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艺祖 拼音:yì zǔ
亦作“萟祖”。 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孔 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 文祖 之庙。艺,文也。” 孔颖达 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 宋 沉遘 《五言陈桥驿》诗:“萟祖昔臣 周 , 周 德久已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艺祖》:“人知 宋 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然则﹝艺祖﹞是歷代太祖之通称也。”词语解释:艺文 拼音:yì wén
亦作“蓺文”。
(1).六艺群书之概称。 汉 班固 《典引》:“苞举艺文,屡访羣儒。”《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意艺文……凡四学并建。” 宋 司马光 《仁宗赐张公卿书记》:“当是时,国家中外无事,天子方嚮艺文。”参见“ 六艺 ”。
(2).辞章;文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心悦蓺文,学不为禄。” 唐 白居易 《赋赋》:“四始尽在,六义无遗,是谓艺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希腊 、 罗马 科学之盛,殊不逊於艺文。”
(3).见“ 艺文志 ”。
词语解释:六艺 拼音:liù yì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2).亦作“ 六蓺 ”。指儒家的“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 明 顾绛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总角之年,研精六蓺。”
词语解释:艺文志 拼音:yì wén zhì
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 刘歆 《七略》。 班固 《汉书》首著《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 清 代学者对 后汉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五代 、 辽 、 金 、 元 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 艺文 ”。《宋书·律历志上》:“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 刘歆 《七畧》, 固 之《艺文》,盖为此也。”词语解释:艺圃 拼音:yì pǔ
(1).种植花卉园圃。 清 刘大櫆 《茧斋先生传》:“日率孙曾僮僕,相与艺圃灌园,植花竹以乐其志。”
(2).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荟萃之处。 宋 楼钥 《送刘仲起主簿》诗:“公餘黄卷频卷舒,艺圃工夫日加葺。”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书帷简儒彦,艺圃覃文思。”
(3).指文学艺术界。 宋 陆游 《答廖主簿发解启》:“文高艺圃,行著乡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古之奇》:“工古调,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艺圃,不泛然矣。”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冀永垂艺圃,争看好句如花,且共识桃园,续赋佳篇似画。”词语解释:艺苑 拼音:yì yuàn
文学艺术荟萃的处所。亦泛指文学艺术界。《宋书·傅亮传》:“余以暮秋之月,述职内禁,夜清务隙,游目艺苑。” 唐 韩愈 《复志赋》:“朝骋騖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贤士乃儒门俊秀,艺苑菁华。” 明 唐顺之 《答皇甫百泉郎中书》:“僕之懒病而废学也其亦久矣,艺苑之门,久已扫迹。”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画家﹞穿着灰旧的西服,举止很洒脱,一望而知是一位有修养的艺苑中人物。”词语解释:艺学 拼音:yì xué
(1).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艺学未优,声绩不树。”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平凉 曾孙讳 倕 ,赠尚书礼部郎中,以艺学与 苏源明 相善。” 宋 曾巩 《应举启》:“伏念 巩 材质浅陋,艺学荒芜。”
(2).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 清 马建忠 《富民说》:“凡此皆我 中国 蚕书蚕説诸家所未之前闻,而彼皆创立艺学以教导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艺学科。凡天文、地理、测算、製造之类皆属焉。”词语解释:艺能 拼音:yì néng
技艺才能。《史记·龟策列传》:“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宋 叶适 《申省乞致仕状》:“某伏自惟念,初无艺能,滥尘科目。”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人主不学无艺能,虽借言以愚其君无所用;人主好学多艺能,必有能自察天文,步历造仪者矣。”词语解释:艺业 拼音:yì yè
技艺;学业。《宋书·颜延之传》:“辅以艺业,会以文辞。”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又外郡解发进士诸科人,本乡举里选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后取以艺业。”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既然你和 薛驴哥 是相识朋友,他从小里习学什么艺业来?”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如有志气,何尝不可求一个自立的基础,自活的艺业呢?”词语解释:艺林 拼音:yì lín
亦作“蓺林”。 犹艺苑。《北史·常爽传》:“顷因暇日,属意艺林,略撰所闻,讨论其本,名曰《六经略注》,以训门徒焉。”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容访诸藏书家,倘得补刻,岂非艺林一大快事耶!”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仅存六卷,河字以下全闕,蓺林咸谓憾事。”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场:“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词语解释:艺事 拼音:yì shì
(1).技艺。《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 孔 传:“百工各执其所治技艺以諫。”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艺事由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
(2).文学艺术之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娼嫗教之乐色艺事,无不精絶。”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然当时仕之以显官,矜重其翰墨而率使之消遣於艺事,不忧不戚,夫妇偕老。” 清 赵翼 《读史》诗:“由来艺事妙,正以人品传。”词语解释:艺植 拼音:yì zhí
耕种;栽植。《北史·铁勒传》:“近西边者,颇为艺植,多牛而少马。” 唐 王维 《寄荆州张丞相》诗:“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艺植,不耕耔,何以知其种之美耶。”词语解释:艺术 拼音:yì shù
亦作“蓺术”。
(1).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李贤 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 后汉 为方术, 魏 为方伎, 晋 艺术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 庾肩吾 少事 陶先生 ,颇多艺术,尝盛夏会客向空大嘘,气尽成雪。”
(2).特指经术。 清 方苞 《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 周 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
(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4).比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八:“ 严莉 把管理弟妹们的艺术运用到总机班长的职务上来了。”
(5).谓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采。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 浮生 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词语解释:艺士 拼音:yì shì
(1).有才能、技艺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小品》中载:有荐艺士於显贵者,其人固平易,显贵虽礼之,然未尝问其所长。” 章炳麟 《訄书·订孔》:“ 老 庄 之为一家,亦犹 输 墨 皆为艺士,其攻守则正相反,二子亦不可并论也。”
(2).从事文学艺术的人。 宋 叶适 《湖州胜赏楼记》:“然而词人艺士,争共夸述,郡之胜赏,由是而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词语解释:艺极 拼音:yì jí
准则。《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 杜预 注:“艺,準也;极,中也。” 俞樾 曰:“极与艺同义,艺,準也,极,亦準也……极字即有準则之义, 杜 分艺极为二义,失之。”见《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 宋 叶适 《任子》:“而今也子孙仕宦,不知艺极,骄侈无忌,自称世家。”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虏姓则得与至九命而不与握图籍,以示艺极。”词语解释:艺名 拼音:yì míng
亦作“萟名”。
(1).从事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名望。 清 曹寅 《题徐文长墨芭蕉图》诗:“男儿萟名究何用,云山一角空奇衺。”
(2).艺人演出时所用的别名。词语解释:艺文志 拼音:yì wén zhì
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 刘歆 《七略》。 班固 《汉书》首著《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 清 代学者对 后汉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五代 、 辽 、 金 、 元 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 艺文 ”。《宋书·律历志上》:“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 刘歆 《七畧》, 固 之《艺文》,盖为此也。”词语解释:艺术品 拼音:yì shù pǐn
艺术作品。一般指造型艺术的作品。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一般的艺术品可视为含有两个成分:一是作品上的线、形、色、光、音、调的配合,寻常称为‘形式的成分’或‘直接的成分’;一是题材……寻常称为‘表现的成分’或‘联想的成分’。”词语解释:艺术哲学 拼音:yì shù zhé xué
一是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科学,即以艺术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美,故美学应称为艺术哲学。另一是从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即运用哲学的观点探讨艺术问题,它与前者有相通之处,但主要是艺术理论。词语解释:艺文监 拼音:yì wén jiān
官署名。 元文宗 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后改称崇文监。《元史·百官志四》:“艺文监,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讎者俾兼治之。”词语解释:艺廊 拼音:yì láng
陈列和出售艺术品的商店,或称画廊词语解释:艺坛 拼音:yì tán
犹文艺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本朝武弁能文者,如 郭定襄 、 汤允绩 之属,皆以诗名。然不过聊以自娱耳。非敢艺坛建旄鉞也。” 吴晓邦 《真诚的友谊,珍贵的演出》:“ 柬埔寨王国 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到 北京 ,这是 中国 艺坛上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词语解释:艺妓 拼音:yì jì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如歌妓、舞妓。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因为那里溺死了我的一个--像你所说的‘最好的爱人’,一个古代 希腊 的艺妓那样的人物。”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一章一:“打扮得花花绿绿的艺妓,给 小岛 斟酒,递笑。”词语解释:艺徒 拼音:yì tú
跟随师傅学艺的人。 叶圣陶 《小铜匠》:“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 杨朔 《胡锡泰同志》:“当时厂里,办了个艺徒讲习所。”词语解释:艺术体操 拼音:yì shù tǐ cāo
体操的一类。由舞蹈、跳跃、平衡、波浪形动作及部分技巧运动动作组成。一般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富有艺术性。词语解释:艺高人胆大 拼音:yì gāo rén dǎn dà
谓人有真本事,始能勇往无畏。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学一件有一件助胆,所谓艺高人胆大也。”词语解释:艺道 拼音:yì dào
技巧。 赵树理 《张来兴》:“做饭菜本来是些琐碎活儿,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道。”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那说书人艺道很高。”词语解释:艺龄 拼音:yì líng
艺人从事艺术活动的年数。如:她是位艺龄较长的评剧演员。词语解释:艺术性 拼音:yì shù xìng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好的程度。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郭沫若 《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要提高艺术性,就必须批判地接受 中国 的和外国的文学艺术遗产。”词语解释:艺界 拼音:yì jiè
多指表演艺术界词语解释:艺术家 拼音:yì shù jiā
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卓有成就的人。 郭沫若 《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在土地革命时期,有一些左翼文学家艺术家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 巴金 《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家,一定要有勇气。”词语解释:艺人 拼音:yì rén
亦作“蓺人”。
(1).耕种的人。 明 吴承恩 《叶太母挽诗序》:“硕果登矣,然后艺人始息。”
(2).有才艺的人。《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 孔 传:“大都邑之小长,以道艺为表干之臣。” 蔡沉 集传:“艺人者,卜祝巫匠执技以事上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竝精者,蓺人也。” 唐 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还汴宋诗后序》:“圣人於是抚以表臣,赞以艺人。”
(3).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綵服。殿前自有石鐫柱窠,百戯入场,旋立其戯竿。”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妇人裸扑》:“召诸色艺人,各进技艺。”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在七七周年纪念以后,为了保卫大 武汉 ,他竟把 武汉 三镇的主要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了。”
(4).手工艺工人。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影片拍好之后,把这镜头千百次地慢放,好让艺人们(刺绣工人)细细地、反复地观察它(猫)的神态。”词语解释:藝术
同艺术词语解释:藝文
同艺文词语解释:艺苑青钱
比喻文辞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