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荔枝荔子荔支荔枝香荔挺荔支香荔枝奴 

词语解释:荔枝  拼音:lì zhī
(1).果树名。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东观汉记·匈奴南单于》:“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荔枝树,高五六丈餘,如桂树,緑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 唐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中, 保和殿 下种荔枝成实, 徽庙 手摘以赐 燕 帅 王安中 。”
(2).菊名。 宋 刘蒙 《菊谱》:“荔枝,枝紫,出 西京 ,九月中开。千叶紫花,叶卷为筒,大小相间……俗以为荔枝者,以其花形正圆故也。”
词语解释:荔子  拼音:lì zǐ
荔枝树的果实。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又致酒麵、海物、荔子等。僕岂以口腹之故千里劳人哉!” 清 金农 《咏频婆果》之二:“翻恨 炎州 鲜荔子,秪目风露不同生。”
词语解释:荔支  拼音:lì zhī
即荔枝。《后汉书·和帝纪》:“旧 南海 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荔支》:“《广志》曰:‘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緑叶蓬蓬,冬夏鬱茂,青华朱实。’”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石峯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参见“ 荔枝 ”。
词语解释:荔枝  拼音:lì zhī
(1).果树名。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东观汉记·匈奴南单于》:“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荔枝树,高五六丈餘,如桂树,緑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 唐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中, 保和殿 下种荔枝成实, 徽庙 手摘以赐 燕 帅 王安中 。”
(2).菊名。 宋 刘蒙 《菊谱》:“荔枝,枝紫,出 西京 ,九月中开。千叶紫花,叶卷为筒,大小相间……俗以为荔枝者,以其花形正圆故也。”
词语解释:荔枝香  拼音:lì zhī xiāng
亦作“ 荔支香 ”。
(1). 唐 乐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帝幸 驪山 , 杨贵妃 生日,命小部张乐 长生殿 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2).词牌名。始于 宋 ,承 唐 乐曲而成。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荔枝香……今歇指、大石两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谓本曲。”见于 宋 词的有两体, 柳永 之作七十六字, 周邦彦 为七十三字。一名《荔枝香近》
(3).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正曲,句法同于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广东 省城有武陵会馆……既落成,其乡人 梁应来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 ?’”
词语解释:荔挺  拼音:lì tǐng
草名。形似蒲而小,根可制刷。《逸周书·时训》:“荔挺不生,卿士专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词语解释:荔支香  拼音:lì zhī xiāng
见“ 荔枝香 ”。
词语解释:荔枝香  拼音:lì zhī xiāng
亦作“ 荔支香 ”。
(1). 唐 乐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帝幸 驪山 , 杨贵妃 生日,命小部张乐 长生殿 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2).词牌名。始于 宋 ,承 唐 乐曲而成。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荔枝香……今歇指、大石两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谓本曲。”见于 宋 词的有两体, 柳永 之作七十六字, 周邦彦 为七十三字。一名《荔枝香近》
(3).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正曲,句法同于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广东 省城有武陵会馆……既落成,其乡人 梁应来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 ?’”
词语解释:荔枝奴  拼音:lì zhī nú
果名。龙眼的别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