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葱茜 拼音:cōng qiàn
亦作“葱蒨”。
(1).草木青翠茂盛貌。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綺树。” 唐 刘禹锡 《史隐亭述》:“澂明峭絶,靃靡葱蒨。”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含春蔼而葱蒨,映夕阳而的皪。” 清 王滔 《记香港总督燕制军东游》:“﹝想其见﹞山川之秀淑,林木之葱蒨,必有畅然怡然,而惝然若失者。”
(2).青绿色。 南朝 梁 江淹 《颜特进延之侍宴》诗:“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 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蒨眼初开。” 清 李滢 《望罗浮歌》:“葱蒨见怪竹,吚哑听碧鷄。”
(3).华美,艳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张协 ﹞词采葱蒨,音韵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宴群臣登歌》:“车旗煜爚,衣缨葱蒨。” 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诗:“朱紱何赫赫,綉衣復葱蒨。” 宋 周密 《台城路》词:“盈盈笑靨,映珠络玲瓏,翠綃葱蒨。”
(4).比喻才华横溢。 明 汤显祖 《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 山海 姿,公才发葱蒨。”词语解释:茜茜 拼音:qiàn qiàn
(1).鲜明;鲜艳。《文选·束晳〈补亡诗·白华〉》:“蒨蒨士子,涅而不渝。” 李善 注:“蒨蒨,鲜明之貌。” 唐 皎然 《观裴秀才松石障歌》:“何年蒨蒨苔黏跡,几夜潺潺水击痕。” 宋 梅尧臣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一:“摇摇墙头花,蒨蒨有好色。”
(2).茂盛。 晋 湛方孙 《庭前植稻苗赞》:“蒨蒨嘉苗,擢擢堦侧。” 唐 韩愈 《庭楸》诗:“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词语解释:峭茜 拼音:qiào qiàn
(1).高耸挺立。 唐 皎然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诗:“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峭蒨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明 夏完淳 《咏怀》之一:“孤生岑上竹,峭蒨不改移。”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遥峰怜峭蒨,近壑怖幽深。”
(2).指高耸挺立的山。 唐 张说 《过蜀道山》诗:“披林入峭蒨,攀磴陟崔嵬。”
(3).鲜明貌。《文选·左思〈招隐诗〉之二》:“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李善 注:“峭蒨,鲜明貌。”峭,一本作“ 悄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綦毋潜》:“诗调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歷代未有。” 明 舒曰敬 《〈輶轩纪事〉序》:“摹写变幻,笔随境转,有与境俱丽者,有与境俱古者,有与境俱峭蒨、俱緜远者。”词语解释:染茜 拼音:rǎn qiàn
染成大红色。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诸般染铺》:“又以尺纱欲染茜,亦投于中,及取出,成茜纱矣。”词语解释:彩茜 拼音:cǎi qiàn
指秋冬不凋之草。 唐 皎然 《秋日毘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诗:“萧条月中道,彩蒨原上緑。”词语解释:萋茜 拼音:qī qiàn
荫蔽;深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竹》:“ 曹毗 《湘中赋》曰:‘其竹则……萋蒨陵丘,薆逮重谷。’” 石声汉 注:“萋蒨:荫蔽、深密。”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山鸟方嚶嚶,山花自萋蒨。”词语解释:香茜 拼音:xiāng qiàn
美丽而鲜艳。 后蜀 毛熙震 《后庭花》词:“ 越 罗小袖新香蒨,薄笼金釧。”词语解释:悄茜 拼音:qiāo qiàn
草木鲜明貌。《文选·左思〈招隐诗〉之二》:“悄蒨青葱间,竹栢得其真。” 吕延济 注:“悄蒨、青葱,茂盛美皃。”一本作“ 峭蒨 ”。 李善 注:“峭蒨,鲜明貌。” 宋 朱熹 《北山纪行》诗之二:“逶迤山门路,悄蒨脩篁列。”词语解释:萋蒨
荫蔽;深密词语解释:妍茜 拼音:yán qiàn
美丽,新颖。 明 何景明 《织女赋》:“予尝观 谢朓 王勃 《七夕赋》,皆组词绘句,务极妍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