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煎茶 拼音:jiān chá
烹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自 邹 、 齐 、 沧 、 棣 ,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五代 孟贯 《赠栖隐洞潭先生》诗:“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词语解释:烹茶 拼音:pēng chá
煮茶或沏茶。 汉 王褒 《僮约》:“臛芋膾鱼,炰鱉烹茶。” 宋 陆游 《残春无几述意》诗:“试笔书盈纸,烹茶睡解围。” 清 陆嵩 《鬻儿行》:“儿年虽幼颇有知,扫地烹茶习已熟。”词语解释:山茶 拼音:shān chá
(1).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 中国 ,久经栽培,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叶革质,有光亮。冬春开花。花形大,有红白等色。品种繁多。花可入药,子可榨油。俗名茶花。也叫耐冬花、曼陀罗树。 宋 张耒 《病起》诗:“多少山茶梅子树,未开齐待主人来。” 清 陈维崧 《浣溪沙·山塘即事》词:“琴几砑光麋緑竹,楸枰敲落水仙花,碧纱窗影浸山茶。”《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旁是个青緑花觚,应时对景的养着一枝血点儿般红的山茶花。”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山茶》。
(2).山间产的茶叶。 宋 沉与求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之八:“野店山茶亦可口,试歊松火煮石泉。”词语解释:新茶 拼音:xīn chá
新采制的茶叶。以其气味香烈,远胜陈茶,世多重之。《旧唐书·文宗纪下》:“ 吴 蜀 贡新茶,皆於冬中作法为之,上务恭俭,不欲逆其物性,詔所供新茶,宜於立春后进。” 宋 陆游 《云门道中》诗:“度岭穿林一径斜,旋篝新火试新茶。” 胡怀琛 《小病》诗:“脾伤渐畏新茶烈,脑损能教熟字忘。”词语解释:吃茶 拼音:chī chá
亦作“喫茶”。
(1).喝茶。《水浒传》第十五回:“且説 晁盖 请那先生到后堂喫茶已罢,那先生道:‘这里不是説话处,别有甚么去处可坐?’”《儒林外史》第九回:“﹝老嫗﹞説罢,也不晓得请进去请坐喫茶,竟自关了门回去了。” 阿英 《吃茶文学论》:“ 陆羽 《茶经》以后,我们有的是讲吃茶的书。”
(2).旧指女子受聘。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未见得吃茶》:“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喫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你姑夫在时已许了人家。姻缘不偶,未过门就断了。而今还是个没喫茶的女儿。”《西湖佳话·断桥情迹》:“﹝ 秀英 ﹞已是十八岁了,尚未吃茶。”词语解释:采茶 拼音:cǎi chá
采摘茶叶词语解释:试茶 拼音:shì chá
品茶。 宋 蔡襄 《茶录》:“ 建安 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禊泉》:“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 清 马曰璐 《汧江太史斋中品泉盛青嵝同作》诗:“清晨同过太史家,不比试茶閒自啜。”词语解释:分茶 拼音:fēn chá
(1).烹茶待客之礼。 唐 韩翃 《为田神玉谢茶表》:“ 吴 主礼贤,方闻置茗; 晋 臣好客,纔有分茶。”
(2).亦称“ 分茶店 ”。 宋 时指酒菜店或面食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食店》:“南食店谓之南食川饭分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面食店》:“大凡麪食店,亦谓之分茶店。”
(3). 宋 元 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宋 杨万里 《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 隆兴 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词语解释:点茶 拼音:diǎn chá
(1).犹泡茶。 宋 蔡襄 《茶录·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一边自点茶来吃了。” 清 卓尔堪 《题昝抱雪塞游图》:“塞上点茶酥酪香,沙中祖帐列红妆。”
(2).指备办茶饭。《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酒自酒,汤自汤,醃鸡不要混腊獐。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
(3).点抹茶食。 明 王錡 《寓圃杂记·脂麻通鉴》:“盖 吴 人爱以脂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词语解释:春茶 拼音:chūn chá
春季采制的茶叶。亦指这种茶叶沏成的饮料。 唐 刘叉 《冰柱》诗:“不为双井水,满甌泛泛烹春茶。” 宋 曾巩 《趵突泉》诗:“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巴金 《秋》一:“ 绮霞 ,大少爷爱吃酽茶,你把‘五更鸡’上煨的春茶给他倒一杯。”词语解释:赵州茶 拼音:zhào zhōu chá
相传 赵州 ( 唐 代高僧 从谂 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么?”和尚说:“曾到。” 赵州 说:“喫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 赵州 说:“喫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么曾到也云喫茶去,不曾到也云喫茶去?” 赵州 呼院主,院主应诺。 赵州 说:“喫茶去。” 赵州 均以“喫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见《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后遂用为典故,并以“赵州茶”指寺院招待的茶水。《五灯会元·汾阳昭禅师法嗣·芭蕉谷泉禅师》:“﹝僧﹞曰:‘未审客来将何祇待?’师曰:‘ 云门 餬饼 赵州 茶。’” 明 高启 《廉上人水竹居》诗:“林下本采参玉板,不须更煑 赵州 茶。”词语解释:焙茶 拼音:bèi chá
烘制茶叶。 唐 张继 《山家》诗:“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穀天晴。” 唐 陆羽 《茶经·茶之具》:“棚,一曰栈,以木构於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词语解释:早茶 拼音:zǎo chá
(1).指二三月间采摘茶的新芽所制作的茶。 唐 白居易 《不出》诗:“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餘盃对早茶。”
(2).早晨进用的茶。亦指早晨的茶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我们学学 上海 人,到茶馆里吃碗早茶罢。” 徐迟 《精神分析》:“ 白玫瑰 的枣糕鲫鱼面, 冠生园 的粤式早茶,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词语解释:香茶 拼音:xiāng chá
清香之茶。 清 李嘉祐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诗:“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 李季 《菊花石·赞茶歌》:“吃过香茶要赞茶,一人领头众人唱,远年风习怎能忘。”词语解释:真茶 拼音:zhēn chá
好茶;名茶。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饮真茶,令人少眠。” 清 周亮工 《六安梅花片》诗:“真茶远寄自 潜夫 ,略示山中意味殊。”词语解释:斗茶 拼音:dòu chá
亦作“鬭茶”。 比赛茶的优劣。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苏才翁 尝与 蔡君謨 鬭茶, 蔡 茶精,用 惠山 泉, 苏 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亦指供比赛的优质茶。 宋 范成大 《题张氏新亭》诗:“烦将鍊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煑鬭茶。”词语解释:作茶 拼音:zuò chá
制茶。 宋 陆游 《秋晚杂兴》诗之五“自作 蒙山 紫笋茶”自注:“乡老旧谓碾磨茶为作茶。”词语解释:清茶 拼音:qīng chá
(1).用绿茶泡成的茶水。《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安老爷 ﹞便要了一盏洁浄清茶,走到 何夫人 灵前打了一躬,把那茶奠了半盏。”
(2).指只具茶水而不备其他点心食品。《太平天囯歌谣·烧杯清茶敬遵王》:“竹叶青,竹叶香,太平军路过 瓜洲塘 。打开罎子翻开瓮,家中没有一粒粮。太平军,恩难忘,烧杯清茶敬 遵王 。”词语解释:龙茶 拼音:lóng chá
龙团茶。 宋 代贡茶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 宋 陆游 《雪夜作》诗:“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参见“ 龙团 ”。
词语解释:龙团 拼音:lóng tuán
(1). 宋 代贡茶名。饼状,上有龙纹,故称。 宋 张舜民 《画墁录》卷一:“先 丁晋公 为 福建 转运使,始製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之而未尝见也。” 元 陈德和 《落梅风·雪中十事·陶穀烹茶》曲:“龙团细,蟹眼肥,竹炉红小窗清致。”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之四:“龙团与羊酪,相逢土风异。”
(2).盘龙纹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朝服龙团》:“定制: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阑下前后绣龙团各四,诸王以下皆用素缎数则,以为辨别。”词语解释:品茶 拼音:pǐn chá
品评茶味;饮茶。 明 杨慎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 柳亚子 《寄毛主席延安》诗:“云天倘许同忧国, 粤 海难忘共品茶。”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这两个人懂得什么品茶!”词语解释:建茶 拼音:jiàn chá
福建 省 建溪 一带所产的名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古人论茶,唯言 阳羡 、 顾渚 、 天柱 、 蒙顶 之类,都未言 建溪 ……建茶皆乔木, 吴 、 蜀 、 淮南 唯丛茭而已,品自居下。建茶胜处曰 郝源 、 曾坑 ,其间又岔根、山顶二品尤胜。”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适得佳茗,愿共尝之,探怀出建茶一块,裹以坏布。”词语解释:七碗茶 拼音:qī wǎn chá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喫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言饮茶不须七碗即“通仙灵”,极赞茶之妙用。后即以“七椀茶”作为称颂饮茶的典实。 宋 苏轼 《六月六日以病在告独游湖上诸寺晚谒损之戏留一绝》:“何须 魏帝 一丸药,且尽 卢仝 七椀茶。” 元 耶律楚材 《和杨彦广韵》:“探玄浑似三杯酒,清兴何消七椀茶。”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泛一甌瑞雪香,生两腋松风响,润不得七碗枯肠,辜负一醉无忧老 杜康 ,谁信您 卢仝 健忘?”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酒楼废而茶园兴,岂肥肠满脑者,饜飫既深,亦思乞灵於七椀耶。”词语解释:一茶 拼音:yī chá
客套语。意谓所赠钱物轻微,只可供一茶之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袖中又摸出细珠十数串,每送一串道:‘轻鲜,轻鲜,备送一茶罢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兄,将此分与船上同行的人,每位一个,聊当一茶。”词语解释:蜀茶 拼音:shǔ chá
(1).指 蜀 地所产的茶。 唐 白居易 《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喜贺兄嫂》诗之二:“觅得 黔娄 为妹壻,可能空寄 蜀 茶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郑谷 郎中亦爱僧,用比 蜀 茶,乃曰:‘ 蜀 茶与僧,未必皆美,不欲舍之。’”《宋史·职官志七》:“乃命三司干当公事 李杞 运 蜀 茶至 熙河 ,置买马场六,而 原 、 渭 、 德顺 更不买马。”
(2).花名,可供观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闽 中有蜀茶一种,足敌牡丹。其树似山茶而大,高者丈餘,花大亦如牡丹,而色皆正红。”词语解释:官茶 拼音:guān chá
由官府专卖的茶。 宋 欧阳修 《论茶法奏状》:“往时官茶容民入杂,故茶多而贱,徧行天下。今民自买卖,须要真茶,真茶不多,其价遂贵。”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何时来煑饼,蟹眼试官茶。” 宋 陆游 《建安雪》诗:“ 建溪 官茶天下絶,香味欲全须小雪。”词语解释:晚茶 拼音:wǎn chá
谓迟采摘的茶叶。一般指粗茶。 宋 陆游 《小憩村舍》诗:“小妇篸新麦,羣童摘晚茶。”词语解释:瀹茶 拼音:yuè chá
煮茶。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上製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瀹茶。”词语解释:团茶 拼音:tuán chá
宋 代用圆模制成的茶饼。 太平兴国 初,用龙凤模特制,专供宫廷饮用。 庆历 间 蔡襄 又制小团茶,以为贡品。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宋 李清照 《鹧鸪天》词:“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词语解释:白茶 拼音:bái chá
一种名茶。 宋徽宗 《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至 大观 初,今上亲製《茶论》二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一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词语解释:养茶 拼音:yǎng chá
谓以适度的沸水烹茶而使茶味纯正。 明 顾元庆 《茶谱·煎茶四要·三候汤》:“凡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词语解释:午茶 拼音:wǔ chá
(1).午饭后的茶水。 唐 白居易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偶题十六韵》:“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销愁。”
(2).指 欧美 人习惯在傍晚时吃的茶点。 叶君健 《小仆人》:“这件事发生在 苏理安夫人 吃午茶的时候。”词语解释:贡茶 拼音:gòng chá
充作贡品的茶叶。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袁高》:“案 唐 制: 湖州 造贡茶最多,谓之‘ 顾渚 贡焙’,岁造一万八千四百斤。”《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叫人挑了,一直来到 葛来官 家。”词语解释:陆羽茶 拼音:lù yǔ chá
唐 隐逸 陆羽 ,著有《茶经》,民间祀为茶神。后因称茶为“陆羽茶”。 宋 范仲淹 《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浄拂 王恭 氅,香滋 陆羽 茶。”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止饮身衰后,惟贪 陆羽 茶。”词语解释:酽茶 拼音:yàn chá
浓茶。《景德传灯录·佛日和尚》:“ 夹山 迴顾,师曰:‘釅茶三五椀,意在钁头边。’”《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再给我点滚水儿喝,我也不喝那釅茶。我吃白斋,不喝茶。” 郭澄清 《大刀记》八:“ 门大爷 沏了一壶酽茶,坐在院中的一棵糟烂木头上。”词语解释:苦茶 拼音:kǔ chá
即苦荼。茶字后出, 唐 陆羽 始用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又与我一件儿厌飫的东西,敢是苦茶儿?”参见“ 苦荼 ”。
词语解释:苦荼 拼音:kǔ tú
(1).指茶。《尔雅·释木》:“檟,苦荼。” 郭璞 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蜀 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 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 唐 陆羽 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 陆羽 《茶经·七之事》:“《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2).苦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毛 传:“荼,苦菜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词语解释:红茶 拼音:hóng chá
茶叶的一类。用鲜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烘焙等工序制成。沏时茶色红艳,具有特别的香气和滋味。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廿五日》:“吃了两片面包,一小碟黄油,一小碟黑鱼子,两杯红茶。”词语解释:北苑茶 拼音:běi yuàn chá
茶名。 南唐 禁苑有北苑使,善制茶,人以为贵,谓之北苑茶。其后 建州 凤凰山 所产之茶,亦称北苑茶。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 建 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亦省作“ 北苑 ”。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词语解释:草茶 拼音:cǎo chá
烘烤而成的茶叶。相对于加工方法不同的团茶而言。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李郢 《茶山贡焙歌》云:‘蒸之护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噉春山摧。’观‘研膏’之句,则知尝为团茶无疑。自 建 茶入贡, 阳羡 不復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元史·食货志二》:“草茶每引收钞二两二钱四分。”词语解释:饼茶 拼音:bǐng chá
茶饼。 宋 蔡襄 《茶录·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自来进御惟 建州 饼茶,而 浙 茶未尝修贡。”词语解释:云雾茶 拼音:yún wù chá
茶名。产于高山,多接触云雾,故称。《广群芳谱·茶谱一·茶一》:“《黄山志》: 莲花菴 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齗齶,谓之 黄山 云雾茶。”《新民晚报》1989.9.27:“我爱喝云雾茶有很多原因:一、它是高山茶,没有污染;二、它经泡,每天早上冲一杯,可以喝到晚上。”词语解释:漫思茶 拼音:màn sī chá
很想喝茶。漫,这里有“不由得”的意思。例如:日高人渴漫思茶。词语解释:麻茶 拼音:má chá
模糊、迷蒙貌。 唐 李涉 《题宇文秀才樱桃》诗:“今日颠狂任君笑,趁愁得醉眼麻茶。”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今耄矣,文跌宕,字麻茶。”词语解释:送茶 拼音:sòng chá
(1).敬茶;献茶。《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杭州佛日禅师》:“来日普请, 维那 令师送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送茶让坐已毕,老爷就问起这句话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人见我説 广东 话,以为是乡亲,便让坐送茶。”
(2).旧时婚俗,男方向女家送聘礼,叫“送茶”。后亦以“送茶”泛指送礼。《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金莲 问:‘ 乔大户 家昨日搬了去,咱今日怎不与他送茶?’”
(3).喝茶时以食物助饮。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采芝斋的熏青豆》:“这是一种滋味很淡泊的小吃,可以用来送茶,也可以用来吃粥。”词语解释:代茶 拼音:dài chá
(1).代替茶钱。表示微薄的馈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他是制臺的亲戚,自然大家都送钱给他了。有一位 福建 粮道姓 谢 ,便送了他十两银子。谁知他老先生嫌少了,当时虽受了下来,他却换了一箇封筒的签子,写了‘代茶’两箇字……叫人送给粮道衙门门房。”
(2).旧时订婚以茶为礼,男家送给女家的聘金称茶金,亦称代茶。词语解释:过茶 拼音:guò chá
送订婚的礼物。《绿野仙踪》第一回:“ 陆芳 大喜!先择吉过茶通信,然后定日完婚。”词语解释:榷茶 拼音:què chá
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榷茶》:“起于 唐 建中 正元 ( 贞元 )之间。 赵赞 、 张滂 建议,税其什一。一云 德宗 正元 八年, 张滂 奏收茶税……一云 穆宗 时 王涯 始榷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宗 时,实行‘榷茶’法,由博买务强行收购。大批‘采茶货卖,以充衣食’的茶农因而失业。”参阅《宋史·食货志下》。词语解释:会茶 拼音:huì chá
会聚饮茶。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饭罢, 岐公 会茶。”《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与店中朋友同会茶之间, 赵旭 见案上有诗牌,遂取笔,去那粉壁上写下词一首。”词语解释:待茶 拼音:dài chá
谓请客人喝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出堂,赐二长老坐,待茶。”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当时抚按不留郡守令坐,司理县令行取,亦只立待茶而已。”《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这才转到下手让 安老爷 大厅待茶。”川剧《拉郎配》第九场:“请在书房待茶。”词语解释:鸠盘茶 拼音:jiū pán chá
犹鸠盘荼。《太平广记》卷二五一引 唐 无名氏《笑言·邻夫》:“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鳩盘茶。”
鳩槃茶:犹鸠盘荼。《佛藏经·念僧品》:“若人作是分别,是男是女,是天是龙,是夜叉,是乾闥婆,是鳩槃茶,是法是非法,作是分别已得种种事。”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鸠槃茶》:“‘鳩槃茶’乃佛经语,或作‘拘辨茶’、‘究槃茶’、‘恭畔茶’、‘弓槃茶’,皆一也。言瓮形似冬瓜也,以是为喻,状其容之丑也。” 词语解释:散茶 拼音:sàn chá
未压制成片、团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词语解释:火前茶 拼音:huǒ qián chá
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醆緑醅桑落酒,一甌香沫火前茶。”词语解释:起茶 拼音:qǐ chá
上茶;端茶。 郁达夫 《迟桂花》:“她上厨下去起茶的中间,我一个人,在客堂里倒得了一个细细观察周围的机会。”词语解释:乳茶 拼音:rǔ chá
奶茶。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一:“射得红毛兔似拳,乳茶挏酒阁门前。”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邮上》:“ 朱太史 午出朝,云宴特盛,乳茶炊食,列殽二十器,同席四人,三品上始觴,餘不及霑也。”词语解释:下茶 拼音:xià chá
古时婚姻必以茶为礼,后因称男方向女家送致聘礼叫下茶。 明 许次纾 《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 明 汤显祖 《还魂记·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説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何曾得有个女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王夫人 听了,想起来还是前次给 甄宝玉 説了 李綺 ,后来放定下茶,想来此时 甄 家要娶过门,所以 李婶娘 来商量这件事情。”词语解释:芽茶 拼音:yá chá
最嫩的茶叶。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鋭,故号芽茶。”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廷每岁例赏,三月芽茶,四月帽纬。”词语解释:用茶 拼音:yòng chá
饮茶,喝茶。如:请先生用茶。词语解释:边茶 拼音:biān chá
供应边地的茶。《明史·食货志四》:“ 四川 茶引之分边腹也,边茶少而易行,腹茶多而常滞。” 迟建楣 《世界之颠·高原文化·文化生活》:“ 汉 人特地把运入 藏 族地区的茶叶称为‘边茶’或‘藏茶’,贸易十分兴隆。”词语解释:甘茶 拼音:gān chá
甘芳的茶。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糲麴芟汀蓼,甘茶挈石泉。”词语解释:柳眼茶 拼音:liǔ yǎn chá
指新茶。因采嫩茶叶尖制成,故以为喻。 唐 路半千 《赏春》诗:“呼童远取溪心水,待客来煎柳眼茶。”参见“ 柳眼 ”。
词语解释:柳眼 拼音:liǔ yǎn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陈三立 《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词语解释:拜茶 拼音:bài chá
请人喝茶的敬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请先生方丈拜茶。”《水浒传》第三回:“官人请坐拜茶。”《征四寇》第一回:“请过寒舍拜茶。”词语解释:献茶 拼音:xiàn chá
(1).敬茶;献茶水。《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吕玉 也到 陈 家铺子,登堂作揖。 陈朝奉 看坐献茶。”
(2).敬词。用茶。《西游记》第八回:“那菩萨到山脚下,有 玉真观 金顶大仙 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斩鬼传》第三回:“﹝ 通风老人 ﹞见 钟馗 众神来,大喜道:‘老爷们请到寒舍献茶。’”词语解释:调茶 拼音:diào chá
泡茶。《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将沸汤调茶,用了点心。”词语解释:盘龙茶 拼音:pán lóng chá
一种加工精制的贡品茶名。 宋 苏轼 《与子由饮清虚堂》诗:“银缾泻油浮蚁酒,紫盌舖粟盘龙茶。”词语解释:黄茶 拼音:huáng chá
茶礼,旧谓订婚时的聘礼。 元 童童学士 《新水令·念远》套曲:“好姻缘两意相答。你本是秋水无尘,我本是美玉无瑕。十字为媒,又不图红定黄茶。”词语解释:看茶 拼音:kàn chá
旧时招呼家里人给客人端茶词语解释:小茶 拼音:xiǎo chá
对幼女的美称。 唐 李匡乂 《资暇集·阿茶》:“公、郡、县主,宫禁呼为宅家子,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犹陛下之义,至公主已下,则加子字,亦犹帝子也……急语乃以宅家子为茶子。”以茶为小女美称,或本此。 金 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 施国祁 注:“ 唐 人以茶为小女美称。”词语解释:七宝茶 拼音:qī bǎo chá
宋 代宫廷中用的名贵饮料。用茶与七种甘香佐料加工而成。 宋 梅尧臣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七宝茶》:“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緑乱於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宋 王巩 《甲申杂记》:“ 仁宗 朝,春试进士 集英殿 ,后妃御 太清楼 观之。 慈圣光献 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词语解释:七品茶 拼音:qī pǐn chá
(1).七个等级的茶。 宋 梅尧臣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诗:“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絶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一日尝一甌,六腑无昏邪。”
(2). 金 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花浮小盏三投酒,乳拨深炉七品茶。’人疑‘七品’当是‘七椀’之误。余曰:非也。 金 人七品官才许饮茶,事见《金史》。”词语解释:蛮茶 拼音:mán chá
南方地区所产的茶叶。 宋 范成大 《食罢书字》诗:“捫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自注:“蛮茶出 修仁 ,大治头风。”按, 修仁 在今 广西 。词语解释:涧茶 拼音:jiàn chá
用山涧流水煮的茶。 唐 温庭筠 《和赵嘏题岳寺》:“嵐翠暗来空觉润,涧茶餘爽不成眠。”词语解释:腊茶 拼音:là chá
茶的一种。腊,取早春之义。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也称蜡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腊茶出於 剑 建 ,草茶盛於两 浙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如腊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岂可各是一物?”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老去淡生涯,虚掷年华,腊茶盂子太清些。”参见“ 蜡茶 ”。
词语解释:蜡茶 拼音:là chá
见“ 蜡面茶 ”。词语解释:行茶 拼音:xíng chá
(1).递送茶水。 唐 白居易 《春尽劝客酒》诗:“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石氏女》:“京师民 石 氏,开茶肆,令幼女行茶。”
(2).旧指婚约决定后男方送定礼。 明 杨柔胜 《玉环记·提领央媒》:“下礼行茶都莫提,我自有施为。”词语解释:花茶 拼音:huā chá
用茉莉花等鲜花熏制的绿茶。也叫香片。词语解释:土茶 拼音:tǔ chá
当地所产的茶。 宋 陆游 《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词语解释:茶茶 拼音:chá chá
对少女的昵称。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叔叔婶子,我茶茶在门外,你开门来。” 明 朱有燉 《元宫词》之二六:“进得 女真 千户妹,十三娇小唤茶茶。”词语解释:膏茶 拼音:gāo chá
犹今之砖茶。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贞元 中, 常衮 为 建州 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膏茶。’”词语解释:谢媒茶 拼音:xiè méi chá
指酬谢媒人的酒宴。《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喝定了你的‘谢媒茶’了!”词语解释:受茶 拼音:shòu chá
旧时指女子受聘。《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耐还有个令妹,也好几年勿见哉,比耐小几岁?阿曾受茶?”词语解释:锭子茶 拼音:dìng zǐ chá
砖茶。 宋 陶穀 《清异录·玉蝉膏》:“ 显德 初, 大理 徐恪 见貽 卿信 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蝉膏’。”词语解释:金花茶 拼音:jīn huā chá
植物名。常绿小乔木。叶子狭长圆形,花金黄色。是一种稀有的观赏植物。产于 广西 、 云南 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