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八荒 拼音:bā huāng
八方荒远的地方。《关尹子·四符》:“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 颜师古 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 唐 韩愈 《调张籍》诗:“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李大钊 《青春》:“ 秦 政 并吞八荒,统制四海,固一世之雄也。”词语解释:大荒 拼音:dà huāng
(1).荒废不治。《荀子·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杨倞 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
(2).大灾之年。《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郑玄 注:“大荒,大凶年也。”《国语·吴语》:“今 吴 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
(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 ,日月所出。”《文选·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 刘逵 注:“大荒,谓海外也。” 宋 范成大 《送洪内翰使虏》诗之二:“峨冠方侍玉舆香,双节飘然照大荒。” 陈去病 《自阳高县抵大同》诗:“云軿飞处射晴光,三 晋 云山接大荒。”词语解释:南荒 拼音:nán huāng
指南方荒凉遥远的地方。《晋书·陆机传》:“輶轩骋於南荒,衝輣息於朔野。”《太平广记》卷二六四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南荒人娶妇》:“南荒之人娶妇……往趋虚路以侦之,候其过,即擒缚,拥归为妻。” 明 高启 《韩子》诗:“自古南荒窜逐过,佞臣元少直臣多。” 田汉 《冯法祀先生黔桂开辟工程写生画展》诗之二:“南荒一例成前敌,喜见精诚结 汉 瑶 。”词语解释:天荒 拼音:tiān huāng
(1).边远荒僻。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匈奴 时扰,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内附,贡献牛马。”
(2).指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 唐 元稹 《古社》诗:“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
(3).科考未出过及第人才,谓之“天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述解送》:“ 荆南 解比号天荒。” 清 黄宗羲 《馀姚重修儒学记》:“至使数十年之中,人才寥落,科名亦且天荒。”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 寧津 生自是诵 应震 文而得第者四,前此天荒者且百年矣。”参见“ 破天荒 ”。
词语解释:破天荒 拼音:pò tiān huāng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述解送》:“ 荆 南解比,号天荒。 大中 四年 刘蜕 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 崔魏公 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 蜕 。 蜕 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后以指前所未有或第一次出现。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东坡 责 儋耳 ,与 琼 人 姜唐佐 游,喜其好学,与一联诗云:‘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金 元好问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为赋诗》:“渠家两公破天荒, 刘煇 梦灵果专场。”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一出 春明 道阻长,天教游迹破天荒。” 冰心 《超人》:“ 程姥姥 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 何先生 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亦省作“ 破荒 ”。 清 王夫之 《〈刘孝尼诗〉序》:“友人 刘孝尼 著《山书》者,余知之七年矣。南诸侯未登进之絃歌俎豆之侧,江蘺吟晚,破荒无钱, 復愚 ( 刘孝尼 )所谓歌则其时者,今古一揆,想当悽断。”词语解释:投荒 拼音:tóu huāng
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 唐 独孤及 《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袵异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家终恢全度,特屈深仁,止行夺爵之文,才示投荒之责。” 明 何景明 《喜望之量移兼寄》诗:“ 岭 海投荒日, 燕臺 远望时。”词语解释:荒荒 拼音:huāng huāng
(1).惊扰貌。荒,通“ 慌 ”。《宣和遗事》前集:“当初只为 五代 时分,天下荒荒离乱,朝属 梁 而暮属 晋 ,干戈不息。”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天下荒荒,恰 周 秦 早属了 刘 项 ,分君臣先到 咸阳 。”
(2).指匆忙,仓促。《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却説 刘本道 沿着江岸,荒荒走去,从三更起,仿佛至五更,走得腿脚酸疼。”
(3).萧条;冷落。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礼》:“荒荒我里,士习日陋。谁能易之?力不能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樵人﹞舁归其家。至则门洞敞,家荒荒如败寺。”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倏倏两世,荒荒一丘。”
(1).黯淡迷茫貌。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赵小哥》:“﹝ 赵小哥 ﹞状貌短小,目视荒荒,有白膜蒙其上。”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岳阳楼》词:“一曲 湘 灵鼓罢,再听 汜 人歌尽,天老月荒荒。”
(2).犹昏昏。形神困乏貌。 明 陈子龙 《寄赠密之》诗:“春后荒荒病,归来渺渺伤。”词语解释:草荒 拼音:cǎo huāng
谓杂草丛生,耕地荒芜。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三:“草荒城角开新径,雨入河洪失旧滩。”词语解释:穷荒 拼音:qióng huāng
(1).困苦饥荒。《后汉书·王望传》:“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
(2).绝塞;边荒之地。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絶漠鸟不飞,万磧千山梦犹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他部从入穷荒,我鑾舆返 咸阳 。” 清 纳兰性德 《挽刘富川》诗:“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词语解释:炎荒 拼音:yán huāng
指南方炎热荒远之地。 晋 傅玄 《述夏赋》:“清徵泛於琴瑟,朱鸟感於炎荒。”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远自炎荒,忽至霄汉,秘文副掌,浅陋无堪。” 清 赵翼 《人面竹》诗:“炎荒物产奇,篠簜出意态。” 周咏 《感怀》诗之六:“销磨髀肉羞看剑,落寞炎荒嘆处囊。”词语解释:遐荒 拼音:xiá huāng
边远荒僻之地。 汉 韦孟 《讽谏》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 清 赵翼 《响水塘》诗:“不因于役走遐荒,奇景何由快目睹。”词语解释:年荒 拼音:nián huāng
谷物歉收。《晋书·儒林传·范宣》:“ 庾爰之 以 宣 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餉给之。” 唐 白居易 《望月有感》诗:“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羈旅各西东。”《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词语解释:锄荒 拼音:chú huāng
锄地开荒。 唐 孟郊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诗:“此外有餘暇,锄荒出幽兰。” 宋 王庭珪 《和周秀实田家行》:“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词语解释:鸿荒 拼音:hóng huāng
(1).太古,混沌初开之世。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启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 宋 陆游 《游武夷山》诗:“巢居寄千仞,鸿荒想 羲 轩 。” 郭沫若 《创造者》:“我要高赞这最初的婴儿,我要高赞这开辟鸿荒的大我。”
(2).边远荒僻之地。 唐 李白 《明堂赋》:“点翠綵于鸿荒,洞清阴乎羣山。” 王琦 注:“鸿荒,大荒也,谓旷远之地也。”词语解释:龙荒 拼音:lóng huāng
漠北。龙,指 匈奴 祭天处 龙城 ;荒,谓荒服。《汉书·叙传下》:“ 龙 荒幕朔,莫不来庭。”后泛指荒漠之地或处于荒漠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晋书·郭璞传》:“嗟乎!黔黎将湮於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 清 张海鹏 《〈曲洧旧闻〉跋》:“ 汉 苏子卿 嚙雪龙荒,图形 麟阁 ,奇节卓乎千古。”词语解释:要荒 拼音:yào huāng
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昔者 唐 虞 崇举九贤,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 李周翰 注:“要荒,违国也。” 元 耶律楚材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诗:“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鐘鼓乐清平。”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荆 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词语解释:开荒 拼音:kāi huāng
(1).开垦荒地。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元 许恕 《田舍写怀》诗:“开荒临水驛,草蔓一何深。” 石震 《踏察记事》:“本来么,搞农业没有在大马路上搞的,开荒么,安家立业么,当然要苦一点。”
(2).祖先无功名,其子弟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犹如开垦荒地,开辟新路。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卢相 光启 ,先人伏刑。尔后弟兄修饰赴举,因谓亲知曰:‘此乃开荒也。’”词语解释:无荒 拼音:wú huāng
谓不废乱(政事)。《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郑玄 笺:“荒,废乱也。良,义也。君之好义,不当至於废乱政事。”《文选·陆机〈短歌行〉》:“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李周翰 注:“言虽歌咏乐饮,无得废於政事。”词语解释:破荒 拼音:pò huāng
见“ 破天荒 ”。
词语解释:破天荒 拼音:pò tiān huāng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述解送》:“ 荆 南解比,号天荒。 大中 四年 刘蜕 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 崔魏公 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 蜕 。 蜕 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后以指前所未有或第一次出现。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东坡 责 儋耳 ,与 琼 人 姜唐佐 游,喜其好学,与一联诗云:‘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金 元好问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为赋诗》:“渠家两公破天荒, 刘煇 梦灵果专场。”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一出 春明 道阻长,天教游迹破天荒。” 冰心 《超人》:“ 程姥姥 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 何先生 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亦省作“ 破荒 ”。 清 王夫之 《〈刘孝尼诗〉序》:“友人 刘孝尼 著《山书》者,余知之七年矣。南诸侯未登进之絃歌俎豆之侧,江蘺吟晚,破荒无钱, 復愚 ( 刘孝尼 )所谓歌则其时者,今古一揆,想当悽断。”词语解释:蛮荒 拼音:mán huāng
泛指远离京畿而文化、经济落后的僻远地区。《后汉书·樊準传》:“化自圣躬,流及蛮荒。”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长终。”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山驛星斗寒,凛矣蛮荒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文明之朕,固孕於蛮荒,野人狉榛其形,而隐曜即伏於内。”词语解释:落荒 拼音:luò huāng
(1).向荒野(逃去)。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我诈败落荒的走,父亲必然赶将我来。”《水浒传》第五十回:“ 扈成 见局面不好,拍马落荒而走。”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七:“她只是像一个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落荒而逃了。”
(2).泛指逃跑。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然而革命军进行的时候,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秦牧 《长街灯语·奇迹泉》:“不能战胜自己头脑里的私念,也会在半途掉队落荒。”
(3).乱说。词语解释:洪荒 拼音:hóng huāng
(1).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凡自洪荒,终乎 幽 厉 。” 宋 杨万里 《汉文帝有圣贤之风论》:“洪荒之世,人与禽之未别。”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 杨朔 《〈铁流〉的故事》:“一到黑夜,时间却像倒退到几万万年前的洪荒时代。”
(2).大荒。荒漠的旷野。 明 许承钦 《风行至南阳湖》诗:“遶岸平山趋断陇,连空野水入洪荒。”词语解释:凶荒 拼音:xiōng huāng
荒灾。《周礼·地官·遗人》:“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贾公彦 疏:“凶荒,谓年穀不熟。”《晋书·食货志》:“夫百姓年丰则用奢,凶荒则穷匱,是相报之理也。”《旧唐书·黄巢传》:“ 乾符 中,仍岁凶荒,人飢为盗, 河南 尤甚。”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陕西 西安 等处地方,连岁凶荒,继以瘟疫,因而閭阎失业,渐致流移。”词语解释:山荒 拼音:shān huāng
山中荒地。《宋史·兵志十二》:“惟 河东 嵐石 之间,山荒甚多,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 明 王守仁 《谪居粮绝》诗:“山荒聊可田,钱鎛还易办。”词语解释:包荒 拼音:bāo huāng
(1).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 明 李东阳 《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 王先谦 《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
(2).原谅;宽容。 明 朱权 《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谕李昭寿书》:“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
(3).掩饰;遮盖。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我一力包荒,没事没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她为什么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来呢? 婉小姐 还没看透。”词语解释:破天荒 拼音:pò tiān huāng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述解送》:“ 荆 南解比,号天荒。 大中 四年 刘蜕 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 崔魏公 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 蜕 。 蜕 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后以指前所未有或第一次出现。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东坡 责 儋耳 ,与 琼 人 姜唐佐 游,喜其好学,与一联诗云:‘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金 元好问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为赋诗》:“渠家两公破天荒, 刘煇 梦灵果专场。”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一出 春明 道阻长,天教游迹破天荒。” 冰心 《超人》:“ 程姥姥 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 何先生 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亦省作“ 破荒 ”。 清 王夫之 《〈刘孝尼诗〉序》:“友人 刘孝尼 著《山书》者,余知之七年矣。南诸侯未登进之絃歌俎豆之侧,江蘺吟晚,破荒无钱, 復愚 ( 刘孝尼 )所谓歌则其时者,今古一揆,想当悽断。”词语解释:空荒 拼音:kōng huāng
荒凉。《宋书·索虏传论》:“村井空荒,无復鸣鸡吠犬。” 宋 陈师道 《舟中》诗:“岸上空荒夜火明,舟中起坐待残更。”词语解释:四荒 拼音:sì huāng
(1).四方荒远之地。《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朱熹 集注:“故復反顾而将往观乎四方絶远之国。”《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
(2).指四种荒诞的嗜酒行为。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诗序:“昔人之於酒,有注为池而饮之者,象为龙而吐之者,亲盗瓮间而卧者,将实舟中而浮者,可为四荒矣。 徐景山 有酒鎗, 嵇叔夜 有酒杯,皆传於后代,可谓二高矣。四荒不得不刺,二高不得不颂。”词语解释:救荒 拼音:jiù huāng
救济灾民,使度过饥荒。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救荒莫若预, 绍熙 末,费数十百万而人相枕死如故者,行之晚也。” 明 李贽 《复邓鼎石书》:“若曰‘救荒无奇策’,此则俗儒之妄谈,何可听哉。”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 小大 ,不要斗气!我们还是想法子救荒。”词语解释:度荒 拼音:dù huāng
挨过、度过饥荒、灾荒词语解释:榛荒 拼音:zhēn huāng
(1).丛生的荒草。 南朝 齐 王融 《克责身心篇颂》:“岂无通术,跋此榛荒。” 宋 曾巩 《读书》诗:“性本反澄澈,情田去榛荒。长编倚脩架,大轴解深囊。”
(2).指荒草丛生之地。 宋 朱熹 《白鹿洞赋》:“经北原以东騖,涉 李 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頽址於榛荒。”
(3).荒废,衰落。《新唐书·郭子仪传》:“ 洛阳 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榛荒,寰服不满千户。” 宋 欧阳修 《镇阳读书》诗:“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词语解释:北荒 拼音:běi huāng
(1).指北方极荒远之区。《山海经》有《大荒北经》篇,载记北方荒远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 帝臺 北荒之际, 弇山 西海之滨。”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北荒明月,西极流精。”
(2).指北方少数民族所居的广大地区。《北史·铁勒传》:“自 突厥 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旧唐书·太宗纪下》:“於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词语解释:饥荒 拼音:jī huāng
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飢,通“ 饥 ”。 汉 贾谊 《新书·无蓄》:“世之有飢荒,天下之常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从丈夫去后,屡遭飢荒,衣衫首饰尽皆典卖,家计萧然。”
(1).谷物、果子等歉收或没有收成。《逸周书·文傅》:“天有四殃,水旱饥荒。”按,《尔雅·释天》:“穀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饉,果不熟为荒。”
(2).泛指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昔饥荒之世,当有利其数升米者。”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洛阳染工见冤鬼》:“﹝ 李 ﹞曰:‘某于 晋 末饥荒之岁,家贫,祇有一两钱。’”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夏天雨水少,你们也几乎闹了一回饥荒。”
(3).犹亏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租不到好地种,还不清拉下的饥荒。”《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穷得趔趄,让大伙替你背饥荒。”
(4).犹麻烦,纠纷。《红楼梦》第十六回:“他为 香菱儿 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在城亡国危之际,家庭里还闹什么饥荒呢。”词语解释:耄荒 拼音:mào huāng
(1).年老。《书·吕刑》:“惟 吕 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 孔 传:“耄,乱;荒,忽。言百年大期,虽老而能用贤。” 孔颖达 疏:“意在美王年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按,《礼记·乐记》:“ 武王 之志荒矣。” 郑玄 注:“荒,老耄也。”是“耄”、“荒”义同。 孔 传与经义不洽。
(2).以“耄荒”谓年老昏愦。《宋史·宁宗纪赞》:“既而 弥远 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词语解释:禽荒 拼音:qín huāng
亦作“ 禽芒 ”。 沉迷于田猎。《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蔡沉 集传:“禽荒,耽游畋也;荒者,迷乱之谓。”《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六分》:“驱骋驰猎而不禽芒。”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之三:“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词语解释:幽荒 拼音:yōu huāng
(1).荒远之地。泛指九州之外。《文选·张衡〈东京赋〉》:“惠风广被,泽洎幽荒。” 薛综 注:“幽荒,九州外,谓四夷也。”《隶释·汉成阳灵台碑》:“甘雨时降,百穀孰成。幽荒率服, 徐 方来庭。”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鲍 生曰:‘王者钦想奇端,引诱幽荒,欲以崇德迈威,厌耀未眼。’”
(2).指隐逸之士。 汉 马融 《广成颂》:“登俊杰,命贤良。举淹滞,拔幽荒。”词语解释:兵荒 拼音:bīng huāng
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后汉书·冯鲂传》:“自 永初 兵荒,王侯租秩多不充,於是特詔以它县租税足 石 ,令如旧限,岁入穀三万斛,钱四万。”《南史·沉恪传》:“兵荒之后,所在残毁。” 唐 陆龟蒙 《送豆卢处士谒宋丞相序》:“ 吴 中兵荒来,人不足犬豕之食,安能遂退藏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穀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词语解释:岁荒 拼音:suì huāng
岁凶,年成坏。《韩非子·六反》:“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汉 王莽 《霸桥灾下书》:“今东方岁荒民飢,道路不通。”词语解释:色荒 拼音:sè huāng
沉迷于女色。《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 孔 传:“迷乱曰荒;色,女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若夫士也色荒,女兮情倦。”词语解释:野荒 拼音:yě huāng
谓田亩荒芜。《汉书·武帝纪》:“详问隐处亡位,及寃失职,姦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颜师古 注:“野荒,言田亩不闢也。”《三国志·魏志·杜袭传》:“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词语解释:沈荒 拼音:shěn huāng
亦作“沉荒”。 迷于逸乐,荒废事务。旧题 唐 韩偓 《迷楼记》:“帝日夕沉荒于 迷楼 ,罄竭其力,亦多倦怠。” 宋 窦革 《酒谱·诫失》:“汝沉荒不敬,自倡败者,何以帅先诸弟?” 明 唐寅 《桃花庵与希哲诸子同赋》诗之一:“合寘宾筵铭敬德,从来 沫 郡戒沉荒。”词语解释:淫荒 拼音:yín huāng
耽于逸乐;纵欲放荡。《淮南子·俶真训》:“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於世而错择名利,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史记·殷本纪》:“ 夏桀 为虐政淫荒,而诸侯 昆吾氏 为乱。”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上失其道,国丧其纪,男女奔随,淫荒无度,则风以此变,俗以好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袁中郎论诗》:“并其《鄴中怀古》一联云:‘残粉迎新帝,妖魂逐小郎’,用事鎔化,前人未有。但结联:‘ 曹 家兄弟好,无乃太淫荒’,忽讲道理,近於呆腐。”词语解释:边荒 拼音:biān huāng
(1).边远,荒远。也指边远荒凉地区。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一:“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权时之宜,以 兴 为督 交阯 诸军事、上大将军、 定安县侯 ,乞赐褒奬,以慰边荒。” 唐 杨炯 《浑天赋》:“南河北河,象闕於是乎增峻;左辖右辖,边荒於是乎自寧。”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临武边荒。”
(2).边远荒凉。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母亲在白天里带着两个孩子到边荒的山田里去找些野菜。”词语解释:丘荒 拼音:qiū huāng
(1).空旷;荒凉。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边地遂以丘荒,至今无人。” 晋 陆机 《叹逝赋》:“悼堂搆之隤瘁,慜城闕之丘荒。” 前蜀 韦庄 《小将张彦射虎歌》:“天生天杀岂天怒,忍使朝朝餵猛虎。关东驛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
(2).荒野;废墟。《后汉书·梁冀传》:“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驤;扫 秦川 为平壤,荡 魏国 作丘荒。”词语解释:怠荒 拼音:dài huāng
懒惰放荡。《礼记·曲礼上》:“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 郑玄 注:“怠荒,放散身体也。” 孔颖达 疏:“谓身体放纵,不自拘敛也。”《周书·明帝纪》:“作民父母,弗敢怠荒。” 宋 苏舜钦 《符瑞》:“苟授而怠荒,又下变异,丁寧戒告以率之,皆可名之符。”《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思想二弟在家,力学多年,不见州郡荐举,诚恐怠荒失业,意欲还家省视。”《清史稿·礼志七》:“自古帝王内禪,非其时怠荒,即其时多故,仓猝授受,礼无可採。”词语解释:远荒 拼音:yuǎn huāng
(1).边远荒凉。《诗·小雅·小明》“至于艽野” 毛 传:“艽野,远荒之地。”
(2).指边远荒凉之地。 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而况於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奇方切,忽焉薨殂。” 宋 唐异 《塞上作》诗:“月依孤垒没,烧逐远荒分。”词语解释:生荒 拼音:shēng huāng
从未耕种过的土地。词语解释:作荒 拼音:zuò huāng
旧谓荒年将至,百姓饭量增大的现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岁将饥,小民餐必倍,俗谓之作荒。”词语解释:西荒 拼音:xī huāng
西方荒远之地。相传古代京畿之外划分为侯、甸、绥、要、荒,称五服。服,五百里。荒服最远。 唐 孟郊 《感怀》诗:“羣物归大化,六龙頽西荒。” 明 陈子龙 《门有车马客行》:“何时下诸国,车驾驰西荒。”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外道翦灭,经术大昌,教泽未竟,遂终西荒。”词语解释:虚荒 拼音:xū huāng
虚妄荒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长吉》:“ 元和 中, 韩吏部 颇道其诗,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清也……鲸呿鰲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三:“曲学虚荒小説欺,俳谐怒駡岂诗宜?今人含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荒芜,荒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边韶 《老子碑》文云:‘ 老子 , 楚 相县 人也。’ 相县 虚荒,今属 苦 ,故城犹存,在 赖游乡 之东。”词语解释:赈荒 拼音:zhèn huāng
赈济遭荒灾民,救荒。 清 沉德潜 《哀愚民》诗:“粟多价自平,賑荒有成效。” 清 杨士凝 《饥民谣》:“詔令减价更賑荒,里老奉行开户口。”《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賑荒恤患,虽是地方公祖父母的德政,也全要乡宦大家赞成。”词语解释:抛荒 拼音:pāo huāng
(1).已垦田地因天灾人祸等未继续耕种而任其荒芜。 宋 无名氏 《一剪梅》词:“ 山东 、 湖北 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 苏州 太守 王肃斋 ,牵粮颇称为公。然 崑山县 高乡 之田粮额加重,田皆抛荒。”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在这些土地上,主要采取抛荒轮休的方法进行耕种。”
(2).荒废;荒疏。《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又是个诚实人,算了算也乐得作桩事儿,既帮助了亲戚,又不抛荒岁月,便一口应承。”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八》:“不过我想这实在难对付,譬如要我去和此辈周旋,就必须将别的事情放下,另用一番心机,本业抛荒,所得的成绩就有限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父亲把家业抛荒了二十年,但逼到临头,为儿女的养育计,终竟不能不重整旗鼓了。”词语解释:踏荒 拼音:tà huāng
(1).实地察看灾情。 明 李东阳 《里河道中即事》诗:“隔岸人招浅,沿村吏踏荒。” 清 李渔 《连鬼骗有故倾家,受人欺无心落局》:“母亲道:‘又不水,又不旱,怎么会荒起来?’要 竺生 领去踏荒, 竺生 不肯。”
(2).踏勘荒地,以便开垦。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就像我们这些踏荒的人吧,我们眼里看到的,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哪片地可以开,哪片地现在还开不出来。”词语解释:遗荒 拼音:yí huāng
犹言遗漏弃置。 汉 扬雄 《元后诔》:“帝致友属,靡有遗荒,咸被祚庆。”词语解释:水荒 拼音:shuǐ huāng
(1).因水灾而造成荒歉。 刘大白 《卖布谣·收成好》:“前年水荒去年旱,可怜租也还不了!”
(2).谓严重缺水。《安徽日报》1981.2.9:“‘白天盼水,晚上等水,夜里抢水,夏天无水’,这是 合肥市 北郊一带前些年闹水荒的真实写照。”词语解释:芜荒 拼音:wú huāng
荒芜。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土田则原壤芜荒,树艺失时。”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铅钝丁寧淬,芜荒展转耕。”词语解释:盘荒 拼音:pán huāng
游乐无度。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然而覆宗亡国者, 高绰 、 道君 二人耳。然一以不轨服天刑,一以盘荒取丧乱。”《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今日 宋 朝南渡之后……也只为听用了几箇奸臣,盘荒懈惰,以致於亡。”词语解释:悲荒 拼音:bēi huāng
悲伤恍惚。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但有苴絰未几,悲荒遽輟,如谓本无戚容,则未之有也。”词语解释:残荒 拼音:cán huāng
破败荒凉。《后汉书·董卓传》:“ 曹操 以 洛阳 残荒,遂移帝幸 许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苏峻 既诛,大事克平之后,都邑残荒, 温嶠 议徙都 豫章 。”词语解释:垦荒 拼音:kěn huāng
开垦荒地。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七:“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准备垦荒四亿亩至五亿亩。” 艾青 《大西洋》诗:“我们是土地的耕耘者,是手拿镰刀的人,是垦荒的人,是牧畜的人。”词语解释:烧荒 拼音:shāo huāng
(1).我国古代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种措施。北方守边将士秋日纵火焚烧野草,使入侵骑兵缺乏水草,无从取得给养。《日知录·烧荒》引《英宗实录》:“御卤莫善於烧荒,盖卤之所恃者马,马之所恃者草。近年烧荒,远者不过百里,近者五六十里,卤马来侵,半日可至。乞敕边将,遇秋深率兵约日同出数百里外纵火焚烧,使卤马无水草可恃。如此则在我虽有一时之劳,而一冬坐卧可安矣。”
(2).指开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西游记》第六四回:“师父莫愁,我们也学烧荒的,放上一把火,烧絶了荆棘过去。”《人民日报》1961.3.18:“垦荒烧荒要尽量选择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当代》1981年第3期:“啊,真是的,真是烧荒啦,你瞧那火苗都起来了。”词语解释:骄荒 拼音:jiāo huāng
骄纵荒淫。《隋书·房彦谦传》:“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於民工,骋嗜奔慾,不可具载。” 唐 元结 《乱风诗·至乱》:“嘻乎王家,曾有凶王,中世失国,岂非骄荒?” 清 赵翼 《杂题》诗之一:“如何千载下,徒知詈骄荒?”词语解释:隙荒 拼音:xì huāng
荒年歉岁。词语解释:春荒 拼音:chūn huāng
春季青黄不接时的饥荒。 阿英 《〈春荒及其救济的断片〉题记》:“以此,今年的春荒较之过往,遂更见其严重。” 克非 《春潮急》一:“ 李春山 说……‘恐怕马上就要出现春荒。’”词语解释:忽荒 拼音:hū huāng
见“ 忽怳 ”。
词语解释:忽恍 拼音:hū huǎng
(1).亦作“ 忽荒 ”、“ 忽恍 ”、“ 忽慌 ”。(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汉 贾谊 《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汉 扬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章炳麟 《徵信论下》:“从是讎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怳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间。”《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不覩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 李善 注:“ 项岱 曰:忽荒,天上也。”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唐 孙樵 《骂僮志》:“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痴人之暝行。”
(2). 黄帝 臣名。善忘之人。《淮南子·人间训》:“故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珠 、 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 高诱 注:“ 忽怳 , 黄帝 臣也; 忽怳 ,善忘之人。”词语解释:狼荒 拼音:láng huāng
(1).指荒远的边地。 唐 柳宗元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诗:“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集注引 童宗说 曰:“狼荒,荒远之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还狼荒,憬俗蚩蚩。”
(2).古代南方部族名。 明 杨慎 《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诗:“ 狼荒 金莫辨,鮫宫珠暗投。”词语解释:外荒 拼音:wài huāng
(1).谓耽乐田猎。以使人精神迷乱,故称。语出《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孔 传:“迷乱曰荒……禽,鸟兽。” 孔颖达 疏:“ 老子 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好色好田,则精神迷乱。” 宋 王禹偁 《放五坊鹰犬诏》:“仍勅天下,今后不得更进鹰犬。庶使发狂之言,遐遵於 老 氏;外荒之戒,无愧於古书。”
(2).边境少数民族所居僻远之地。《陈书·废帝纪》:“ 世祖文皇帝 克嗣洪基,光宣寳业,惠养中国,绥寧外荒。”词语解释:寒荒 拼音:hán huāng
(1).寒冷荒凉。 北齐 刘昼 《新论·激通》:“寒荒之地,风雪之所积;慷慨之怀,忠义之所聚。”
(2).寒冷荒凉的地方。 元 揭傒斯 《送陈文学序》:“苟可以行其道,虽寒荒穷髮之外,将不遐顾,况 会同 哉!”词语解释:灾荒 拼音:zāi huāng
亦作“灾荒”。 指自然给人造成的损害。多指荒年。《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 唐 陈去疾 《送人谪幽州》诗:“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灾荒入瘴嵐。”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时 甘肃 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賑,而实侵入其财。”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词语解释:旱荒 拼音:hàn huāng
干旱灾荒。 鲁迅 《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报载 馀姚 的某乡,农民们因为旱荒,迎神求雨,看客有带帽的,便用刀棒乱打他一通。”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如果今年真的旱荒了,怎么办?”词语解释:遁荒 拼音:dùn huāng
亦作“遯荒”。 语出《书·说命下》:“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 河 。” 孔 传:“既学而中废业,遯居田野。”后用以称隐居荒野。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三:“谋野愧良筹,遯荒适孤尚。”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典礼下》:“説者谓其求贤之诚,感格苍昊,而不知其实由 高宗 遁荒之时,早知 傅説 之贤。”词语解释:中荒 拼音:zhōng huāng
(1).荒野之中。 晋 张协 《七命》:“屯羽队於外林,纵轻翼於中荒。”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弟文》:“闔棺穷野,启殯中荒。”
(2).中途落空。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八:“爰届爰止,步彼高堂。失尔羽迈,良愿中荒。” 郝立权 注:“《诗》 毛 传:‘荒,虚也。’”词语解释:怀荒 拼音:huái huāng
怀柔边远之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輶车朱轩、怀荒振远之使,諭德於外。”《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论》:“ 凉 武昭王 英姿杰出……故能怀荒弭暴,开国化家。” 唐 苏颋 《陕州龙兴寺碑》:“ 太宗 震远怀荒,立人纪纲。”参见“ 怀柔 ”。
词语解释:怀柔 拼音:huái róu
(1).谓帝王祭祀山川,招来神祇,使各安其位。《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 毛 传:“怀,来;柔,安。” 郑玄 笺:“来安羣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汉书·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 颜师古 注:“怀,来也;柔,安也。言招来百神而安处之。”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圣天子在上,凡所以怀柔之礼,莫不备至。” 清 冯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圣 清 承天右序,怀柔百神,祀事咸秩。”
(2).语本《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絶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以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后因以称笼络安抚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等为“怀柔”。 汉 贾谊 《新书·无蓄》:“怀柔附远,何招而不至?”《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宣导休风,怀柔 百越 。” 宋 叶适 《外论一》:“ 汉 起匹夫,亲搏天下,不数年而据 秦 之故地,此其为仁义道德,足以怀柔其民者何在?” 清 林则徐 《会谕澳门同知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该夷等宜如何感恩,如何守法,方不负大皇帝怀柔远人之意。” 周恩来 《“七七”四年》:“敌人怀柔我们,我们誓死不做顺民。”词语解释:遭荒 拼音:zāo huāng
遭遇荒年。《闲情偶寄·演习·变调》附《琵琶记·寻夫》改本:“只为儿夫去远,遭荒罹变。”词语解释:避荒 拼音:bì huāng
逃荒。 元 姚燧 《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在 太宗 世,所残 汉 上诸州之民,避荒 汴 洛 间。”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卷上:“过 获鹿 ,见饥民夫妇避荒,担内一子甫三岁,言爱此子者任携去。” 清 伊秉绶 《扬州》诗:“岂知郭外民,避荒饱风雨。”词语解释:放荒 拼音:fàng huāng
放火烧山野的草木。词语解释:谩荒 拼音:màn huāng
谦词。犹言随意、粗率地。谩,通“ 漫 ”。 清 曹寅 《塔湾舟中晓起》诗:“羣峰正清峭,呵笔谩荒题。”词语解释:辽荒 拼音:liáo huāng
荒凉遥远。 五代 齐己 《送错公栖公南游》诗:“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词语解释:闹荒 拼音:nào huāng
(1).发生灾荒。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何以洋人洋东西没有到 中国 来的过去五千年, 中国 人照样可以种田,而且不年年闹旱闹荒呢?”
(2).指旧社会农民遇到荒年时进行抗租、吃大户等斗争。如:不闹荒就得活活饿死。词语解释:北大荒 拼音:běi dà huāng
指我国 黑龙江省 嫩江 流域、 黑龙江 谷地和 三江平原 一带地区。因旧时其地荒芜少人烟,故称。解放后经营三十馀年,已改变面貌,建立了 密山 、 合江 、 黑河 等垦区。盛产小麦、大豆、甜菜、亚麻等。 刘白羽 《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这里有头一次来和北大荒冬天打交道的工程师。”词语解释:夷荒 拼音:yí huāng
指蛮夷荒远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 留侯 起亡虏,威武赫夷荒。” 明 王世贞 《送吴中丞入为少司徒》诗:“日月垂南纪,风云护朔方;七擒收属国,一战扫夷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