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末字词组
闲舋冤舋险舋伺舋巨舋嫌舋灾舋奋舋
负舋乘舋兆舋抱舋咎舋奸舋瑕舋 

词语解释:闲舋  拼音:xián xìn
见“ 閒衅 ”。
词语解释:闲衅  拼音:xián xìn
亦作“ 閒舋 ”。亦作“间衅”。 伺隙;乘隙。《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閒舋,窃弄神器。” 薛综 注:“閒,候也;舋,隙也。” 唐 刘禹锡 《因论·讯甿》:“自巨盗间衅而武臣顓焉。”
词语解释:负舋  拼音:fù xìn
见“ 负衅 ”。
词语解释:负衅  拼音:fù xìn
亦作“ 负舋 ”。 犹负罪;获罪。《后汉书·黄琼传》:“臣至顽駑,世荷国恩,身轻位重,勤不补过,然惧於永殁,负衅益深。”《宋书·武帝纪中》:“ 刘毅 叛换,负衅 西夏 ,凌上罔主,志肆姦暴。”《周书·独孤信传》:“以父负舋,久废於家。” 唐 刘禹锡 《祭柳员外文》:“顾余负舋,营奉方重,犹冀前路,望君铭旌。” 唐 司空图 《观音忏文》:“敢将负衅之身,曲累无私之照。”
词语解释:冤舋  拼音:yuān xìn
仇隙。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荡涤罪尤,销除灾厄,和平冤舋,解释殃流。”
词语解释:乘舋  拼音:chéng xìn
同“ 乘衅 ”。 《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筹 赤眉 必破 长安 ,欲乘舋并 关中 ……以 禹 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词语解释:险舋  拼音:xiǎn xìn
见“ 险衅 ”。
词语解释:险衅  拼音:xiǎn xìn
亦作“ 险舋 ”。 艰难祸患。《文选·李密〈陈情事表〉》:“臣以险衅,夙遭閔凶。” 张铣 注:“险衅,艰难祸罪也。” 唐 陈子昂 《为人陈情事表》:“臣门衰祚薄,少遭险舋。”
词语解释:兆舋  拼音:zhào xìn
烧灼甲骨所生的裂纹。卜者视其明晦以占吉凶。《周礼·春官·占人》“卜人占坼” 汉 郑玄 注:“坼,兆舋也……凡卜:象吉、色善、墨大、坼明,则逢吉。”
词语解释:伺舋  拼音:sì xìn
见“ 伺衅 ”。
词语解释:伺衅  拼音:sì xìn
亦作“ 伺舋 ”。 寻找可乘之机。《魏书·程骏传》:“ 拾夤 侥倖於西南,狂虏伺舋於漠北。”《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今 康寧 在南,伺衅而动。”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伺衅劫夺焚杀。”
词语解释:抱舋  拼音:bào xìn
见“ 抱衅 ”。
词语解释:抱衅  拼音:bào xìn
亦作“ 抱舋 ”。 处于嫌疑危难之中;负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唐 元稹 《海侄等书》:“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復,下未能减亲戚之飢寒,抱舋终身,偷活今日。”
词语解释:巨舋  拼音:jù xìn
大叛乱。《南齐书·始安王遥光传》:“遂乃称兵内犯,窃发京畿,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词语解释:咎舋  拼音:jiù xìn
见“ 咎衅 ”。
词语解释:咎衅  拼音:jiù xìn
亦作“ 咎舋 ”。 罪过。《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之咎衅也。” 前蜀 杜光庭 《张相公九曜醮词》:“详评狱讼,裁制典刑,或爽重轻,虑招咎舋。”
词语解释:嫌舋  拼音:xián xìn
见“ 嫌衅 ”。
词语解释:嫌衅  拼音:xián xìn
亦作“ 嫌舋 ”。 犹嫌隙。 唐 陆贽 《奉天奏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齟齬不和,嫌衅遂构,俾之同处,必不两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时 梁太祖 在京,素闻 崇 之轻佻, 赞 復有嫌舋,驰入请见,於上前具言二公长短。”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自来宠多生嫌衅。”
词语解释:奸舋  拼音:jiān xìn
指奸诈不轨的行为。舋,通“ 衅 ”。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至 延 ( 繇延 )姦舋彰著,无与比崇。 臧文仲 有言:‘见无礼於君者,若鹰鸇之逐鸟雀,农夫之务去草也。’”
词语解释:灾舋  拼音:zāi xìn
见“ 灾衅 ”。
词语解释:灾衅  拼音:zāi xìn
亦作“ 灾舋 ”。 祸端。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 桓灵 失德,灾衅竝兴。”《周书·邵惠公颢传》:“沉痾渐愈,而灾衅仍集。”《文苑英华》卷六四六引 隋 祖君彦 《为李密檄洛州文》:“ 夏后 则灾舋非多, 殷 人则咎徵更少。”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天罗地网醮词》:“显降威灵,大祛灾衅。”
词语解释:瑕舋  拼音:xiá xìn
见“ 瑕衅 ”。
词语解释:瑕衅  拼音:xiá xìn
亦作“ 瑕舋 ”。
(1).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 ,卒成帝业。”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 清 方苞 《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
(2).引申指事端。 清 薛福成 《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神俱动。”
(3).指罪过,过失。《后汉书·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錮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北史·苏威传》:“ 威 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皇帝﹞乃詔掌文之臣 令狐楚 等……叙(忠贤者)瑕衅之本末,纪謡諑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元和辨谤》)十卷。”
词语解释:奋舋  拼音:fèn xìn
亦作“ 奋衅 ”。 形容迅疾而有气势。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类阿那以羸形,欻奋衅而桓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