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辛苦 拼音:xīn kǔ
(1).辛味与苦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若酸咸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 宋 苏轼 《东坡羹颂》:“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薺,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 清 金农 《曲江之上杂书》诗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内。”
(2).穷苦;困厄。《左传·襄公九年》:“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宋书·徐湛之传》:“ 永兴公主 一门嫡长,早罹辛苦。” 唐 李白 《寒女吟》:“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清 刘大櫆 《窦祠记》:“百姓辛苦流亡,无所控诉。”
(3).辛勤劳苦。《左传·昭公三十年》:“ 吴光 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幽栖多暇豫,从役知辛苦。” 金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拼得喫些辛苦,有甚么做不来。” 刘大白 《田主来》诗:“辛苦种得一年田,田主偏来当债讨。”
(4).使……劳累。《逸周书·酆保》:“ 商 为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羣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宋书·竟陵王诞传》:“ 大明 二年,发民筑治 广陵城 , 诞 循行,有人干舆扬声大駡曰:‘大兵寻至,何以辛苦百姓!’”
(5).憔悴貌。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三:“辛苦异人状,美貌改如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其去岁十月至其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劝令渐进,裁少少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视汝头如蓬葆,辛苦至矣,可便升车,往见汝父。”
(6).辛酸悲苦。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之辛苦,非独 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其( 徐思叔 )词云:‘……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
(7).指身体痛苦难受。《北齐书·徐之才传》:“帝又病动,语 士开 云:‘恨用 之才 外任,使我辛苦。’”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柴林下那个宰臣,教火烧了身,兀的不辛苦杀 凌烟阁 上人。”《恨海》第四回:“女儿!我此刻格外辛苦了,头晕的就同没了主一般。”
(8).套语。用于表示慰劳。 明 高启 《梦锺离两兄》诗:“握手説辛苦,杯觴復同持。” 清 梁同书 《直语补证》:“人有往来行役之事,彼此相慰劳曰辛苦。”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真不巧,碰到今天下雪,你太辛苦了。”
(9).用于求人做事。如:这事还得您辛苦一趟。词语解释:何苦 拼音:hé kǔ
(1).有何苦衷,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史记·黥布列传》:“﹝上﹞与 布 相望见,遥谓 布 曰:‘何苦而反?’”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罢之而天下悦,人心安,兴利除害,无所不可,则何苦而不罢!” 陈天华 《猛回头》:“你们有子弟的,何不赶紧送出外洋学习实业,不过费一二千金,立刻可以大富,并且有大利於国,何苦而不为呢?”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史记·高祖本纪》:“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餘罪人击杀 项羽 ,何苦乃与公挑战!”《西游记》第五七回:“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杀许多草寇?” 巴金 《家》十四:“你的身体并不太好,何苦这样拼命吃酒,吃酒并没有什么好处!”
(3).犹何妨,何害。《南史·陈伯之传》:“ 伯之 曰:‘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词语解释:自苦 拼音:zì kǔ
自己受苦;自寻苦恼。《书·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 久之不乐,曰:‘ 长卿 第俱如 临邛 ,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后汉书·仲长统传》:“而清絜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间,无所益损於风俗也。”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何其不一干圣主,効智出奇,何栖栖默默,自苦若斯?” 清 谭嗣同 《别意》诗:“为君歌,为君舞,君第行,毋自苦!”词语解释:劳苦 拼音:láo kǔ
勤劳辛苦。《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值旱饥,沿村劝糶,又决狱问囚,走旁郡,劳苦未尝辞。” 何其芳 《画梦录·静静的日午》:“你不知道长途旅行是怎样劳苦,你没有到远方去过。”如:她从来不辞劳苦,经常工作到深夜。
慰劳。《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 三年, 汉王 与 项羽 相距 京 索 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汉书·陈馀传》:“上使 泄公 持节问之箯舆前。卬视 泄公 ,劳苦如平生欢。” 颜师古 注:“劳苦,相劳问其勤苦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遇故护军统领某公,握手相劳苦。”词语解释:良苦 拼音:liáng kǔ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视,言察美恶,审别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滥恶也。” 唐 刘禹锡 《贾客词》:“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
(1).很辛苦。《后汉书·王常传》:“ 光武 见 常 甚欢,劳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许之,始赐 景 书曰‘皇帝恭问 江南 国主’,劳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训哑院及训聋瞽院有残疾者,能令其识字知书,就其所能教以工艺,补天有术,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词语解释:勤苦 拼音:qín kǔ
勤劳刻苦。《墨子·兼爱下》:“今岁有癘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 唐 杜甫 《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宋 陆游 《赠西山老人》诗:“勤苦供租税,清贫遗子孙。” 郭沫若 《一只手》:“他在工厂里也是很勤苦的,因为要不这样便有失业的危险。”词语解释:清苦 拼音:qīng kǔ
(1).守贫刻苦。《东观汉记·鲍宣妻传》:“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昔 回 宪 以清苦称高, 陈平 以无金免危。” 明 唐顺之 《与吕通竹屿书》:“执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节,众共知之。”
(2).贫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许国 ﹞敝衣糲食,环堵萧然,盖清苦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 马少波 《一朵冬天开的花》:“诗人的生活很清苦。”
(3).诗文清峻寒苦。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如 孟东野 之清苦, 薛许昌 之英逸。”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先是 李补闕 林宗 、 杜殿中 牧 ,与 白公 輦下较文,具言 元 白 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恨也。”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四灵以清苦为诗,以洗 黄 陈 之恶气象、狞面目。”词语解释:愁苦 拼音:chóu kǔ
忧愁苦恼。《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唐 杜甫 《发阆中》诗:“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红楼梦》第一○七回:“ 凤姐 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浄尽,自然愁苦。”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一听到 严志和 的声音,他愁苦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放平了。”词语解释:甘苦 拼音:gān kǔ
(1).甜味与苦味。《荀子·荣辱》:“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 宋 苏轼 《答俞括书》:“今 孙氏 、 刘氏 皆以药显。然 孙氏 蘄於治病而不择甘苦,而 刘氏 专务适口。”
(2).比喻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 弔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宋 梅尧臣 《送周学士定州倅》诗:“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只因打了仗,你们一同出来,患难相救护,疾病相扶持,这种同甘苦、相感激的情感的积聚,便发生了一种很坚固的友情。”
(3).困苦;艰苦。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大郎、二郎在路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试问是孰貽安乐?孰分甘苦?谁与悽惶?” 郭沫若 《雄鸡集·谈文学翻译工作》:“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不但尊重翻译,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词语解释:苦苦 拼音:kǔ kǔ
(1).副词。表示坚决、执着。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那 梁鸿 是个穷秀才,几能勾发达日子,你苦苦要嫁他怎的?”《水浒传》第六七回:“ 卢俊义 慌忙拜道:‘若是兄长苦苦相让着, 卢某 安身不牢。’”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我们既要与自然界的困难苦苦周旋,又要与貌似强大的敌人死死作对!”
(2).副词。表示十分恳切。《水浒传》第四一回:“多感 晁头领 并众豪杰苦苦相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苦苦要留,必有缘故。” 巴金 《怀念萧珊》三:“他在隔离病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
(3).副词。形容煞费苦心。《西游记》第三五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你苦苦的打听他做什么呢?” 欧阳山 《苦斗》四一:“那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幻想,值得你这么苦苦追求的?”
(4).副词。苦字重言,表示痛苦很深。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鶯鶯 泣谢曰:‘今当改过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巴金 《家》二五:“她苦苦居孀,把我养育成人。”
(5).佛教语。指由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恼。《大乘义章》三:“从彼苦缘,逼而生恼,名为苦苦。” 五代 齐己 《酬元员外见寄八韵》:“众人忘苦苦,独自愧兢兢。”词语解释:无苦 拼音:wú kǔ
(1).不痛苦难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脉法》曰:‘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宋史·王审琦传》:“﹝ 太祖 ﹞顾谓 审琦 曰:‘试饮之。’ 审琦 受詔,饮十杯无苦。”
(2).不要担心受怕,没关系。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洪州书生》:“ 成 惊曰:‘此人诚忤君子,然断人之头,流血在地,岂不见累乎?’书生曰:‘无苦。’”词语解释:疾苦 拼音:jí kǔ
(1).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史记·滑稽列传》:“ 豹 往到 鄴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宵旰忧虞軫,黎元疾苦駢。”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疾苦频存问,阽危得拄撑。”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共产党员是永远记着劳动人民疾苦的人。”
(2).憎恶,厌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发徵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北史·酷吏传·邸珍》:“ 珍 求取无厌,大为州人所疾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管榷》:“ 太祖 知百姓疾苦 五代 之政,欲与之休息。”
(3).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此効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词语解释:作苦 拼音:zuò kǔ
(1).耕作辛苦。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拆》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儿妇朝侍食暮问寝,事姑者,其道如何?所短者,不能吝佣钱,自作苦耳。”
(2).感到痛苦。谓难受。《水浒传》第六七回:“哥哥忧得作苦,便请回山。”词语解释:寒苦 拼音:hán kǔ
(1).严寒艰苦。《史记·匈奴列传》:“单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於 汉 。何徒远走,亡匿於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一:“寒苦春难觉,边城秋易知。”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
(2).贫穷困苦;寒微清苦。 汉 焦赣 《易林·咸之中孚》:“寒苦之国,利不可得。”《后汉书·丁鸿传》:“初, 綝 从 世祖 征伐, 鸿 独与弟 盛 居,怜 盛 幼小而共寒苦。”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诗:“寒苦同登甲乙科,天涯相对合如何!”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秋天,他到地里拾此黑豆、黄豆,即使他在地头地脑偷一些,人们都知道他寒苦,也都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不忍去说他。”
(3).指寒微清苦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邵谒》:“时, 温庭筠 主试,悯擢寒苦,乃榜 謁 诗三十餘篇,以振公道。”
(4).形容诗文的风格冷峭瘦硬。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游馆殿,专笔削,褒善贬恶,有 班 、 马 之辞焉;好风什,多吟咏,寒苦清丽,有 元 、 白 之思焉。” 宋 陆游 《南唐书·伍乔传》:“﹝ 伍乔 ﹞力於学诗,调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任子固》:“ 潘子真 《诗话》云:‘ 任大中 子固 , 三衢 人,老于儒学,作诗寒苦。’”词语解释:离苦 拼音:lí kǔ
佛教语。脱离苦难。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苦为身,所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絶耳。”词语解释:不苦 拼音:bù kǔ
不十分;不过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苦诈打扮,不甚艷梳掠。”词语解释:艰苦 拼音:jiān kǔ
艰难困苦。《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而欲属国为布衣,甚过。”《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帝谓 王峻 曰:‘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艰苦之境。”词语解释:受苦 拼音:shòu kǔ
遭受痛苦。《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心闷,目视 张飞 ,一拳打中 段珪 ,让带众军受苦。”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七章:“咱们娘们都是受苦受罪的人哪,命都不好呀!”词语解释:病苦 拼音:bìng kǔ
疾苦;痛苦。亦指疾苦之人。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 明 王世贞 《于太傅公传》:“ 谦 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词语解释:穷苦 拼音:qióng kǔ
(1).贫穷困苦。《吕氏春秋·慎势》:“民之穷苦弥甚,王者之弥易。”《史记·秦始皇本纪》:“夫 虞 夏 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讙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毛泽东 《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讲话》:“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
(2).指极痛苦的事。 明 张居正 《答总宪高凤翥书》:“婴兹穷苦,无可奈何,乃有辞俸守制、预订归葬之请。”词语解释:厌苦 拼音:yàn kǔ
厌烦以为苦事。《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旧唐书·阳城传》:“诸諫官纷紜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 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菴寺廡下,僧厌苦之,驱去復来。”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词语解释:贫苦 拼音:pín kǔ
贫穷困苦。《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汉书·晁错传》:“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吾平生贫苦,晚年登第,稍觉快意,便成奇祸。” 叶圣陶 《前途》:“这时他已折入一条小巷里,两旁都是贫苦的人家。”词语解释:尤苦 拼音:yóu kǔ
苛责;污蔑。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而 魏收 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 浦起龙 通释:“尤苦,谓污衊之。”词语解释:忧苦 拼音:yōu kǔ
为之忧愁痛苦;忧愁痛苦。《史记·孝文本纪》:“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於心。”《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前日 长 病,陛下忧苦之,使使者赐书、枣脯。” 晋 陆机 《拟古诗·今日良宴会》:“曷为恒忧苦,守此贫与贱。” 唐 窦参 《迁谪江表久未归》诗:“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决不在她所厌恶的人的面前哭泣,示出自己的怯弱,虽然她心里是忧苦的。”词语解释:行苦 拼音:xíng kǔ
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词语解释:荼苦 拼音:tú kǔ
艰苦;苦楚。《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 宋 陈亮 《祭妻弟何少嘉文》:“此其祸变,岂復吾之始虑耶!以子之生平,亦何以致此荼苦耶!”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无愧古之 尹吉 。”词语解释:救苦 拼音:jiù kǔ
见“ 救苦救难 ”。
词语解释:救苦救难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 刘高 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何典》第七回:“ 赶茶娘 便将自己如何生了怪症, 臭花娘 如何去烧财香, 活死人 如何救苦救难,细细告诉一遍。” 郭小川 《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亦省作“ 救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词语解释:凄苦 拼音:qī kǔ
悲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张驎 酒后挽歌甚悽苦。 桓车骑 曰:‘卿非 田横 门人,何乃顿尔至致?’” 清 黄景仁 《寄王东田丈》诗:“感恩怀旧更欷歔,老去雄心变悽苦。”
凄惨悲苦。 唐 孟棨 《本事诗·徵异》:“有微吟者,其声凄苦。”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时已三鼓,风寒露湿,凄苦不可道。”
凄凉痛苦。《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韦氏》:“今虽免虑,而体气惙然,未有气力,思作一羹,尤莫能得,至凄苦。”《歧路灯》第二十回:“ 耘轩 一闻此信,直把一个心如跌在凉水盆中,半晌也没个温气。一来心疼女儿,将来要受奔波凄苦。二来想起亲家恁一个人,怎的儿子就如此不肖。” 峻青 《女英雄孙玉敏》:“生活是困难的,饥饿从没有离开过这一家。贫困、凄苦的生活气氛,养成了 孙玉敏 的沉默寡言。但是,从父亲那里,她却承受了正直和倔强的性格。”词语解释:冤苦 拼音:yuān kǔ
冤屈痛苦。《汉书·董仲舒传》:“贫穷孤弱,冤苦失职。” 宋 柳永 《祭天神》词:“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赵城虎》:“月餘,受杖数百,冤苦罔控。”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 目连 嗐头也冤苦不堪似的吹着。”词语解释:偏苦 拼音:piān kǔ
偏瘫,半身不遂。 三国 魏 张辽叔 《宅无吉凶摄生论》:“久居於湿,则要疾偏苦。”词语解释:攻苦 拼音:gōng kǔ
(1).犹刻苦。谓过艰苦的生活。 唐 韩偓 《即目》诗之二:“攻苦惯来无不可,寸心如水但澄鲜。”
(2).指刻苦攻读。 清 陈际泰 《甲戌登第后家报》:“ 威 逸 二儿,可勉励攻苦。”《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兰儿 自送殯回来,虽不上学,闻得日夜攻苦。”词语解释:酸苦 拼音:suān kǔ
(1).酸味和苦味。《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得由和兴,失由同起,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2).辛酸痛苦。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问:‘鬼何以来?’答曰:‘受使来取君,期尽明日食时。’门生请乞酸苦。” 唐 韩愈 《鸣雁》诗:“风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 巴金 《寒夜》五:“她心平气和地说,可是声音里泄露出来一种极力忍住的酸苦。”词语解释:困苦 拼音:kùn kǔ
(1).艰难穷苦。《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 唐 杜甫 《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明 李东阳 《孟子直解》之一:“横征暴敛日甚一日,使小民愈加困苦,无以安生。”
(2).苦痛,难受。《太平广记》卷一五二引 唐 无名氏《德璘传·郑德璘》:“道将尽,覩一大池,碧水汪然,遂为主者推堕其中,或沉或浮,亦甚困苦。”
(3).困难,费力。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如果那人不将 三国 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 三国 。”词语解释:悲苦 拼音:bēi kǔ
悲哀痛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 宋 叶适 《庄夫人墓志铭》:“水村夜寂,蟹舍一渔火隐约,而 立之 执书循厓,且诵且思,声甚悲苦。” 鲁迅 《华盖集·杂感》:“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词语解释:孤苦 拼音:gū kǔ
孤独困苦。 晋 李密 《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宥;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臣实百罹,孤苦风雨,天伦同气,实惟一妹。”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为道日急,虽孤苦亦自甘之。” 秦兆阳 《老羊工》:“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孤苦味道。”词语解释:危苦 拼音:wēi kǔ
(1).危难困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家之所有尽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被征发人前有服役死亡的危苦,后有商贾索债的压迫。”
(2).指危难困苦中的生灵。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定是烟霞列仙侣,暂来尘俗救危苦。”词语解释:众苦 拼音:zhòng kǔ
佛教语。指多种苦痛。《大智度论·释幻人无作品》:“汝入是三门实际作证得尽众苦。”《顺正理论·辩缘起品》:“众苦所逼,异类悲号,怨发叫声,故名号叫。”词语解释:刻苦 拼音:kè kǔ
(1).(研读)勤苦。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读书於 麻姑山 ,刻苦肄习。”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这个同志三八年入党,在游击组里出生入死,又刻苦地学到了文化。”
(2).(生活)艰苦。《新五代史·杂传·冯道》:“ 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 吴祥 ﹞既自力学问充其业,又率其弟务刻苦养其亲。”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为了要节省刻苦,把好的东西一概不吃不用。”
(3).(诗文)艰涩。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懽。”词语解释:小苦 拼音:xiǎo kǔ
(1).小痛苦;小苦难。《韩非子·显学》:“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二十二年,立为 魏 太子”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元吕 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
(2).稍有苦味。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味甘餘而小苦。” 宋 杨万里 《银杏》诗:“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词语解释:恨苦 拼音:hèn kǔ
犹痛苦。《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到 老姑子庙 后,天天学走山道,能把这崎嶇山道走得如平地一般,你的道就根基立定了。将来我再教你念经説法。大约不过一年的恨苦,以后就全是乐境了。”词语解释:痛苦 拼音:tòng kǔ
(1).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汉 王充 《论衡·变动》:“ 李斯 、 赵高 谗杀太子 扶苏 ,并及 蒙恬 、 蒙毅 ,其时皆吐痛苦之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痛苦难以安,贫穷易为蹙。”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懂得了生活就是斗争,就不会因一点点小的挫折而痛苦。”
(2).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巴金 《家》三:“‘你也有痛苦?你有什么痛苦?’ 觉民 惊讶地问。”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据我看,他们都不光为顾全封建性的那点体面,而是有实在说不出口的痛苦!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解除了痛苦。”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隐隐的幸福和欢乐,使 道静 暂时忘掉了一切危难和痛苦,沉醉在一种神妙的想象中。”
(3).疼痛苦楚。《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那 新丁 最恶,差使小不遂意,整百皮鞭,鞭得背部青肿,如此已非一次。 仲翔 熬不得痛苦,捉个空,又想逃走。”《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只见黑风滚滚,飞戈攒簇其身,痛苦非常,血流满地。” 清 刘大櫆 《方氏庶母传》:“及大夫病且革……﹝ 林氏 ﹞因割肉和药以进。盖 林氏 固知大夫疾不起,而心冀其生,不自知其痛苦也。”
(4).指使疼痛苦楚。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忍痛苦之药石者,所以除伐命之疾。”
(5).犹沉痛,深刻。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只有斗争,不要团结,是‘左’倾错误;只有团结,不要斗争,是右倾错误。这两种错误我们党都犯过,经验很痛苦。”词语解释:怨苦 拼音:yuàn kǔ
怨恨痛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始皇 三十三年……筑 长城 及开 南越 地,昼警夜作,民劳怨苦。”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居民怨苦兮号穹旻,王孙兮甚可憎。” 宋 苏轼 《论时政状》:“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政,皆不与治同道……四海骚动,行路怨苦。”词语解释:坚苦 拼音:jiān kǔ
坚毅刻苦。《旧唐书·李渤传》:“ 渤 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於文学,不从科举,隐於 嵩山 ,以读书业文为事。”《宋史·道学传一·邵雍》:“﹝ 邵雍 ﹞於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百分之百的忍从,在未嫁就死了定婚的丈夫,坚苦的一直硬活到八十岁的所谓节妇身上,也许偶然可以发见罢。” 邹韬奋 《经历》五一:“我所仅有的一点微薄的能力,只是提着这枝秃笔和黑暗势力作坚苦的抗斗。”词语解释:精苦 拼音:jīng kǔ
精勤刻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安国 往 殷中军 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 吴 僧 文捷 戒律精苦,奇跡甚多。”《宋史·任希夷传》:“ 希夷 少刻意问学,为文精苦。”词语解释:哀苦 拼音:āi kǔ
悲哀痛苦。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叶圣陶 《在民间》:“她用乞求的眼光仰望着 庞 ,故意皱起眉额的部分,表示她的哀苦。”词语解释:同甘苦 拼音:tóng gān kǔ
见“ 同甘共苦 ”。词语解释:气苦 拼音:qì kǔ
(1).生气苦恼。《水浒传》第二五回:“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很气苦:因为这很像是带孝,而带孝是晦气的。”
(2).犹委屈。《红楼梦》第八十回:“ 秋菱 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説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词语解释:极苦 拼音:jí kǔ
极端痛苦。《百喻经·地得金钱喻》:“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词语解释:大苦 拼音:dà kǔ
(1).药草名,即大芐。《尔雅·释草》:“蘦,大苦。” 郭璞 注:“今甘草也……戓云蘦似地黄。” 郝懿行 义疏:“地黄名芐,芐苦古字通……大苦即大芐也。”
(2).豆豉。《楚辞·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王逸 注:“大苦,豉也。”一说:“此所谓大苦,盖苦味之甚者耳。”见 洪兴祖 补注。词语解释:饥苦 拼音:jī kǔ
饥荒困苦。 清 姚燮 《哀雁》诗:“海上之雁尔何来,上飞下飞相徘徊?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词语解释:患苦 拼音:huàn kǔ
(1).憎恨,厌恶。《史记·外戚世家》:“ 修成子仲 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百姓患苦 王莽 ,復思 刘 氏,闻 汉 兵起,莫不欢喜。”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自 唐 末、 五代 之祸,天下生死於兵, 艺祖 因人心之患苦,削而损之。”
(2).疾苦。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至於 宁越 、 倪宽 、 黄霸 之徒,所以强自篤励於典籍者,非天性也,皆由患苦困瘁,欲以经术自拔耳。”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杜工部 流离兵革中,更尝患苦,诗益悽愴。” 清 黄景仁 《济南病中杂诗》:“聪明消患苦,书剑易参苓。”词语解释:难苦 拼音:nán kǔ
苦难。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感恩人救咱难苦,有讎的是他 陈虎 。”词语解释:老苦 拼音:lǎo kǔ
佛教语。四苦、八苦之一。详“ 四苦 ”、“ 八苦 ”。词语解释:诉苦 拼音:sù kǔ
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或痛苦。《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清 谭嗣同 《上欧阳中鹄书》之七:“ 娄尚书 回家严信,竟一文不肯捐,惟诉苦满纸而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四:“现在各个车间都在诉苦,许多有问题的人敢于放下包袱了。”词语解释:嗟苦 拼音:jiē kǔ
嗟叹劳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嗟,咨嗟。苦,劳苦。”《说唐》第三五回:“ 化及 令家将速至 瓜州 ,备办彩船千隻,游於江中。劳民伤财,百姓嗟苦。”词语解释:八苦 拼音:bā kǔ
佛教宣扬人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见《大般涅槃经·圣行品》、《法苑珠林·怨苦·八苦》。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词语解释:贞苦 拼音:zhēn kǔ
坚贞刻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辅》:“少持戒行,执志贞苦,学通诸论,兼善经法。” 唐 白居易 《赠内》诗:“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船山 贞苦,其道大光,千载照耀,百家汪洋。”词语解释:下苦 拼音:xià kǔ
出力;卖力气。例如:他是个肯下苦的人。词语解释:羁苦 拼音:jī kǔ
客居困顿。 宋 苏舜钦 《过苏州》诗:“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羇苦俗人轻。” 宋 苏舜钦 《送外弟王靖叙》:“古之达者,皆发於羈苦饿寒,盖必极困而后起。”词语解释:耐苦 拼音:nài kǔ
承受得住艰苦。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 中国 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可以解 中国 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 中国 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词语解释:烦苦 拼音:fán kǔ
(1).烦扰劳苦;疲劳辛苦。《史记·孝文本纪》:“ 匈奴 背约入盟,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与其民修沟瀆,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簞食、一壶浆。”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 西门豹 之治 鄴 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吾固钝拙,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 郭沫若 《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那时的社会一切阶级都没有,一切生活的烦苦除去自然的、生理的之外都没有了。”
(2).烦闷苦恼。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慰諭曲折,深开烦苦之抱。” 明 袁宏道 《与龚惟长先生书》:“直是烦苦无聊,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不得不从此一途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入手艰澁,姑置勿慎,以避烦苦之势,自寻乐境,养动生机,俟襟怀略展之后,仍復拈毫。”词语解释:恳苦 拼音:kěn kǔ
劳苦。 唐 李商隐 《骄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词语解释:叫苦 拼音:jiào kǔ
因有苦处而呼叫;诉说苦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揭起盖头,看见员外鬚眉皓白,暗暗的叫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諕杀那诸僧和寺主,气喘不迭叫苦。” 茅盾 《子夜》十五:“他们三个人直冲上去看得明白时,一齐叫苦,立刻脸色都灰白了。”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我的女佣人也几次三番向我叫苦,不是井边汲水的小木桶被打破了底,就是堂屋院子里到处抛掷着果皮和烟蒂。”词语解释:留苦 拼音:liú kǔ
犹留难;阻难。《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 匈奴 尝困 月氏 ,故 匈奴 使持单于一信到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 颜师古 注:“不敢留连及困苦之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寃民﹞虽蒙考覆,州郡转相顾望,留苦其事。”词语解释:繁苦 拼音:fán kǔ
繁重困苦。《宋书·武帝纪下》:“又以市税繁苦,优量减降。” 清 吴定 《重建古紫阳书院记》:“乐者和乐其心,而忘礼之繁苦者也。”词语解释:倦苦 拼音:juàn kǔ
厌倦,厌烦。《宋书·刘穆之传》:“又数客暱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词语解释:劬苦 拼音:qú kǔ
劳苦。 清 陈确 《苍天七章》之七:“此劬苦日饿,孽由自矣,死何悔矣,其敢望吾贷矣。”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每好作自强之言,亦或谐语以解劬苦。”词语解释:幽苦 拼音:yōu kǔ
愁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天宫华乐,焉赏而上升;地狱幽苦,奚罚而沦陷。”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一:“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词语解释:俭苦 拼音:jiǎn kǔ
俭朴贫苦。《宋书·隐逸传·刘凝之》:“妻亦能不慕荣华,与 凝之 共安俭苦。” 邹韬奋 《个人的美德》:“他这样做是要把自己的俭苦来感化别人的。”词语解释:侵苦 拼音:qīn kǔ
被侵害受苦;侵害而使受苦。《后汉书·王符传》:“正士怀怨结而不见信,猾吏崇姦轨而不被坐,此小民所以易侵苦,而天下所以多困穷也。”《南齐书·王僧虔传》:“吾与足下素无怨憾,何以相侵苦,直是意有佐佑耳。”《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蜀 流民布在 荆 、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 蜀 人 李驤 聚众据 乐乡 反。”词语解释:耐辛苦 拼音:nài xīn kǔ
宋 代宫廷中语。遣人退出的婉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曾子宣 丞相尝排 蔡京 于 钦圣太后 帘前,太后不以为然。 曾公 论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盖禁中语,欲遣之使退,则曰耐辛苦也。”词语解释:克苦 拼音:kè kǔ
刻苦。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 鲁迅 《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
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 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 宋 梅尧臣 《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词语解释:严苦 拼音:yán kǔ
(1).犹苛酷。《后汉书·酷吏传·阳球》:“司空 张顥 条奏长吏苛酷贪污者,皆罢免之, 球 坐严苦,徵诣廷尉,当免官。”《南史·沉庆之传》:“赋敛严苦,徵发无度,缮修船舸,营造器甲。”
(2).寒苦,严寒。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3).十分贫苦。《明史·田一儁传》:“ 一儁 禔身严苦,家无赢貲。”词语解释:伤苦 拼音:shāng kǔ
(1).怕苦。《晏子春秋·问上四》:“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
(2).伤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陆元方 常任天官侍郎,临终曰:‘吾年当寿,但以领选之日伤苦心神。’言讫而殁。”
(3).悲伤,悲痛。《花月痕》第十三回:“ 痴珠 病中见 阿寳 兄弟前来辞行,又是一番伤苦。”词语解释:涩苦 拼音:sè kǔ
味道又涩又苦。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密林日》:“苦菜的确名符其实,涩苦得很。”词语解释:吃苦 拼音:chī kǔ
亦作“喫苦”。 遭受痛苦;经受艰苦。《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昭王 被考(拷),喫苦不前,忍痛不胜。”《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 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曰:‘ 殷先生 喫苦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破仑与隋那》:“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词语解释:口苦 拼音:kǒu kǔ
指口内常有苦味的感觉。属实热症。多因肝胆有热,胆气蒸腾而致。《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灵枢·四时气》:“胆液泄则口苦”。宜分实热虚热论治词语解释:罪苦 拼音:zuì kǔ
佛教语。犹苦难。谓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法华经戒》云:若但讚佛乘,众生没在罪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如此,非独虑説者不能救病,亦惧闻者不信,没入罪苦也。”词语解释:厄苦 拼音:è kǔ
困苦。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诗:“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朝夕厄苦,度日如岁。”词语解释:功苦 拼音:gōng kǔ
(1).犹劳苦。《诗·小雅·四牡序》 汉 郑玄 笺:“使臣以王事往来於其职,於其来也,陈其功苦,以歌乐之。”
(2).器物饮食之精善者叫做功,滥恶者叫做苦。《管子·小匡》:“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 尹知章 注:“功谓坚美;苦谓滥恶。”《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 杨倞 注:“功谓器之精好者,苦谓滥恶者。”参见“ 功沽 ”。
词语解释:功沽 拼音:gōng gū
犹功苦。谓器物饮食之精粗美恶。《周礼·天官·酒正》“以式灋授酒材” 汉 郑玄 注:“作酒既有米麴之数,又有功沽之巧。” 孙诒让 正义:“《国语·齐语》云‘辨其功苦’,《管子·小匡篇》及《荀子·王制篇》亦并有‘功苦’之语,苦与沽亦声类同。盖凡器物饮食之精者,并谓之功;粗者,并谓之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