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芦花芦菔芦竹芦子芦莩芦苻芦笛 
芦荻芦根芦雪芦笙芦萉芦丁芦扉 
芦苇芦汀芦笳芦锥芦菲芦哨芦人 
芦笋芦藩芦灰芦荡芦荡火种芦牌芦柴 
芦管芦酒芦席芦虎芦荟芦粟芦田 
芦芽芦中人芦箔芦衣芦沟桥芦箄  

词语解释:芦花  拼音:lú huā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词语解释:芦衣  拼音:lú yī
用芦花代棉絮的冬衣。语出《太平御览》卷八一九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 閔子騫 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子騫 跪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遂止。”后遂以“芦衣”为孝子的典故。
词语解释:芦荻  拼音:lú dí
芦与荻。 唐 杜荀鹤 《溪岸秋思》诗:“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 汪曾祺 《岁寒三友》:“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
词语解释:芦苇  拼音:lú wěi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湿地或浅水,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花紫色。茎可造纸、葺屋、编席等。根茎叫芦根,可供药用。穗可做扫帚。
词语解释:芦笋  拼音:lú sǔn
芦苇的嫩芽。形似竹笋而小,可食用。 唐 张籍 《江村行》:“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地·寒芦港》:“溶溶晴港漾春暉,芦笋生时柳絮飞。”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三月·时品》:“至於小葱炒麵条鱼,芦笋膾鯚花,勒鯗和羹,又不必忆蓴鱸矣。”
词语解释:芦管  拼音:lú guǎn
(1).芦苇的茎。《水浒传》第五六回:“ 时迁 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櫺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2).即芦笳。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九:“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参见“ 芦笳 ”。
词语解释:芦笳  拼音:lú jiā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词语解释:芦芽  拼音:lú yá
芦苇的芽,即芦笋
词语解释:芦菔  拼音:lú fú
即萝卜。《后汉书·刘盆子传》:“﹝宫女﹞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种菘、芦菔法,与芜菁同。” 石声汉 注:“‘芦菔’,现在写作‘萝卜’、‘莱菔’。”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而纪以诗》:“食指忽然动,篱落见芦菔。”
词语解释:芦根  拼音:lú gēn
芦苇的地下茎。性寒味甘,中医用作利尿剂和清热解毒剂。
词语解释:芦汀
生长着芦草的水边
词语解释:芦藩  拼音:lú fān
用芦苇编制的篱笆。 宋 陆游 《东园小饮》诗之二:“入东又见几春风,茅屋芦藩寂寞中。” 宋 陆游 《大风》诗:“儿言卷茅屋,奴报彻芦藩。”
词语解释:芦酒  拼音:lú jiǔ
以芦管插酒桶中吸而饮之。这种饮酒方法称“芦酒”。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黄羊飫不羶,芦酒多还醉。”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芦酒》:“芦酒,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参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词语解释:芦中人  拼音:lú zhōng rén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 ,至 江 ,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集〉序》:“﹝ 罗生 ﹞困顿颠躓,亦无以异乎芦中人。”
词语解释:芦竹  拼音:lú zhú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叶片扁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生长在河岸、路边。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也叫“荻芦竹”
词语解释:芦雪  拼音:lú xuě
即芦花。因芦花色白如雪,故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吴中言情见寄次韵》:“菰烟芦雪是儂乡,钓线随身好坐忘。” 金 王良臣 《九月七日饮》诗:“风雁飞来更瀟洒,一枝芦雪印波心。”
词语解释:芦笳  拼音:lú jiā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词语解释:芦灰
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词语解释:芦席  拼音:lú xí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别说棺材,连芦席片儿都没有。”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十三章:“ 祝永康 向她了解做芦席的情况。”
词语解释:芦箔  拼音:lú bó
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 宋 王安石 《郊行》诗:“柔桑採尽緑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一:“角头一一张芦箔,不遣鱼鰕过别塘。”
词语解释:芦子  拼音:lú zǐ
(1).即芦人。 明 盛恩 《焦山赋》:“芦子乘槎,渔父汎船。”参见“ 芦人 ”。
(2).古关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志丹县 北与 靖边县 交界处。因两崖峙立如门,形似葫芦而得名。 唐 杜甫 《塞芦子》诗:“ 延州 秦 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 芦子 。”
词语解释:芦人  拼音:lú rén
刈芦苇的人。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鲜赋》:“若乃海曲芦人,江潭舟子,厌颁首於蒲藻,得纤鳞於沼沚。”
词语解释:芦笙  拼音:lú shēng
我国 苗 、 侗 、 水 、 彝 、 仡佬 、 拉祜 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明 何景明 《罗女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 清 唐孙华 《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爱搦芦笙吹短弄,日挝腰鼓沸春雷。”
词语解释:芦锥  拼音:lú zhuī
芦芽。 唐 元稹 《寄乐天》诗:“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词语解释:芦荡  拼音:lú dàng
芦苇丛生的水沼地。《诗刊》1978年第5期:“江潮卷,征棹欢,芦荡处处练兵忙。”
词语解释:芦虎  拼音:lú hǔ
蟹的一种。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临海蟹图》:“芦虎,似彭蜞,正赤,不可食。”
词语解释:芦衣  拼音:lú yī
用芦花代棉絮的冬衣。语出《太平御览》卷八一九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 閔子騫 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子騫 跪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遂止。”后遂以“芦衣”为孝子的典故。
词语解释:芦莩  拼音:lú piǎo
芦苇内壁的薄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 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词语解释:芦萉  拼音:lú féi
莱菔的别名。又名梦卜。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莱菔》
词语解释:芦菲  拼音:lú fēi
见“ 芦扉 ”。
词语解释:芦扉  拼音:lú fēi
(1).芦草编织的门扇。 清 方文 《夜泊牛渚》诗之一:“客来争貰酒,灯火乱芦扉。” 苏曼殊 《遯迹记》:“板桥垂柳,半露芦扉。”
(2).亦作“ 芦菲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二:“困在芦扉上,还怕滚到地下去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许多木桩排列成长方形,中间架设横梁,上面铺垫几层竹席和芦菲。”
词语解释:芦荡火种  拼音:lú dàng huǒ zhǒng
沪剧剧目。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郭建光等十八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以茶馆店老板娘身份活动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智斗勾结日本侵略军的忠义救国军头目胡传魁、刁德一,掩护伤员,并在伤员痊愈后,设计一举歼灭敌人。京剧《沙家浜》据此改编。
词语解释:芦荟  拼音:lú huì
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Aloe vera var. chinensis),叶大而肥厚、基出、簇生、狭长披针形,花黄色或有赤色斑点,多产于热带地方。又名“油葱”,叶边缘有尖锐的锯齿,花像穗子,叶汁可入药
词语解释:芦沟桥  拼音:lú gōu qiáo
在 北京 广安门 西,跨 永定河 上。建于 金 , 清 初重建。全桥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旁石栏上共精刻石狮子485个,千姿百态,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 中国 军队在此抗击 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 日 战争的序幕。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 芦沟桥 下东流水,故人一尊情未已。” 毛泽东 《反对投降活动》:“中华民族在 日本 侵略者面前,历来存在的劈头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战不战的问题…… 芦沟桥 抗战的炮声,把这个争论暂时地解决了。”
词语解释:芦苻  拼音:lú fú
即芦莩。
词语解释:芦丁  拼音:lú dīng
即芦人。《宋史·唐璘传》:“又戒土豪团结渔业水手、茶盐舟夫、芦丁。”参见“ 芦人 ”。
词语解释:芦人  拼音:lú rén
刈芦苇的人。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鲜赋》:“若乃海曲芦人,江潭舟子,厌颁首於蒲藻,得纤鳞於沼沚。”
词语解释:芦哨  拼音:lú shào
芦笳一类的乐器。以芦为之。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弇口铜洞簫,芦哨吹如簧。”
词语解释:芦牌  拼音:lú pái
见“ 芦簰 ”。
词语解释:芦箄  拼音:lú pái
用芦苇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且芦簰荻筏,竟浦浮江。”一本作“ 芦牌 ”。
词语解释:芦粟  拼音:lú sù
高粱的一个品种。又称甜高粱,俗称甜芦粟,茎可生吃或制糖。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黍稷粱粟》:“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高七尺,如芦、荻也。” 锺广言 注:“芦粟:是高粱一个品种,又称甜高粱,米可酿酒及製糖,秆甜,可生吃及製糖。 江苏 、 江西 等地也有叫高粱为芦粟的。”
词语解释:芦箄  拼音:lú pái
用芦苇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且芦簰荻筏,竟浦浮江。”一本作“ 芦牌 ”。
词语解释:芦笛  拼音:lú dí
即芦茄。 元 袁桷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鷓鴣。”参见“ 芦笳 ”。
词语解释:芦笳  拼音:lú jiā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词语解释:芦扉  拼音:lú fēi
(1).芦草编织的门扇。 清 方文 《夜泊牛渚》诗之一:“客来争貰酒,灯火乱芦扉。” 苏曼殊 《遯迹记》:“板桥垂柳,半露芦扉。”
(2).亦作“ 芦菲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二:“困在芦扉上,还怕滚到地下去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许多木桩排列成长方形,中间架设横梁,上面铺垫几层竹席和芦菲。”
词语解释:芦人  拼音:lú rén
刈芦苇的人。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鲜赋》:“若乃海曲芦人,江潭舟子,厌颁首於蒲藻,得纤鳞於沼沚。”
词语解释:芦柴  拼音:lú chái
苇茎,芦苇中用作柴禾的部分
词语解释:芦田
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