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末字词组
胸臆心臆服臆膺臆凭臆逆臆吭臆痛心伤臆
沾臆抚臆拊臆膈臆记臆抗臆启臆直抒胸臆
锦臆空臆阔臆出臆匈臆愊臆呈臆 
腷臆中臆腹臆凡臆逞臆恣臆衷臆 
凤臆决臆私臆谢臆任臆右臆率臆 

词语解释:胸臆  拼音:xiōng yì
(1).胸部;躯干的一部分。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旅》:“双鳧俱飞,欲归稻食,经涉萑泽,为矢所射,伤我胸臆。”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凡五藏之繫络甚微,坐立必悬垂於胸臆之间。” 清 钮琇 《觚賸·献花寺僧》:“我毒罹此患,胸臆必有物为祟,逝后剖去殮我。” 陈翔鹤 《西风吹到了枕边》:“我一面将头垂到了胸臆,一人不住脚的在地面上盘旋,默想,计较着。”
(2).内心;心中所藏。《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其説不袭陈言,发自胸臆,虽不免附会穿凿,然不可谓无见者,亦奇书也。”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将读古诗,读新诗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直抒胸臆地说出来。”
(3).胸襟和气度。 唐 黄滔 《祭宋员外》:“德木千寻,人材八尺,夐云鹤於风裁,濊陂湖於胸臆。” 宋 王安石 《寄赠胡先生》诗:“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 宋 张载 《经学理窟·诗书》:“《尚书》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则他这胸臆捲 江 淮 ,寳剑辉星斗,是俺那父亲匹配下鸞交凤友。”
(4).犹己断;亦指臆测。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斯则自我作古,出乎胸臆,求诸歷代不过一二者焉。”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冥府崇阶,神明贵胄,如何不行正直,作横宣婬,等閒妄逞胸臆。”
词语解释:沾臆  拼音:zhān yì
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 刘基 《关山月》诗:“夜深 羗 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词:“任他仙释,算换了年光,也应沾臆。”
词语解释:锦臆  拼音:jǐn yì
(1).禽鸟毛色美丽的胸脯。 南朝 宋 鲍照 《代雉朝飞》诗:“刎绣颈,碎锦臆,絶命君前无怨色。”
(2).指禽鸟胸部美丽的羽毛。 北周 庾信 《斗鸡》诗:“解翅莲花动,猜羣锦臆张。” 倪璠 注:“言翅若莲花,膺色如锦也。”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映赤筦,状紺趾乍举;对红牋,疑锦臆初披。”
词语解释:腷臆  拼音:bì yì
因愤怒或哀伤而情绪郁结。 汉 王延寿 《梦赋》:“於是梦中惊怒,腷臆纷紜。” 三国 魏 曹丕 《武帝哀策文》:“舒皇德而咏思,遂腷臆以蒞事。”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词语解释:凤臆  拼音:fèng yì
凤凰的胸脯,比喻骏马的前胸健壮秀美。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麟鬐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子闻 蜚廉氏 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
词语解释:心臆  拼音:xīn yì
犹心胸。 宋 徐照 《蝗飞高》诗:“蝗乎若有知,飞入妾心臆。” 清 刘大櫆 《茧斋先生传》:“其所为诗,直举其心臆,所欲道而深造於古人,故多可传者。”参见“ 心胸 ”。
词语解释:心胸  拼音:xīn xiōng
(1).犹心中,内心。《后汉书·隗嚣传》:“今 孺卿 当成败之际,遇严兵之锋,可为怖慄,宜断之心胸,参之有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君今幸未成老翁,二十八宿罗心胸。” 茅盾 《子夜》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 吴老太爷 的心胸。”
(2).胸怀,胸襟。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诗之一:“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我自露臺上凭栏闲眺,颇觉得心胸开豁。”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她对 老黄 提了意见, 老黄 思想有抵触,心胸狭隘,怕他日后打击报复。”
(3).抱负。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马维翰 ﹞《咏梅》云:‘雅值心知原欲笑,淡无人赏亦终开。’其心胸可想。” 梁斌 《播火记》十九:“ 贾湘农 看着面前这一伙农民群里的英雄好汉,都是这样有心胸、有肝胆、有热血的,这时他觉得实在高兴。”
词语解释:抚臆  拼音:fǔ yì
以手按胸。表示诚意或自问。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九:“是以望景揆日,盈数可期;抚臆论心,有时而谬。”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沐髮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梁书·沉约传》:“试抚臆而为言,岂斯风之可扇。”
词语解释:空臆  拼音:kōng yì
谓讲尽心里的话。《新唐书·刘蕡传》:“今 蕡 所对,敢空臆尽言…… 汉 魏 以来,无与 蕡 比。”
词语解释:中臆  拼音:zhōng yì
心胸。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词语解释:决臆  拼音:jué yì
犹纵意。臆,通“ 意 ”。 唐 杜甫 《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诗:“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驂驔犹喷玉。” 杨伦 笺注:“决臆,纵意也。”
词语解释:服臆  拼音:fú yì
犹服膺。 汉 王充 《论衡·别通》:“父兄在千里之外,且死,遗教戒之书,子弟贤者求索观读,服臆不舍,重先敬长,谨慎之也。”
心气郁结,悲愤貌。服,通“ 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未卒,因嘘唏服臆……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词语解释:拊臆  拼音:fǔ yì
捶胸。表示悲愤。《吴礼部诗话》引 元 李明通 《题〈吟啸集〉》诗:“须臾赤日减颜色,玄云莽莽风颼颼。或言 巨灵 收拾付真宰,读罢拊臆生长号。”
词语解释:阔臆  拼音:kuò yì
宽阔的胸部。 晋 孙楚 《鹰赋》:“且其为相也,疏尾阔臆,高鬐秃颅,深目蛾眉,状似愁胡。” 隋炀帝 《咏鹰》:“深目表兹称,阔臆斯为美。”
词语解释:腹臆  拼音:fù yì
犹腹中,内心。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景运之世,言在都俞……言在腹臆,其世可知矣。”
词语解释:私臆  拼音:sī yì
个人的主观猜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辅臣掌都察院》:“ 张寅 即妖贼 李福达 ,人人知之……虽 永嘉 以一时私臆,且邀上命,刻《钦明大狱録》以钳天下,而是非终不可灭。” 清 徐芳 《〈书影〉序》:“﹝吾﹞可听其荒略失据以私臆袒而左右之乎?”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遗华袞之褒荣兮,亦一家之私臆。”
词语解释:膺臆  拼音:yīng yì
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沉梅村古文》:“所撰皆直舒膺臆,无枝辞饰句。”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及其自抒膺臆,纠葛不驯,虚张类例,以奋笔施评于先正。”
词语解释:膈臆  拼音:gé yì
犹肺腑,肝胆。比喻内心。 明 吴承恩 《代张清溪马竹泉祭吴醴泉文》:“仰视玄穹,膈臆难诉。” 清 方苞 《祭左未生文》:“君讣之至,君丧已归,号痛穷天,膈臆败摧。”
词语解释:出臆  拼音:chū yì
挺胸。 唐 柳宗元 《起废答》:“千夫翼卫,当道上驰,抗首出臆,震奋遨嬉。”
词语解释:凡臆  拼音:fán yì
俗人的胸臆。 明 顾梦游 《夜投祖堂勗公房》诗:“老僧具客主,入夜披虚襟,静论洗凡臆,陡作寒水淋。”
词语解释:谢臆  拼音:xiè yì
感谢的心意。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七:“兹族弟往 长亭 ,特致此恳,尚冀会言,以尽谢臆。”
词语解释:凭臆  拼音:píng yì
谓凭主观推测立说。 清 方苞 《书辨正〈周官〉〈戴记〉〈尚书〉后》:“世俗之贸儒尚或以经説惟 汉 儒为有据,而詆 程 朱 为凭臆,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清 包世臣 《读亭林遗书》:“ 亭林 之学,成於责实;予之学,出於导虚。使得周旋几席,以上下其论议,则予可免凭臆之讥,而 亭林 亦少术疎之誚矣。”
词语解释:记臆  拼音:jì yì
记于胸中。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古者文字未兴,口耳之传,久则忘失,缀以韵文,则便於唫咏,而记臆为易。”
词语解释:匈臆  拼音:xiōng yì
胸臆,胸怀。《汉书·循吏传·朱邑》:“直 敞 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汉 蔡琰 《悲愤诗》:“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序》:“书生匈臆,每患迂愚,即使考之已详,而议论褒贬,犹恐未当,况其考之未确者哉!”
词语解释:逞臆  拼音:chěng yì
任意臆测。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然传古援今,究胜於空谈逞臆。”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逞臆为谈,不咨其实。” 鲁迅 《坟·人与历史》:“其説逞臆,无实可徵。”
词语解释:任臆  拼音:rèn yì
任随心意。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第二》:“且《通鑑》所移者,不过 湣 、 宣 年数, 阎氏 则既屈其年,并尽移其事,不但《世家》《本纪》简帙,任臆傎乱,而且《史记》《国策》《纪年》何不谋同误若是?”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郑瓘》:“ 温卿 诗任臆发抒,不受模范。”
词语解释:逆臆  拼音:nì yì
预料;猜想。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其破裂之期,可以预测而逆臆。”参见“ 逆亿 ”。
词语解释:逆亿  拼音:nì yì
(1).谓事先疑忌别人欺诈不正。语本《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 邢昺 疏:“此章戒人不可逆料人之诈,不可亿度人之不信也。” 清 张杓 《上祁宫保书》:“我宫保开诚心,布公道……不以逆亿待人。”
(2).猜想;预料。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则革职至,大抵逆亿於所未然,而又絶不斠画其所已然。” 清 曾国藩 《与李眉生书》:“昔年曾与阁下道及,逆亿命数是一薄德。”
词语解释:抗臆  拼音:kàng yì
挺胸。自得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盗驪折足兮,罢駑抗臆。”
词语解释:愊臆  拼音:bì yì
亦作“ 愊亿 ”。亦作“ 愊忆 ”。亦作“ 愊抑 ”。
(1).愤怒、悲伤、忧愁之气郁结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满也” 晋 郭璞 注:“愊臆,气满之也。”《汉书·陈汤传》:“﹝ 陈汤 ﹞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颜师古 注:“愊亿,愤怒之貌也。”《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紜。” 李贤 注:“愊忆,犹鬱结也。”《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望子旧车,览尔遗衣,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李周翰 注:“愊抑,哀愤也。”
(2).形容声音的悲哀。 明 张煌言 《闻孤鸟有作》诗:“孤鸟孤鸟声愊忆,风雨中宵我心惻。”
(3).忠诚。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 徐乐 、 严安 ,愊臆见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
词语解释:恣臆  拼音:zì yì
犹恣意。《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胡旦 ﹞知 海州 日,为部下所讼,狱已具,适会大赦,朕録其才而舍其过,乃敢恣臆狂躁如此!”参见“ 恣意 ”。
词语解释:恣意  拼音:zì yì
放纵,肆意。《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史记·龟策列传》:“素有眦睚不快,因公行诛,恣意所伤,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 唐 司空图 《移桃栽》诗:“独临官路易伤摧,从遣春风恣意开。”《〈艾青诗选〉自序》:“这样的一首诗,却被文痞 姚文元 之流恣意歪曲。”
词语解释:右臆  拼音:yòu yì
右翼。 汉 贾谊 《新书·连语》:“ 紂 将与 武王 战, 紂 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 紂 也。”参见“ 右翼 ”。
词语解释:右翼  拼音:yòu yì
(1).作战、检阅时在正面部队右侧的部队。《晋书·慕容廆载记》:“以 裴嶷 为右部都督,率 索头 为右翼。”《清会典·兵部一·尚书侍郎职掌》:“凡大閲,前期则请旨……皇帝入左翼,出右翼,由阵中路行。”
(2).右边;右侧。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野人一群手中各持铜器或石器,自右翼跑出。”
(3).政党或阶级、集团中在政治上、思想上属于保守、落后乃至反动的一部分。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在那以后,右翼的人纷纷落荒了,叛变了。”
词语解释:吭臆  拼音:kēng yì
咽喉与胸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气填吭臆,忿而起,欲往寻 黄 。”
词语解释:启臆  拼音:qǐ yì
披露胸臆。《南齐书·张敬儿传》:“启臆论心,安危岂贰。”
词语解释:呈臆  拼音:chéng yì
犹恣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之能言家,破制削法,呈臆横议,争讼一时。”
词语解释:衷臆  拼音:zhōng yì
内心的情怀。 明 李东阳 《送钱先生致仕得臆字》诗:“入朝未浹宸,具疏写衷臆。”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用前韵酬柘城李子金》词:“轰豗拉杂,酒酣披沥衷臆。”
词语解释:率臆  拼音:lǜ yì
随意;凭主观想象。 清 林则徐 《令谕义律分别准驳事宜》:“至该国比较别国权势如何,天朝不值过问,毋得率臆混陈。”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古书简奥,文义难明,后人不晓,率臆增益,致失其真,比比皆是。”
词语解释:痛心伤臆  拼音:tòng xīn shāng yì
形容悲痛到极点。《后汉书·李固传》:“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復同於前。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
词语解释:直抒胸臆  拼音:zhí shū xiōng yì
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有人以为我信笔写来,直抒胸臆,其实是不尽然的,我的顾忌并不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三百篇,皆出北方,而以 黄河 为中心……其民厚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