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22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芍药行药妙药中药下药饮药仰药兔药
采药良药施药煎药西山药挑药子药幻药
红药山药狂药用药汤药春药风药膏药
灵药勿药神药合药饵药刀圭药裹药黄金药
大药花药医药至药草药农药散药乌药
捣药烧药毒药红芍药成药龟手药焙药乳药
服药上药金药窃药救药针药投药腊药
生药炼药尝药和药不药善药方药调药
仙药百药发药入药新药请药凉药赠药
丹药丸药不死药木芍药勺药没药面药眠药

词语解释:芍药  拼音:sháo yào
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多种颜色,供观赏。根可入药。《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后因以“芍药”表示男女爱慕之情,或以指文学中言情之作。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清文满篋,非惟芍药之花;新製连篇,寧止蒲萄之树。” 明 无名氏 《驻云飞·闺怨》曲:“芍药谁相赠,孔雀何年开画屏?”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玉臺清製,非惟芍药之文;太甲仙函,即擅《灵飞》之字。”
词语解释:采药  拼音:cǎi yào
亦作“ 采葯 ”。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词语解释:红药  拼音:hóng yào
亦作“ 红葯 ”。 芍药花。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唐 白居易 《伤宅》诗:“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宋 周邦彦 《瑞鹤仙》词:“惊飈动幕,扶残醉,绕红葯。” 清 沉绍姬 《寄家人》诗:“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词语解释:灵药  拼音:líng yào
(1).指传说中的仙药。《海内十洲记·长洲》:“ 长洲 ,一名 青丘 ……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 青丘 。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唐 李商隐 《常娥》诗:“ 常娥 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我乃虚无一气化成,何藉 金母 之灵药。”
(2).有灵效的药。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四:“儘有温汤堪疗疾,恰逢灵药可延年。” 叶圣陶 《穷愁》:“一缕希冀,直透心窝,如久病之饮灵药,海夜之觏明灯也。”
词语解释:大药  拼音:dà yào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蒲团。” 章炳麟 《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词语解释:捣药  拼音:dǎo yào
(1).舂捣药材。《南史·宋纪上·武帝》:“﹝ 武帝 ﹞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南唐 李煜 《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2).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 晋 傅玄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唐 李白 《朗月行》:“白兔擣药成,问言与谁餐?”
(3).鸟名。
词语解释:服药  拼音:fú yào
(1).服食药物。语本《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有六不治……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必待疟发而后服药调理,则既晚矣。”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提起服药,站在旁边的女人就对 马希贤 先生扮着懊丧无助的脸色。”
(2).指服丹药以修炼。 唐 皇甫冉 《送韦山人归锺山所居》诗:“服药颜虽驻,耽书癖已成。”
(3).宦官初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宦者服药》:“凡宦官初阉名曰服药,则以名字申兵部,看命则看服药日时,全不用始生日时,故常择善良日时乃腐。”
词语解释:生药  拼音:shēng yào
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药物。亦指天然药材。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考官则判局送差,率皆市井盘药、合药、货生药之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説与你。”《水浒传》第三五回:“﹝ 吕方 ﹞因贩生药到 山东 ,消折了本钱,不能勾还乡,权且佔住这 对影山 ,打家劫舍。” 清 吴敏树 《杂说》:“药所名产之处,其人多粪种以售,故药弗得良。而人往往採药於山,谓之生药。”
词语解释:仙药  拼音:xiān yào
神仙所制的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受符图经法,徧歷名山,寻访仙药。”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故有求仙药,仍餘遯俗杯。”
词语解释:丹药  拼音:dān yào
(1).道教称用丹砂炼制的药物。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又用五帝符以五色书之,亦令人不死,但不及太清及九鼎丹药耳。”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红楼梦》第五十回:“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 瑶池 脱旧胎。”
(2).泛指丹丸药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
(3).牡丹与芍药之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有蓬蒿菜黄花满畦,鶯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也。”
词语解释:行药  拼音:xíng yào
(1).常行之药,普遍有效的药物。《墨子·非攻中》:“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 孙诒让 间诂:“ 苏 云:‘食者多而利者少,则非常行之药。’”
(2). 魏 晋 南北朝 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 唐 代,馀风犹存。《北史·邢峦传》:“ 孝文 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 峦 宅,谓 峦 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 唐 钱起 《蓝田溪杂咏》诗之二:“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3).泛指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诗之一:“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餘行药绕江郊。” 清 金农 《樊口西郊行药》诗:“谁识地隐人,时来一行药。”参见“ 行散 ”。
(4).因病服药之后,漫步以散发药性。《文选·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 刘良 题注:“ 照 因疾服药,行而宣导之。” 唐 元稹 《春病》诗:“望山移坐榻,行药步墙阴。”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诗之四一:“行药每于参礼后,安禪只在墓田中。”
词语解释: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 魏 晋南北朝 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覬 ( 殷覬 )尝亦即晓其旨,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復还。”
(2).泛指散步。 宋 杨万里 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清 陈维崧 《雨淋铃·秋过城南蒋氏园亭》词:“斜阳城闕,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词语解释:良药  拼音:liáng yào
疗效高的药物。《楚辞·天问》:“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汉 王充 《论衡·道虚》:“服食良药,身气復故,非本气少身重,得药而乃气长身轻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词语解释:山药  拼音:shān yào
薯蓣的别名。 晋 王羲之 有《山药帖》。见《宣和书谱·草书三·王羲之》。 唐 马戴 《过野叟居》诗:“呼儿採山药,放犊饮溪泉。” 宋 苏轼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宋 林洪 《山家清供·玉延索饼》:“山药名薯蕷, 秦 楚 之间名玉延。”
词语解释:勿药  拼音:wù yào
(1).不服药。《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孔颖达 疏:“疾当自损,勿须药疗而有喜也。” 唐 韦应物 《酬张协律》诗:“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2).指病愈。《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两阻。”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誓志题桥》:“问医图勿药,求卜愿通神。”
词语解释:花药  拼音:huā yào
(1).植物学名词。雄蕊的上部,长在花丝的顶端,呈囊状,里面有花粉。
(2).芍药。《宋书·徐湛之传》:“ 湛之 更起风亭、月观,吹臺、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清 姚鼐 《过程鱼门墓下作》诗:“忆挈柔豪就 石渠 ,春风花药袭襟裾。”
词语解释:烧药  拼音:shāo yào
(1).炼制丹药。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之五:“矻矻皆烧药,纍纍尽作坟。”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 前蜀 韦庄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2).煎药。 宋 范成大 《枕上》诗:“久病厌闻铜鼎沸,不眠惟望纸窗明。摧頽岂是功名具,烧药炉边过此生。” 元 杨维桢 《照画》诗:“只今颜色浑非旧,烧药幧头过一春。”
词语解释:上药  拼音:shàng yào
(1).指仙药。《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游上下。”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冯浩 注引《本草注》:“茯苓通神灵,上品仙药也。”
(2).疗效极高的上等药物。《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药有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田锡 为諫议大夫,疾亟,进遗表。 真宗 宣御医賷上药驰往,已无及矣。” 清 赵翼 《簷曝杂记·三七、鸡血藤》:“有草名‘三七’,三椏,七叶,其根如萝葡,为治血之上药。”
词语解释:炼药  拼音:liàn yào
炼制丹药。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鍊药瞩虚幌,泛瑟卧遥帷。” 唐 李白 《古风》之五:“粲然启玉齿,授以鍊药説。”
词语解释:百药  拼音:bǎi yào
各种药物。《逸周书·大聚》:“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吕氏春秋·孟夏》:“﹝孟夏之月﹞聚蓄百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百药》:“ 炎帝 尝百药以治病,尝药之时,百死百生。”
词语解释:丸药  拼音:wán yào
(1).圆粒形成药,通称药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2).揉制药丸。《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西游记》第七三回:“东廊下坐着一个道士,在那里丸药。”
词语解释:妙药  拼音:miào yào
药效极好,治病灵验的药物
词语解释:施药  拼音:shī yào
施舍药物。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尝持珠诵佛,施药里巷。” 唐 韩偓 《腾腾》诗:“乌帽素餐兼施药,前身多恐是医僧。” 沙汀 《医生》:“对于贫苦病家,他更间或施诊施药,分文不取。”
词语解释:狂药  拼音:kuáng yào
(1).使人服后发疯的药。《魏书·京兆王子推传》:“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识,唯以杀害为事。”
(2).酒的别称。《晋书·裴楷传》:“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宋 范质 《戒子》诗:“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说岳全传》第七三回:“饮三杯之狂药,赋八句之鄙吟。”
词语解释:神药  拼音:shén yào
(1).神奇的药。《列子·汤问》:“ 扁鹊 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
(2).特指长生不老的仙药。《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 徐巿 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二:“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寳鼎鍊神药,不如手中巵。”
词语解释:医药  拼音:yī yào
(1).医术与药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自 意 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医药攻病,各有所主。”《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一来见他医药神效如旧,二来容颜不老,也如旧日。”
(2).医治,治疗。《司马法·仁本》:“敌若伤之,医药归之。”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伏望陛下……特许退休,就营医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 江 南 顾生 ,客 稷下 ,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
词语解释:毒药  拼音:dú yào
(1).辛烈的药物。《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郑玄 注:“毒药,药之辛苦者。”《鹖冠子·世贤》:“若 扁鹊 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毒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于行。”
(2).能危害生命的药物。《墨子·尚同上》:“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东观汉记·耿恭传》:“ 恭 以毒药傅矢,传语 匈奴 曰:‘ 汉 家神箭,其中创者必有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南皮 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貲。不饜所欲,则必死。”
词语解释:金药  拼音:jīn yào
指金丹。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诗:“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王琦 注:“金药,金丹,上药也。”
词语解释:尝药  拼音:cháng yào
古礼侍奉尊长服药,先尝后进。《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穀梁传·昭公十九年》:“ 许 世子不知尝药,累及 许君 也。”《汉书·王莽传上》:“ 阳朔 中,世父大将军 凤 病, 莽 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词语解释:发药  拼音:fèi yào
(1).药气散发。喻事情已经开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有 晋 必无 楚 ,两雄难竝驱,向来既发药,其可止半途。”
(2).开列药方;使用药物。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良医之发药也必因病,而国工之角胜也必争先。”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近时杂志之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擿埴索途,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
(3).放置药石。谓善言劝人以当药石。《庄子·列御寇》:“ 伯昏瞀人 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 列子 , 列子 提屨,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成玄英 疏:“高人既来,庶蒙鍼艾,不尝开发药石,遗弃而还。” 宋 黄庭坚 《赠别几复》诗:“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老子皆是菩萨》:“闻 龙潭 在 天皇 座下,日久未蒙发药,一日启曰:‘弟子服膺师问,非不尽心,卒未闻一言之赐,愿丐慈悲。’”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吾子年壮气鋭,乃能屏去豪华之习,而专力於此,好之乐之,自谓有得,他时所至,殆未可量。老夫将受教之不暇,而反能为之发药哉?”
词语解释:不死药  拼音:bù sǐ yào
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韩非子·说林上》:“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史记·封禅书》:“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尚採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词语解释:中药  拼音:zhōng yào
(1).平和的药物。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 徐铉 《题白鹤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2).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
词语解释:煎药  拼音:jiān yào
(1).熬药。 南唐 李中 《秋夕病中作》诗:“煎药惟忧涩,停灯又怕明。”
(2).汤药。《红楼梦》第二八回:“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
词语解释:用药  拼音:yòng yào
下药,使用药物。《吕氏春秋·荡兵》:“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宋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於医手,方多传於古人。”
词语解释:合药  拼音:hé yào
调配药物。 唐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有医人合药,失犀麝而逃。”《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往常在衙里,当 周庸祐 是个心腹人看待,所有延医合药,都托 周庸祐 办去。”
词语解释:至药  拼音:zhì yào
犹妙药。旧时多指方士所炼的丹药。 唐 顾在鎔 《题玉芝双奉院》诗:“至药应将熟,年年火气微。” 唐 杜荀鹤 《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大仙録后头无雪,至药成来灶絶烟。” 唐 刘象 《白髭》诗:“到处逢人求至药,几回染了又成丝。”
词语解释:红芍药  拼音:hóng sháo yào
(1).词牌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 宋 王观 有此词。
(2).曲牌名。属南吕调。 明 汤显祖 《邯郸记》、 清 李渔 《笠翁十种曲》、 清 洪昇 《长生殿》等均有此曲。
词语解释:窃药  拼音:qiè yào
(1).传说 后羿 得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其妻 姮娥 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窃药”喻求仙。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昔余闻 姮娥 ,窃药驻云髮。不自娇玉颜,方希鍊金骨。” 唐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2).为死亡的婉词。 明 陈子龙 《为杜徕西悼亡》诗:“窃药先奔 羿 ,凌波不姓 甄 。”
词语解释:和药  拼音:huò yào
调制药物;调和药物。《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季子 和药而饮之。” 北周 庾信 《仙山》诗:“金灶新和药,银臺旧聚神。”《宋史·曹彬传》:“ 咸平 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词语解释:入药  拼音:rù yào
用做药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桔》:“﹝橘核﹞凡用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新民晚报》1984.7.31:“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盛宴的佳品,它的甲和肉均可入药。”
词语解释:木芍药  拼音:mù sháo yào
(1).芍药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芍药》[集解]引 苏颂 曰:“ 崔豹 《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矣。”
(2). 唐 人称牡丹为木芍药。旧题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开元 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自注:“《开元天寳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 宋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诗之一:“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餘春。”《红楼梦》第七七回:“若是小题目比,就像 杨太真 沉香亭 的木芍药。”
词语解释:下药  拼音:xià yào
下品药物。与上药、中药相对。《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用药。 唐 元稹 《病醉》诗:“醉伴见儂因酒病,道浓无酒不相窥。那知下药还沽底,人去人来剩一卮。”《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病倒了,症候甚重,医生説脉息不好,已是不肯下药。” 丁玲 《母亲》一:“医生是宽慰她们的,也的确是细心的……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
词语解释:西山药  拼音:xī shān yào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西山亦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后因称仙药为“西山药”。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若蒙西山药,頽龄倘能度。”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词语解释:汤药  拼音:tāng yào
(1).用水煎服的中药。《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居 代 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夫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他老人家是早年断弦,一向便在书房下榻,直到一病垂危,我还同你父亲在那里服侍汤药,早晚不离。”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装做不听见,依然滤她的汤药。”
(2).用滋补药材煮成的饮料。《水浒传》第二一回:“却从县前过,见一碗灯明,看时,却是卖汤药的 王公 来到县前赶早市。”
词语解释:饵药  拼音:ěr yào
服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凡欲饵药, 陶隐居 《太清方》中总録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饵药》:“人无故不应饵药。”特指修道服用养生长寿药。《新唐书·成汭传》:“﹝ 汭 ﹞晚喜术士,饵药滨死而苏。”《宋史·方技传·丁少微》:“ 少微 长服气,多饵药,年百餘岁,康强无疾。”
词语解释:草药  拼音:cǎo yào
取材于普通植物的药材。对珍稀药材而言。亦指不见于药典的民间药材。 汉 刘向 《说苑·建本》:“鋭金石,杂草药,以攻疾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古法採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採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清 吴敏树 《杂说》:“又有号草药者,俗相传取诸草,名不在《本草经》者,以治疾,尤有奇效。”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老太太还和 李四妈 把两个人所有的医药知识凑在一处,斟酌点草药或偏方,给 小崔太太 吃。”
词语解释:成药  拼音:chéng yào
配制好的药品。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少君》:“初, 少君 与朝议郎 董仲躬 相亲爱, 仲躬 宿有疾,体枯气少, 少君 乃与其成药二剂并其方。” 周立波 《下放的一夜》:“这些流行的成药,样样都备办了一点。”
词语解释:救药  拼音:jiù yào
挽救;疗治。《诗·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孔颖达 疏:“多行惨毒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唐 柳宗元 《亡妻弘农杨氏志》:“明年,以謁医救药之便,来归女氏 永寧里 之私第。”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他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学问,却自甘堕落的呢?所以下等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的。”
词语解释:不药  拼音:bù yào
(1).谓服药无效。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韩愈 病将卒,召羣僧曰:‘吾不药,今将病死矣!’”
(2).不服药。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一条条病了的瘟猪,说奇怪一点也不奇怪,都不药而愈,依然是上好的大肥猪了!”
词语解释:新药  拼音:xīn yào
(1).指新创制的药物。《人民日报》1987.1.7:“新药‘氨肽碘’滴眼剂,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解除病痛的机会。”
(2).指西药。如:这家医药用品公司经营新药、中药、兽药、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类商品。
词语解释:勺药  拼音:sháo yào
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 毛 传:“勺药,香草。” 陆德明 释文:“芍药,香草也。《韩诗》云:‘离草也。’”
(1).五味调料的合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 颜师古 注:“勺药,香草名。其根主和五藏,又辟毒气,故合之於兰桂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勺药耳。”《文选·枚乘〈七发〉》:“於是使 伊尹 煎熬, 易牙 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李善 注引 韦昭 《上林赋》注:“勺药和齐咸酸美味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勺,一本作“ 芍 ”。
(2).调味;调和。 汉 王充 《论衡·谴告》:“酿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气味调得也。时或咸苦酸淡不应口者,犹人勺药失其和也。” 唐 萧邺 《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拜京兆尹。京师称难治者……公能勺药其间,妥然无一事。”
词语解释:饮药  拼音:yǐn yào
(1).喝药。《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汉 王充 《论衡·寒温》:“人中於寒,饮药行解。”
(2).特指服毒。《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孝王 惧,乃饮药自杀。”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 董昭 为 曹操 谋九锡之事, 荀彧 以为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操 不悦, 彧 饮药而死。”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那饮药 譙玄 ,纳肝 弘演 ,高风劲节真堪羡。”
词语解释:挑药  拼音:tiāo yào
撮药,买药。中药每味所撮甚微,因亦以“挑药”喻稀少,犹言一点点。多以谓钱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侍奉公病》:“囊无半点挑药费,良医怎求!”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説离了家乡二十年,终须见;只愁你囊无挑药,那取盘缠?”
词语解释:春药  拼音:chūn yào
刺激性欲的药物
词语解释:刀圭药  拼音:dāo guī yào
以刀圭称量的中药。指粉剂。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儻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词语解释:农药  拼音:nóng yào
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新华日报》1990.12.13:“江阴农药厂是全国农药生产重点企业。”
词语解释:龟手药  拼音:guī shǒu yào
可治手上皮肤冻裂的药。龟,通“ 皸 ”。语本《庄子·逍遥游》:“ 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三:“寒瘃颇思龟手药,百金安敢覬封侯。”
词语解释:针药  拼音:zhēn yào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词语解释:善药  拼音:shàn yào
良药。《墨子·贵义》:“今夫 伊尹 之於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新唐书·隐逸传·孟詵》:“养性者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明史·太祖纪一》:“ 太祖 则悉还所俘,伤者傅以善药。”
词语解释:请药  拼音:qǐng yào
取药;买药。《魏书·高允传》:“先卒旬外,微有不适。犹不寝卧,呼医请药,出入行止,吟咏如常。”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宋清 卖药于 长安 西市。朝官出入移贬, 清 輒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词语解释:没药  拼音:mò yào
中药名。主治外伤,味苦,性平,无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没药》:“集解引 马志 曰:‘没药生 波斯国 。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
词语解释:仰药  拼音:yǎng yào
服毒药。《汉书·息夫躬传》:“小夫愞臣之徒,憒眊不知所为,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旧唐书·懿宗纪》:“ 京兆 尹 温璋 贬 振州 司马,制出之夜, 璋 仰药而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与其相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戊申二月, 敖 为仇者所害, 徐 乃仰药自杀。”
词语解释:子药  拼音:zǐ yào
弹药。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搬运子药火绳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阳夏鏖战》:“虽经 瑞澂 督同 张彪 勉励将士,死守 刘家庙 ,昼夜不懈,而力竭精疲,子药垂罄。”
词语解释:风药  拼音:fēng yào
(1).医风湿病的药。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丑]肚饥腰又疼![末]赠几贴风药与你吃。”
(2).吃了使人疯癫的药。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 铁拐 云] 金安寿 ,早早跟我出家去来。[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
(3).泽兰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4).石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石南》
词语解释:裹药  拼音:guǒ yào
买药。 宋 陆游 《家风》诗:“买鱼日待携篮女,裹药时从挟簏翁。”自注:“俗谓买药为裹药。”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着疼热只除咱,寻方裹药占龟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圣依依,入病室牢狱中,划烛以照之,煮糜而食之,裹药而医之,号为仁人,少救须臾,而何补於苦悲。”
词语解释:散药  拼音:sàn yào
魏 、 晋 、 南北朝 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唐 白居易 《偶咏》:“诵经凭槛立,散药遶廊行。”参见“ 五石散 ”。
词语解释:五石散  拼音:wǔ dàn sàn
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更生散或单称散。配剂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故名。相传其方始于 汉 代,盛行于 魏 晋 。 魏 晋 名士 何晏 裴秀 等都服散,竟成一时风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五:“ 后汉 以来,方书中有五石散,又谓之寒食散。”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五石散’是一种毒药……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亦省称“ 五石 ”。《隋书·循吏传·梁彦光》:“父遇篤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
词语解释:焙药  拼音:bèi yào
(1).烘焙药物。 唐 皮日休 《寄怀南阳润卿》诗:“醉来浑忘移花处,病起空闻焙药香。”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二:“竹笼焙药时添火,书榻焚香却闭门。”
(2).烘焙火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火药库﹞一日焙药,火作,众砲倏发,声如震霆,地动屋倾。”
词语解释:投药  拼音:tóu yào
给以药物服用
词语解释:方药  拼音:fāng yào
医方和药物。亦借指医道,医术。《汉书·杜延年传》:“ 昭帝 末,寝疾,徵天下名医, 延年 典领方药。”《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精於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銖,不假称量。” 明 高启 《杏林图为沉日新先生题》诗:“如今不用施方药,闻得花香疾自消。” 清 周亮工 《〈医学正言〉序》:“古之神仙得道者流,常藉方药以度世。”《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 岭 表之俗,疾不呼医,自皇化攸及,始知方药;商人齎生药度 岭 者勿算。”
词语解释:凉药  拼音:liáng yào
一般指败火、解热的中药。《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説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胸膛不宽厚饱塞,想应宿食未除消。’”
词语解释:面药  拼音:miàn yào
预防面部皮肤因寒冻而皴裂的药膏。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曰:“口脂、面药,以御寒冻。” 唐 邵说 《谢赐新历日及口脂面药等表》:“伏奉某月日墨詔,赐臣新历日一通,并口脂、面药、红雪、紫雪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参见“ 面脂 ”。
词语解释:面脂  拼音:miàn zhī
润面的油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合面脂法:用牛髓。” 宋 周邦彦 《月中行·怨怅》词:“ 蜀 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同谢面脂 龙德殿 ,共乘油壁 月华门 。”
词语解释:兔药  拼音:tù yào
仙药。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词语解释:幻药  拼音:huàn yào
使人产生不同幻觉的药物。《楞严经》卷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和幻药。”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百工·图画》:“ 太宗 时, 江 南 李 主献画牛,昼则嚙草在栏外,夜则归卧栏中。莫晓其理。 僧赞 曰:‘此幻药所置。 南海 倭国 有蚌泪,和色著物,昼隐夜见; 沃焦山 有石,磨色染物,夜见昼隐。’”
词语解释:膏药  拼音:gāo yào
中医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本师知病疮,遣某将少膏药来,可便傅之。”《水浒传》第一○二回:“ 王庆 勉强摆到府衙前,与惯医跌打损伤,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 钱老儿 ,买了两个膏药,贴在肋上。” 茅盾 《赛会》:“ 老六伯 原先是‘外路人’,在这镇上的东岳庙前旷场上卖跌打损伤膏药,会几路花枪。”
词语解释:黄金药  拼音:huáng jīn yào
道教谓炼丹所得黄金为仙药。 唐 李白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当餐黄金药,去为 紫阳 宾。”参见“ 黄金 ”。
词语解释:黄金  拼音:huáng jīn
(1).指铜。《书·舜典》“金作赎刑” 孔 传:“金,黄金。” 孔颖达 疏:“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2).金属名。赤黄色,质柔软,延展性大。为贵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易·噬嗑》:“六五:噬乾肉,得黄金。” 高亨 注:“噬乾肉得黄金,盖有人置黄金粒于乾肉之中,以谋害食者,食者以齿嚼之,而发现黄金粒也。”《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 丹阳 铜也。”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以金沙布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本地用,有现成的县城里字号票子;远路用,有现成的黄金,带着岂不简便些?”
(3).泛指钱财。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4).道教仙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
(5).比喻金黄色的东西。 唐 罗隐 《皇陂》诗:“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压红茵,凤舞黄金翅。”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6).石名。《淮南子·墬形训》:“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 高诱 注:“石名也。”
(7).比喻功名事业。 清 龚自珍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髮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8).比喻宝贵。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秋天,又一个秋天--庄户人家的黄金季节来到了。”亦喻尊贵的身体。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也亏我屈黄金先陪膝头,请宽衣,莫怕羞。”
词语解释:乌药  拼音:wū yào
常绿灌木。根香,可入药,有健胃作用。 唐 施肩吾 《送人南游》诗:“ 闽县 緑娥能引客, 泉州 乌药好防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乌药》﹝集解﹞引 苏颂 曰:“﹝乌药﹞今 台州 、 雷州 、 衡州 皆有之,以 天台 者为胜。木似茶檟,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根如车轂纹,形如连株者佳。或云: 天台 者香白可爱,而不及 海南 者力大。”
词语解释:乳药  拼音:rǔ yào
饮药,指服毒药。《后汉书·王允传》:“ 允 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於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槛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如欲復还,当与大兄分炊;不然,行乳药求死耳!”
词语解释:腊药  拼音:là yào
腊冬所制药剂。多供滋补用。 宋 陆游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五:“鬭飣春盘儿女喜,擣簁腊药婢奴忙。”按, 宋 梅尧臣 有《题腊药》诗,亦指此。
词语解释:调药  拼音:diào yào
调合药剂。《淮南子·泰族训》:“所以贵 扁鹊 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躬为调药。”《宋史·岳飞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
词语解释:赠药  拼音:zèng yào
《晋书·羊祜传》:“ 祜 与 陆抗 相对,使命交通, 抗 称 祜 之德量,虽 乐毅 、 诸葛孔明 不能过也。 抗 尝病, 祜 馈之药, 抗 服之无疑心。人多諫 抗 , 抗 曰:‘ 羊祜 岂酖人者!’时谈以为 华元 、 子反 復见於今日。”后因以“赠药”为辑睦边境之典。 南朝 梁简文帝 《与魏南荆州刺史李志书》:“明户暗投,昔人为诫;邻藩赠药,有可虚怀。”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 楚 城邻境,实有让田; 吴 人对营,无妨赠药。”《周书·李延孙韦祐等传论》:“灌瓜赠药,虽有愧於昔贤;御侮折衝,足方驾於前烈。”
词语解释:眠药  拼音:mián yào
麻醉药。 明 张萱 《疑耀·药箭》:“两 粤 溪洞之蛮,以毒药傅弩矢射人者,俗语曰绵药,余初不解其义,及读 扬子 《方言》,凡饮药傅药而毒,东 齐 、 海 、 岱 之间谓之眠,乃知绵药当作眠药也。”
共22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