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葫芦蒲芦苞芦依样画葫芦沙芦指冬瓜骂葫芦响葫芦瓠芦
黄芦塞芦醋葫芦冰糖葫芦闷葫芦得胜葫芦笔芦看样画葫芦
衔芦酒葫芦押不芦藜芦闷嘴葫芦油葫芦糖葫芦 
寒芦提胡芦酒胡芦菇芦打破闷葫芦没嘴葫芦穷士芦 
胡芦提壶芦依本画葫芦屁股震葫芦打闷葫芦水葫芦西葫芦 
菰芦壶芦依样葫芦亚腰葫芦火葫芦响胡芦瓜芦 

词语解释:葫芦  拼音:hú lú
(1).植物名。也称壶芦、匏瓜。果实像重迭的两个圆球,嫩时可食,干老后可作盛器或供玩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於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 刘本道 ﹞就船中取一个盛酒的葫芦上岸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静宁州道士》:“ 陕西 静寧州 一道士,卖药於市,手持小葫芦。”
(2).同“ 胡卢 ”。笑;嗤笑。 清 谈迁 《国榷》卷一三五:“后史氏饰美,不为有识者所葫芦乎!” 郭沫若 《蜩螗集·颂苏联红军》:“﹝纳粹的将军们﹞唱着 拿破仑 时代的 俄国 民歌幽默地令人葫芦:‘已经有了全 欧洲 ,为甚么要到 俄罗斯 来吃苦?’”
词语解释:黄芦  拼音:huáng lú
枯黄的芦苇。 汉 徐干 《中论·修本》:“黄芦之萌,以兆大中之暑。”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驛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寄梁汾苕中》词:“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
词语解释:衔芦  拼音:xián lú
口含芦草。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尸子》卷下:“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陈以却虎。”《淮南子·修务训》:“夫鴈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 高诱 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繒缴。 江 南沃饶,每至还 河 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繒缴焉。” 唐 陆希声 《鸿盘》诗:“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清 陈维崧 《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词语解释:寒芦  拼音:hán lú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宋 陆游 《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元 黄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诗:“春风操别衣,晴沙秀寒芦。”
词语解释:胡芦  拼音:hú lú
同“ 葫芦 ”。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状如两个球连在一起,成熟后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唐 杜甫 《草堂》诗:“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
词语解释:菰芦  拼音:gū lú
(1).菰和芦苇。 宋 陆游 《闻新雁有感》诗:“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清 何巩道 《归至铁冈》诗:“菰芦自古容鸥鷺,怪得閒身到水边。”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三国 蜀 诸葛亮 《称殷礼》:“ 东吴 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菰芦中老儒尔。” 清 钱谦益 《答何三季穆》诗之三:“湖海忧危惟汝独,菰芦豪杰更谁如。”
词语解释:蒲芦  拼音:pú lú
(1).蒲草和芦苇。 元 杨载 《雷江阻风寄池阳通守周南翁》诗:“繫舟江岸隐蒲芦,坐听篙师制疾徐。”《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 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
(2). 蒲且 。《文选·张华〈励志诗〉》:“ 蒲芦 縈缴,神感飞禽。” 吕向 注:“ 蒲芦 ,即 蒲且 也。”
(3).蚌蛤之属。《大戴礼记·夏小正》:“玄雉入于 淮 为蜃。蜃者,蒲卢也。”
词语解释:塞芦  拼音:sāi lú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词语解释:酒葫芦  拼音:jiǔ hú lú
亦作“ 酒胡芦 ”。 盛酒的葫芦。 金 完颜璹 《渔父词》之一:“钓得鱼来卧看书,船头稳置酒葫芦。” 元 徐再思 《卖花声》曲:“碧桃红杏桃源路,緑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王乡老 执定瓦臺盘, 赵忙郎 抱着酒胡芦。”《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身上总是一边戴着乐器,一边挎着酒葫芦。”
词语解释:提胡芦  拼音:tí hú lú
见“ 提壶 ”。
词语解释:提壶  拼音: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词语解释:提壶芦  拼音:tí hú lú
见“ 提壶 ”。
词语解释:提壶  拼音: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词语解释:壶芦  拼音:hú lú
见“ 壶卢 ”。
词语解释:壶卢  拼音:hú lú
(1).亦作“ 壶芦 ”。即葫芦。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壶芦,瓠之无柄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刘道真 ﹞唯问:‘ 东吴 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长瓠、悬瓠、壶卢、匏包、蒲卢,名状不一,其实一类各色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乞其壶卢中丹丸两粒。今愿以奉貽。”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咘咘噔》:“咘咘噔者,形如壶卢而长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厂所製。”
(2).指茶壶或酒壶。 宋 苏轼 《和子由柳湖山茶》诗之一:“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
(3).放鸽时缀于鸽尾的竹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花儿市》:“凡放鸽之时,必以竹哨缀於尾上,谓之壶卢,又谓之哨子。”
词语解释:苞芦  拼音:bāo lú
芦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碧鲜俱照筯,香饭兼苞芦。” 仇兆鳌 注引 蔡梦弼 曰:“苞芦,芦笋也。” 方之 《杨妇道》:“看来,是谁偷了别人的苞芦,半路撞见了人,便张张皇皇把苞芦塞到这儿来了。”
词语解释:醋葫芦  拼音:cù hú lú
吃醋的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你那醋葫芦指望把梨花架,臊奴,铁围墙敢靠定你大金家。”
词语解释:押不芦  拼音:yā bù lú
亦称“ 押不卢 ”。 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押不芦》:“ 回回国 之西数千里地,产一物极毒,全类人形,若人参之状,其酋名之曰‘押不芦’。生土中深数丈,人或误触之,著其毒气必死……埋土坎中,经岁然后取出曝乾,别用他药製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虽加以刀斧亦不知也。至三日后,别以少药投之即活。盖古 华陀 能刳肠涤胃以治疾者,必用此药也。今闻御药院中亦储之, 白廷玉 闻之 卢松厓 。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贜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车力特穆尔 :‘也好,我倒不稀罕这些一晚上就会凋谢的芍药花,我倒希望你这朵起死回生的押不芦花啦。’”
词语解释:酒胡芦  拼音:jiǔ hú lú
见“ 酒葫芦 ”。
词语解释:酒葫芦  拼音:jiǔ hú lú
亦作“ 酒胡芦 ”。 盛酒的葫芦。 金 完颜璹 《渔父词》之一:“钓得鱼来卧看书,船头稳置酒葫芦。” 元 徐再思 《卖花声》曲:“碧桃红杏桃源路,緑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王乡老 执定瓦臺盘, 赵忙郎 抱着酒胡芦。”《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身上总是一边戴着乐器,一边挎着酒葫芦。”
词语解释:依本画葫芦  拼音:yī běn huà hú lú
见“ 依样画葫芦 ”。
词语解释:依样画葫芦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ú
亦作“ 依本画葫芦 ”。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穀 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 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朱子语类》卷四二:“ 仲弓 却只是据见成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怕我连真带草,一剗数黑论黄,写倣描朱,从头至尾,依本画葫芦。” 明 云梦山人 《集贤宾·寿康对山太史》套曲:“想当日臚传第一呼,文章冠玉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样画葫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上谕馆》:“所谓依样画葫芦者,真无济於实事也。” 秦牧 《譬喻之花》:“唯其不动脑筋就可以依样画葫芦地写出这样的譬喻来,这些语言也往往没有什么新鲜的力量。”亦省作“ 依样葫芦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 史阁部 ,颇有忠心,被 马 、 阮 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词语解释:依样葫芦  拼音:yī yàng hú lú
见“ 依样画葫芦 ”。
词语解释:依样画葫芦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ú
亦作“ 依本画葫芦 ”。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穀 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 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朱子语类》卷四二:“ 仲弓 却只是据见成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怕我连真带草,一剗数黑论黄,写倣描朱,从头至尾,依本画葫芦。” 明 云梦山人 《集贤宾·寿康对山太史》套曲:“想当日臚传第一呼,文章冠玉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样画葫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上谕馆》:“所谓依样画葫芦者,真无济於实事也。” 秦牧 《譬喻之花》:“唯其不动脑筋就可以依样画葫芦地写出这样的譬喻来,这些语言也往往没有什么新鲜的力量。”亦省作“ 依样葫芦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 史阁部 ,颇有忠心,被 马 、 阮 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词语解释:依样画葫芦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ú
亦作“ 依本画葫芦 ”。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穀 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 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朱子语类》卷四二:“ 仲弓 却只是据见成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怕我连真带草,一剗数黑论黄,写倣描朱,从头至尾,依本画葫芦。” 明 云梦山人 《集贤宾·寿康对山太史》套曲:“想当日臚传第一呼,文章冠玉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样画葫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上谕馆》:“所谓依样画葫芦者,真无济於实事也。” 秦牧 《譬喻之花》:“唯其不动脑筋就可以依样画葫芦地写出这样的譬喻来,这些语言也往往没有什么新鲜的力量。”亦省作“ 依样葫芦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 史阁部 ,颇有忠心,被 马 、 阮 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词语解释:冰糖葫芦  拼音:bīng táng hú lú
见“ 冰糖壶卢 ”。
词语解释:冰糖壶卢  拼音:bīng táng hú lú
亦作“ 冰糖葫芦 ”。 一种食品。用竹签串上山楂、海棠等果实,蘸以溶化的冰糖制成,甜脆可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栗子》:“冰糖壶卢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红木方桌上﹞放着一大盘冰糖葫芦。”
词语解释:藜芦  拼音:lí lú
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藜芦》:“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无所藉于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词语解释:菇芦  拼音:gū lú
1.菰和芦苇。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词语解释:屁股震葫芦
屁滚尿流
词语解释:亚腰葫芦
细腰葫芦。亚:压;挤紧
词语解释:沙芦
泥沙里的芦苇
词语解释:闷葫芦  拼音:mèn hú lú
(1).玩具名。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妇,消夜的闷葫芦。”
(2).谓难猜透而使人纳闷的话或事。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倖杀我也闷葫芦。”《红楼梦》第九二回:“ 袭人 笑道:‘你们参禪参翻了,又叫我们跟着打闷葫芦了。’” 柔石 《二月》二十:“事情是非常希奇的,可是我终在闷葫芦里,莫明其妙。 萧先生 是讲独身主义的,听说现在要结婚了。”
词语解释:闷嘴葫芦  拼音:mèn zuǐ hú lú
不爱说话的人。例如:小黄,你这个闷嘴葫芦是怎么回事。
词语解释:打破闷葫芦  拼音:dǎ pò mèn hú lú
比喻把未知的问题或情况弄清楚。《十月》1981年第5期:“我暗自猜疑,急于打破闷葫芦的念头越发强烈起来。”
词语解释:打闷葫芦  拼音:dǎ mèn hú lú
比喻琢磨难以猜透的问题。《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们参禪参翻了,又叫我们跟着打闷葫芦了。”
词语解释:火葫芦  拼音:huǒ hú lú
形似葫芦,内装火药的引火战具。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二折:“你向那 博望城 多准备着火葫芦……你与我先点着粮车,后烧着窝舖。”
词语解释:指冬瓜骂葫芦  拼音: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
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近似“指桑骂槐”
你说话说清楚,不要指冬瓜骂葫芦,你看见我的猪吃了哪里的庄稼?
词语解释:得胜葫芦  拼音:dé shèng hú lú
喻指能说会道的嘴巴。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四折:“卖弄他能爱女、有权术,怎禁那得胜葫芦,説到有九千句。”
词语解释:油葫芦  拼音:yóu hú lú
(1).亦作“ 油壶卢 ”。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蛐蛐儿之类又有油壶卢。当秋令时,一文可买十餘枚。至十月,则一枚可值数千文。盖其鸣时鏗鏘断续,声颤而长,冬夜听之,可悲可喜,真閒人之韵事也。”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不知躲在何处的几头油葫芦也来伴奏。”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词语解释:没嘴葫芦  拼音:méi zuǐ hú lú
比喻哑口无言或不大说话的人。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 王小二 ,你这没嘴葫芦,倒会贴怪。”《人民日报》1985.1.7:“人们都跟 虎妞妞 说话, 留柱儿 倒成了没嘴葫芦,只一个劲地向老少爷儿们让烟。”
词语解释:水葫芦  拼音:shuǐ hú lú
(1).刁鸭的俗名。《事物异名录·禽鸟·水葫芦》引 明 卢和 《食物本草》:“刁鸭,俗呼水葫芦,似野鸭而小,苍白文,多脂味美。”
(2).水生植物。即凤眼蓝。绿叶,开淡紫色花。繁殖特别快,可作为猪饲料或绿肥。《人民日报》1973.2.19:“他们充分利用水面种植水葫芦,大力收贮青饲料。”
词语解释:响胡芦  拼音:xiǎng hú lú
亦作“ 响葫芦 ”。 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鐙”。《续文献通考·乐》引 清 魏坤 《倚晴阁杂钞》:“响胡芦,小儿口啣,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 清 孙廷铨 《颜山杂记·物产》:“凡为鼓璫,先得胡芦旋,烧其底而四流之,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槓焉。以随气之动乃得鸣。鼓璫者,响葫芦也。”
词语解释:响葫芦  拼音:xiǎng hú lú
见“ 响胡芦 ”。
词语解释:响胡芦  拼音:xiǎng hú lú
亦作“ 响葫芦 ”。 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鐙”。《续文献通考·乐》引 清 魏坤 《倚晴阁杂钞》:“响胡芦,小儿口啣,嘘吸成声,俗名‘倒掖气’。” 清 孙廷铨 《颜山杂记·物产》:“凡为鼓璫,先得胡芦旋,烧其底而四流之,以均其薄,欲平而不平,使微槓焉。以随气之动乃得鸣。鼓璫者,响葫芦也。”
词语解释:笔芦  拼音:bǐ lú
相传 唐 李白 墓上所生芦苇形状如笔,人称“笔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笔芦》:“ 姑熟 青山 李白 墓,生芦,其形如笔,号‘笔芦’。 绩溪 舒頔 道原 有诗云:‘笔芦萧萧 青山 巔。’”
词语解释:糖葫芦  拼音:táng hú lú
即冰糖葫芦。详“ 冰糖葫芦 ”。
词语解释:冰糖葫芦  拼音:bīng táng hú lú
见“ 冰糖壶卢 ”。
词语解释:冰糖壶卢  拼音:bīng táng hú lú
亦作“ 冰糖葫芦 ”。 一种食品。用竹签串上山楂、海棠等果实,蘸以溶化的冰糖制成,甜脆可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栗子》:“冰糖壶卢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红木方桌上﹞放着一大盘冰糖葫芦。”
词语解释:穷士芦  拼音:qióng shì l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 伍子胥 )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飢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餉。’渔父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 子胥 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林之夏 《行路难》诗:“宅边学种先生柳,江上遍生穷士芦。”
词语解释:西葫芦  拼音:xī hú lú
一种光滑的圆柱形夏季葫芦,墨绿色,通常有浅绿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和白到淡绿色的坚实肉质
词语解释:瓜芦  拼音:guā lú
植物名。皋芦的别称。 唐 陆羽 《茶经·源》:“瓜芦木出 广州 ,似茶,至苦涩。”参见“ 皋卢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皋芦》
词语解释:瓠芦  拼音:hù lú
见"瓠"。
词语解释:看样画葫芦  拼音:kàn yàng huà hú lú
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