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谏去声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末字词组
藜苋白苋马齿苋鼠齿苋石苋   
野苋人苋马苋猪苋    

词语解释:藜苋  拼音:lí xiàn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莧。” 元 洪希文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诗之三:“五年饱黎莧,麤糲甘我肠。” 清 唐孙华 《蔬食》诗:“生平藜莧肠,雅不饕肉食。”
词语解释:野苋  拼音:yě xiàn
即细苋。野生的苋菜,人可食,多作饲料。又名猪苋。 唐 杜甫 《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 宋 陆游 《园蔬荐村酒戏作》诗:“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莧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苋》﹝集解﹞:“ 颂 曰:‘细莧俗谓之野莧,猪好食之,又曰猪莧。’莧竝三月撒种,六月以后不堪食……细莧即野莧也。”
词语解释:白苋  拼音:bái xiàn
蔬类植物。《南史·蔡撙传》:“口不言钱,及在 吴兴 ,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莧紫茄以为常饵,詔褒其清。” 唐 孙元晏 《蔡撙》诗:“紫茄白莧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 五代 丘光庭 《兼明书·周易·苋陆》:“今以莧陆为二物,莧者,白莧也;陆者,商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苋》﹝集解﹞引 韩保昇 曰:“莧凡六种:赤莧、白莧、人莧、紫莧、五色莧、马莧也。人莧、白莧俱大寒。”
词语解释:人苋  拼音:rén xiàn
苋的一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莧菜,呼人莧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卢文弨 补注引《本草图经》:“莧有六种:有人莧、赤莧、白莧、紫莧、马莧、五色莧。入药者人、白二莧,其实一也,但人莧小而白莧大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苋》
词语解释:马齿苋  拼音:mǎ chǐ xiàn
一年生肉质草本。茎多分枝,常伏卧地面,圆柱形,带紫红色。叶互生或接近对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黄色,生于枝端。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泄的功用。又称酱板草。《朱子语类》卷七二:“莧、陆是两物。莧者马齿莧,陆者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
词语解释:马苋  拼音:mǎ xiàn
即马齿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马齿苋》﹝集解﹞引 陶弘景 曰:“马莧与莧别是一种,布地生,实至微细,俗呼马齿莧,亦可食,小酸。”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访单县琴台》词:“见蛛丝网院,马莧围墙。”参见“ 马齿莧 ”。
词语解释:马齿苋  拼音:mǎ chǐ xiàn
一年生肉质草本。茎多分枝,常伏卧地面,圆柱形,带紫红色。叶互生或接近对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黄色,生于枝端。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泄的功用。又称酱板草。《朱子语类》卷七二:“莧、陆是两物。莧者马齿莧,陆者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
词语解释:鼠齿苋  拼音:shǔ chǐ xiàn
指小叶的马齿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莧,故名。俗呼……小叶者为鼠齿莧。”
词语解释:猪苋  拼音:zhū xiàn
野苋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苋》﹝集解﹞引 苏颂 曰:“细莧,俗谓之野莧,猪好食之,又名猪莧。”
词语解释:石苋  拼音:shí xiàn
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苋》﹝集解﹞引 苏颂 曰:“生 筠州 ,多附河岸沙石上,春生苗,茎青,高一尺以来,叶如水柳而短,八九月土人采之。”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之一:“石莧经秋艷,婆娑叶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