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苒荏 拼音:rǎn rěn
指时间逐渐逝去。 晋 陆云 《与杨彦明书》:“时去苒荏,岁行復半。” 宋 楼钥 《送王木叔推官分韵得锦字》:“岂惟我惜别,行道情苒荏。”词语解释:内荏 拼音:nèi rěn
内心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荏,柔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茅盾 《追求》四:“他自己承认是卑怯无用的人,是一个自视俨然的色厉而内荏的人。”词语解释:芿荏 拼音:réng rěn
杂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 宋 郭茂倩 解题:“ 南齐 时, 朱硕仙 善歌 吴 声《读曲》。 武帝 出游 钟山 ,幸 何美人 墓。 硕仙 歌曰:‘一忆所欢时,缘山破芿荏。山神感儂意,盘石鋭锋动。’”词语解释:色厉内荏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荏,柔也。谓外自矜厉而内柔佞者。”《汉书·翟方进传》:“邪讇无常,色厉内荏。”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附炎趋热,色厉内荏。” 叶圣陶 《四三集·英文教授》:“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词语解释:馁荏 拼音:něi rěn
气势柔弱,不强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 海 ( 海瑞 )之再出也,年力已惫,渐不及抚南畿时,诸辨疏亦稍馁荏。”词语解释:桂荏 拼音:guì rěn
即紫苏。《尔雅·释草》:“苏,桂荏。” 郭璞 注:“苏,荏类,故名桂荏。” 郝懿行 义疏:“《説文》用《尔雅》、《繫传》云:‘荏,白苏也,桂荏,紫苏也。’” 汉 马融 《广成颂》:“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桂荏、鳧葵。”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苏》:“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词语解释:柔荏 拼音:róu rěn
《诗·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丝。”后因以“柔荏”谓草木枝叶柔韧。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寒菊》:“寒菊十二月始花,枝叶皆柔荏,青翠灿然。”词语解释:外厉内荏 拼音:wài lì nèi rěn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后汉书·郎顗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参见“ 色厉内荏 ”。
词语解释:色厉内荏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荏,柔也。谓外自矜厉而内柔佞者。”《汉书·翟方进传》:“邪讇无常,色厉内荏。”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附炎趋热,色厉内荏。” 叶圣陶 《四三集·英文教授》:“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