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翳荟 拼音:yì huì
(1).草木茂盛,可为障蔽。《文选·张华〈鹪鹩赋〉》:“翳薈蒙蘢,是焉游集。” 李周翰 注:“翳薈蒙蘢,蒿草密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虎已自跳入翳薈之处,不知去向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草树翳薈,沟塍凹凸,几蹶者三四。”
(2).指丛生的杂草。词语解释:蔚荟 拼音:wèi huì
云雾弥漫貌。语出《诗·曹风·候人》:“薈兮蔚兮, 南山 朝隮。” 毛 传:“薈蔚,云兴貌。” 汉 焦赣 《易林·履之恒》:“潼滃蔚薈,肤寸来会,津液下降,流潦滂沛。” 南朝 陈 张正见 《石赋》:“上云兴而蔚薈,下激水而推移。”词语解释:榛荟 拼音:zhēn huì
丛草。亦作谦词,喻微贱。《魏书·宗钦传》:“若能紆凤彩以燿榛薈,迴连城以映瓦砾者,是所望也。”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诗:“出门步榛薈,微逕不可索。”词语解释:丛荟 拼音:cóng huì
丛生、茂盛的草木。 晋 郭璞 《客傲》:“拔文秀於丛薈,荫弱根於庆云。” 宋 范成大 《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诗:“丛薈忽明眼,山腰灧湖光。”词语解释:蘙荟 拼音:yì huì
(1).草木丛密。《孙子·行军》:“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薈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在也。” 曹操 注:“蘙薈者,可屏蔽之处也。” 晋 潘岳 《射雉赋》:“稊菽藂糅,蘙薈菶茸。”
(2).指丛密的杂草。 唐 白居易 《养竹记》:“乃芟蘙薈,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词语解释:芦荟 拼音:lú huì
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Aloe vera var. chinensis),叶大而肥厚、基出、簇生、狭长披针形,花黄色或有赤色斑点,多产于热带地方。又名“油葱”,叶边缘有尖锐的锯齿,花像穗子,叶汁可入药词语解释:芜荟 拼音:wú huì
荒芜。《太平广记》卷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沉聿》:“至一城署,人民稀少,道路芜薈。” 前蜀 杜光庭 《杨神湍谢土醮词》:“缮营久旷,芜薈几侵。”词语解释:蓊荟 拼音:wěng huì
草木繁密貌。 晋 陆云 《逸民赋》:“曾丘蓊薈,穹谷重深。” 清 钮琇 《觚賸·塔影》:“园中楼榭参差,桂竹蓊薈,屏蔽重重。”词语解释:潜荟 拼音:qián huì
水草茂盛貌。《文选·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薈葱蘢。” 李善 注:“潜薈,水中茂盛也。”词语解释:崇荟 拼音:chóng huì
聚集,汇合。 晋 陆云 《南征赋》:“儼山立以崇薈,粲烟骇而兴纷,若溟海之引回流, 岱 灵之吐行云。”词语解释:秽荟 拼音:huì huì
杂草丛生。 明 刘基 《杂诗》之二三:“山林久秽薈,谁復继 禹 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