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黄芽 拼音:huáng yá
(1).亦作“ 黄牙 ”。道教称从铅里炼出的精华。《参同契》卷上:“玄含黄芽,五金之主。” 俞琰 发挥:“玄含黄芽者,水中产铅也。铅为五金之主,在北方玄冥之内,得土而生黄芽。黄芽,即金华也。” 唐 白居易 《对酒》诗:“漫把《参同契》,难烧伏火砂。有时成白首,无处问黄牙。” 唐 吕岩 《七言》之四三:“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云笈七籤》卷六六:“﹝黄牙﹞是长生之至药,牙是万物之初也,故号牙,缘因白被火变色黄,故名黄牙。”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宝。”
(2).大白菜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大白菜》:“按《广羣芳谱》:白菜,名菘,北方多入窖内,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比,谓之黄芽,乃白菜别种。”
(3).戏称粪便。《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口中白雪流将尽,穀道黄芽挣出来。”词语解释:萌芽 拼音:méng yá
亦作“ 萌牙 ”。
(1).草木初生的芽。《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如小块紫矿, 恂 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漫消磨、一寸光阴,一寸萌芽。”
(2).开始发芽。《汉书·东方朔传》:“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3).开始产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刻鏤声律,萌芽比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于 元帝 之时。”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
(4).比喻始发或初生的事物。《汉书·李寻传》:“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诛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萌芽防寖大,覆载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记》:“絶旧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词语解释:兰芽 拼音:lán yá
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 金 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 清 全祖望 《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词语解释:灵芽 拼音:líng yá
(1).瑞草。 唐 许敬宗 《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非烟五色,杂云旗於翠华;朱草三英,代灵芽於芳籍。”
(2).指茶叶。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復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宋 黄儒 《品茶要录》:“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二一:“ 武彝 初致紫灵芽,答貺包鱼礼未奢。”
(3).神明本性。《药师本愿功德宝卷》:“如来四十八愿深,普度 恒 沙世间人。归家永证无生地,灵芽接续未来因。”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待谱他月里清音,细吐我心上灵芽。”词语解释:春芽 拼音:chūn yá
(1).春日草木之芽。 唐 白居易 《石楠树》诗:“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蘂浓焚百和香。” 唐 郑谷 《竹》诗:“侵阶蘚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2).指春茶。 宋 梅尧臣 《答建州沉屯田寄新茶》诗:“春芽研白膏,夜火焙紫饼。” 宋 欧阳修 《虾蟆碚》诗:“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緑。”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三岁别公千里见,端能解榻瀹春芽。”词语解释:露芽 拼音:lù yá
亦作“ 露牙 ”。
(1).茶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尧臣 《和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陆游 《起晚戏作》诗:“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甌浅点尝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昔贤所称,大约谓 唐 人尚茶,茶品益众,有 雅州 之蒙顶、石花、露芽、穀芽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种竹野塘春笋脆,採兰幽涧露牙肥。” 宋 苏轼 《春菜》诗:“岂知吾 蜀 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词语解释:根芽 拼音:gēn yá
(1).植物的根与幼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你道是真赃正犯难乾罢,平白地揣与我个祸根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就是今日有得些些根芽,若没有这几贯孽钱,我也不消担得这许多干係。”
(2).从植物的根上长出来的幼芽。根芽出土后,经过移植,可以成为独立的植物体。
(3).从植物根上生出来的幼芽。比喻后嗣。《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操 弄权,诬害太子,絶 汉 根芽,皆是 曹 贼之计。”词语解释:柳芽 拼音:liǔ yá
(1).柳的新芽。 唐 皮日休 《奉酬鲁望惜春见寄》诗:“梅片尽飘轻粉靨,柳芽初吐烂金醅。”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行即事》曲:“緑笺香露洒蕉花,翠线晴风绽柳芽。”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
(2).一种精美小巧的笺纸名。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情》曲:“浪酒闲茶,涂醉墨春笺柳芽,弄轻鞭骏马桃花。” 元 张可久 《湘妃怨·春情》曲:“柳芽笺小锦云缄, 蓬岛 书来紫凤衔。”词语解释:未芽 拼音:wèi yá
(1).亦作“ 未牙 ”。还没发生;还没萌动。 晋 江统 《函谷关赋》:“经略封畿,因固设险……遏姦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
(2).尚未发芽。 宋 陆游 《塞上曲》:“茫茫大磧吁可嗟,暮春积雪草未芽。”词语解释:抽芽 拼音:chōu yá
发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 丁玲 《田家冲》二:“山上的新草都在抽芽了。”词语解释:芦芽 拼音:lú yá
芦苇的芽,即芦笋词语解释:玉芽 拼音:yù yá
(1).嫩芽的美称。 唐 王贞白 《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此指嫩笋。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细色第三纲》:“御苑玉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斤。”此指上品芽茶。《群音类选·渔樵记·剪綵为花》:“香腻水仙花,翠带凝粧露玉芽。”
(2).喻幼儿。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一本作“ 玉牙 ”。词语解释:茁芽 拼音:zhuó yá
发芽。 元 吴澄 《次韵灵兴避暑》:“梦云兰茁芽,惊见梓附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附 魏建功 《不敢盲从》:“我们真可怜可惨,虽然不准子弟登台的父兄很多,而一向情愿为艺术尽心,来做先锋的并没有畏缩;这才辟开‘爱美的为艺术的戏剧事业’的新纪元,所谓‘艺术戏剧根苗’始茁芽在沙漠的大地上。”词语解释:吐芽 拼音:tǔ yá
发芽。 唐 温庭筠 《懊恼曲》:“ 庐江 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二:“晴垂芳态吐芽新,雨摆轻条溼面春。”词语解释:雪芽 拼音:xuě yá
(1).白芽茶。产于 峨眉 。 宋 苏轼 《西江月》词:“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 北苑 。” 宋 陆游 《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诗之二:“雪芽近自 峨嵋 得,不减红囊 顾渚 春。” 钱仲联 校注:“《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 蜀 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 广汉 之赵坡, 合州 之水南, 峨眉 之白牙, 雅安 之蒙顶,土人亦珍之。’”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七:“黄金小碾飞琼屑,碧玉深甌点雪芽。”
(2).指芹菜接近根部的那一段。因色白,故称。 宋 苏轼 《东坡》诗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鳩行可膾。”自注:“ 蜀 人贵芹芽膾,杂鳩肉为之。”词语解释:青芽 拼音:qīng yá
茶叶的嫩尖。 唐 时 湖州 顾渚 所产名茶。 唐 皎然 《顾渚行寄裴方舟》诗:“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採之长太息。”词语解释:谷芽 拼音:gǔ yá
(1).谷物的萌芽。《维摩经·观众生品》:“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穀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
(2).茶名。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
(3).经发芽干燥后供药用的稻谷。性温味甘,功能和胃醒脾,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词语解释:芳芽 拼音:fāng yá
指香茗。 元 徐世隆 《送天倪子还泰山》诗:“牛膝药灵斟美醖,兔豪盏浄啜芳芽。”词语解释:云芽 拼音:yún yá
云雾茶。 唐 陈子昂 《卧病家园》诗:“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宋 毛滂 《破子》词:“怕将醒眼看浮世,不换云芽雪水。”词语解释:山芽 拼音:shān yá
即茶。 宋 曾几 《述侄饷日铸茶》诗:“宝胯自不乏,山芽安可无?子能来日铸,吾得具风炉。”胯,胯茶,产于 广西 。词语解释:绿芽 拼音:lǜ yá
(1).绿色嫩叶。 五代 王周 《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之一:“随柳参差破緑芽,此中依约欲飞花。”
(2).绿茶名。 唐 白居易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红纸一封书后信,緑芽十片火前春。”《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出 虔 、 袁 、 饶 、 池 、 光 、 歙 、 潭 、 岳 、 辰 、 澧州 、 江陵府 、 兴国 临江军 ,有仙芝、玉津、先春、緑芽之类二十六等。”词语解释:仙芽 拼音:xiān yá
茶叶的美称。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海扇占春信,仙芽问 武夷 。”词语解释:蘖芽 拼音:niè yá
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为开始发生。 明 宋濂 《金华永宁禅庵记》:“必有龙鬼昼夜护持,使般若之种蘖芽其间,亦其势致焉。” 清 龙启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夫以 广西 之盗蔓延数十州县,蘖芽乎十年之前,一发而不可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 汉 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於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词语解释:龙芽 拼音:lóng yá
(1).茶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话》:“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至。第一名曰试新,第二名曰贡新,第三名有十六色:龙园胜、雪白茶、万寿龙芽。” 宋 杨万里 《过平望》诗:“午睡起来情绪恶,急呼蟹眼瀹龙芽。” 元 谢宗可 《茶筅诗》:“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牙。”
(2).指竹笋。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竹》:“其稍甜者惟油筒竹,笋名龙芽。”词语解释:白芽 拼音:bái yá
(1).一种名茶。《宋史·食货志下六》:“ 蜀 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 广汉 之 赵坡 , 合州 之 水南 , 峨眉 之白芽, 雅安 之 蒙 顶,土人亦珍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八:“自 景祐 已后, 洪 之双井白芽渐盛,近岁製作尤精。”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雪花灧灧浮金蕊,玉屑纷纷碎白芽。”
(2).白色嫩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绿豆》:“﹝緑豆﹞以水浸湿,生白芽。”词语解释:水芽 拼音:shuǐ yá
茶叶名。 宋 杨万里 《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 淳熙 锡贡新水芽,天珍误落黄茅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龙园胜、雪白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之乌带;又次取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於水中,呼为水芽。”词语解释:孽芽 拼音:niè yá
见“ 孽牙 ”。
词语解释:孽牙 拼音:niè yá
亦作“ 孽芽 ”。亦作“孼牙”。 祸端,灾祸的苗头。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至于 玄宗 ,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牙其间。 肃宗 、 代宗 , 德 祖 顺 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稂莠不薅,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宋 岳珂 《经进百韵诗》:“永祐当临御,重熙极泰亨。物穷隍土復,地大孽牙萌。蠢尔戎真裔,违吾海上盟。”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用人混哲否,孽芽出萧墙。兄弟相啖食,同气成豺狼。”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丙寅初元,是生孼牙,谁为其虺,忽焉为蛇。”词语解释:阳芽 拼音:yáng yá
春茶。 宋 梅尧臣 《王仲仪寄斗茶》诗:“资之石泉味,特以阳芽嫩。” 宋 周必大 《茶诗》:“远向溪边寻活水,閒於竹里试阳芽。”词语解释:鹰爪芽 拼音:yīng zhǎo yá
鹰爪茶。 宋 黄庭坚 《同王稚川晏叔原饭寂照房》诗:“自携鹰爪芽,来试鱼眼汤。”词语解释:木芽 拼音:mù yá
草木的嫩芽。 唐 白居易 《酬李二十侍郎》诗:“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词语解释:雷芽 拼音:léi yá
用惊蛰节后萌发的茶芽炒制的茶叶。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一:“碧玉甌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元 马致远 《新水令·题西湖》套曲:“竹引山泉,鼎试雷芽。” 元 张可久 《天净沙·赤松道宫》曲:“松边香煮雷芽,杯中饭糝胡麻。”按, 宋 宋子安 《东溪试茶录》称, 建溪 茶比他郡最先, 北苑 壑源 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芽者气味俱不佳,唯过惊蛰者最为第一。词语解释:迸芽 拼音:bèng yá
爆芽,发芽。 清 王畮 《木棉歌》:“迸芽发叶仅寸餘,田中茂草先盈尺。”词语解释:发芽 拼音:fā yá
(1).植物长出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东曲首向北墙畔 单将军庙 ,乃 单雄信 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 鲁迅 《野草·风筝》:“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2).比喻某种事物刚发生。 巴金 《灭亡》第八章:“爱情这东西是生长得最快的,只要它发芽后不曾受到阻碍,那么它在很短的时期内,就会很快地发育到成熟的时候。”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里身上越难过,说不出的难过;这点难过是由原始人类传下来的,遇到一定的时令就和花儿一样的往外吐叶发芽。”
(3).比喻出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 吴天宝 好比一丛大路边上的马兰草,自打发芽那天起,从来没人怜爱他,浇他一滴水。”词语解释:寒芽 拼音:hán yá
谓寒天萌发的幼芽。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诗之四:“疎篁抽晚笋,幽药吐寒芽。”词语解释:碧芽 拼音:bì yá
指翠绿色的茶芽。 清 唐孙华 《试院煎茶次东坡韵》:“ 湘潭 碧芽许同煎, 武彝 紫笋泼清泉。”词语解释:翠芽 拼音:cuì yá
亦作“ 翠牙 ”。 植物初生的绿芽。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翠牙穿裛蒋,碧节吐寒蒲。”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紫甲採从泉脉畔,翠牙搜自石根傍。” 宋 欧阳修 《归雁亭》诗:“翠芽红粒迸条出,纤趺嫩萼如剪裁。”词语解释:催芽 拼音:cuī yá
用温水浸泡、药剂处理等方法,使种子、薯块等提前发芽。词语解释:焦芽 拼音:jiāo yá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八水润焦芽,三明啟羣目。”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絶港。”词语解释:心芽 拼音:xīn yá
喻心中初生的念头。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公为发其覆,导之指南车;我虽未肯降,默已开心芽。”词语解释:越芽 拼音:yuè yá
越 地所产的芽茶。 宋 赵抃 《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 越 芽远寄入都时,酬倡珍夸互见诗。” 宋 周必大 《胡邦衡生日》诗:“尚书八饼分 闽 焙,主簿双瓶拣 越 芽。”词语解释:出芽 拼音:chū yá
(1).抽芽。
(2).某些低等动物或植物生出芽体。词语解释:渚芽 拼音:zhǔ yá
见“ 渚牙 ”。
词语解释:渚牙 拼音:zhǔ yá
亦作“ 渚芽 ”。 洲上初生的草芽。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岸树共纷披,渚芽相纬经。”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四:“雪鷺远近飞,渚牙浅深出。”词语解释:稻芽 拼音:dào yá
稻谷种子发出的芽。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緑鍼抽稻芽。”农谚:稻芽露嘴,赶快拌水。词语解释:花芽 拼音:huā yá
即花蕾。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风俗记》:“春初,既去 蒻庵 ,便以棘数枝置花丛上,棘气暖,可以辟霜,不损花芽。”参见“ 花蕾 ”。
词语解释:花蕾 拼音:huā lěi
亦作“ 花藟 ”。 指尚未开放的花。也称花骨朵、花芽。 宋 陆游 《小园》诗:“晨露每看花藟坼,夕阳频见树阴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其实这是人们没有在意,它们早在冰雪的严冬就孕育好了自己的花蕾。”词语解释:豆芽 拼音:dòu yá
用黄豆、黑豆或绿豆浸水发芽而发,芽长二三寸,可食用。 清 胡式钰 《语窦》:“谚云:‘豆芽弗好做柱,丫头弗好作主。’” 陈云 《解决猪肉和蔬菜供应紧张的办法》:“能够较长时期保存的,只有大白菜……以及制作豆芽、豆腐和其它豆制品的豆类。”词语解释:腋芽 拼音:yè yá
指植物叶与茎之间生出的侧芽。《科学画报》1984年第1期:“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采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将黑牡丹‘青龙卧墨池’和杂交18号的腋芽、嫩叶、叶柄等三个部位的组织,在试管中培育成牡丹小植株。”词语解释:人芽 拼音:rén yá
犹人影儿。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白天,你望望吧,四处荒荒凉凉的,人芽也不见。”词语解释:胚芽 拼音:pēi yá
(1).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轴的顶端,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2).比喻萌生的事物。如:先人后己的思想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胚芽。词语解释:题芽 拼音:tí yá
犹发端。 章炳麟 《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 锡兰 有 须曼迦逻 之徒,昭宣大乘,以统一佛教国民为臬。国之兴,当题芽於是。”词语解释:顶芽 拼音:dǐng yá
长在植物主茎顶端的芽词语解释:蚕芽 拼音:cán yá
桑芽。 清 纳兰性德 《青玉案·人日》词:“东风七日蚕芽輭,青一缕,休教翦。”词语解释:靺羯芽 拼音:mò jié yá
见“ 靺鞨 ”。
词语解释:靺鞨 拼音:mò hé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周 时称 肃慎 , 汉 魏 时称 挹娄 , 北魏 时称 勿吉 、 隋 唐 时称 靺鞨 , 五代 时称 女真 。分布在 松花江 、 牡丹江 流域及 黑龙江 下游,东至 日本海 。《隋书·东夷传·靺鞨》:“ 靺鞨 ,在 高丽 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旧唐书·北狄传·靺鞨》:“ 靺鞨 ,盖 肃慎 之地, 后魏 谓之 勿吉 ,在京师东北六千餘里,……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极南到 朱波 ,穷北踰 靺鞨 。”
(2).亦称“ 靺羯芽 ”。宝石名。即红玛瑙,色红,隐晶质,产 靺鞨 ,故称。《旧唐书·肃宗纪》:“ 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宝石﹞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词语解释:麦芽 拼音:mài yá
发芽的大麦。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糵米》﹝发明﹞引 王好古 曰:“麦芽、神麴二药,胃气虚人宜服之。”词语解释:叶芽
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词语解释:裸芽
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词语解释:银芽
露出地面的银矿石词语解释:椿芽 拼音:chūn yá
香椿的嫩芽,甘美可食。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四:“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説种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椿樗》﹝集解﹞引 孟詵 曰:“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麵筋,嫰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词语解释:椰芽 拼音:yē yá
椰子的芽。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椰珠》:“椰芽有由实蒂中迸出者,有在实蒂之旁破坚壳而迸出者。”词语解释:逆芽 拼音:nì yá
叛乱的征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左都御使 拉布敦 觉其逆芽,欲先发而左右无一兵。”词语解释:黄豆芽 拼音:huáng dòu yá
水浸黄豆使生出一、二寸左右的芽,可作菜。《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小喫,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词语解释:侧芽 拼音:cè yá
在植物叶子和茎相连的部分生长出来的芽。又叫腋芽。词语解释:树芽 拼音:shù yá
树木初生的嫩芽。 元 方夔 《溪上》诗:“早麦熟随芹菜餉,晚茶香和树芽蒸。”词语解释:滋芽 拼音:zī yá
方言。发芽。如:这棵树已滋芽了。词语解释:月芽 拼音:yuè yá
见“ 月牙 ”。
词语解释:月牙 拼音:yuè yá
亦作“ 月芽 ”。
(1).新月。指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宋 张澄 《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之二:“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幼儿见新月,曰月芽儿。”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月》:“初生之月,妇女稍知书者曰初三、初四蛾眉月。餘则曰月牙儿。”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一》:“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阴历初四五的月牙,像条小船弯在西山头上。”
(2).比喻形状似新月的物体。 元 杨维桢 《璚花珠月二名姬》诗:“蒲萄酒灩沉樱颗,翡翠裙翻踏月牙。”此指弓鞋。 元 杨维桢 《题〈芭蕉美人图〉》诗:“髻云浅露月牙弯,独立西风意自闲。”此指眉。《陕北民歌选·冻冰》:“七月里葡萄搭起架,八月里西瓜剜月芽。”原注:“ 陕北 风俗,八月十五日晚上,把西瓜的中腰切成锯齿形,叫剜月芽。”词语解释:篯芽 拼音:jiān yá
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南剑曰石花,曰籛芽。”词语解释:绿豆芽 拼音:lǜ dòu yá
绿豆经水浸渍萌发出的豆芽,为一种蔬菜。保持原有营养成分,甘平无毒,兼有解酒毒、热毒等功效。《诗刊》1978年第2期:“伙房前木头箱,掀开盖儿:一箱绿豆芽,像一窝才出壳的小斑鸠,相竞张开口。”词语解释:竹芽 拼音:zhú yá
见“ 竹牙 ”。
词语解释:竹牙 拼音:zhú yá
亦作“ 竹芽 ”。 笋的别称。 唐 张籍 《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宋 赞宁 《笋谱》:“笋,一名竹芽。”词语解释:肉芽 拼音:ròu yá
指刚长出的新肉。 柳杞 《长辈吴松明》:“你们看,它(指猪)长得那么白净,那么水灵,你一看,就知道那肉是香的,香得厉害!那肉芽也一定鲜嫩,嫩得准像刚出锅的老豆腐。”按,动物从溃疡或伤口的底部和边缘长出的一种新生组织,用以填补缺损部分者,称肉芽组织。因其表面呈颗粒状,色鲜红,状似新生幼芽,故名。词语解释:珠芽 拼音:zhū yá
(1).植物幼芽的美称。 元 黄溍 《滦阳邢君制芍药芽代茗饮》诗:“芳苗簇簇遍山阿,玉蕾珠芽未足多。”
(2).植物学名词。指贮藏养料、形态肥大的芽,落地后能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叫零余子。词语解释:瑞芽 拼音:ruì yá
嫩茶名。 宋 沉与求 《戏酬尝草茶》诗:“一旗但觉烹殊品,双凤何须觅瑞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