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肴平声 [náo][jiāo jiào,使也][páo][pāo][鞭鞘][chāo][bāo páo,炮制][páo][zhāo][áo qiāo][páo][páo][póu][náo][páo][bāo][jiǎo jiào][chāo chao][cháo chāo][音庖。与掊同。][liáo][xiāo][详注1][máo][详注2][liáo náo][淫也]


注1:鄗 音敲。水名。《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水名,在荥阳县西北。又《字汇补》居嚣切,音郊。地名。与郊同。《史记·秦本纪》取王官及鄗。《左传·文三年》作郊。
注2:佼 与郊同。《史记·赵世家》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
末字词组
结茅蓬茅仙茅苴茅楚茅芒茅鸭茅名列前茅
诛茅拔茅菅茅隐茅灵茅莤茅三脊茅裂地分茅
黄茅分茅苞茅藉茅独茅藑茅屮茅裂土分茅
衡茅葺茅缚茅团茅田茅列土分茅林宗过茅班茅
三茅包茅瘴茅寒茅焦茅青茅放茅牵羊把茅
草茅前茅琼茅茨茅土茅丝茅汇茅 
白茅香茅菁茅封茅责茅铁茅笆茅 

词语解释:结茅  拼音:jié máo
亦作“ 结茆 ”。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词语解释:诛茅  拼音:zhū máo
亦作“ 诛茆 ”。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东。” 闽 徐夤 《新葺茆堂》诗:“翦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
(2).引申为结庐安居。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浅,人间何地可诛茅。”
词语解释:黄茅  拼音:huáng máo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白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词语解释:衡茅  拼音:héng máo
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鸟交惊,夫何至陋之穷居,获此不朽之奇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操 姐久居乐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谐佳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词语解释:三茅  拼音:sān máo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 三脊茅 ”。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详“ 三茅君 ”。
(3).山名。亦称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
词语解释:三脊茅  拼音:sān jǐ máo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词语解释:三茅君  拼音:sān máo jūn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词语解释:草茅  拼音:cǎo máo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
(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词语解释:白茅  拼音:bái máo
(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北苑 曰叶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词语解释:蓬茅  拼音:péng máo
亦作“ 蓬茆 ”。
(1).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贵,下嫁蓬茅之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倾葵藿之一心,极蓬茆之丹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
(2).犹蓬居。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纳聘过门庭,顿使蓬茅喜气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处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
词语解释:拔茅  拼音:bá máo
见“ 拔茅连茹 ”。
词语解释:拔茅连茹  拼音:bá máo lián rú
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朱熹 本义:“三阳在下,拔茅连茹之象。” 明 李贽 《续藏书·逊国名臣·文学博士方公》:“拔茅连茹,随汇并进。” 清 钱谦益 《寿房海客十四韵》:“排格引绳良已甚,拔茅连茹亦奚慙。”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若使女子平等就学,岂遂无人?安得以数人稍能深思创作之故,遂拔茅连茹,贵其不辨菽麦之同类而贱其聪慧明敏之女子哉!” 茅盾 《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亦省作“ 拔茅 ”、“ 拔茹 ”。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羣兴。” 宋 王禹偁 《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拔茅已慰朝端望,附驥方慙榜下名。”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惟当寧信明公之激扬,而知其顾盼必能得士,偶因拔茹及此汇征,虽荐人常恐其知。在明公絶不以言于口,而受知思所以报。”
词语解释:分茅  拼音:fēn máo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 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 唐 杨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词语解释:葺茅
用茅草覆盖
词语解释:包茅  拼音:bāo máo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词语解释:前茅  拼音:qián máo
(1).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杨伯峻 注:“茅,疑即《公羊传》‘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之茅旌…… 楚 军之前军或以茅旌为标帜,故云‘前茅’。”
(2).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黄衣人歌》:“意黄衣者,固即 周颠仙 、 张三丰 之前茅。”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斗争在前茅,屈伸本正义。”
(3).谓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曹进喜》:“其侄入试 通州 ,学臣以 进喜 故,曾列前茅。” 理由 《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词语解释:香茅  拼音:xiāng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扁平,长而宽。圆锥花序。生长在热带地区。茎和叶子可以提取香茅油,用做香水的原料。 晋 左思 《吴都赋》:“纶组紫絳,食葛香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县( 泉陵县 )有香茅,气甚芬香。” 唐 王维 《文杏馆》诗:“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香芬。”
词语解释:仙茅  拼音:xiān máo
亦作“僊茅”。 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 唐 开元 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僊茅一名婆罗门参,出 南雄州 大庾岭 上。以路北 云封寺 后者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处者,即心有黑晕,以此为别。” 宋 无名氏 《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叶仙茅呈瑞巧,青青辉映萱庭草。” 宋 石麟 《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靄 中山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仙茅》
词语解释:菅茅  拼音:jiān máo
茅草的一种。《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唐 于鹄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数种。”
词语解释:苞茅  拼音:bāo máo
束成捆的菁茅。苞,通“ 包 ”。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词语解释:缚茅  拼音:fù máo
亦作“ 缚茆 ”。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场,子盍缚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号曰 与然 ,岩栖谷汲,缚茆於人跡罕至地,颜曰 县溪庵 。”
词语解释:瘴茅  拼音:zhàng máo
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 宋 苏轼 《虔守霍大夫见和复次前韵》:“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词语解释:琼茅  拼音:qióng máo
(1).灵草。古时用以占卜。《楚辞·离骚》:“索琼茅以筳篿兮,命 灵氛 为余占之。” 王逸 注:“琼茅,灵草也。”琼,一本作“ 藑 ”。《汉书·扬雄传上》:“费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琼茅。”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蚌壳间,茫然不得影响。”
(2).指菁茅。 春秋 时为 楚国 贡物,祭祀时用以缩酒。亦泛指贡品。 唐 刘禹锡 《为武中丞谢柑子表》:“果实既成,南方有贵;琼茅合贡,中禁为珍。” 元 王旭 《喜雨》诗:“圜丘埋苍玉,琼茅缩緑醑。”参见“ 包茅 ”。
词语解释:包茅  拼音:bāo máo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词语解释:菁茅  拼音:jīng máo
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 孔 传:“匭,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 陆德明 释文引 郑玄 曰:“茅有毛刺曰菁茅。”《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贡不至,故 周 室不祭。” 范宁 注:“菁茅,香草,所以缩酒。”《汉书·王莽传下》:“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 顾馀 《咏古》之一:“菁茅几许酬开国,祇是伤心 莽 大夫。”
词语解释:苴茅  拼音:jū máo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 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陆德明 释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李贤 注:“封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铜虎符也。” 宋 陆游 《新黏竹隔作暖阁》诗:“已胜展鉢三椽下,莫羡苴茅万户封。” 清 王广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当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词语解释:隐茅  拼音:yǐn máo
隐居的茅舍。 宋 范仲淹 《与晏尚书书》:“有 严子陵 之钓石, 方干 之隐茅。”参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方干》
词语解释:藉茅  拼音:jiè máo
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 孔颖达 疏:“荐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岁,初起明堂、灵臺、辟雍” 李贤 注引 汉 胡广 曰:“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 北周 庾信 《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词语解释:团茅  拼音:tuán máo
圆形茅屋。 金 元好问 《别李周卿》诗之二:“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 元 张可久 《红绣鞋·蔡行甫郊居》曲:“白露离离香稻,清风小小团茅。”
词语解释:寒茅  拼音:hán máo
指简陋的茅舍。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尔乃傍穷野,抵荒郊;编霜菼,葺寒茅。”
词语解释:茨茅  拼音:cí máo
指茅屋。《陈书·马枢传》:“及 鄱阳王 为 南徐州 刺史,钦其高尚……别筑室以处之, 枢 恶其崇丽,乃於竹林间自营茨茅而居焉。”
词语解释:封茅  拼音:fēng máo
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后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唐 殷尧藩 《李节度平虏》诗:“元勋未论封茅异,捷势应如破竹然。”
词语解释:楚茅  拼音:chǔ máo
楚 地产的茅草。 宋 苏轼 《端砚诗》:“披云离北巖,度 岭 入中夏。重藉剪 楚 茅,方函斲英檟。”参见“ 楚贡 ”。
词语解释:楚贡  拼音:chǔ gòng
《左传·僖公四年》载, 齐 伐 楚 , 管仲 责 楚 不向 周 室纳贡苞茅,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茅,指菁茅。后因以“楚贡”称菁茅。亦泛指贡物。 北齐 萧祗 《香茅诗》:“终当入 楚 贡,岂羡咏 陈 诗。”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楚 贡何年絶, 尧 封旧俗疑。” 仇兆鳌 注引 郭知达 曰:“ 楚 贡,如 岭 南小梗。”
词语解释:灵茅  拼音:líng máo
(1).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史记·封禅书》“ 江 淮 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所谓灵茅也。”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彫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 南朝 梁 王筠 《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灵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
(2).指仙道栖居的茅屋。 明 杨慎 《卜云林篇》:“卜云林兮栖真,结灵茅兮远滨。”
词语解释:独茅  拼音:dú máo
仙茅的别名。参见“ 仙茅 ”。
词语解释:仙茅  拼音:xiān máo
亦作“僊茅”。 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 唐 开元 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僊茅一名婆罗门参,出 南雄州 大庾岭 上。以路北 云封寺 后者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处者,即心有黑晕,以此为别。” 宋 无名氏 《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叶仙茅呈瑞巧,青青辉映萱庭草。” 宋 石麟 《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靄 中山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仙茅》
词语解释:田茅  拼音:tián máo
田间的茅草。喻微贱。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质非 谢 品。志终四民,希絶三仕。”
词语解释:焦茅  拼音:jiāo máo
传说中的一种灵草。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背明之国 ﹞有焦茅,高五丈,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也,谓之灵茅。”
词语解释:土茅  拼音:tǔ máo
“ 土阶茅屋 ”的省称。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土茅者,殿陛之本;糟糠者,肥甘之本。”参见“ 土阶茅屋 ”。
词语解释:土阶茅屋  拼音:tǔ jiē máo wū
亦作“ 土阶茅茨 ”。 以土为阶,以茅草盖屋。谓居住俭朴。《周书·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新唐书·薛收传》:“峻宇彫墙, 殷辛 以亡;土阶茅茨, 唐尧 以昌。”
词语解释:责茅  拼音:zé máo
责备其不贡献苞茅。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宋 孔武仲 《四海以职来祭赋》:“殊免爵於 西汉 ,异责茅於 召陵 。”
词语解释:芒茅  拼音:máng máo
茅草的一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芒茅枯时,瘴疫大作, 交 广 皆尔也。土人呼曰黄茅瘴,又曰黄芒瘴。”
词语解释:莤茅  拼音:yóu máo
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 明 杨慎 《丹铅杂录·古字异构》:“萧茅,书注作莤茅。”
词语解释:藑茅  拼音:qióng máo
(1).即旋花。一种多年生的蔓草。生田野。地下茎可蒸食,有甘味,今用以酿酒和入药。《尔雅·释草》:“葍,藑茅。” 郭璞 注:“葍,华有赤者为藑。藑、葍,一种耳。” 邢昺 疏:“葍与藑茅,一草也。花白者即名葍,花赤者别名藑茅。”
(2).灵草。《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 灵氛 为余占之。” 王逸 注:“藑茅,灵草也。”
词语解释:列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参见“ 分茅列土 ”。
词语解释:分茅列土  拼音:fēn máo liè tǔ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唐 张说 《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天后,鍊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启弄孙之美色。”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分茅列土纔三十,犹拟迴头赌锦袍。”《封神演义》第一百回:“一举戎衣定大 周 ,分茅列土赐诸侯。” 仲平 《三巡阅发表后的吴佩孚》:“此次 曹锟 大封功臣,分茅列土,产出了三个大巡阅使来。”参见“ 分茅 ”。
词语解释:青茅  拼音:qīng máo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说郛》卷五九引 晋 张勃 《吴录》:“ 桂阳 郴县 有青茅,可染青。” 元 明本 《秋夜述古》诗:“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 灵光 頽而茂苑倾。”
词语解释:丝茅  拼音:sī máo
草名。即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种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本经所用茅根是也。”
词语解释:铁茅  拼音:tiě máo
(1).救火用的铁钩。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摆一街铁茅水瓮,列两行鉤镰和这麻搭。”
(2).铁锚。 清 高静亭 《正音撮要·舟车》:“铁茅,鐃也。”
词语解释:鸭茅  拼音:yā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
词语解释:三脊茅  拼音:sān jǐ máo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词语解释:屮茅  拼音:chè máo
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汉书·贡禹传》:“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诚非屮茅愚臣所当蒙也。”
词语解释:林宗过茅  拼音:lín zōng guò máo
《后汉书·郭太传》:“ 茅容 字 季伟 , 陈留 人也。年四十餘,耕於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 容 独危坐愈恭。 林宗 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同言,因请寓宿。旦日, 容 杀鸡为饌, 林宗 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 林宗 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后因以“林宗过茅”为典。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今日呵,又不是王孙遇 漂 , 林宗 过 茅 ,为甚把盘中草蔬俱尝到。”
词语解释:放茅  拼音:fàng máo
监狱中在规定的时间里放犯人上厕所。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吃完午饭就‘放茅’,我不想去。”
词语解释:汇茅  拼音:huì máo
指进用贤才。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隋书·炀帝纪上》:“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巖谷,置以周行,冀与羣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参见“ 汇征 ”。
词语解释:汇征  拼音:huì zhēng
(1).《易·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孔颖达 疏:“汇,类也,以类相从……征,行也。”后因以“汇征”谓连类而进。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惟广求才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啟至公之门,令职司皆得自达。”
(2).引申指进用贤者。《周书·文帝纪上》:“故将军降迁高之志,篤汇征之理,乃申启朝廷,荐君为 陇 右行臺。” 宋 王禹偁 《送戚维戚纶之阆州亳州》诗:“汇征补皇极,戮力张道枢。”
词语解释:笆茅  拼音:bā máo
芒的俗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芒》:“芒,《尔雅》作莣。今俗谓之笆茅,可以为篱笆故也。”
词语解释:名列前茅  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左传·宣公十二年》:“ 蔿敖 为宰,择 楚国 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按: 春秋 楚国 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后以“名列前茅”谓名次列在前面。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唐词林》:“汝初冒北籍,名列前茅,恐招人忌耳。” 夏衍 《心防》第二幕:“第五名,啊,倒算是名列前茅,很不错。”
词语解释:裂地分茅  拼音:liè dì fēn máo
见“ 裂土分茅 ”。
词语解释:裂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颖达 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宋 辛弃疾 《洞仙歌·赵晋臣和李能伯韵有裂土分茅之句》词:“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痛史》第七回:“ 全太后 道:‘难得卿等一片忠诚,但愿天佑 宋 室,将来恢復江山,必当裂土分茅、以报今日。’”亦作“ 裂地分茅 ”。 宋 叶适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词语解释:裂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颖达 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宋 辛弃疾 《洞仙歌·赵晋臣和李能伯韵有裂土分茅之句》词:“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痛史》第七回:“ 全太后 道:‘难得卿等一片忠诚,但愿天佑 宋 室,将来恢復江山,必当裂土分茅、以报今日。’”亦作“ 裂地分茅 ”。 宋 叶适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词语解释:班茅  拼音:bān máo
药物名。有毒性。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引 魏 吴普 等《神农本草经》:“药种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五曰班茅,戎盐解之。”一本作“药种有五毒”。
词语解释:牵羊把茅  拼音:qiān yáng bǎ máo
见“ 牵羊 ”。
词语解释:牵羊  拼音:qiān yáng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克 殷 ,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 ,復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縈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櫬,号哭俟命。”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縉绅之士,殆无一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