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末字词组
麋臡菹臡鹿臡三臡    

词语解释:麋臡  拼音:mí ní
带骨的麋肉酱。《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麋臡,麋骭髓醢。或曰麋臡,酱也。有骨为臡,无骨为醢。”
词语解释:菹臡  拼音:zū ní
亦作“葅臡”。 带骨肉酱。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生民为葅臡,丑类恣啖嚼。” 靳荣藩 集览:“《周礼·天官·醢人》﹝ 郑玄 ﹞注:‘臡亦醢也。有骨为臡,无骨为醢。臡音泥。’”
词语解释:鹿臡  拼音:lù ní
鹿肉及骨所制的酱。《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麋臡。” 明 虞淳熙 《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玉俎红虬脯,雕盘苍鹿臡。”
词语解释:三臡  拼音:sān ní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王举,则共醢六十罋,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三臡,麋、鹿、麇臡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张衡 《七辩》:“嘉肴杂醢,三臡七菹。”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菹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