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煨芋栗芋土芋乌芋雀芋鹯芋君子芋 
山芋野芋芒芋蓒芋魔芋番芋竹芋 
冻芋岷下芋轩芋藷芋鬼芋洋芋  

词语解释:煨芋  拼音:wēi yù
唐 衡岳寺 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 懒残 。 李泌 异之,夜半往见。时 懒残 拨火煨芋。见 泌 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邺侯外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指方外之遇。 宋 刘克庄 《怀保宁聪老》诗:“探梅尚忆陪山屐,煨芋何因共地炉。” 明 高启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诗:“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四:“萧寺閒行煨芋少,虚坛夜礼降真多。”
词语解释:山芋  拼音:shān yù
(1).薯蓣的别名。也叫山药。
(2).指芋艿。 宋 苏轼 《玉糝羹诗序》:“ 过 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奇絶。”
(3).甘薯的俗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他拿了去,买上一个炉子,几斤炭,再买几斤山芋,天天早起……卖起煨山芋来。”《中国农谚·薯》:“黄泥土栽山芋,白泥地点花生。”
词语解释:冻芋  拼音:dòng yù
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故称。 唐 轩辕弥明 《石鼎联句》:“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 宋 陆游 《岁暮》诗:“冻芋浊醪邀里巷,昏烟湿雪暗郊墟。”
词语解释:栗芋  拼音:lì yù
芋之一种。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答李舍人适》诗:“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
词语解释:野芋  拼音:yě yù
一种野生的芋。《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野芋食之煞人,家芋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蜀录》:“ 李雄 尅 成都 ,众甚飢馁,乃将民就穀于 郪 ,掘野芋而食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芋》﹝附录﹞:“ 弘景 ( 陶弘景 )曰:‘野芋形叶与芋相似,芋种三年不採成梠芋,并能杀人。误食之烦闷垂死者,惟以土浆及粪汁、大豆汁饮之,则活矣。’ 陈藏器 曰:‘野芋生溪涧侧,非人所种者,根、叶相似。又有天荷,亦相似而大。’”
词语解释:岷下芋  拼音:mín xià yù
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言 卭州 临卭县 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 汶山 ,即 岷山 。后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 唐 杜甫 《赠别贺兰銛》诗:“我恋 岷 下芋,君思千里蓴。”
词语解释:土芋  拼音:tǔ yù
又称“土卵”。 藤本植物黄独的异名。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杂书》:“往时儒者不解黄独义,改为黄精,学者承之,以予考之,盖黄独是也。《本草》赭魁注:‘黄独肉白皮黄, 巴 汉 人蒸食之, 江东 谓之土芋。’余求之 江西 , 江西 谓之土卵,蒸煮食之,类芋魁。”参见“ 土卵 ”。
词语解释:土卵  拼音:tǔ luǎn
黄独的异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土芋》﹝集解﹞引 苏恭 曰:“土卵似小芋,肉白皮黄, 梁 汉 人名为黄独,可蒸食之。”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诗话妄易句法之病》:“黄独者,芋魁小者耳。 江 南名曰土卵,两 川 多食之。”
词语解释:芒芋  拼音:máng yù
泽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泽泻》
词语解释:轩芋  拼音:xuān yù
见“ 轩于 ”。
词语解释:轩于  拼音:xuān yú
亦作“ 轩芋 ”。 莸草。
词语解释:乌芋  拼音:wū yù
荸荠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乌芋》:“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鳬喜食之,故《尔雅》名鳬茈。后遂讹为鳧茨,又讹为荸薺。盖《切韵》鳬、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
词语解释:蓒芋  拼音:xuān yù
莸草。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辽东行都司》:“ 泥河 在 卫 东七十里,亦曰 蔪芋濼 ,以水多蓒芋草也。”
词语解释:藷芋  拼音:zhū yù
即藷藇。 宋 苏轼 《闻子由瘦》诗:“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参见“ 藷藇 ”。
词语解释:藷藇  拼音:zhū yù
即薯蓣。《山海经·北山经》:“又南三百里,曰 景山 ,南望 盐贩之泽 ,北望 少泽 ,其上多草、藷藇。” 郭璞 注:“根似羊蹏,可食。” 郝懿行 笺疏:“即今之山药也。”参见“ 薯蕷 ”。
词语解释:雀芋  拼音:què yù
芋之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雀芋,状如雀头,置乾地反湿,置湿处復乾。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
词语解释:魔芋  拼音:mó yù
(1).多年生草本植物,掌状复叶,小叶羽状分裂,花紫褐色。地下茎球形,可食用和制作淀粉。
(2).指这种植物的地下茎。
词语解释:鬼芋  拼音:guǐ yù
蒟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蒟蒻》
词语解释:鹯芋  拼音:zhān yù
芋的一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芋种不一,鸇芋则贵,民储於田,可用终岁。”原注:“ 蜀 芋多种,鸇芋为最美,俗号赤鸇头芋,形长而圆。”
词语解释:番芋  拼音:fān yù
即番薯。《通州直隶州志·物产志》:“甘藷,红薯也,俗名番芋。”参见“ 番薯 ”。
词语解释:番薯  拼音:fān shǔ
一种草本植物。茎蔓生,细长,匍匐地面,茎节着土后易生不定根。叶心脏形至掌状深裂。夏季开红紫色或白色喇叭形的花。块根皮色红或白,肉白色、黄色或红色。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酒精。蔓、叶可作饲料。常用块根或茎蔓繁殖。 明 万历 由 吕宋 引进,初仅在 福建 、 广东 一带种植,后几遍及全国。在不同地区还有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名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番薥》:“ 明 李日华 《紫桃轩又缀》云, 蜀 僧 无边 ,貽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煮食,味甚甘,云此 普陀巖 下番薥也……按,此盖即所谓番薯也。薥与薯,一声之转耳。” 丁玲 《奔》:“ 老龙 这时忽然才想起,那年为一篮番薯,他同 赵四爹 打架,把 赵四爹 的头都伤了一大块。”
词语解释:洋芋  拼音:yáng yù
方言。马铃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民食》:“洋芋花紫叶圆,根下生芋,根长如线,纍纍结实数十十数颗,色紫,如指,如拳,如小杯,味甘而淡。”《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除了米饭而外,在不同的季节都要配搭一些红苕、洋芋或包谷饼。”
词语解释:君子芋  拼音:jūn zǐ yù
芋的一种。
词语解释:竹芋  拼音:zhú yù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一种竹芋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肉质,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中国南方有栽培
竹芋属植物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