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御去声 [chù,处所,名词][yù,告也][详注1][yù,参与][详注2][xū][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粗去声。楚利也。又木名。出历山。][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如 亦若也。举去声。《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
注2:除 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
注3:女 《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注4:狙 叚借爲覻字而後讀去聲。周禮蜡氏注。狙司卽覻伺也。倉頡篇曰。狙,伺候也。史,漢。狙擊秦皇帝。伏虔,應劭,徐廣皆曰。狙,伺也。方言。自關而西曰素。或曰狙。郭注云。狙,伺也。此皆千恕切。
注5:椐 音据。《诗·大雅》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末字词组
篮舁扶舁扛舁兜舁练舁   
肩舁担舁软舁抬舁    

词语解释:篮舁  拼音:lán yú
篮舆。 宋 司马光 《邀子骏尧夫赏西街诸花》诗:“试问二三真率友,小车篮舁肯重过?”
词语解释:肩舁  拼音:jiān yú
见“ 肩舆 ”。
词语解释:肩舆  拼音:jiān yú
亦作“ 肩轝 ”。亦作“ 肩舁 ”。
(1).轿子。《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 唐 白居易 《东归》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要往 江寧 ,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只记得我们走旱路的时候,母亲乘着肩舆,我们兄弟两人是一人坐一个箩兜被一人担着。”
(2).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中郎 是 王蓝田 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 扬州 听事。”《新唐书·李叔明传》:“﹝ 叔明 ﹞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輦,令宦士肩舁以见。”《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帝举族出 封丘门 ,肩轝至野。”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 潁州 ,肩舁至 徐 ,遂不起。”
词语解释:扶舁  拼音:fú yú
护持扛抬。 唐 韩愈 《题层峰驿梁》诗:“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 餘庆 察其姦,使人扶舁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二命大冤事》:“使所伤果重,必扶舁而归,又岂有掉臂游行而饮食如故者乎?”
词语解释:担舁  拼音:dān yú
扛抬。 唐 白居易 《双石》诗:“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词语解释:扛舁  拼音:káng yú
举抬。 清 魏源 《筹鹾篇》:“其 仪徵 捆工仍令扛舁,船行仍令揽载,市不易肆,人不失业。”
词语解释:软舁  拼音:ruǎn yú
软座便轿。《旧唐书·李训传》:“班退,上乘软舁出 紫宸门 ,由 含元殿 东阶升殿。”
词语解释:兜舁  拼音:dōu yú
泛指轿与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朝见》:“﹝ 赵嘏 ﹞时方出关,途次 横水驛 ,见兜舁人马甚盛。”
词语解释:抬舁
扛抬。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用檐床数百,铺设房卧,并紫衫卷脚幞头,天武官抬舁。”
词语解释:练舁  拼音:liàn yú
谓以白布担架扛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有伤病者,令士练舁以行,不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