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羹臛饘臛虾臛鳖臛肉臛烹臛  
黍臛凫臛鸭臛鼋臛白龙臛   

词语解释:羹臛  拼音:gēng huò
菜羹和肉羹。语出《楚辞·招魂》“露鷄臛蠵” 汉 王逸 注;“有菜曰羹,无菜曰臛。”泛指蔬菜或肉类做成的羹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荏蓼》:“研为羹臛,美於麻子远矣。” 宋 陆游 《岁暮》诗:“羹臛芳鲜新弋雁,衣襦轻暖自繅丝。”一说,羹臛之别,在调味品和烹调方法不同,与有菜无菜无关。见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八。
词语解释:黍臛  拼音:shǔ huò
一种杂以黍米的肉羹。《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今宴饮大会,皆先黍臛。”《世说新语·任诞》“ 阮浑 长成,风气韵度似父”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 浚仪 令。令为他宾设黍臛, 简 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
词语解释:饘臛  拼音:zhān huò
稀饭和羹汤。谓极简单的饮食。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邑有 杨志坚 者,嗜学而居贫,乡人未之知也。山妻厌其饘臛不足,索书求离。”
词语解释:凫臛  拼音:fú huò
鸭肉羹。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八:“鳧臛来方物,车螯上食单。”
词语解释:虾臛  拼音:xiā huò
亦作“蛤臛”。 蛙肉羹。《类说》卷十三引 唐 段公路 《北户录》:“ 广南 作蛤臛,蛤即蛙也。作臛如常法。 陶 注《本草》云:‘青背者曰土鸭,黑者曰蛤子,臛即生为之。’”
词语解释:鸭臛  拼音:yā huò
鸭肉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作鸭臛法,用小鸭六头、羊肉二斤,大鸭五头、葱三升、芋二十株,橘皮三叶,木兰五寸,生薑十两,豉汁五合,米一升,口调其味,得臛一斗,先以八升酒煮鸭也。”
词语解释:鳖臛
鳖肉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作鳖臛法;鳖具完全煮,去甲藏,羊肉一斤、葱三升、豉五合、粳米半合、薑五两、木兰一寸、酒一升,煮鳖、盐苦酒、口调其味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其太夫人喜鳖臛。”
词语解释:鼋臛  拼音:yuán huò
鼋羹。泛指美食。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黿臛不斟,有染指之过;羊羹不及,致入阵之苦。”
词语解释:肉臛  拼音:ròu huò
肉羹。《尔雅·释器》“肉谓之羹” 晋 郭璞 注:“肉臛也。” 邢昺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顾女不能安粗糲,又厌见肉臛,必燕窝或鸡心、鱼肚白作羹汤,始能饜饱。”
词语解释:白龙臛  拼音:bái lóng huò
鳜鱼肉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杂肴》:“类书:白龙臛,鱖肉也。”
词语解释:烹臛  拼音:pēng huò
烹制肉羹。泛指烹煮。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沿河浅渚,夏春间螺、蚌、蜆、蛤甚多,至饥荒时乃取之,而亦不知烹臛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