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咸平声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首字词组
芟夷芟薙芟柞芟芟芟正芟翦  
芟除芟刈芟秽芟剪芟定芟翦  
芟锄芟荑芟削芟秋芟讨   

词语解释:芟夷  拼音:shān yí
(1).除草;刈除。《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芳蕙芟夷,臭鲍佩御。” 唐 杜甫 《除草》诗:“芟夷不可闕,疾恶信如讎。”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我在这里虽然开不出甚么美的好花来,但如路旁的杂草那样,总可以迸发几株罢?遇着别有会心的 周茂叔 ,他是不会芟夷它的呢。”
(2).裁减;删削。《〈尚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 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芟夷史籍之繁词,刊削流传之讹谬。”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徒以交通为务,旧所承用,一切芟夷,学术文辞之章章者,甚则弃捐,轻乃裁减,斯则其道大觳,非宜民之事也。”
(3).铲除;削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 操 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 荆州 ,威震四海。”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 并州 者, 太宗皇帝 所以芟夷僭乱,混壹九围。”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芟夷僭盗,荡涤兇奸。”
(4).杀戮。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沲。”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铺施芟夷,二主缚。”《明史·曹兴传》:“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尽,罕有存者。”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搜括我财货,窃据我政权。”
词语解释:芟除  拼音:shān chú
(1).除草;刈除。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蒿莱芜秽之地,必先力加垦闢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偶见关房前草深数尺,久不芟除,乃唤小沙弥将锄去草。” 清 张锡祚 《编篱》诗:“枯朽既芟除,柯条尽青葱。”
(2).斩伐;消灭。《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復有纲纪。” 明 张居正 《与殷石汀经略广贼》:“今当申严将令,调益生兵,大事芟除,见贼即杀,勿復问其向背。”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托辣斯立,则谓之竞争悉已芟除。”
(3).删削。
词语解释:芟锄
除去,铲除
词语解释:芟薙  拼音:shān tì
(1).刈除。 唐 李涪 《李涪刊误》卷上:“春则扫除枯朽,秋则芟薙繁芜。”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明日,往芟薙荆棘,以籧篨作屋宿焉。”
(2).引申为开垦。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属我天潢,虽在遐荒,靡弗芟薙。”
(3).清除;消灭。 明 唐顺之 《送柯签事之楚序》:“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拊循而芟薙之。”《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復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餘力哉?”
(4).删除。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其篇完者,所芟薙几半。”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传述亦有异同例》:“盖以其与本篇文义无关,而古本相传,不敢竟从芟薙,姑存大略耳。”
词语解释:芟刈  拼音:shān yì
(1).割。《墨子·非攻下》:“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
(2).引申为杀戮。《后汉书·刘陶传》:“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既报之於后身,又芟刈其身后,不亦伤乎?”
词语解释:芟荑  拼音:shān yí
同“ 芟夷 ”。 刈除。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臣闻芟荑藴崇,农夫之善法。”
词语解释:芟柞  拼音:shān zhà
《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毛 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后因以“芟柞”指耕作。《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春祈社諴夏》:“句萌既申,芟柞伊始。”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国肥不使一家肥,百顷义庄任芟柞。”
词语解释:芟秽
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词语解释:芟削  拼音:shān xuē
删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盖以 曄 所撰太繁,故芟削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檐曝杂记》:“殆茅檐曝背,随手拉杂书之,授梓时不加芟削,读者取瑜略瑕可也。”
词语解释:芟芟  拼音:shān shān
角长貌。 唐 张籍 《山头鹿》诗:“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词语解释:芟剪  拼音:shān jiǎn
亦作“ 芟剪 ”。
(1).剪除;修剪。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2).铲平;消除。 明 刘基 《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3).删除。《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4).抑制,制止。《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词语解释:芟秋  拼音:shān qiū
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
词语解释:芟正  拼音:shān zhèng
删削订正。《宋史·王觌传》:“今法令已行,可以适轻之时,愿择质厚通练之士,载加芟正。”
词语解释:芟定  拼音:shān dìng
平定。《南齐书·王融谢朓传论》:“ 晋 世迁宅 江 表,人无北归之计,英霸作辅,芟定中原,弥见金德之不竞也。”
词语解释:芟讨
讨灭敌人
词语解释:芟翦
芟剪。剪除;修剪
词语解释:芟翦
芟剪。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