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舳舻衔舻连舻仙舻峻舻   
行舻回舻云舻艟舻    

词语解释:舳舻  拼音:zhú lú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汉书·武帝纪》:“自 寻阳 浮 江 ,亲射蛟 江 中,获之。舳艫千里,薄 樅阳 而出。”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舳,船后持柂处也。艫,船前头刺櫂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絶也。” 晋 郭璞 《江赋》:“舳艫相属,万里连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 江 檣輳舳艫,海雉环楼櫓。”
词语解释:行舻  拼音:xíng lú
行船。 南朝 宋 谢瞻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榜人理行艫,輶轩命归僕。”
词语解释:衔舻  拼音:xián lú
船连着船。 宋 苏轼 《赠孙莘老》诗:“ 天目山 前渌浸裙,碧澜堂下看衔艫。”
词语解释:回舻  拼音:huí lú
驾船返回。 南朝 梁 何逊 《还渡五洲诗》:“睠言还九派,迴艫出 五洲 。” 南朝 陈 刘删 《泛宫亭湖诗》:“迴艫乘派水,举帆逐分风。” 唐 孟浩然 《登鹿门山怀古》诗:“探讨意未穷,迴艫夕阳晚。”
词语解释:连舻  拼音:lián lú
舟船相连。 唐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艫,与波上下。” 陈基元 《凤口》诗:“画舸止宵征,连艫衔尾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有巨室眷属,连艫之任,晚泊大江中。”
词语解释:云舻  拼音:yún lú
连绵不断的船队。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云艫掩 江 汜,千里被连旌。”
词语解释:仙舻  拼音:xiān lú
游船的美称。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秋涛飞喻马,春水泛仙艫。”
词语解释:艟舻  拼音:chōng lú
战船。《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 駢 遣 王惠赞 传 酋迁 首京师,见艟艫甚盛,乃 晏权 等, 惠赞 惧夺其书,匿岛中,间关至京师。”
词语解释:峻舻  拼音:jùn lú
大船。 唐 萧颖士 《滞舟赋》:“峻艫衝涛以直透,高颿云卷而上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