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苏小苏醒苏二苏娘苏省苏摩遮苏打苏丹港
苏门苏合苏生苏俄苏困苏援苏枋苏莫遮
苏台苏张苏合香苏木苏更苏门四学士苏李体苏绣
苏子苏门啸苏枯苏武传苏州码子苏门四子苏打饼干苏米
苏堤苏耽苏辛苏何苏州弹词苏幕遮苏区苏涂
苏仙苏武节苏活苏小妹苏坐苏钟苏功苏舜钦
苏秦苏杭苏苏苏鬼苏菜苏门六君子苏兴苏维埃
苏息苏小小苏公堤苏白苏辙苏拉苏井苏海韩潮
苏李苏卿苏方苏世苏软苏步青苏丹苏门四友
苏黄苏梅苏麻苏中郎苏裱苏复苏剧苏气

词语解释:苏小  拼音:sū xiǎo
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清 吴伟业 《楚云》诗:“记得 钱塘 两 苏小 ,不知谁箇擅倾城。”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参见“ 苏小小 ”。
词语解释:苏小小  拼音:sū xiǎo xiǎo
(1). 南朝 齐 时 钱塘 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 苏小小 , 钱塘 名倡也。盖 南齐 时人。’”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二十:“ 钱塘 苏小小 ,人道最夭斜。” 唐 罗隐 《江南行》:“ 西陵 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 苏小小 。”
(2). 南宋 钱塘 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两苏小小》:“ 南齐 有 钱塘 妓 苏小小 ,见 郭茂倩 《乐府》解题。 南宋 有 苏小小 ,亦 钱塘 人。其姊为太学生 赵不敏 所眷, 不敏 命其弟娶其妹名 小小 者。见《武林旧事》。”参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词语解释:苏门  拼音:sū mén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词语解释:苏门啸  拼音:sū mén xiào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词语解释:苏台  拼音:sū tái
(1).即 姑苏台 。又名 胥台 。在 苏州 西南 姑苏山 上。相传为 春秋 时 吴王 阖庐 所筑, 夫差 于台上立 春宵宫 ,作长夜之饮。 越国 攻 吴 , 吴 太子 友 战败,遂焚其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风寒 碣馆 ,露惨 苏臺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行人悵望 苏臺 柳,曾与 吴王 扫落花。”
(2).因 苏台 地处 苏州 ,故亦用以借指 苏州 。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苏 有 姑苏臺 ,故 苏州 谓之 苏臺 。” 清 赵翼 《到家正值山茶花盛开》诗:“寻春步屐遍 苏臺 ,带得餘香转櫂回。”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 浙江 潮猛 苏臺 烬,意向 吴淞江 口行。”参见“ 姑苏臺 ”。
词语解释:姑苏台  拼音:gū sū tái
亦作“ 姑胥臺 ”。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词语解释:苏子  拼音:sū zǐ
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词语解释:苏堤  拼音:sū dī
见“ 苏公堤 ”。
词语解释:苏公堤  拼音:sū gōng dī
亦称“ 苏堤 ”。亦称“ 苏隄 ”。 1.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 北宋 元祐 年间, 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西湖 ,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 ,北接 岳王庙 ,分 西湖 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 苏公堤 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 苏隄 春晓,为十景之首。” 清 赵翼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 苏堤 二月春如水, 杜牧 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
(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湖 (旧称 丰湖 )中。 宋 绍圣 年间, 苏轼 知 惠州 时,买 丰湖 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词语解释:苏仙  拼音:sū xiān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 苏仙 。”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诗:“ 苏仙 上宾天,妙意终难陈。”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 罗浮山 下 黄茅村 , 苏仙 仙去餘诗魂。”
词语解释:苏秦  拼音:sū qín
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b167王末年任齐相。与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后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词语解释:苏息  拼音:sū xī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词语解释:苏李  拼音:sū lǐ
(1). 汉 苏武 与 李陵 的并称。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谓 苏武 、 李陵 也。”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
(2). 唐 苏味道 、 李峤 及 苏颋 、 李乂 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 苏味道 , 赵州 欒城 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显,时号 苏 李 。”《新唐书·苏颋传》:“时 李乂 对掌书命,帝曰:‘前世 李嶠 、 苏味道 文擅当时,号 苏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 ,何愧前人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苏李》:“ 汉 时 苏武 、 李陵 称‘ 苏 李 ’; 唐 时 苏味道 、 李嶠 亦称‘ 苏 李 ’; 明皇 时, 苏頲 、 李乂 对掌文翰, 明皇 亦称为‘ 苏 李 ’。”
词语解释:苏黄  拼音:sū huáng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 黄庭坚 的并称。《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庭坚 於文章尤长於诗,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坚 配 軾 ,故称 苏 黄 。” 元 马定国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诗之二:“世无 苏 黄 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答嫌百年太少再简奉酬》诗:“ 宋 亦有 苏 黄 ,旗鼓相周旋。”
词语解释:苏醒  拼音:sū xǐng
(1).昏迷后醒过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凡冻欲死者,未可即与热物,待其少定,渐渐苏醒,盖恐冷热相激。”《红楼梦》第一○五回:“老太太也苏醒了,又哭的气短神昏,躺在炕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过了半晌,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2).引申为醒悟;觉醒。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 东非 西非 俱苏醒,殖民主义看成灰。”
(3).使之苏醒;唤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余谓 孟子 以 仪 秦 之齿舌,明 周 孔 之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屠苏酒》:“解之者又因 思邈 出辟疫之药,遂曰‘屠絶鬼气,苏醒人魂’,尤可笑也。”
(4).感到明显、清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其辨析《西铭》,平易朗彻,见者苏醒。”
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秦併六国平话》卷中:“那时, 燕王 已惊,近臣扶起,把安魂定魄汤饮了,渐至甦醒。”《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哭得昏迷,半晌方才甦醒。”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 道静 从严重的创伤中甦醒过来了。”《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但我认为 昆仑山 的宝藏还未甦醒,打开 昆仑山 的钥匙刚掌握到我们手里。”
词语解释:苏合  拼音:sū hé
即苏合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晋 郭义恭 《广志》:“苏合出 大秦 ,或云 苏合国 。人採之,筌(笮)其汁以为香膏,卖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也。” 隋 江总 《闺怨篇》:“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唐 白居易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燕脂含笑脸,苏合裛衣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评花小诗〉百一首》:“苏合微薰宿火温,雨中罗帐记黄昏。”参见“ 苏合香 ”。
词语解释:苏合香  拼音:sū hé xiāng
(1).金缕梅科乔木。原产 小亚细亚 。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三:“佳人赠我苏合香,何以要之翠鸳鸯。” 唐 李白 《捣衣篇》:“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聪明纤小之作,庸夫俗子每以为佳,正如蜣螂逐臭,乌知有苏合香哉!”
(2). 唐 代舞曲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词语解释:苏张  拼音:sū zhāng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词语解释:苏门啸  拼音:sū mén xiào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词语解释:苏耽  拼音:sū dān
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 苏耽 。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 黄溪 东山 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马岭山 。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 衡岳 送 苏耽 ?”
词语解释:苏武节  拼音:sū wǔ jié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 天 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词语解释:苏杭  拼音:sū háng
苏州 、 杭州 的并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自 金陵 至 苏 杭 。”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大川小沟,赛过 苏 杭 二州。”
词语解释:苏小小  拼音:sū xiǎo xiǎo
(1). 南朝 齐 时 钱塘 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 苏小小 , 钱塘 名倡也。盖 南齐 时人。’”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二十:“ 钱塘 苏小小 ,人道最夭斜。” 唐 罗隐 《江南行》:“ 西陵 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 苏小小 。”
(2). 南宋 钱塘 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两苏小小》:“ 南齐 有 钱塘 妓 苏小小 ,见 郭茂倩 《乐府》解题。 南宋 有 苏小小 ,亦 钱塘 人。其姊为太学生 赵不敏 所眷, 不敏 命其弟娶其妹名 小小 者。见《武林旧事》。”参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词语解释:苏卿  拼音:sū qīng
指 苏武 。 武 字 子卿 ,故称。 唐 李商隐 《茂陵》诗:“谁料 苏卿 老归国, 茂陵 松柏雨萧萧。”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之一:“ 苏卿 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 清 陈维崧 《大江乘·闻雁》词:“不如北去,怕 苏卿 雪窖将老。”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三:“一梦 扬州 怜 杜牧 ,廿年辛苦忆 苏卿 。”
词语解释:苏梅  拼音:sū méi
北宋 诗人 苏舜钦 与 梅尧臣 的并称。 宋 欧阳修 《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诗:“ 苏 梅 二子今亡矣,索寞 滁山 一 醉翁 。”
词语解释:苏二  拼音:sū èr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避暑李氏园》诗之二:“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 謫仙 、 苏二 来。”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山谷 称 东坡 为 苏 二。”参阅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东坡行二》
词语解释:苏生  拼音:sū shēng
(1).复活;苏醒。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世人或取丘墓死语,使之苏生,语既久废,人所不晓,輒令神味减失。” 鲁迅 《呐喊·故乡》:“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2).引申为觉醒。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苟老辈有不知苏生,不知蜕化,而犹逆宇宙之进运,投青年於废墟之中者,吾青年有对於揭反抗之旗之权利也。”
苏生;新生。 闻一多 《青春》诗:“快预备着你的歌儿,也赞美你的甦生罢!”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甦生。”
词语解释:苏合香  拼音:sū hé xiāng
(1).金缕梅科乔木。原产 小亚细亚 。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三:“佳人赠我苏合香,何以要之翠鸳鸯。” 唐 李白 《捣衣篇》:“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聪明纤小之作,庸夫俗子每以为佳,正如蜣螂逐臭,乌知有苏合香哉!”
(2). 唐 代舞曲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词语解释:苏枯  拼音:sū kū
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 清 朱仕琇 《与林穆菴书》:“故苏枯嘘槁,培植俊茂,使士憔悴而得所託,真仁人君子之责也。”
词语解释:苏辛  拼音:sū xīn
(1).指 汉 苏建 、 苏武 及 辛武贤 、 辛庆忌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杜陵 苏建 、 苏武 …… 狄道 辛武贤 、 庆忌 ,皆以勇武显闻。 苏 辛 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
(2). 宋 苏轼 与 辛弃疾 的并称。 清 周济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苏 辛 并称: 东坡 天趣独到处,殆成絶诣…… 稼轩 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苏 辛 并称,然两人絶不相似:魄力之大, 苏 不如 辛 ;气体之高, 辛 不逮 苏 远矣。”
词语解释:苏活  拼音:sū huó
复活;苏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遂发冢开棺,女即苏活;因负还家,将养数日,平復如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菩提寺》:“﹝塚﹞为人所发,今日苏活。” 宋 李纲 《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湖南界有感》诗:“今朝幸覩 汉 官仪,愿使斯民再苏活。” 郭沫若 《复兴民族的真谛》:“现在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时候,我们的民族精神渐渐地苏活转来了。”
犹拯救。 汉 黄宪 《天禄阁外史·党锢》:“ 王宜 以诛 节 等为名,盟集诸侯,肃清王室,培植善类,甦活苍生,改尤以新天下。”
词语解释:苏苏  拼音:sū sū
苏醒;复活。 明 陆采 《怀香记·母女伤怀》:“孩儿苏甦,不必性急。”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照此推论起来,技术的生命,长于内容,‘为艺术的艺术’,于此得到苏甦的消息。”
(1).畏惧不安貌。《易·震》:“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孔颖达 疏:“苏苏,畏惧不安之貌。”或谓躁动貌。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王肃 曰:“躁动貌。”
(2).犹簌簌。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明 高攀龙 《缪仲淳六十序》:“儿忽得异疾殆矣。一日夜半,余夫妇泪苏苏相语曰:‘是儿非 仲淳 不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此时神志俱丧,説不出一句话,只好唯唯应承,苏苏落泪而已。”
(3).方言。因激动而引起的发麻感觉。 杨朔 《平常的人》:“我浑身的血苏苏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 姚志兰 一听,浑身的血苏苏的,兴奋的要命。”
(4).象声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 清 平云 《孤儿记》第四章:“继而草声苏苏,诸嚮竞起,惊心怵目,终夜不歇。” 茅盾 《子夜》十八:“同时听得那小船擦着岸边的野草苏苏地响。”
词语解释:苏公堤  拼音:sū gōng dī
亦称“ 苏堤 ”。亦称“ 苏隄 ”。 1.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 北宋 元祐 年间, 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西湖 ,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 ,北接 岳王庙 ,分 西湖 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 苏公堤 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 苏隄 春晓,为十景之首。” 清 赵翼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 苏堤 二月春如水, 杜牧 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
(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湖 (旧称 丰湖 )中。 宋 绍圣 年间, 苏轼 知 惠州 时,买 丰湖 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词语解释:苏方  拼音:sū fāng
即苏枋。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苏方》诗:“苏方之赤,在胡之舶,其利乃博。”参见“ 苏枋 ”。
词语解释:苏枋  拼音:sū fāng
源自马来语supang。常绿小乔木。心材浸液可作红色染料,根可作黄色染料。中医学上用为行血祛淤药,主治经闭腹痛、产后血胀、痈肿及跌打损伤等症。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苏枋》:“苏枋:树类槐花,黑子。出 九真 。南人以染絳,渍以 大庾 之水,则色愈深。”
词语解释:苏麻  拼音:sū má
(1).竹之一种。 晋 戴凯之 《竹谱》:“厥族之中,苏麻特奇:条干并节,大叶繁枝;凌羣独秀,蓊茸纷披。”
(2).油料作物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油品》:“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蕓薹子次之。” 锺广言 注:“苏麻,即白苏,又叫荏……种子油可供食用或作涂料。”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 酥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吴小员外 看见,不觉遍体苏麻,忽欲挨身上前。”
词语解释:苏娘  拼音:sū niáng
(1).指 前秦 秦州 刺史 窦滔 妻 苏蕙 。 滔 与 蕙 一度断绝音信, 蕙 织五彩锦《回文璇玑图》诗赠 滔 , 滔 感动,与 蕙 和好如初。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任你织廻文,巧擅 苏娘 。”
(2).指 谢耽 妻 苏紫藭 。 唐 朱揆 《钗小志·谢郎衣》:“ 苏紫藭 爱 谢耽 ,咫尺万里,靡由得亲。遣侍儿假 耽 恆著小衫,昼则私服於内,夜则拥之而寝。 耽 知之,寄以诗曰:‘ 苏娘 一别梦魂稀,来借青衫慰渴飢。若使闲情重作赋,也应愿作 谢郎 衣。’ 谢 亦取女袒服衷之。后为夫妇。”
词语解释:苏俄  拼音:sū é
指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 和1922年组成的 苏联 。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其实 苏俄 的新创作何尝有人绍介,此刻译出的几本,都是革命前的作品。” 鲁迅 《书信集·致唐弢》:“倘要研究 苏俄 文学,总要懂俄文才好。”
词语解释:苏木  拼音:sū mù
(1).即苏枋。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蒙古语。原意是“箭”。 清 朝用来称呼 蒙古 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清史稿·藩部传一·科尔沁》:“蒙语管旗章京曰梅楞,参领曰札兰,佐领曰苏木。苏木实分治土地人民。”
词语解释:苏武传  拼音:sū wǔ chuán
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载于《汉书》,为《李广苏建(苏武父)传》的一部分,篇题后人所加。文章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词语解释:苏何  拼音:sū hé
西晋 僧 刘萨何 的别称。《法苑珠林》卷四一:“ 何 遂出家,法名 慧达 ……昼在高塔,为众説法,夜入蠒中,以自沉隐,旦从蠒出,初不寧舍,故俗名为 苏何圣 。 苏 何者,稽胡名蠒也,以从蠒宿,故以名焉。”
词语解释:苏小妹  拼音:sū xiǎo mèi
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 苏洵 之女, 苏轼 之妹,精通诗文。与 秦少游 结婚之夜,故意以诗歌、联句考 少游 , 少游 大窘,后得 东坡 暗中相助,始得完卷。民间便将“苏小妹”作为才女的典型。此人物为小说传奇所虚构。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故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词语解释:苏鬼  拼音:sū guǐ
《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 之 楚 ,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楚王 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説。’对曰:‘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謁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后因以“苏鬼”指古代掌管和接待宾客的官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见宋五之问》诗:“ 李 仙非易託, 苏 鬼尚难因。”
词语解释:苏白  拼音:sū bái
(1). 苏州 话。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 苏 白。”
(2).昆曲中用 苏州 话说的道白。如昆曲《十五贯》中 娄阿鼠 的道白,即苏白。
(3). 苏轼 和 白居易 的并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予时与韵人禪衲徜徉六桥,观者如堵,俱叹 西湖 千载以来未有。当时 苏 白 风流,意想不及,此人情喜新之谈。”
词语解释:苏世  拼音:sū shì
犹醒世。《楚辞·九章·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王逸 注:“苏,寤也。” 姜亮夫 校注:“苏世犹醒世,即渔父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之义。”
词语解释:苏中郎  拼音:sū zhōng láng
唐 代乐舞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架部》:“《苏中郎》, 后周 士人 苏葩 ,嗜酒落魄,自号‘中郎’,每有歌场,輒入独舞。今为戏者,著緋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词语解释:苏省  拼音:sū shěng
犹苏醒;清醒。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亲用御手扶起, 妲己 久而苏省。”
苏醒。《前汉书评话》卷下:“却説 吕后 闷倒多时, 吕后 甦省,云雾忽散。”
词语解释:苏困
解除困苦
词语解释:苏更
复活;苏醒
词语解释:苏州码子  拼音:sū zhōu mǎ zǐ
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词语解释:苏州弹词  拼音:sū zhōu tán cí
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唱。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流行。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拟人物的“起脚色”。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才子佳人和公案题材为主。
词语解释:苏坐  拼音:sū zuò
东西相向而坐,平坐。有互不拘束之意。苏,通“ 傃 ”。相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国初人尺牘,有 周文煒 与婿 王荆良 一牘云:‘今人无事不苏矣,东西相向而坐,名曰苏坐。主尊客上坐,客固辞者再,久之,曰:求苏坐。’”按,古代礼仪,主北面坐,客南面坐。
词语解释:苏菜  拼音:sū cài
江苏风味的菜肴
词语解释:苏辙  拼音:sū zhé
(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年间进士。官至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被贬,晚年定居颍川,号颍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词语解释:苏软  拼音:sū ruǎn
软弱无力。苏,用同“ 酥 ”。《水浒传》第二三回:“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聂绀弩 《独夫之最后》:“[ 纣王 ]:看见过我的 妲己 吗?那真是天生的尤物,人一看见她,就浑身都苏软了。”
词语解释:苏裱  拼音:sū biǎo
苏州 裱字画的技艺。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五:“明天你上 廊房头条 松雅斋去裱,要苏裱!”
词语解释:苏摩遮  拼音:sū mó zhē
见“ 苏莫遮 ”。
词语解释:苏莫遮  拼音:sū mò zhē
亦作“ 苏摩遮 ”。亦作“ 苏幕遮 ”。亦作“ 苏幙遮 ”。
(1).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 唐 代自 龟兹 传入。 唐 张说 《苏摩遮》诗之一:“摩遮本出海西 胡 ,琉璃宝服紫髯鬍。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泼汉胡戏……经 龟兹 传入 长安 。舞者骏马胡服,鼓舞跳跃,以水相泼。 唐 时又称此舞为苏莫遮,因之乐曲也称苏莫遮曲。”
(2).用作词牌名,如 唐 吕岩 《苏幙遮》(天不高)、 宋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有“鬢云鬆”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词语解释:苏援  拼音:sū yuán
探索,辨析。《淮南子·修务训》:“追观上古及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娱,苏援世事,分白黑利害。” 高诱 注:“苏,犹索;援,别。分别白黑知利害之所在也。”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序》:“苏援一技而入微者,无所往而不进於道也。”
词语解释:苏门四学士  拼音:sū mén sì xué shì
亦称“ 苏门四友 ”。亦称“ 苏门四子 ”。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清 陈维崧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却忆 苏 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 黄鲁直 、 秦少游 、 张文潜 、 晁无咎 称 苏 门四学士。”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苏 门四子,更无论矣。”
词语解释:苏门四子  拼音:sū mén sì zǐ
见“ 苏门四学士 ”。
词语解释:苏门四学士  拼音:sū mén sì xué shì
亦称“ 苏门四友 ”。亦称“ 苏门四子 ”。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清 陈维崧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却忆 苏 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 黄鲁直 、 秦少游 、 张文潜 、 晁无咎 称 苏 门四学士。”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苏 门四子,更无论矣。”
词语解释:苏幕遮  拼音:sū mù zhē
见“ 苏莫遮 ”。
词语解释:苏莫遮  拼音:sū mò zhē
亦作“ 苏摩遮 ”。亦作“ 苏幕遮 ”。亦作“ 苏幙遮 ”。
(1).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 唐 代自 龟兹 传入。 唐 张说 《苏摩遮》诗之一:“摩遮本出海西 胡 ,琉璃宝服紫髯鬍。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泼汉胡戏……经 龟兹 传入 长安 。舞者骏马胡服,鼓舞跳跃,以水相泼。 唐 时又称此舞为苏莫遮,因之乐曲也称苏莫遮曲。”
(2).用作词牌名,如 唐 吕岩 《苏幙遮》(天不高)、 宋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有“鬢云鬆”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词语解释:苏钟  拼音:sū zhōng
即插屏钟。 清 代手工制作的时钟,是我国钟表史上的早期产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
词语解释:苏门六君子  拼音:sū mén liù jūn zǐ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 陈师道 、 李廌 六人。他们常与 苏轼 交游,或为 苏轼 所荐拔,故称。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清 钱谦益 《〈苏门六君子文粹〉序》:“六君子者, 张耒 文潜 、 秦观 少游 、 陈师道 履常 、 晁补之 无咎 、 黄庭坚 鲁直 、 李廌 方叔 也。”
词语解释:苏拉  拼音:sū lā
满语。 清 代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的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贼出与门,官兵踊跃擒捕,如巢中捕鸟焉。鱼贯累然擒出凡二十四人,首谋之苏拉亦与焉。”《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将吃完饭,只见一个军机苏拉进来向他説:‘ 乌大人 打发苏拉出来,叫回大人。’”
词语解释:苏步青  拼音:sū bù qīng
(1902- )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数学年刊》主编。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学,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和多种专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词语解释:苏复  拼音:sū fù
恢复。 唐 元稹 《论教本书》:“ 汉高 承之以兵革, 汉文 守之以廉谨,卒不能苏復大训。是以 景 、 武 、 昭 、 宣 天资甚美,才可以免祸乱。” 郑振铎 《桂公塘》一:“清丽的夜色仿佛使他沉醉。凉飔吹得他疲劳的神色有些苏复。”
词语解释:苏打  拼音:sū dá
即碳酸钠。也称纯碱。溶于水呈碱性,可作洗涤剂。用于肥皂、玻璃、造纸、冶金等工业。
词语解释:苏枋  拼音:sū fāng
源自马来语supang。常绿小乔木。心材浸液可作红色染料,根可作黄色染料。中医学上用为行血祛淤药,主治经闭腹痛、产后血胀、痈肿及跌打损伤等症。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苏枋》:“苏枋:树类槐花,黑子。出 九真 。南人以染絳,渍以 大庾 之水,则色愈深。”
词语解释:苏李体  拼音:sū lǐ tǐ
指 汉 苏武 、 李陵 的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苏 李 体。”
词语解释:苏打饼干  拼音:sū dá bǐng gān
一种由苏打发粉与酸牛奶或酪乳发涨面粉而做成的饼干
词语解释:苏区  拼音:sū qū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刘亚楼 《伟大的第一步》:“对中央苏区来说,反‘围剿’战争这是第一次。”
词语解释:苏功  拼音:sū gōng
浮报功绩。《管子·法禁》:“故莫取超等踰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 尹知章 注:“饰诈以钓君利,谓之渔利。因少构多,谓之苏功。”
词语解释:苏兴  拼音:sū xīng
犹苏醒。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太原周党》:“﹝ 周党 ﹞使乡佐先拔刀,然后相击…… 党 被创,困乏,佐服其义勇,箯舆养之;数日苏兴,乃知非其家,即径归。”参见“ 苏醒 ”。
词语解释:苏醒  拼音:sū xǐng
(1).昏迷后醒过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凡冻欲死者,未可即与热物,待其少定,渐渐苏醒,盖恐冷热相激。”《红楼梦》第一○五回:“老太太也苏醒了,又哭的气短神昏,躺在炕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过了半晌,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2).引申为醒悟;觉醒。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 东非 西非 俱苏醒,殖民主义看成灰。”
(3).使之苏醒;唤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余谓 孟子 以 仪 秦 之齿舌,明 周 孔 之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屠苏酒》:“解之者又因 思邈 出辟疫之药,遂曰‘屠絶鬼气,苏醒人魂’,尤可笑也。”
(4).感到明显、清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其辨析《西铭》,平易朗彻,见者苏醒。”
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秦併六国平话》卷中:“那时, 燕王 已惊,近臣扶起,把安魂定魄汤饮了,渐至甦醒。”《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哭得昏迷,半晌方才甦醒。”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 道静 从严重的创伤中甦醒过来了。”《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但我认为 昆仑山 的宝藏还未甦醒,打开 昆仑山 的钥匙刚掌握到我们手里。”
词语解释:苏井  拼音:sū jǐng
神话传说中 苏仙公 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母曰:‘汝去(指 苏仙公 成仙)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殊 苏 井诸家树,亦非 李氏 千头奴。”
词语解释:苏丹  拼音:sū dān
阿拉伯语sultan的译音,一些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国名。位于北非,面积2,503,890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1990),首都喀土穆
词语解释:苏剧  拼音:sū jù
江苏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苏州 一带。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费家调、弦索调、太平调等,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词语解释:苏丹港  拼音:sū dān gǎng
苏丹唯一港市。人口207万(1983年)。深水良港,全国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经此。有炼油、船舶修理、电力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
词语解释:苏莫遮  拼音:sū mò zhē
亦作“ 苏摩遮 ”。亦作“ 苏幕遮 ”。亦作“ 苏幙遮 ”。
(1).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 唐 代自 龟兹 传入。 唐 张说 《苏摩遮》诗之一:“摩遮本出海西 胡 ,琉璃宝服紫髯鬍。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泼汉胡戏……经 龟兹 传入 长安 。舞者骏马胡服,鼓舞跳跃,以水相泼。 唐 时又称此舞为苏莫遮,因之乐曲也称苏莫遮曲。”
(2).用作词牌名,如 唐 吕岩 《苏幙遮》(天不高)、 宋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有“鬢云鬆”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词语解释:苏绣
江苏 苏州 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 柯岩 《东方的明珠》二:“﹝ 李娥英 ﹞成了一个要不断研究和发展苏绣这一传统工艺的有成就的艺人。”
词语解释:苏米  拼音:sū mǐ
北宋 书法家 苏轼 和 米芾 的并称。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餘事到挥毫, 苏 米 不足夸。” 清 姚鼐 《少邑尹张君画罗汉记》:“又思 伯时 《山庄》《西园》诸图,有 苏 米 为之记;画泯记存,使人读而髣髴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徐柱臣 ,字 题客 ,号 雅宜 。 崑山 人。工诗文,书法 苏 米 。”
词语解释:苏涂  拼音:sū tú
古代 马韩 国中所设置的含有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诸逃亡者至其中即可得到庇护。《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马韩 ﹞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县铃鼓,事鬼神。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好作贼。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
词语解释:苏舜钦  拼音:sū shùn qīn
(1008-1049) 北宋诗人。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景年间进士。做过县令等小官,后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被诬革职,隐居苏州沧浪亭以终。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重要作家。有《沧浪亭记》等名篇。有《苏学士文集》
词语解释:苏维埃  拼音:sū wéi āi
原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叫“苏维埃”
词语解释:苏海韩潮  拼音:sū hǎi hán cháo
比喻 韩愈 、 苏轼 作品的雄浑豪迈,波澜壮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早岁清词,吐出 班 香 宋 艳;中年浩气,流成 苏 海 韩 潮。”参见“ 韩潮苏海 ”。
词语解释:韩潮苏海  拼音:hán cháo sū hǎi
亦作“ 韩海苏潮 ”。 谓 唐 韩愈 和 宋 苏轼 的文章如潮如海,气势磅礡,波澜壮阔。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韩海苏潮》:“国朝 萧墨 《经史管窥》引 李耆卿 《文章精义》云:‘ 韩 如海, 柳 如泉, 欧 如澜, 苏 如潮。’然则今人称‘韩潮苏海’,误矣。” 杨毓煇 《郑观应〈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 韩 潮 苏 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词语解释:苏门四友  拼音:sū mén sì yǒu
见“ 苏门四学士 ”。
词语解释:苏门四学士  拼音:sū mén sì xué shì
亦称“ 苏门四友 ”。亦称“ 苏门四子 ”。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清 陈维崧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却忆 苏 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 黄鲁直 、 秦少游 、 张文潜 、 晁无咎 称 苏 门四学士。”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苏 门四子,更无论矣。”
词语解释:苏气  拼音:sū qì
方言。谓态度大方,打扮漂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二:“与一般乡下新娘子,只要见了生人,便死死把头埋着,一万个不开口的,比并起来,自然她就苏气多了。” 沙汀 《淘金记》十五:“直到寡妇那么苏气地收拾好了,老板娘这才小声而热情地完成了她的任务。”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