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共10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自荐首荐岁荐举荐丰荐荣膺鹗荐卓荐进荐
嘉荐重荐馈荐尉荐傍荐荣荐菅荐巫神自荐
鹗荐乡荐延荐申荐引荐发荐口荐登乡荐
罗荐公荐预荐祼荐春荐膺荐领乡荐槁荐
论荐追荐应荐谬荐普荐谒荐谈荐棕荐
交荐秋荐蒲荐极荐贡荐资荐评荐阅荐
慰荐宾荐称荐幽荐象荐锉荐谢荐黍荐
推荐剡荐魁荐稿荐草荐阅荐超荐享荐
登荐体荐腾荐领荐表荐附荐保荐鼎荐
锦荐明荐高荐飨荐华荐藁荐遴荐醮荐

词语解释:自荐  拼音:zì jiàn
自己推荐自己。 晋 陆机 《漏刻赋》:“因势相引,乘灵自荐。”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西河 郡守谁復讥, 潁谷 封人羞自荐。”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 公仪子 为政於 魏 。 魏 人 淳于獝 以才智自荐。 公仪子 试而知其弗任也,退之。” 叶圣陶 《穷愁》:“急投厂中,效 毛先生 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
词语解释:嘉荐  拼音:jiā jiàn
祭品。《仪礼·士冠礼》:“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郑玄 注:“嘉,善也。善荐,谓脯醢芳香也。”《仪礼·少牢馈食礼》:“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 郑玄 注:“嘉荐,菹醢也。”《汉书·礼乐志》:“嘉荐芳矣,告灵饗矣。” 宋 陆游 《贺明堂表》:“既得万国之欢心,宜罄一精之嘉荐。”
词语解释:鹗荐  拼音:è jiàn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鷙鸟累百,不如一鶚,使 衡 立朝,必有可观。”后用“鶚荐”谓举荐贤才。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鶚荐,相对发微泚。”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升》:“你与我哥哥异地萍逢,同时鶚荐,真可谓不负所学矣。”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汪晓山试令江苏》词:“南国蜚声价,看纷纷,同时鶚荐,尽居君亚。”
词语解释:罗荐  拼音:luó jiàn
丝织席褥。 唐 刘禹锡 《秦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蒨。”
词语解释:论荐  拼音:lùn jiàn
选拔推荐。论,通“ 抡 ”。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所论荐则蹇驴蒙龙骏之价,所中伤则 孝己 受 商臣 之谈。”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清史稿·文苑传一·吴伟业》:“侍郎 孙承泽 、大学士 冯銓 相继论荐,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圣训》纂修官。”
词语解释:交荐  拼音:jiāo jiàn
共同举荐。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在廷乏才,近臣交荐。”
词语解释:慰荐  拼音:wèi jiàn
(1).犹慰藉。《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书》:“乃知欲烦 阳公 宣风裔土,覃布美化於黎献也,遂宽然少喜,如获慰荐於天子休命。”
(2).犹推荐。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弱岁嗜属诗,工弈棋,用是索合於贵游,多所慰荐。”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有 郭令 之慰荐,受 太宗 之殊遇,而不及显位,命使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吕焦二书》:“ 吕 时已徙少司寇,亦因此乞身归。其慰荐之疏相继满公车,然尚未出山也。”
词语解释:推荐  拼音:tuī jiàn
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汉书·王莽传上》:“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者更推荐之。” 唐 杜甫 《送魏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诗:“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 明 唐寅 《送陶大痴分教抚州序》:“士赖故人知己之推荐而后达。” 冰心 《〈儿童文学剧本选〉后记》:“在编选过程中,一些省、市出版社,文艺刊物,特别是一些儿童剧院,为我们推荐了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剧本。”
词语解释:登荐  拼音:dēng jiàn
进献。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 庖牺 。亦谓 伏羲 。”《隋书·音乐志中》:“登荐惟肃,礼邈前王。”《宋史·乐志十二》:“嘉栗旨酒,登荐惟恭。”
词语解释:锦荐  拼音:jǐn jiàn
以锦缘饰的席子。亦泛指华美的垫席。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牀。”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咿喔鷄鸣早。” 顾予咸 补注:“《鄴中记》:‘ 石季龙 作席,以金裹五香,杂以五彩綫,编蒲皮,缘之以锦。’” 南唐 张泌 《南歌子》词:“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皇。”
词语解释:首荐  拼音:shǒu jiàn
(1).首先推荐。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凡此四子皆可以当执事首荐而极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2).指科举考试中被取为第一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 思曾 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礼经》为京闈首荐。”《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主》:“喜得他苦志读书,十九岁便得中了乡场第二名。不得首荐,心中闷闷不乐。”
词语解释:重荐  拼音:zhòng jiàn
郑重的推荐。《红楼梦》第十回:“﹝他﹞又説:‘医学浅薄,本不敢当此重荐。’”
指祭祀时再次进献。 南朝 齐 谢超宗 《南郊乐歌·嘉荐乐》:“嘉俎重荐,兼藉再升。”
词语解释:乡荐  拼音:xiāng jiàn
唐 宋 应试进士,由州县荐举,称“乡荐”。 唐 顾云 《上池州卫郎中启》:“自随乡荐,便托门墙。” 宋 徐铉 《稽神录·赵瑜》:“ 瑜 应乡荐,累举不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前 秦少游 来京,説他兄弟俱叨乡荐。”按,后世称乡试中式为领乡荐。
词语解释:公荐  拼音:gōng jiàn
宋 代台阁近臣推荐贡举人,谓之“公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故事,每岁知贡举官将赴贡院,臺阁近臣得荐抱才艺者,号曰公荐。”
词语解释:追荐  拼音:zhuī jiàn
(1).诵经礼忏,超度死者。 唐 宗密 《盂兰盆经疏》上:“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旛,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 晁天王 。”
(2).泛称追悼、祭奠。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自 辽阳 战役以来,一切为国捐躯的忠臣烈士、寡妇孤儿,你们都来享受我的菲薄的追荐!”
词语解释:秋荐  拼音:qiū jiàn
即秋贡。《宋史·选举志二》:“寒士於乡举千百取一之中,得预秋荐,以数千里之远,辛勤赴省;而省闈差官,乃当相避。” 明 李东阳 《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诗:“未论秋荐与春闈,金马玉堂堪接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宋 淳熙 末年间 舒州 有个秀才 刘尧举 ,表字 唐卿 ,随着父亲在 平江 做官,是年正当秋荐,就依随任之便,雇了一隻船往 秀州 赴试。”参见“ 秋贡 ”。
词语解释:秋贡  拼音:qiū gòng
(1).秋季进贡。 唐 皮日休 《惜义鸟》:“ 商 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
(2). 唐 宋 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归宁》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
词语解释:宾荐  拼音:bīn jiàn
(1).举荐;推荐。《易·观》“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
(2).引申为科举。 唐 李嘉祐 《送严二擢第东归》诗:“隳官就宾荐,时辈詎争先。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 ,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参见“ 宾兴 ”。
词语解释:宾兴  拼音:bīn xīng
亦作“賔兴”。
(1). 周 代举贤之法。谓乡大夫自乡小学荐举贤能而宾礼之,以升入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 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於王矣。”
(2).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 元 许谦 《送尉彦明赴开化教谕序》:“诵《诗》《书》六艺之文,以广见闻;孝弟忠信之实,以敦德行。故賔兴以示劝,简絀以致罚。” 清 戴名世 《张验封传》:“ 康熙 己卯、壬午、乙酉,当宾兴之期,公皆为分校,所得士最盛。” 严复 《救亡决论》:“以为通天地人之谓儒。经朝廷之宾兴,蒙皇上之亲策,是朝廷固命我为儒也。”
词语解释:剡荐  拼音:yǎn jiàn
上书举荐。《旧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 山东 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 达忠介公 兼善 ,时出镇于 台 ,闻府君有贤行,将剡荐于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从军保举》:“曷怪今之承枢垣指,奏调剡荐,并不论功之有无乎!”
词语解释:体荐  拼音:tǐ jiàn
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 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 孔颖达 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清 孙诒让 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 、 杜 、 贾 诸説参互攷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於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
词语解释:明荐  拼音:míng jiàn
谓祭祀时进献时物。《礼记·祭统》:“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 郑玄 注:“明,犹絜也。”《旧唐书·孝友传·崔沔》:“是以血腥爓熟,玄罇牺象,靡不毕登於明荐矣。” 宋 曾巩 《仲秋告祭诸庙文》:“敢率旧章,用陈明荐。”
词语解释:岁荐  拼音:suì jiàn
(1).每年定时祭祀。《清史稿·礼志一》:“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山川……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於有司,春秋岁荐。”
(2).每年荐举。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适郡有醼, 敬子 预坐间,言及岁荐事,寮属咸起囁嚅,帅曰:‘郡有贤儒为师楷,詎可舍不荐,皇及其它。’”《儒林外史》第四回:“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
词语解释:馈荐  拼音:kuì jiàn
谓进献牲醴黍稷。《荀子·礼论》:“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杨倞 注:“馈,献牲醴也。荐,进黍稷也。”
词语解释:延荐  拼音:yán jiàn
引荐。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殿下前时妄泽,匪復偏私,遂 吴良 延荐之恩,无 王丹 所举之谬。”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宾亲多谢絶,延荐必英豪。”
词语解释:预荐  拼音:yù jiàn
谓参加科举考试。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赵 ( 赵逵 )之未召,寔为 东川 僉幕总领, 符行中 有子预荐,意其为类试官,密以文属之, 赵 不启缄,掷几下。”
词语解释:应荐  拼音:yìng jiàn
受到荐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蔡伯晞 神童应荐,官拜秘书。”
词语解释:蒲荐  拼音:pú jiàn
用蒲草叶编织的席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及其后,木軨不衣,长轂数幅,蒲荐苙盖,盖无漆丝之饰。”
词语解释:称荐  拼音:chēng jiàn
举荐。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驩兜 之行,靖言庸回, 共工 私之,称荐於 尧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陟 与 袁逢 共称荐之,名动京师。” 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见君苦志清节,不渝于素,称荐者皆当世名臣。”
词语解释:魁荐  拼音:kuí jiàn
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吾州 赵和仲 ,童科免举, 淳祐 九年,再以春秋魁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举人》:“后 郑侨 擢魁荐,官至枢相。”
词语解释:腾荐  拼音:téng jiàn
举荐。 明 李东阳 《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致仕赠少保王公墓志铭》:“歷官四十餘年,人无訾议,至交章腾荐。”
词语解释:高荐  拼音:gāo jiàn
谓考试中式,名列前茅。《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遂偕二兄往就试, 鸑 鷟 失利,惟 鹏 领高荐而归。”
词语解释:举荐  拼音:jǔ jiàn
亦作“ 举荐 ”。 古代指向朝廷、皇帝推荐人才。 南朝 宋 袁淑 《防御索虏议》:“举荐板筑之下,抽登臺皁之间。”《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 百里奚 辞上卿之位,举荐一人以自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臣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词语解释:尉荐  拼音:wèi jiàn
慰藉。《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尉亦荐藉也。” 唐 元稹 《赵真长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等》:“皆以文学政事得参公选,观其列状,尉荐甚勤,人各有知。”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遇外族亡命,常尉荐拊循之,以为己子。”
词语解释:申荐  拼音:shēn jiàn
犹推荐。《魏书·张烈传》:“ 高祖 詔侍臣各举所知,互有申荐者。”
词语解释:祼荐  拼音:guàn jiàn
犹祼献。《宋史·乐志十二》:“岁谨祈报,礼严豆籩。降登祼荐,罔或不虔。”参见“ 祼献 ”。
词语解释:祼献  拼音:guàn xiàn
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时,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献神的礼仪。亦泛指祼礼。《周礼·天官·内宰》:“大祭祀,后祼献则瓚,瑶爵亦如之。” 郑玄 注:“谓祭宗庙。王既祼而出迎牲,后乃从后祼也……献,谓王荐腥荐孰,后亦从后献也。” 孙诒让 正义:“凡祼亦通谓之献。故《祭统》以祼为献之属。《内宰》亦云祼献是也……此经於饗不云祼者,亦以祼献通言不别也。”《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唐 孔颖达 疏:“清庙,神之所在。故王入太室祼献鬯酒以告神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庙歌·皇夏》:“礼殫祼献,乐极休成。” 倪璠 注:“礼殫祼献者,谓祼献之礼已毕也。”
词语解释:谬荐  拼音:miù jiàn
妄事推荐。《魏书·袁翻传》:“所举之人随事免降,责其谬荐,罚其伪薄。”
词语解释:极荐  拼音:jí jiàn
极力荐举。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孔循 不欲以 河朔 人入相,极荐 崔协 ,而 任圜 力争之。”
词语解释:幽荐  拼音:yōu jiàn
谓祭奠死者。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二:“幽荐一盃泣,泻之清 洛 滨。”
词语解释:稿荐  拼音:gǎo jiàn
即稾荐。 姚雪垠 《长夜》三五:“灯笼边摊着一条稿荐,上边蹲着两个农民,共同披着一条破被子,不住地轻轻打颤。”参见“ 稾荐 ”。
词语解释:领荐  拼音:lǐng jiàn
见“ 领乡荐 ”。
词语解释:领乡荐  拼音:lǐng xiāng jiàn
谓乡试中举。 清 金农 《怀甬东邢十九秋试》诗之二:“料尔今番领乡荐,三杯仙露换麻衣。” 严复 《救亡决论》:“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覬民社。”亦省作“ 领荐 ”。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后一人果以父丧不得入试,一人果以是年领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围志异》:“汝祖宗有阴德,今科当领荐。”
词语解释:飨荐  拼音:xiǎng jiàn
祭献。饗,通“ 享 ”。《梁书·文学传下·刘勰》:“时七庙饗荐已用蔬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瞿塘滩 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饗荐不輟。”
词语解释:丰荐  拼音:fēng jiàn
丰盛的祭品。 唐 源光裕 《送神用顺和》诗:“秀簠丰荐,芳俎盈实。” 宋 强至 《代曾鲁公辞加恩奏第二表》:“纵观盛礼,顾粢盛之丰荐;益抃时和,省俎豆之前闻。”《宋史·乐志七》:“精羞丰荐,景福攸臻。”
词语解释:傍荐  拼音:bàng jiàn
谓访求而荐举。傍,通“ 访 ”。《墨子·尚同上》:“上有过则规諫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孙诒让 间诂:“‘傍’与‘访’通。 王 训为徧,非也。”《墨子·尚同中》:“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已有善,傍荐之。” 孙诒让 间诂:“‘傍’当为‘访’之借字,二字皆从‘方’得声,古多通用…… 王 云:‘已字义不可通,已当为民之误也。’”
词语解释:引荐  拼音:yǐn jiàn
指对人的推荐。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自一千年来贤士屈厄,未见有如此者,尚汲汲孜孜,引荐贤俊,如朝饥求飱。”《水浒传》第三六回:“前者又蒙引荐诸位豪杰上山,光辉草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或者专门人材,如果没有相当的‘引荐’,还经常处在失业的状态中。”
词语解释:春荐  拼音:chūn jiàn
春季以果物祭献宗庙。《礼记·王制》:“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 唐 王维 《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元 张昱 《辇下曲》:“寝庙岁行春荐礼,有加鉶豆杂鲜腒。”
词语解释:普荐  拼音:pǔ jiàn
指铏羹,加五味作料而盛于铏器中的汤菜。《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普荐溲酒。” 郑玄 注:“普荐,鉶羹,不称牲记其异者。”一说,为俎上之物。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
词语解释:贡荐  拼音:gòng jiàn
举荐。《晋书·陈頵传》:“ 頵 与 王导 书曰:‘ 中华 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逐相波扇,乃至陵迟。’”
词语解释:象荐  拼音:xiàng jiàn
象牙制的席。 唐 郑嵎 《津阳门诗》:“犀屏象荐杂罗列,锦鳧绣雁相追随。”
词语解释:草荐  拼音:cǎo jiàn
亦作“ 草荐 ”。
(1).草垫子;草席。 明 唐顺之 《牌》:“令於房簷或门楼下,各得草荐一条,或稻草乱草上卧下,盖以免寒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郑兴儿 ﹞不见人来,放心不下,取了一条草荐,竟在坑板上铺了。把包裹放在头底下,睡了一夜。”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如有患病飢寒无主之犯,係重罪病者,拨医调治;飢寒者,给与口粮草荐絮袄。” 鲁迅 《徬徨·孤独者》:“大家都怏怏地,似乎想走散,但 连殳 却还坐在草荐上沉思。”
(2).谓野草丰茂。《新唐书·裴延龄传》:“京右偏故有雚苇地数顷, 延龄 妄言:‘ 长安 、 咸阳 间,得陂艿数百顷,愿以为内廏牧地,水甘草荐与苑廏等。’帝信之。”
词语解释:表荐  拼音:biǎo jiàn
上表推荐。《后汉书·赵典传》:“ 建和 初,四府表荐,徵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亲加弔祭,表荐孤遗。”
词语解释:华荐  拼音:huá jiàn
精美的坐席。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横眠木榻忘华荐,对食露葵轻八珍。” 宋 朱松 《代魏侍御谢提刑启》:“承流千里,方窃於误(一作殊)恩;託庇二天,更尘於华荐。”
词语解释:荣膺鹗荐  拼音:róng yīng è jiàn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载, 孔融 与 祢衡 友善,曾上疏荐 祢衡 曰:“鷙鸟累伯,不如一鶚。使 衡 立朝,必有可观。”后人以“荣膺鶚荐”为贺人登科之颂辞。 明 邱濬 《成语考·科第》:“贺登科曰荣膺鶚荐。”
词语解释:荣荐  拼音:róng jiàn
指荐举的荣耀职位。《宋书·孝武帝纪》:“若有不堪酬奉,虚窃荣荐,遣还田里,加以禁錮。”
词语解释:发荐  拼音:fā jiàn
发迹;被荐举。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明年省试, 平江 岁贡者尽下,唯 黄由 以国学解中选…… 由 字 子由 , 平江 人,而用国学发荐,南归之验也。”
词语解释:膺荐  拼音:yīng jiàn
承受荐举。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训导 吾豫 , 景泰 中膺荐至京。” 清 袁枚 《新齐谐·多官》:“适兄膺荐入都,招 仲 偕往。”
词语解释:谒荐  拼音:yè jiàn
参谒上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宜以謁荐郊庙,和协律吕,烟霏雾集,不可胜纪。”
词语解释:资荐  拼音:zī jiàn
祭献。 明 无名氏 《再生缘》第二出:“叫内侍,传语外廷,有得道的方士,寻一个来,启建追亡大醮七昼夜,与 李夫人 资荐者。”
词语解释:锉荐  拼音:cuò jià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载: 陶侃 家贫,冬日客至,无以招待。 侃 母 湛氏 遂切褥草喂客马,剪发出卖以置菜肴。一时传为美谈。后人因以“剉荐”喻妇人贤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 清 张岱 《琅嬛文集·课儿读諟》:“小人有母,剉荐截髮,无米妇难以作居停。”
词语解释:阅荐  拼音:yuè jiàn
审阅推荐。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赵太史》:“ 乾隆 乙未科会试, 奉新 赵太史 敬襄 卷为房考 白麟 閲荐,三艺已刊,拟第四名。”
词语解释:附荐  拼音:fù jiàn
祔祭,配享。附,通“ 祔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附荐 西门氏 门中三代宗亲等魂:祖 西门京良 ,祖妣 李氏 ;先考 西门达 ,妣 夏氏 ;故室人 陈氏 。”
词语解释:藁荐  拼音:gǎo jiàn
草席。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但得那半片儿羊皮,一头儿藁荐。”《水浒传》第二八回:“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把索子緄翻着,一床乾藁荐,把你捲了,塞住了你七窍,颠倒竪在壁边,不消半箇更次,便结果了你性命。”
词语解释:卓荐  拼音:zhuó jiàn
因卓异而被举荐。 清 制,吏部考核官吏,才能出众的称为“卓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高要 令 杨国霖 兰坡 ,作吏三十年,两膺卓荐,傲兀不羈。”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 次白 为 太湖 同知,曾以濬河便民,荐举加知府衔。次年復以计典卓荐,擢守 徐州 ,洊至开府。”
词语解释:菅荐  拼音:jiān jiàn
草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二盗自死》:“束以菅荐,投诸江。”
词语解释:口荐  拼音:kǒu jiàn
口头推荐。《汉书·循吏传·黄霸》:“ 胜 又口荐 霸 於上,上擢 霸 为 扬州 刺史。”
词语解释:领乡荐  拼音:lǐng xiāng jiàn
谓乡试中举。 清 金农 《怀甬东邢十九秋试》诗之二:“料尔今番领乡荐,三杯仙露换麻衣。” 严复 《救亡决论》:“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覬民社。”亦省作“ 领荐 ”。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后一人果以父丧不得入试,一人果以是年领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围志异》:“汝祖宗有阴德,今科当领荐。”
词语解释:谈荐  拼音:tán jiàn
称赞和推荐。《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凡所谈荐,皆得其人。”《南史·文学传·周兴嗣》:“侍郎 谢朏 为 吴兴 太守,唯与 兴嗣 初谈文史而已。及罢郡,因大相谈荐。”
词语解释:评荐  拼音:píng jiàn
评论和推荐。 碧野 《长江奔流》:“虽然,抗战前,我参加过北平作家协会,写过一些作品,但‘成名’之作是得到 茅盾 评荐的《北方的原野》。”
词语解释:谢荐  拼音:xiè jiàn
感谢人推荐。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虏害十条》:“京债甫毕,又须遣人入京,叩头送礼谢荐。”
词语解释:超荐  拼音:chāo jiàn
犹超度。《西游记》第十三回:“那 伯钦 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歧路灯》第六三回:“晚上人脚儿定了,内眷烧黄昏纸儿,俺才去念经,替你老人家超荐亡灵。”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二四回:“他并非迷信佛法,为亲超荐,实在是去访那 武媚娘 ,欲践当年宿约。”参见“ 超度 ”。
词语解释:超度  拼音:chāo dù
(1).跳过。《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桥南已见彻,丈餘无版。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2).超越;胜过。 唐 冯宿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辈。” 宋 李纲 《辞免第三奏状》:“隆恩厚德,超度等伦。”
(3).佛、道教谓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你做甚么好事?超度谁?”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把公婆的魂魄来超度。”《红楼梦》第三三回:“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 巴金 《〈神·鬼·人〉序》:“家里念经,超度母亲。”
(4).指援救,救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 环翠 ﹞连忙跪到 逸云 跟前,泪流满面説:‘无论怎样都要求师父超度。’” 孙中山 《行易知难》:“本大总统看到北方学界,都是在这样苦海之中,所以想要去超度他们。”
词语解释:保荐  拼音:bǎo jiàn
保举推荐。《新五代史·杂传十二·王峻》:“ 峻 多发书诸镇,求为保荐。居数日,诸镇皆驰骑上 峻 书。 太祖 大骇。”《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刘玄德 ﹞设宴管待来使。使曰:‘君侯得此恩命,实 曹将军 于帝前保荐之力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重经学》:“上特下詔,命大臣保荐经术之士,輦至都下,课其学之醇疵。”
词语解释:遴荐  拼音:lín jiàn
选拔,举荐。例如:遴荐或鼓励所属公务人员至大专院校进修。
词语解释:进荐  拼音:jìn jiàn
犹推荐。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娄君 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於世,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
词语解释:巫神自荐
比喻女子主动求爱
词语解释:登乡荐
考取乡试
词语解释:槁荐  拼音:gǎo jiàn
草席。
词语解释:棕荐  拼音:zōng jiàn
棕垫子。 清 曹庭栋 《养生随笔·褥》:“椶荐尤鬆软而不烦热,夏月用之。”《清会典·工部四·屯田清吏司》:“宫殿供金铁之饰,与其帘幕、椶荐,改岁设门神门对。”《清会典事例·礼部·陪祭》:“皇帝御斋宫祀日,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均於五鼓具朝服赴坛,於降輦铺椶荐处候。”
词语解释:阅荐
审阅推荐。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赵太史》:“ 乾隆 乙未科会试, 奉新 赵太史 敬襄 卷为房考 白麟 閲荐,三艺已刊,拟第四名。”
词语解释:黍荐  拼音:shǔ jiàn
用黍蓬(一种野草)编成的席子。《宣和遗事》后集:“有皂衣吏引数人扶后尸而出,用黍荐卷之,共拽之而去。帝哭愈哀,不敢出声,恐监者喝之。”
词语解释:享荐  拼音:xiǎng jiàn
祭祀进献。《汉书·儿宽传》:“享荐之义,不著于经。”《后汉书·章帝纪》:“盥洗享荐,慙愧祗慄。”
词语解释:鼎荐  拼音:dǐng jiàn
大力推荐。 清 李渔 《怜香伴·谄笑》:“少刻中尊面前,求老师鼎荐一两句。”
词语解释:醮荐  拼音:jiào jiàn
祭奠。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那一日 春香 不铺其孝筵,那节儿夫人不哀哉醮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 洪经略 南征,凯旋。至 金陵 ,醮荐阵亡将士。” 何垠 注:“醮荐,以酒荐之也。”
共10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