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莲花莲池莲宇莲根莲花界莲花白莲华乐莲华世界
莲社莲炬莲女莲界莲花国莲米莲花世界莲华白
莲幕莲烛莲脸莲台莲须莲掌莲花服莲像
莲子莲心莲实莲座莲瓣莲境莲钩莲菜
莲华莲府莲漏莲菂莲花幕莲子花莲邦莲宗
莲宫莲沼莲藕莲井莲唱莲华台莲花腮 
莲房莲经莲花漏莲的莲花台莲华幕莲儿盼儿 
莲舟莲船莲岳莲锷莲花座莲肉莲铜 
莲步莲蓬莲腮莲花府莲花落莲筹莲龛 

词语解释:莲花  拼音:lián huā
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3).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词语解释:荷花  拼音:hé huā
莲的花。夏天开放,为红色或白色,有清香。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之七:“荷花开后 西湖 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緑盖随。”《红楼梦》第三一回:“ 翠缕 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 茅盾 《烟云》十一:“这时候,荷花已经开残,有了小莲蓬儿了。”
词语解释:莲社  拼音:lián shè
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 晋 代 庐山 东林寺 高僧 慧远 ,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 唐 戴叔伦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诗之二:“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子  拼音:lián zǐ
莲的种子。椭圆形,肉呈乳白色,当中有绿色的莲心。《乐府诗集·清商曲词一·子夜夏歌之八》:“乘月採芙蓉,夜夜得莲子。”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之二:“莲子依然隐雾,菱花偷惜横波。” 茅盾 《小巫》四:“ 菱姐 把桂圆莲子汤端上楼去。”
词语解释:莲华  拼音:lián huá
见“ 莲花 ”。
词语解释:莲花  拼音:lián huā
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3).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词语解释:莲宫  拼音:lián gōng
指寺庙。 唐 皇甫冉 《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 远公 。” 唐 李咸用 《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词语解释:莲房  拼音:lián fáng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有许多小孔,各孔分隔如房,故名。 唐 王勃 《采莲赋》:“听菱歌兮几曲,视莲房兮几株。” 清 周亮工 《采莲曲》:“折得莲房閒掷却,一丝牵引许多心。”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词语解释:莲舟  拼音:lián zhōu
采莲的船。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水鸟衔鱼上,莲舟拂芰归。” 唐 王昌龄 《采莲曲》:“ 吴 姬 越 艷 楚王 妃,争弄莲舟水溼衣。” 明 徐渭 《荷》诗之九:“五月莲舟苧浦头,长花大叶插中流。”
词语解释:莲步  拼音:lián bù
旧指美女的脚步。语本《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宋 孔平仲 《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舞。”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药栏花拥,盈盈莲步尘动。”《花月痕》第五二回:“莲步稳,看疎疎红叶满枫林,染腰裙。”
词语解释:莲池  拼音:lián chí
(1).种莲的池沼。 南朝 梁 任昉 《咏池边桃》:“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唐 崔元翰 《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餘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不是三年曾有约,谁教今日会莲池。”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假尼入寺》:“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将来堕落知何地。”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年来説法成空相,愿咒莲池化酒杯。”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3). 明 高僧。本姓 沉 ,名 袾宏 ,字 佛慧 ,号 莲池 , 仁和 (今 浙江 杭州 )人,世称 莲池大师 。又称 云栖大师 。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跡》诗之八:“何许 莲池 老,空门另立阶。”
词语解释:莲炬  拼音:lián jù
莲花形的蜡烛。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飘三素之檀烟,上闻真域。”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新正圆月夜,是处莲炬,星球衝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有称海上仙翁者,首唱曰:莲炬今宵献瑞芝。”
词语解释:莲烛  拼音:lián zhú
犹莲炬。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金 周昂 《即事》诗:“南苑霓旌动繚墻,天街莲烛照脩廊。”
词语解释:莲心  拼音:lián xīn
(1).莲实中的胚芽。味微苦,性清凉,可药用。 唐 李群玉 《寄人》诗:“莫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花月痕》第六回:“便将 青萍 才泡上的莲心茶,亲手捧给 秋痕 。”《花月痕》第十一回:“丫鬟递上雪水燉的莲心茶。”
(2).即莲实。也叫莲肉。 鲁迅 《花边文学·零食》:“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
词语解释:莲府  拼音:lián fǔ
幕府。 唐 符载 《为西川幕府祭韦太尉文》:“某等俱以孱钝,获事旌旄,庇莲府之光彩,无汗马之勋劳。”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君居莲府中,词赋当勋伐。”参见“ 莲幕 ”。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沼  拼音:lián zhǎo
(1).莲池,莲塘。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明 刘基 《夏日杂兴》诗之二:“风轩自舞苍筤竹,莲沼双游赤鲤鱼。”
(2).莲幕。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启》之一:“府称莲沼,慙无倚马之能;地号云门,窃有化龙之势。”参见“ 莲幕 ”。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经  拼音:lián jīng
《妙法莲华经》的简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素公 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有僧 玄幽 题此院诗,警句曰:‘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 唐 贾岛 《送僧》诗:“晓了《莲经》义,堪任寳盖迎。” 明 王世贞 《赠松虚上人》诗:“朝籤药裹时废食,夜诵《莲经》恒不眠。”
词语解释:莲船  拼音:lián chuán
(1).采莲的船。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二三:“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復归。”
(2).旧时比喻妇女的鞋子过大,用以讥讽妇女足未缠小。 清 沉起凤 《谐铎·营卒守义》:“ 庄太史 家有婢……面黑而麻,裙底莲船约尺二。” 清 旷望生 《小脚文》:“夫闺媛娇纵性成,或以慈母爱怜,反致莲船之盈尺。”
词语解释:莲蓬  拼音:lián péng
莲花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实。 宋 黄庭坚 《清人怨戏效徐庾慢体》诗之一:“莫藏春笋手,且为剥莲蓬。” 清 陈维崧 《蝶恋花·六月词再用前韵》词:“剥罢莲蓬何处使,挼来做箇人儿戏。” 许杰 《炎夏小记》:“娘姨买菜回来时,有它的份儿;小孩子们吃莲蓬时,有它的份儿。”
词语解释:莲宇  拼音:lián yǔ
佛寺。 宋 苏轼 《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导引歌词》:“西瞻温 洛 与神 崧 ,莲宇照琼宫。”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刹竿无倾頽,莲宇復增拓。”
词语解释:莲女  拼音:lián nǚ
采莲女子。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有蔆歌兮声峭,有莲女兮貌都。”
词语解释:莲脸  拼音:lián liǎn
美如荷花的脸。形容貌美。 隋 薛道衡 《昭君辞》:“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唐 李华 《咏史》之十:“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道你眉黛青顰,莲脸生春。”
词语解释:莲实  拼音:lián shí
莲子。 宋 徐铉 《稽神录·岑氏》:“尝游山溪,水中见二白石,大如莲实,自相驰逐。” 宋 黄庭坚 《赣上食莲有感》诗:“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词语解释:莲漏  拼音:lián lòu
即莲花漏。 唐 郑谷 《信美寺岑上人》诗:“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綃。”参见“ 莲花漏 ”。
词语解释:莲花漏  拼音:lián huā lòu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製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唐 张乔 《寄清越上人》诗:“ 远公 独刻莲花漏,犹向空山礼六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盼到灯昏玳筵收,宫壶滴尽莲花漏。”
词语解释:莲藕  拼音:lián ǒu
莲的地上茎与地下茎的总称,也专指地下茎,即藕。例如:莲藕同根;种植莲藕。
词语解释:莲花漏  拼音:lián huā lòu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製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唐 张乔 《寄清越上人》诗:“ 远公 独刻莲花漏,犹向空山礼六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盼到灯昏玳筵收,宫壶滴尽莲花漏。”
词语解释:莲岳  拼音:lián yuè
亦作“ 莲岳 ”。 指 华山 。 五代 齐己 《寄普明大师可准》诗:“ 莲岳 三徵者,论诗旧与君。” 金 完颜璹 《题潘阆夜归图》诗:“驴背倒骑 莲岳 下,牛腰稳跨竹林前。” 元 曹之谦 《宿云台观》诗:“ 莲岳 三峯对,松林一逕通。”
词语解释:莲腮  拼音:lián sāi
(1).指荷花瓣。 宋 苏轼 《宿馀杭法喜寺怀孙莘老学士》诗:“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2).犹莲花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
词语解释:莲根  拼音:lián gēn
即藕。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泊》:“莲根涨新圩,蒲芽护荒坻。” 元 周霆震 《冰盘藕雪》诗:“文园近日真消渴,莫种莲根引恨长。”
词语解释:莲界  拼音:lián jiè
见“ 莲花世界 ”。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
词语解释:莲台  拼音:lián tái
亦作“ 莲花臺 ”。亦作“ 莲华臺 ”。 佛座。《法苑珠林》卷二十:“故十方诸佛,同出於淤泥之浊;三坐正觉,俱坐於莲臺之上。” 唐 杜甫 《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臺。”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红楼梦》第二二回:“谢慈悲,剃度在莲臺下。”
词语解释:莲座  拼音:lián zuò
见“ 莲花座 ”。
词语解释:莲花座  拼音:lián huā zuò
亦称“ 莲座 ”。 即佛座。佛座作莲花形,故名。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儼,松崖圣趾餘。”《西游记》第六三回:“ 大圣 ,你去脱大难……高登莲座,可贺可贺!”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三:“六时勤礼莲花座,五夜频繙贝叶书。”
词语解释:莲菂  拼音:lián dì
亦作“ 莲的 ”。 莲实。 唐 郭橐驼 《种树书》卷下:“以莲菂投靛瓮中,经年移种,发碧花。”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诗:“倒靫收莲的,剖蚌煮鸿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顶涌一菡萏,长可五寸许,製甚巧,有机,捩之开,便成莲菂。”
词语解释:莲井  拼音:lián jǐng
绘有荷菱等图形的藻井。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燕飞莲井,日照杏梁。” 南朝 陈 徐陵 《梅花落》诗:“燕拾还莲井,风吹上镜臺。” 吴兆宜 注:“《风俗通》:殿堂象东井形,刻作荷菱。荷菱,水物也,所以厌火。”
词语解释:莲的  拼音:lián de
见“ 莲菂 ”。
词语解释:莲菂  拼音:lián dì
亦作“ 莲的 ”。 莲实。 唐 郭橐驼 《种树书》卷下:“以莲菂投靛瓮中,经年移种,发碧花。”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诗:“倒靫收莲的,剖蚌煮鸿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顶涌一菡萏,长可五寸许,製甚巧,有机,捩之开,便成莲菂。”
词语解释:莲锷  拼音:lián è
莲花形的凸纹。亦指锋利的宝剑。 五代 齐己 《古剑歌》:“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鍔星文未曾没。” 五代 无名氏 《虞美人》词:“手中莲鍔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词语解释:莲花府  拼音:lián huā fǔ
犹莲幕。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诗:“问绢莲花府,扬旗 细柳营 。” 唐 韩翃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诗:“西向 洛阳 归 鄠 杜 ,回头结念莲花府。”参见“ 莲幕 ”。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花界  拼音:lián huā jiè
见“ 莲花世界 ”。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
词语解释:莲花国  拼音:lián huā guó
西天佛国。 清 金人瑞 《题文彦可画陶渊明抚孤松图》诗:“先生已去莲花国,遗墨今留大德房。”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一:“似师必竟胜狂禪,师今迟我莲花国。”
词语解释:莲须
即莲心。本为莲花的雄蕊。又叫莲蕊须
词语解释:莲瓣  拼音:lián bàn
(1).指绣鞋。《剪灯馀话·连理树记》:“谢大娣惠鞋:莲瓣娟娟远寄将,綉罗犹带指尖香。”
(2).指旧时女子缠得很小的脚。《天雨花》第十三回:“迤邐来到云中阁,莲瓣轻移细步行。”《再生缘》第五七回:“凤履缓行莲瓣稳,鸞綃微捲笋尖长。”
词语解释:莲花幕  拼音:lián huā mù
亦作“ 莲华幕 ”。 犹莲幕。 唐 罗隐 《冬暮城西晚眺》诗:“谬忝莲华幕,虚霑柏署官。”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生 万历 末年……入 范大司马 莲花幕中。”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莲花幕下寄閒身。”参见“ 莲幕 ”。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唱  拼音:lián chàng
采莲人的歌声。 唐 武元衡 《送寇侍御》诗:“莲唱葡萄熟,人烟橘柚香。”《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时闻菱歌莲唱,应答於洲渚之间。”
词语解释:莲花台  拼音:lián huā tái
见“ 莲臺 ”。
词语解释:莲台  拼音:lián tái
亦作“ 莲花臺 ”。亦作“ 莲华臺 ”。 佛座。《法苑珠林》卷二十:“故十方诸佛,同出於淤泥之浊;三坐正觉,俱坐於莲臺之上。” 唐 杜甫 《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臺。”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红楼梦》第二二回:“谢慈悲,剃度在莲臺下。”
词语解释:莲花座  拼音:lián huā zuò
亦称“ 莲座 ”。 即佛座。佛座作莲花形,故名。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儼,松崖圣趾餘。”《西游记》第六三回:“ 大圣 ,你去脱大难……高登莲座,可贺可贺!”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三:“六时勤礼莲花座,五夜频繙贝叶书。”
词语解释:莲花落  拼音:lián huā lào
亦称“ 莲华乐 ”。 民间曲艺的一种。旧时本为乞丐所唱。后出现专业演员,演唱者一二人,仅用竹板按拍。《五灯会元·临济宗·金陵俞道婆》:“一日,闻丐者唱莲华乐云:‘不因 柳毅 传书信,何缘得到 洞庭湖 。’忽大悟。”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我嫁了 安秀才 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 阿英 《从王小玉到梨花大鼓》:“长短高下,自有节奏,仿佛都中之大鼓书, 津门 的莲花落。”
词语解释:莲花白  拼音:lián huā bái
(1).亦作“ 莲华白 ”。酒名。 金 元好问 《拾瓦砾》诗:“ 倪 家莲华白,每酿必见貽。” 元 李治 《鹧鸪天·中秋同遗山饮文仲家莲花白》词:“情知天上莲花白,压尽人间竹叶青。” 鲁迅 《呐喊·端午节》:“莲花白竟赊来了,他喝了两盃,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
(2).蔬菜名。 艾芜 《石青嫂子》:“黄牙白、莲花白必须到冬天才能长好卷起。”
词语解释:莲米  拼音:lián mǐ
莲实。《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閒着无事,还要橘饼、圆眼、莲米搭嘴。”
词语解释:莲掌  拼音:lián zhǎng
(1). 华山 中峰 莲花峰 与东峰 仙人掌 的并称。 唐 周墀 《酬李常侍景让奉诏祭岳见寄》诗:“ 莲 掌 月高珪币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2).手掌。 元 顾瑛 杨维桢 《书画舫联句》:“劝君更覆金莲掌,莫放春情似漆黏。” 明 朱橚 《元宫词》之三:“背番莲掌舞天魔,二八娇娃赛月娥。”
词语解释:莲境  拼音:lián jìng
指佛寺。 唐 杨巨源 《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方寻莲境去,又值竹房空。”
词语解释:莲子花  拼音:lián zǐ huā
怜子花的谐音。意谓爱子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儿也,可不道世上则有莲子花。”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哎!你箇莲子花放了我这过头杖。”
词语解释:莲华台  拼音:lián huá tái
见“ 莲臺 ”。
词语解释:莲台  拼音:lián tái
亦作“ 莲花臺 ”。亦作“ 莲华臺 ”。 佛座。《法苑珠林》卷二十:“故十方诸佛,同出於淤泥之浊;三坐正觉,俱坐於莲臺之上。” 唐 杜甫 《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臺。”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红楼梦》第二二回:“谢慈悲,剃度在莲臺下。”
词语解释:莲华幕  拼音:lián huá mù
见“ 莲花幕 ”。
词语解释:莲花幕  拼音:lián huā mù
亦作“ 莲华幕 ”。 犹莲幕。 唐 罗隐 《冬暮城西晚眺》诗:“谬忝莲华幕,虚霑柏署官。”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生 万历 末年……入 范大司马 莲花幕中。”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莲花幕下寄閒身。”参见“ 莲幕 ”。
词语解释:莲幕  拼音: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词语解释:莲肉  拼音:lián ròu
莲子中呈乳白色的部分
词语解释:莲筹  拼音:lián chóu
莲花漏上的计时报更的竹签。 元 张宪 《夜坐吟》:“玉壶水动漏声乾,夜冷莲筹三十刻。”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驿亭奇遇》:“听莲筹渐长,五更时傍。” 清 陈维崧 《金笺子·咏灯》词:“春夜照梳头,莲筹杳凄清。”
词语解释:莲华乐  拼音:lián huá lè
见“ 莲花落 ”。
词语解释:莲花落  拼音:lián huā lào
亦称“ 莲华乐 ”。 民间曲艺的一种。旧时本为乞丐所唱。后出现专业演员,演唱者一二人,仅用竹板按拍。《五灯会元·临济宗·金陵俞道婆》:“一日,闻丐者唱莲华乐云:‘不因 柳毅 传书信,何缘得到 洞庭湖 。’忽大悟。”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我嫁了 安秀才 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 阿英 《从王小玉到梨花大鼓》:“长短高下,自有节奏,仿佛都中之大鼓书, 津门 的莲花落。”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
词语解释:莲花服  拼音:lián huā fú
即袈裟。 清 钱谦益 《为陈伯玑题浣花君小影》诗之一:“薄装自製莲花服,礼罢金经伴读书。”
词语解释:莲钩  拼音:lián gōu
指旧时妇女所缠的小足。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长安元夕和家山农倡和原韵》词:“燕未衔将泥便软,糝徧莲鉤綦跡。”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顰蛾歛黛,湘裙微蹴莲鉤。”
词语解释:莲邦  拼音:lián bāng
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别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太山主者》:“ 冯 於内典究心,平日以莲邦自许。”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 兜率宫 。”
词语解释:莲花腮  拼音:lián huā sāi
指白嫩红润的面颊。 明 刘基 《巫山高》诗:“山中妖狐老不死,化作妇女莲花腮。”
词语解释:莲儿盼儿  拼音:lián ér pàn ér
元 代俗语。泛指小婢女。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莲儿盼儿,説与你姐姐梳妆打扮了,衙门里唤你官身哩!”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莲儿盼儿……相公来家也,接待相公!”
词语解释:莲铜  拼音:lián tóng
即莲花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风传漏滴莲铜响,且沉醉花屏蜂帐。” 清 陈维崧 《画屏秋色·西城秋眺怀纬云弟》词:“前夕,莲铜暗滴。梦重逢,帝里艷饰,锦筝银瑟。”参见“ 莲花漏 ”。
词语解释:莲花漏  拼音:lián huā lòu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製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唐 张乔 《寄清越上人》诗:“ 远公 独刻莲花漏,犹向空山礼六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眠香》:“盼到灯昏玳筵收,宫壶滴尽莲花漏。”
词语解释:莲龛  拼音:lián kān
莲花形的佛龛。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清高门户》:“ 乐天 语人曰:吾已脱去名利枷锁,开清高门户;但莲龕子母丹,不知何时可成。” 明 盛时泰 《望凭虚阁外山色》诗:“香筵寳座初闻梵,塔院莲龕正试灯。”
词语解释:莲华世界  拼音:lián huá shì jiè
见“ 莲花世界 ”。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
词语解释:莲华白  拼音:lián huá bái
见“ 莲花白 ”。
词语解释:莲花白  拼音:lián huā bái
(1).亦作“ 莲华白 ”。酒名。 金 元好问 《拾瓦砾》诗:“ 倪 家莲华白,每酿必见貽。” 元 李治 《鹧鸪天·中秋同遗山饮文仲家莲花白》词:“情知天上莲花白,压尽人间竹叶青。” 鲁迅 《呐喊·端午节》:“莲花白竟赊来了,他喝了两盃,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
(2).蔬菜名。 艾芜 《石青嫂子》:“黄牙白、莲花白必须到冬天才能长好卷起。”
词语解释:莲像  拼音:lián xiàng
坐于莲花座上的佛像。 明 冯有经 《大圆通寺》诗:“莲像留 唐 代,苔碑识 汉 官。”
词语解释:莲菜  拼音:lián cài
方言。指藕。因可用以做菜,故称。 赵金九 《乡村酒肆》二:“您咋不弄点莲菜卖卖?”
词语解释:莲宗
佛教净土宗的异名。因西方极乐世界多生莲花,又叫莲邦,所以由慧远所创的修极乐净土的门派,也叫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