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刍茭 拼音:chú jiāo
干草。牛马的词料。《书·费誓》:“ 鲁 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 孔颖达 疏:“ 郑 云:‘茭,乾芻也。’” 宋 岳飞 《乞兵马粮食状》:“芻茭糗粮,一一窘乏。”《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以三百人登臺射 明 军, 明 军纵火,屋庐、芻茭悉焚,烟蔽天,诸部大溃。”词语解释:青茭 拼音:qīng jiāo
(1).喂牲口的青色干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羊一千口者,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穀并草留之,不须锄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茭。”
(2).即菰。其嫩茎俗称茭白,可作蔬菜。词语解释:长茭 拼音:cháng jiāo
竹或苇制成的索。《史记·河渠书》:“搴长茭兮沉美玉, 河伯 许兮薪不属。”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竹苇絚谓之茭,下所以引致土石者也。” 宋 孔平仲 《与张子明饮湖亭》诗:“湿印开新酒,长茭贯族鱼。”词语解释:掷茭 拼音:zhì jiāo
见“ 掷杯珓 ”。
词语解释:掷杯珓 拼音:zhì bēi jiào
亦称“掷筊”。 谓投掷杯珓于地以占卜吉凶。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我和你去不济事,还得怀身的亲自去掷杯珓儿,便灵感也。” 清 曹寅 《赠卜者杨老》:“ 合淝 之 杨老 ,以掷筊名爆於时。”词语解释:吕公茭 拼音:lǚ gōng jiāo
蔬菜名。茭白之一种。 明 王世懋 《学圃杂疏·蔬疏》:“茭白以秋生, 吴中 一种春生,曰吕公茭,以非时为美。”词语解释:竹茭 拼音:zhú jiāo
(1).用作燃料的枯竹。 宋 陈造 《房陵》诗之九:“城中竹茭今年贵,盐茗新来免闕供。”原注:“卖枯竹供爨曰竹茭。”
(2).竹制的杯珓,旧时用以占卜吉凶。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把犯人牵到天王庙大殿前院坪里,在神前掷竹茭,一仰一覆的顺筊,开释;双仰的阳筊,开释;双覆的阴茭,杀头。”词语解释:苇茭 拼音:wěi jiāo
苇索。《后汉书·礼仪志中》:“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 夏后氏 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苇茭……用苇者,欲人之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茭者,交易,阴阳代兴者也。”《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参见“ 苇索 ”。
词语解释:苇索 拼音:wěi suǒ
用苇草编成的绳索。古代民俗,年节时以之悬挂门旁,以袪除邪鬼。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子,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孙华 《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诗:“桃符苇索一时新,对立春风突兀身。”词语解释:寒茭 拼音:hán jiāo
指秋天的菰草。 隋炀帝 《敬灵龛疏》:“旱穗寒茭,尽沾甘露。” 宋 朱熹 《茭荀》诗:“寒茭翳秋塘,风叶自长短。”词语解释:玉茭 拼音:yù jiāo
玉米。也叫“玉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