获麟之所,后人於此筑臺。”参见“ 获麟 ”。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获致  拼音:huò zhì
得到;取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西汉 在 文 景 两个皇帝统治下,前后三十九年,终于获致了超过 战国 时期的经济繁荣。” 周恩来 《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 日内瓦 会议九个代表团经过七十五天的工作,终于……就恢复 印度支那 和平问题获致了协议。”
词语解释:获落  拼音:huò luò
空廓。引申为空虚无用。 明 高启 《鹤瓢》诗之一:“ 壶公 本解飞腾术, 丁令 寧为获落材。”
词语解释:获释  拼音:huò shì
谓被拘押、囚禁者得到释放。《人民日报》1983.1.6:“他曾数次被捕,但由于他的巧妙周旋,均获释。”《人物》1983年第1期:“一个家伙……劝 章太炎 写‘劝进书’,说只要这样做了,他就能获释。”
词语解释:获谷  拼音:huò gǔ
布谷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四月也有鸟名穫穀,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 五代 五缟 《中华古今注·鸲鹆》:“一名鳲鳩,一名鴶鵴,今之布穀也, 江 东呼为穫穀也。”
鸟名。即布谷。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四月有鸟,名获穀,其鸣也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犂杷上岸。” 熊澜 注引 郭璞 曰:“今布穀也, 江 东呼获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鳲鸠》﹝释名﹞引 陈藏器 曰:“布穀,鳲鳩也, 江 东呼为获穀,亦曰郭公,北人名拨穀。”
词语解释:获匹  拼音:huò pǐ
得到配偶。《法苑珠林》卷三十:“巍巍堂堂,光仪无上,心喜而曰:吾女获匹,正是斯人。”
词语解释:获乂  拼音:huò yì
得到治理;得到安定。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遂建 许 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於是获乂。” 晋 陆机 《五等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
词语解释:获卤  拼音:huò lǔ
指猎获之物。卤,通“ 掳 ”,俘获。 汉 张衡 《西京赋》:“置互摆牲,颁赐获卤。” 薛综 注:“颁,谓以所卤获之禽兽赐士众也。”
词语解释:获偶  拼音:huò ǒu
得到配偶。《法苑珠林》卷三二:“及其获偶,喜无以喻。”
词语解释:获兔烹狗  拼音:huò tù pēng gǒu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 南洋 一带,苟微 华 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篳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於天下。”
词语解释:获准  拼音:huò zhǔn
得到准许。《中国青年报》1982.10.3:“母女俩的诚心感动了教练,小 美珠 又重新获准返回体校。”《人民日报》1983.1.6:“ 辛德勒 搞到成箱的香烟、啤酒和香肠,拿去贿赂法西斯将军们,获准把工厂迁往 捷克斯洛伐克 山区。”
词语解释:获刈  拼音:huò yì
收割。《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耘锄条桑,耕熯种麦,穫刈筑场,十月乃毕。”《诗·豳风·七月》“八月其穫” 唐 孔颖达 疏:“八月,其禾可穫刈也。”
词语解释:获罪  拼音:huò zuì
亦作“ 获辠 ”。 得罪;遭罪。《国语·晋语二》:“夫孺子岂获罪於民?”《史记·孔子世家》:“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於 孔子 ,故不兴也。” 宋 司马光 《苏主簿夫人墓志铭》:“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辠,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説。”《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 杜甫 在左拾遗任内,以疏救废相 房琯 获罪。”
词语解释:获伽狓  拼音:huò jiā pī
1900年在刚果森林深处发现的一种哺乳动物(Okapia johnstoni),与长颈鹿有密切亲缘关系,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体型稍小于牛,有一条比较短的颈,身上是单一的赤栗色,两颊黄白色,四肢上部有乳白色和紫黑色的圈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