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茎 拼音:jīn jīng
(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李善 注:“金茎,铜柱也。”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 清 姚弘绪 《送阎荆州终养归中州》诗:“霞觴味并金茎赐,綵袖香从玉殿分。”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久别金茎分草露,顿忘碧海守蹄涔。”词语解释:一茎 拼音:yī jīng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词语解释:根茎 拼音:gēn jīng
(1).植物的根和茎。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根茎众多,则华叶繁茂。” 元 麻革 《〈重修证类本草〉序》:“验其草木根茎花实之徵,与夫玉石金土虫鱼飞走之状,以辩其药之真贗。”
(2).本源;基础。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况於神仙之道,旨意深远,求其根茎,良未易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五茎能为五行之道,立根茎。” 唐 元结 《五茎》诗序:“五茎, 顓頊氏 之乐歌也。其义盖称 顓頊 得五德之根茎。”
(3).即根状茎。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参见“ 根状茎 ”。
词语解释:根状茎 拼音:gēn zhuàng jīng
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外形像根,有节与节间之分,没有根冠而有顶芽。根状茎可供食用的,如藕、姜等;可供药用的,如大黄、缬草等。词语解释:枯茎 拼音:kū jīng
枯萎的茎。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悒成枯茎。” 明 刘基 《羲和》诗:“断梗枯茎付野蒿,冷风凉雨剥征袍。”《花月痕》第十四回:“他会画菊,更爱艺菊,凭你枯茎残蕊,他一插就活。”词语解释:九茎 拼音:jiǔ jīng
《史记·孝武本纪》:“ 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 九芝 ”。
词语解释:九芝 拼音:jiǔ zhī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九芝八石,延正盪斜。” 唐 王勃 《採莲赋》:“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参见“ 九茎 ”。词语解释:英茎 拼音:yīng jīng
《汉书·礼乐志》:“昔 黄帝 作《咸池》, 顓頊 作《六茎》, 帝嚳 作《五英》, 尧 作《大章》, 舜 作《招》, 禹 作《夏》, 汤 作《濩》。”后以《英》《茎》泛指古代的雅乐。 隋 许善心 《于太常寺听乐》诗:“泽竭《英》《茎》散,人遗忧思深。”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举今古而酌中,与《英》《茎》而岂异。”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侍郎徐公帖后》:“淫哇乱雅快一扫,《英》、《茎》、《韶》、《濩》重鏗鍧。”词语解释:五茎 拼音:wǔ jīng
(1).相传为 颛顼 时乐歌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引《乐纬》:“ 顓頊 之乐曰《五茎》, 帝嚳 之乐曰《六英》。” 唐 元结 《补乐歌·五茎序》:“《五茎》, 顓頊氏 之乐歌也,其义盖称 顓頊 得五德之根茎。”
(2).犹五形。《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恬淡无欲养华茎” 务成子 注:“闲居静处,深固灵珠,弃捐世俗,摧刚就深,含养五茎,色如桃花。”词语解释:霜茎 拼音:shuāng jīng
指白发。 前蜀 贯休 《秋送夏郢归钱塘》诗:“新诗陶雪字,玄髮有霜茎。”词语解释:连茎 拼音:lián jīng
犹连枝。 唐 孟简 《嘉禾合颖》诗:“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芝兰室图》:“ 商 巖采到连茎瑞, 楚 畹移来奕叶光。”词语解释:六茎 拼音:liù jīng
古乐名。传为 颛顼 所作。《汉书·礼乐志》:“昔 黄帝 作《咸池》, 顓頊 作《六茎》, 帝嚳 作《五英》。”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汉 蔡邕 《独断上》皆谓 颛顼 之乐曰《六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则称 帝喾 高辛氏 作《六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药,而 墨翟 有非之之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郢 人美《下里》之淫鼃,而薄《六茎》之和音。” 南朝 梁 沉约 《修定乐书疏》:“定大 梁 之乐,使《五英》怀惭,《六茎》兴愧。”词语解释:发茎 拼音:fā jīng
头发丝。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刀生花》:“ 济源 关侯庙 大刀,辛丑岁忽生花十许,茎各长一指,纤细如髮茎,色微緑。”词语解释:玉茎 拼音:yù jīng
指阴茎。 唐 王焘 《外台秘要·素女经·四季补益方》:“玉茎盛彊,以合阴阳。”词语解释:青茎 拼音:qīng jīng
(1).植物青色的茎。《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金芝,生於山,无盖,青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菊》﹝集解﹞引 陶弘景 曰:“﹝菊﹞有两种……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2).青色的箭杆。《六韬·军用》:“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唐弓九合,冬干春胶。夏箭三成,青茎赤羽。”
(3).借指箭。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休得把乌号架,休得把青茎射。”词语解释:咸茎 拼音:xián jīng
古乐《咸池》与《六茎》的并称。词语解释:飞茎 拼音:fēi jīng
直生枝条。《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张铣 注:“飞茎,直生枝也。” 唐 元稹 《兔丝》诗:“缠縈竟何者,荆棘与飞茎。”词语解释:豆茎 拼音:dòu jīng
豆的茎秆。 清 顾景星 《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诗:“夜讌火鼓 延秋门 ,昼争豆茎 咸阳 店。”词语解释:阴茎 拼音:yīn jīng
(1).山北的树木。《文选·张协〈七命〉》:“於是构云梯,陟峥嶸,翦蕤宾之阳柯,剖大吕之阴茎。” 李善 注:“《周礼》:‘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 郑玄 曰:‘阳木生於山南,阴木生於山北也。’”
(2).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的外生殖器官。兼有排尿功能。词语解释:阳茎 拼音:yáng jīng
雄性无脊椎动物在交配中发生作用的部分;尤指雄性昆虫第九腹节的一个中央插入器官词语解释:赪茎 拼音:chēng jīng
指朱草。一种红色的草,古以为祥瑞之物。《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赬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絶书。” 李善 注:“赬茎,朱草也。”词语解释:匍匐茎 拼音:pú fú jīng
一个从植株基部的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从它的顶端或节生出新植物(如在草莓)词语解释:撺茎
拔节词语解释:鳞茎 拼音:lín jīng
植物地下茎的一种。形状像圆盘,下部有不定根,上部有许多变态的叶子,内含营养物质,肥厚多肉,从鳞茎的中心生出地上茎。如洋葱、水仙等的地下茎。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洋葱》:“洋葱,一名玉葱,为多年生草,植於畦,茎高一二尺,地下之鳞茎扁圆……其鳞茎供食。”词语解释:根状茎 拼音:gēn zhuàng jīng
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外形像根,有节与节间之分,没有根冠而有顶芽。根状茎可供食用的,如藕、姜等;可供药用的,如大黄、缬草等。词语解释:攀援茎 拼音:pān yuán jīng
细长柔软,不能直立,靠卷须(如葡萄、黄瓜)或吸盘(如爬山虎)附着他物向上生长的茎。词语解释:枲茎 拼音:xǐ jīng
枲耳的茎。《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参见“ 枲耳 ”。
词语解释:枲耳 拼音:xǐ ěr
草名。即卷耳。也称苍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宋 朱熹 集传:“卷耳,枲耳,叶如鼠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枲耳》﹝释名﹞引 苏颂 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枲耳。”词语解释:文茎 拼音:wén jīng
树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八十里,曰 符禺之山 ,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艺文类聚》卷六一引 汉 刘桢 《鲁都赋》:“其木则赤桋、青松、文茎、蕙棠。”词语解释:微茎 拼音:wēi jīng
细茎。 晋 潘岳 《寡妇赋》:“顾葛藟之蔓延兮,託微茎於樛木。”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感自皇恩,微茎何极於造化。”词语解释:缠绕茎 拼音:chán rào jīng
自身无法直立,要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的藤茎,如丝瓜、苦瓜、牵牛的茎词语解释:白茎 拼音:bái jīng
(1).白色的干茎。《管子·地员》:“其种大重、细重,白茎、白秀;无不宜也。”
(2).苦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苦参》。词语解释:球茎 拼音:qiú jīng
一种圆粗而变态的地下茎的茎部,具少量膜质或鳞状的叶和芽,在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它起着营养繁殖结构的作用词语解释:牛茎 拼音:niú jīng
见“ 牛膝 ”。
词语解释:牛膝 拼音:niú xī
亦称“ 牛茎 ”。 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有节,突出如牛膝,故名。根可入药,有利尿、通经等作用。 北齐 刘昼 《新论·审名》:“虚信传説,即似定真,闻……尧浆、禹粮谓之饮食;龙肝、牛膝谓之为肉。” 袁孝政 注:“皆是药草之名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牛膝》:“牛茎、百倍、山莧菜、对节菜。”词语解释:块茎 拼音:kuài jīng
植物地下茎的一种,外形与根近似,含淀粉及养料甚多。可供繁殖。如马铃薯供食用的部分即是。词语解释:地下茎 拼音:dì xià jīng
指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以下的部分。有根茎、块茎、鳞茎等。是地上茎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变态,其功能主要是贮藏养料。词语解释:地上茎 拼音:dì shàng jīng
指植物的茎生长在地面上的部分。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种类。词语解释:直立茎 拼音:zhí lì jīng
竖直生长的茎。植物多为直立茎,如很多树林、竹、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