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茶灶茶树茶点茶客茶会茶余酒后茶座茶镜
茶铛茶毗茶神茶房茶道茶农茶子油茶馆
茶碗茶笋茶坊茶褐茶社茶博士茶夫茶榷
茶具茶园茶亭茶寮茶几茶匙茶卤茶油
茶花茶汤茶船茶场茶食茶托茶钱茶汤壶
茶杯茶话茶课茶圃茶茗茶仪茶锈茶水摊
茶饭茶户茶楼茶盘茶粥茶令茶铺茶花赋
茶枪茶色茶市茶引茶上茶卤儿茶话会茶禁
茶仙茶叶茶旗茶壶茶叶蛋茶末茶茶茶肆
茶水茶荈茶鼓茶枯茶余饭后茶晶茶褐色茶筅

词语解释:茶灶  拼音:chá zào
烹茶的小炉灶。《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齎束书、茶灶、笔牀、钓具往来。” 元 萨都剌 《白云答》诗:“石田紫芝老,茶灶碧蘚斑。”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寄严荪友》词:“ 藕荡桥 边理钓筩, 苧萝 西去五湖东。笔牀茶灶太从容。”
词语解释:茶铛  拼音:chá chēng
煎茶用的釜。 唐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烟冷茶鐺静,波香兰舸飞。” 宋 陆游 《西斋雨后》诗:“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鐺声细缓煎汤。”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春日同史云臣远公买舟山游小泊祝陵纪事》词:“春水平如簟一般,茶鐺棋局委潺湲。好风吹去不须还。”
词语解释:茶碗  拼音:chá wǎn
无手把的用来盛茶水的碗。一种有碟和瓷盖的茶碗叫盖碗杯
词语解释:茶具  拼音:chá jù
沏茶的用具。如茶壶、茶杯等。 唐 皮日休 《褚家林亭》诗:“萧疎桂影移茶具,狼籍苹花上钓筒。” 元 王逢 《排难行》:“我时载茶具,荡漾五湖船。”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旁边一个红木架子支的大铜盘,盘上摆着茶具。”
词语解释:茶花  拼音:chá huā
(1).特指山茶花。 宋 晁冲之 《送惠上人游闽》诗:“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子红。” 杨朔 《茶花赋》:“ 翠湖 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
(2).指茶树或油茶树的花。 宋 陈与义 《初识茶花》诗:“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词语解释:茶杯  拼音:chá bēi
喝茶用的杯盏。亦泛指喝水的杯子。《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寻了一个捧盘,两个茶杯,两张茶匙。”
词语解释:茶饭  拼音:chá fàn
指饮食。《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卢肇 《逸史·刘晏》:“ 刘公 渐与之熟,令妻子见拜之,同坐茶饭。”《水浒传》第七三回:“只在房中茶饭,并不出来讨吃。”《西游记》第六八回:“ 行者 在 会同馆 中,著 沙僧 安排茶饭。”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最近 北山 再经整理……休憩茶饭的所在布置起来了。”
词语解释:茶枪  拼音:chá qiāng
茶未展的嫩芽。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一:“茶枪烧后出,麦浪水前空。” 清 吴伟业 《过闻果师园居》诗:“菜甲春来早,茶枪雨后迟。”参见“ 茶旗 ”。
词语解释:茶旗  拼音:chá qí
茶展开的芽。 唐 皮日休 《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参见“ 茶枪 ”。
词语解释:茶仙  拼音:chá xiān
(1).茶神。指 唐 陆羽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陆羽》:“ 羽 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时号‘茶仙’。”
(2).泛指善于饮茶者。 唐 杜牧 《春日茶山痛不饮酒因呈宾客》诗:“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词语解释:茶水  拼音:chá shuǐ
泛指饮用的茶或开水。《水浒传》第二四回:“安排好了茶水。”《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茶水,灯油,都是店里供给。” 吴组缃 《山洪》十三:“一早起来, 吴老爹 就到祠堂里烧了茶水。”
词语解释:茶树  拼音:chá shù
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秋末开花。在我国 长江 流域及南方各省广泛栽培。喜温湿气候和微酸性土壤。其叶可制饮料。 明 陈耀文 《天中记·种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復生。”
词语解释:茶毗  拼音:chá pí
佛教语。梵语音译。意为焚烧。指僧人死后将尸体火化。《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闍维:或耶旬,正名茶毗,此云焚烧。”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记》:“唯造《佛顶尊胜陁罗尼经》一幢,寘吾茶毗之所,吾形虽化,吾愿常在。” 宋 王禹偁 《黄州齐安兴禅院记》:“即以其月十二日用茶毗之法葬 智雨 ,起塔于 长圻村 。” 清 钱谦益 《教读谢君坟表》:“未生前无有我,身死后我仍无,用释氏茶毗法,归洁於无,勿葬薶以累我。”
词语解释:茶笋  拼音:chá sǔn
亦作“ 茶笋 ”。
(1).茶芽。 唐 陆羽 《茶经·造》:“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 唐 陆龟蒙 有《茶笋》诗。
(2).茶和笋。 宋 苏轼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诗:“茶笋尽禪味,松杉真法音。”
词语解释:茶园  拼音:chá yuán
茶树种植园
词语解释:茶汤  拼音:chá tāng
犹茶水。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至诚经生……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水浒传》第十六回:“看你不道得捨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词语解释:茶话  拼音:chá huà
饮茶谈话。 宋 方岳 《入局》诗:“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太守 明希哲 先生从 清波门 打桨见访,与诸女士茶话良久。” 郭沫若 《创造十年》七:“我应着 张凤举 的邀约,到他寓里去茶话。”
词语解释:茶户  拼音:chá hù
栽茶的农户。亦指茶商。 宋 苏轼 《新城道中》诗之二:“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宋史·赵开传》:“榷茶之初,预俵茶户本钱……茶户坐是破产。”《元史·食货志五》:“茶户本图求利,反受其害,日见消乏逃亡,情实堪悯。”《明史·食货志四》:“茶户欲办本课,輒私贩出边。”
词语解释:茶色  拼音:chá sè
(1).茶叶的色泽。 唐 岑参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甌香茶色嫩,窗冷竹声乾。” 宋 蔡襄 《茶录·论茶》:“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2).茶货的成色,品位。《宋史·食货志下六》:“ 大观 元年,议提举茶事司须保验一路所产茶色高下、价值低昂,而请茶短引以地远近程以三等之期。”
(3).茶褐色。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如:茶色玻璃。
词语解释:茶叶  拼音:chá yè
经过加工的茶树嫩叶,可作饮料。 唐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土甑封茶叶,山盃锁竹根。” 宋 范成大 《桂海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
词语解释:茶荈  拼音:chá chuǎn
茶茗。《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孙晧 ﹞每饗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曜 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唐 陆羽 《茶经·事》:“薑桂茶荈出 巴 蜀 ,椒橘木兰出 高山 。”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诗:“柘浆茶荈作银气,红尘四合城郭闐。”
词语解释:茶点  拼音:chá diǎn
茶水和点心。《续孽海花》第三一回:“ 梁超如 、 麦化农 等,约集些同志,在 陶然亭 备了茶点,商量变法自强的法子。”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每日晨餐一次,午晚大菜两次,下午五时许还有茶点一次。” 巴金 《家》二九:“茶会开始的时候,他也跟别人一样地吃着茶点。”
词语解释:茶神  拼音:chá shén
指 唐 陆羽 。因其精于茶,故尊之为“神”。《新唐书·隐逸传·陆羽》:“ 羽 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 羽 形置煬突间,祀为茶神。” 宋 陆游 《八十三吟》:“桑苧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词语解释:茶坊  拼音:chá fāng
茶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 枣冢子巷 ﹞又投东则旧 曹门街 北山子 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喫茶於彼。”《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学对门,有个茶坊。”《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便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
词语解释:茶亭  拼音:chá tíng
出售茶水的小亭或小房间
词语解释:茶船  拼音:chá chuán
茶托子。形如船,故名。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五:“富贵家茶杯用托子,曰茶船。”
词语解释:茶课  拼音:chá kè
茶税。《宋史·程之邵传》:“ 元和 中,復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緡。”
词语解释:茶楼  拼音:chá lóu
有楼的茶馆。亦泛指茶馆。 宋 戴复古 《临江小泊》诗:“艤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 云岫 道:到茶楼上去谈谈。”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四:“他们在国外羞于见人,茶楼酒馆都不敢去。”
词语解释:茶市  拼音:chá shì
茶叶市场。《宋史·食货志下六》:“﹝ 建炎 二年﹞置合同场以讥其出入,重私商之禁,为茶市以通交易。”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茶市逢山客,枫祠祭石郎。”《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当日茶市方罢,已是日中,只见一个官人入来。”
词语解释:茶旗  拼音:chá qí
茶展开的芽。 唐 皮日休 《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参见“ 茶枪 ”。
词语解释:茶枪  拼音:chá qiāng
茶未展的嫩芽。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一:“茶枪烧后出,麦浪水前空。” 清 吴伟业 《过闻果师园居》诗:“菜甲春来早,茶枪雨后迟。”参见“ 茶旗 ”。
词语解释:茶旗  拼音:chá qí
茶展开的芽。 唐 皮日休 《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参见“ 茶枪 ”。
词语解释:茶鼓  拼音:chá gǔ
亦作“ 茶皷 ”。 佛教语。禅寺法堂西北角设置此鼓,集僧用茶汤时用。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诗:“春烟寺院敲茶皷,夕照楼臺卓酒旗。” 宋 陈造 《县西》诗:“茶鼓适敲 灵鷲院 ,夕阳欲压 赭圻城 。”《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法鼓》:“法堂设二鼓。其东北角者为法鼓,西北角者为茶鼓。”
词语解释:茶客  拼音:chá kè
(1).在茶馆饮茶的顾客。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我且在这阁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来时,着我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泡茶乘凉,带着谈天,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沙汀 《丁跛公》:“每喝一口,就拿眼角扫一下前后左右的茶客。”
(2).经营茶业的商人。 宋 林逋 《无为军》诗:“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檣。”
词语解释:茶房  拼音:chá fáng
(1).茶馆。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师父,长街市上不是説话去处,我和你茶房里説话去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赵 家 五虎 在茶房里面坐地,眼巴巴望那孩子出来。”
(2).供应茶水的地方。《说岳全传》第二一回:“门子答应,走到茶房,那茶夫姓 蔡 名 茂 。”《红楼梦》第三五回:“我也记得交上来了,就只不记得交给谁了--多半是在茶房里。”《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上下各屋里,甚至茶房哈什房都找遍了,甚么人儿、甚么物儿都不短,只不见了 张 亲家太太。”
(3).旧时称在公共场所供茶水、打杂差的工役。《侠女奇缘》第三五回:“説话间,只见茶房儿 老龙 跟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叫作 麻花儿 的,从外头跑进来。”《老残游记》第二回:“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甚么夜膳?’” 朱自清 《背影》:“父亲因为事忙……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词语解释:茶褐  拼音:chá hè
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 宋 李觏 《送黄承伯》诗:“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天地落梅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黄黑色则曰茶褐。”
词语解释:茶寮  拼音:chá liáo
(1).寺中品茶小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茶寮》:“僧寺茗所曰茶寮。寮,小窗也。”
(2).茶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一带板桥长。閒指点、茶寮酒舫。”《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阴中,渔庄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图画。” 郁达夫 《病间日记》:“和他们出去访同乡 叶君 ,不遇,就和他们去北门宝汉茶寮吃饭。”
词语解释:茶场  拼音:chá chǎng
种植大片茶树的地方
词语解释:茶圃
种植茶树的园圃
词语解释:茶盘
放茶壶茶杯的盘子
词语解释:茶引  拼音:chá yǐn
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开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此制始于 宋 代, 元 、 明 、 清 仍之, 清 末渐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一·江茶》:“ 政和 初, 蔡京 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引法,即 汴京 置都茶场,印卖茶引,许商人赴官算请,就园户市茶,赴所在合同场秤发,岁收息钱四百餘万緡。”《宋史·赵开传》:“﹝ 建炎 二年﹞参酌 政和 二年 东京 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宋 时禁茶榷税,但是茶商纳了官银,方关茶引,认引不认人。有此茶引,可以到处贩卖。”
词语解释:茶壶  拼音:chá hú
盛茶水的壶。《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一个携着茶壶,一个捧着果盒。”《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只见外边 卜老爹 已是料理了些镜子、灯臺、茶壶……做一担挑了来。”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用具如杯盘、碗筷、茶壶、烟袋(贺客用)之类。”
词语解释:茶枯  拼音:chá kū
油茶的种子在榨油时被压成的饼状渣滓,可做肥料
词语解释:茶会  拼音:chá huì
(1).茶话会。一种备有茶点的聚会。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於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 巴金 《家》二九:“这一次十几个青年的茶会,简直是一个友爱的家庭的聚会。”
(2).旧时工商业者以约定的茶楼作为行帮活动的场所,在茶座上互通行情,进行交易。这种聚会,通称“茶会”。
词语解释:茶道  拼音:chá dào
日本饮茶艺术。通过沏茶、饮茶的一整套方式,增进友谊、养心修德、学习礼法。讲究待客和睦亲密、相互尊敬,茶室的环境幽雅清静,室内有插花及书、画等高雅摆设。茶的浓淡、茶水质地、煮茶水温及茶具等也十分讲究。
词语解释:茶社  拼音:chá shè
犹茶馆,茶坊。 明 袁宏道 《夏五雨不止》诗:“野客团茶社,山僧访芋田。”《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茶社有一千餘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地震》:“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 沙汀 《困兽记》一:“宴会的地点,是镇外一家新开的茶社。”
词语解释:茶几  拼音:chá jī
放茶具等用的小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只见我伯母……牀前安放着一张茶几,正伏在茶几上啜粥。” 叶圣陶 《欢迎》:“两旁四只茶几,陈设在六把椅子之间。”
词语解释:茶食  拼音:chá shí
指糖果、脯饵、糕点之类的零食。 宋 宇文懋昭 《大金国志·婚姻》:“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有百十等异名按酒,数千般官样茶食。”《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葛来官 听见,买了两只板鸭,几样茶食,到船上送行。” 阿英 《敌后日记》:“ 北蒋庄 市镇不小,需用品及茶食,应有尽有。”
词语解释:茶茗  拼音:chá míng
《尔雅·释木》“檟,苦荼” 晋 郭璞 注:“今呼早採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后泛称茶。 唐 陆羽 《茶经·事》:“ 曇济道人 设茶茗, 子尚 谓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宋史·职官志四》:“光禄寺翰林同掌供果实及茶茗汤药。”
词语解释:茶粥  拼音:chá zhōu
烧煮的浓茶。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状,故称。 晋 傅咸 《司隶校尉教》:“闻南方有 蜀 嫗,作茶粥卖之。” 唐 储光羲 《吃茗粥作》诗:“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参见“ 粥面 ”。
词语解释:粥面  拼音:zhōu miàn
浓茶或醇酒表面所凝结的薄膜,以其状如粥膜,故称粥面。 宋 宋子安 《东溪试茶录·壑源》:“其茶甘香特胜,近焙受水,则浑然色重,粥面无泽。” 宋 苏轼 《过高邮寄孙君孚》诗:“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
词语解释:茶上  拼音:chá shàng
指临时雇用来供应茶水、侍候酒席的人。《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叫茶上拿茶来与太太喫。”《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管家叫茶上点上一巡攒茶。”
词语解释:茶叶蛋  拼音:chá yè dàn
即茶叶、酱油、茴香等为佐料煮熟的蛋。
词语解释:茶余饭后  拼音:chá yú fàn hòu
见“ 茶餘酒后 ”。
词语解释:茶余酒后  拼音:chá yú jiǔ hòu
指休息空闲的时刻。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人们在茶馀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叶圣陶 《倪焕之》九:“这给人家看看,或者茶馀酒后作为谈助,都是很好玩的。”亦作“ 茶餘饭后 ”。 章以武 《邢编辑轶事》:“在文艺界,传为茶馀饭后的美谈。”
词语解释:茶余酒后  拼音:chá yú jiǔ hòu
指休息空闲的时刻。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人们在茶馀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叶圣陶 《倪焕之》九:“这给人家看看,或者茶馀酒后作为谈助,都是很好玩的。”亦作“ 茶餘饭后 ”。 章以武 《邢编辑轶事》:“在文艺界,传为茶馀饭后的美谈。”
词语解释:茶农  拼音:chá nóng
以种植茶树、采集茶叶为生的农民
词语解释:茶博士  拼音:chá bó shì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 李季卿 宣慰 江 南…… 鸿渐 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 伯熊 故事, 李公 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后世因以称卖茶人或茶坊伙计为“茶博士”。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自家茶博士,开了这茶坊,看有甚么人来。”《水浒传》第十八回:“ 宋江 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茶博士泡上茶来。”
词语解释:茶匙  拼音:chá chí
调制饮料用的小匙。 宋 蔡襄 《茶录·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又等 玉簫 取茶果、茶匙儿出来……纔起身去了。” 巴金 《寒夜》五:“他揭开装糖的玻璃缸,用茶匙把白糖放进她面前的咖啡杯里。”
词语解释:茶托  拼音:chá tuō
用以衬垫茶杯的碟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八:“﹝木犀﹞树之干大者,可以旋为盂盖、茶托种种器用,以淡金漆饰之,殊可佳也。”《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他才放下茶托儿,与我磕了四个头。我与了他两枝金花儿。”
词语解释:茶仪  拼音:chá yí
赠钱财供饮茶用。多自谦钱礼菲薄。闽剧《炼印》:“ 萧太师 :这是二千两银子,送与贤侄作为茶仪。”
词语解释:茶令  拼音:chá lìng
茶会时的游戏。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误者受罚。 宋 王十朋 《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搜我肺肠茶著令。”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词语解释:茶卤儿  拼音:chá lǔ ér
浓酽的茶汁,冲淡后饮用。也指用于漱口的浓茶汁
词语解释:茶末  拼音:chá mò
呈细粉末状的茶叶
词语解释:茶晶  拼音:chá jīng
一种茶褐色的水晶。可用作仪器或眼镜的镜片。
词语解释:茶座  拼音:chá zuò
(1).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他们﹞想喝茶,可是那些茶座都已给占满了人。”
(2).指代茶客。 老舍 《茶馆》第三幕:“ 小丁宝 在门口儿歪着头那么一站,马上就进来二百多茶座儿!”
词语解释:茶子油  拼音:chá zǐ yóu
由油茶子制得,主要作食用油、润发油,并用来制造肥皂——也称“茶油”
词语解释:茶夫  拼音:chá fū
旧称供茶水、打杂差的工役。《说岳全传》第二一回:“门子答应,走到茶房,那茶夫姓 蔡 名 茂 。”
词语解释:茶卤  拼音:chá lǔ
茶的浓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黎洞丸》:“内服用无灰酒送下,外敷用茶滷磨涂。”《红楼梦》第五六回:“早有丫鬟捧过漱盂茶滷来漱了口。”
词语解释:茶钱  拼音:chá qián
在茶馆饮茶按定价付的钱。《说郛》卷六八引 宋 灌圃耐得翁 《古杭梦游录》:“大茶坊张掛名人书画……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付了茶钱,出门来,彼此散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于是给过茶钱,下楼去了。”
词语解释:茶锈  拼音:chá xiù
附着在茶具上尤其是其内壁上的褐色物质
词语解释:茶铺  拼音:chá pù
(1).经营茶业的商号。《宋史·赵开传》:“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
(2).茶馆。 沙汀 《丁跛公》:“这城是很小的……但它却有着十个以上的茶铺,其中有名的是‘者者轩’。”
词语解释:茶话会  拼音:chá huà huì
指气氛较轻松的一种小型会议。会上一般备有茶点。
词语解释:茶茶  拼音:chá chá
对少女的昵称。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叔叔婶子,我茶茶在门外,你开门来。” 明 朱有燉 《元宫词》之二六:“进得 女真 千户妹,十三娇小唤茶茶。”
词语解释:茶褐色  拼音:chá hè sè
像浓茶水那样的深褐色
词语解释:茶镜  拼音:chá jìng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镜。 马烽 《三年早知道》:“怪不得白天他戴着副茶镜,原来是害眼了。”
词语解释:茶馆  拼音:chá guǎn
供顾客饮茶的店铺。有的兼售点心等。《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当下扯到茶馆里,叫 牛浦 斟了一杯茶坐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到茶馆里去泡一碗茶,坐过半天。”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您到茶馆酒肆去,可千万留点神,别乱说话。”
词语解释:茶榷  拼音:chá què
茶税。《旧唐书·穆宗纪》:“壬子,加茶榷,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从 王播 奏。” 宋 王安石 《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刘君墓志铭》:“朝廷弛茶榷,以君使 江西 ,议均其税,盖期年而后返。”
词语解释:茶油  拼音:chá yóu
(1).用油茶实榨取的油。供食用或工业用。 清 陈维崧 《蝶恋花·五月词仍用前韵》词:“五月 荆南 饶好味,笋脯茶油,都上 蛟桥 市。”
(2).指油茶。 明 王世懋 《闽部疏》:“余始入 建安 ,见山麓间多种茶而稍高大,枝干槎枒,不类 吴中 产,问之知为茶油。”
词语解释:茶汤壶  拼音:chá tāng hú
即茶炊。参见“ 茶炊 ”。
词语解释:茶炊  拼音:chá chuī
茶汤壶。一种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著火的烧水壶。亦泛指烧水壶。 管桦 《烙饼》:“民兵连长已经烧开茶炊,一边泡茶,一边嚷嚷着。”
词语解释:茶水摊  拼音:chá shuǐ tān
摆着茶水出售的货摊
词语解释:茶花赋  拼音:chá huā fù
散文。杨朔作。1961年发表。作品赞美茶花的美丽姿色和顽强生命力,也赞美劳动者美的创造和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采用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手法,意境优美,文辞绚丽。
词语解释:茶禁  拼音:chá jìn
朝廷为掌管茶叶产销,禁止私自买卖而颁布的禁令。《宋史·食货志下六》:“自 唐 建中 时,始有茶禁。”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管榷》:“於是言矾课则 刘熙古 ,深茶禁则 樊若水 。” 明 李贽 《读史汇·李善长》:“今观 欧阳駙马 所尚者,太后亲生公主也。一犯茶禁,即置极典,虽太后亦不敢劝。”
词语解释:茶肆  拼音:chá sì
茶馆。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鲁公 隐於民间,一日坐 封丘巷 茶肆中。”《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行到 状元桥 ,有座茶肆……二人入茶肆坐下。”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鍇 有后人,居 摄山 前,开茶肆。”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
词语解释:茶筅  拼音:chá xiǎn
洗茶具的竹帚。 宋徽宗 《大观茶论·筅》:“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著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被格上面安着镜臺妆奩以至茶筅、漱盂许多零星器具。”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