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容膝 拼音:róng xī
仅能容纳双膝。多形容容身之地狭小。亦指狭小之地。《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駟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 楚国 之忧,其可乎?”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宋 司马光 《和张文裕初寒》诗之十:“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餘。” 清 方文 《送鲁孺发移家天门》诗:“四海选容膝,三山且卜居。”词语解释:抱膝 拼音:bào xī
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 唐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诗:“ 邯郸 驛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宋 文天祥 《楼桑》诗:“天下 卧龙 人,多少空抱膝。” 清 萧芷厓 《冬日村居》诗之一:“小窗时抱膝,闲捡旧农书。”词语解释:促膝 拼音:cù xī
(1).谓对坐而膝相接近。多形容亲切交谈或密谈。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促膝之狭坐,交杯觴於咫尺。”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省览周环,慰同促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尝夜阑酒罢, 平原 屏左右促膝问曰:‘某谬当国秉,外间议论如何?’”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田尔耕 ﹞伺公嬉笑饮酒酣,乃促膝附公耳言。” 袁静 《伏虎记》第十一回:“不知有多少夜晚, 玉兰 到他工人区的小趴趴房里,或者自己去 玉兰 那不到六平方米的小屋里促膝谈心。”
(2).指屈膝或敛膝。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引》:“观其禪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餘衣,一鉢之外无餘食。”词语解释:鹤膝 拼音:hè xī
亦作“ 鹤厀 ”。
(1).古代兵器名。矛的一种。《方言》第九:“凡矛骹细如鴈脛者谓之鹤厀。”《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鹤膝,矛也。矛骹如鹤脛,上大下小,谓之鹤膝。” 唐 陆龟蒙 《练渎》诗:“凤押半鹤膝,锦杠杂肥胡。” 清 张景祁 《守城隅·叹乡团也》诗:“家藏鹤漆户犀渠,千金犒赏筹储胥。”
(2).竹杖;竹枝。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此儿害跛,羣儿拍手,次第加公九锡。不消长麈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金 马钰 《战掉丑奴儿·咏笻杖》词:“愿君粧点逍遥客,鹤膝同随。” 明 顿锐 《对竹》诗:“何处山泉落石滩,虚檐十箇瘦琅玕。凤翎摇影三更月,鹤膝敲风一更寒。”
(3).梅枝。 宋 颜奎 《摸鱼儿·尘梅》词:“峥嶸鹤膝翘空势,取次著花安蕊。” 明 姚淛 《题山阴刘雪湖画梅》诗:“方看鹤膝出弓梢,復有椒牙生鹿角。”
(4).律诗作法中的八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宋 苏轼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 希逸 ,春蛇秋蚓病 子云 。”
(5).书法病笔名。词语解释:屈膝 拼音:qū xī
(1).下跪。《淮南子·氾论训》:“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
(2).引申为投降、屈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交臂受事,屈膝请和。” 明 宋濂 《元故湖州路德清县尹陈府君墓铭》:“伪帅不觉屈膝,城遂来归。”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学者’屈膝于银子面前之丑态,真是好看,然而难受。”
(3).护膝。《水浒传》第四五回:“﹝ 海闍黎 ﹞被 石秀 都剥了衣裳,赤条条不著一丝,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
(4).即屈戌。门窗、橱柜和屏风上的环纽、搭扣。 北周 庾信 《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 唐 李贺 《宫娃歌》:“啼蛄弔月钩阑下,屈膝铜舖锁 阿甄 。” 明 周祈 《名义考·物部》:“门环双曰金铺,单曰屈膝。”参见“ 屈戌 ”。
词语解释:屈戌 拼音:qū xū
门窗、屏风、橱柜等的环纽、搭扣。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凝走弄香奩,拔脱金屈戌。”戌,一本作“ 戍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词语解释:造膝 拼音:zào xī
犹促膝。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晋书·荀崧传》:“ 孔子 惧而作《春秋》…… 左丘明 、 子夏 造膝亲受,无不精究。” 宋 岳珂 《桯史·任元受启》:“造膝沃言,天下咸受其阴赐。” 清 吴伟业 《殿上行》:“夹城日移对便殿,造膝密语为艰难。”词语解释:绕膝 拼音:rào xī
围绕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花月痕》第十一回:“间至后堂,团圆情话,儿童绕膝,婢僕承颜,转把 痴珠 一腔的块磊,渐渐融化十之二三。”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有不覩遗衣而挥泪,忆绕膝而伤情乎?”词语解释:拥膝 拼音:yōng xī
抱膝。《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柔 既处法平允,又夙夜匪懈,至拥膝抱文书而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籍 往观,见其人拥膝巖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 唐 骆宾王 《夏日夜忆张二诗》:“伏枕忧思深,拥膝独长吟。”词语解释:蔽膝 拼音:bì xī
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汉书·王莽传上》:“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 莽 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之一:“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劝宴,丝竹不曾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华山畿君》:“女闻之,感嘅不胜,因脱蔽膝,令母持归。”词语解释:接膝 拼音:jiē xī
膝与膝相接。犹促膝。形容坐得很近。 晋 陶潜 《闲情赋》:“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 唐 李端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失其真,则人虽接膝而不相知。”词语解释:盘膝 拼音:pán xī
盘腿。《水浒传》第四回:“焚起一炷香,长老上禪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词语解释:啮膝 拼音:niè xī
良马名。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飞龙、赤兔、騕褭、驊騮、紫燕、驌驦、嚙膝……正是 青海 月氏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
齧膝:亦作“ 啮厀 ”。良马名。 唐 杜甫 《清明》诗:“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马怒有餘气,常啮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啮膝。”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啮厀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词语解释:夹膝 拼音:jiā xī
暑时置床席间,以憩手足的消暑器。呈笼状,用竹或金属制成。 唐 温庭筠 《晚坐寄友人》诗:“晓梦未离金夹膝,早寒先到石屏风。” 唐 常理 《古别离》诗:“粟鈿金夹膝,花错玉搔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嚶嚀一声,大小婢媪,奔入满侧,移金椅牀,置双夹膝。”词语解释:牛膝 拼音:niú xī
亦称“ 牛茎 ”。 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有节,突出如牛膝,故名。根可入药,有利尿、通经等作用。 北齐 刘昼 《新论·审名》:“虚信传説,即似定真,闻……尧浆、禹粮谓之饮食;龙肝、牛膝谓之为肉。” 袁孝政 注:“皆是药草之名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牛膝》:“牛茎、百倍、山莧菜、对节菜。”词语解释:枕膝 拼音:zhěn xī
(1).枕着膝盖。表示亲密。《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后数梦两龙枕膝,日月入怀,意以为吉祥。”《法苑珠林》卷八一:“ 隋 释 慧越 住 罗浮山 ,曾有羣兽来前,因为説法,虎遂以头枕膝, 越 便捋其鬚面,情无所畏,众咸亲之。”
(2).指私下。 清 钱谦益 《〈瑯环类纂〉序》:“ 沧起 少从 太青 游,得枕膝之传。”词语解释:前膝 拼音:qián xī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厀,同“ 膝 ”。后以“前膝”为倾心听取意见之典。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言思逆耳,道务前膝。”参见“ 前席 ”。
词语解释:前席 拼音:qián xí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后以“前席”谓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汉书·贾谊传》:“ 文帝 思 贾谊 ,徵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 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 文帝 前席。”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 唐才常 《侠客篇》:“前席以置词,恨血斑云罍。”词语解释:肘膝 拼音:zhǒu xī
以肘和膝着地。谓俯伏跪拜,表示畏服。《封神演义》第二回:“今奉詔问罪,则当肘膝辕门,尚敢巧语支吾,持兵贯甲,以骋其强暴哉!”词语解释:护膝 拼音:hù xī
(1).膝裤。《水浒传》第七四回:“护膝中有铜襠铜袴。”
(2).保护膝部的用品。 鲁光 《中国姑娘》:“套在膝盖上的两层厚厚的护膝磨烂了。”词语解释:撼膝 拼音:hàn xī
抖动膝盖。闲适貌。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长乐暇日,陋巷穷时,聊撼膝以书绅,匪攒心而就简。”词语解释:隐膝 拼音:yǐn xī
搁膝之具。《隋书·礼仪志五》:“天子至于下贱,通乘步舆,方四足,上施隐膝及襻,举之。”词语解释:危膝 拼音:wēi xī
谓坐时高耸膝部。《南齐书·张融传》:“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词语解释:加膝 拼音:jiā xī
放置膝上。喻爱重。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让官表》:“伏望再移天眷,重选时英,特回加膝之恩,别受沃心之相。” 明 陈子龙 《寄吏垣张给谏訒叟》诗:“遇主方加膝,酬恩望仔肩。”参见“ 加膝坠渊 ”。
词语解释:加膝坠渊 拼音:jiā xī zhuì yuān
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坠,古作“队”。语出《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清 钱谦益 《王季木墓表》:“世之惜 季木 者,以谓意气太盛,肺肠太热,善善恶恶,或溢而为加膝坠渊,以貽小人口实。” 唐 人避 高祖 李渊 讳,亦作“ 加膝坠泉 ”。 唐 杜牧 《张直方授左骁卫将军制》:“加膝坠泉,予常自慎。”《旧唐书·姜公辅传》:“ 公辅 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词语解释:压膝 拼音:yā xī
刑具名。 清 律,刑讯时所用刑具有笞杖、枷锁、手扭、脚镣、夹棍、拶指、压膝、问板等。词语解释:诎膝 拼音:qū xī
下跪。喻归顺、投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 匈奴 ,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詘膝请和。”词语解释:顿膝 拼音:dùn xī
犹下跪。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俛首顿膝,忧愧若厉。”《陈书·徐陵传》:“安所谓俛首顿膝,归奉寇讎,珮弭腰鞬,为其皂隶?”词语解释:肿膝 拼音:zhǒng xī
(马的)膝部粗大。谓马之不善扬蹄奔驰者。《韩非子·说林下》:“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词语解释:凫胫鹤膝 拼音:fú jìng hè xī
《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鳧脛鹤膝”谓事物各有长短,天性使然,不可随意损益。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琯霞传》:“ 冠卿 年亦有鳧脛鹤膝之誚。”词语解释:跋膝 拼音:bá xī
古乐器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谁截太平管” 王琦 汇解引《文献通考》:“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窍。”词语解释:蜂腰鹤膝 拼音:fēng yāo hè xī
诗律八病中的两种。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如蜂腰;一说,指全句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谓之蜂腰。鹤膝,有三种说法:一为五言诗两联中的第五字和第十五字同声;一为全句中首尾两字平声而第三字仄声;一为全句皆清而中一字浊。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閭里已具。” 金史肃 《别怀玉》诗:“蜂腰鹤膝曾搜句,兔角龟毛不论禪。”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诗不解蠭腰鹤膝,字不能蠆尾蝇头,卯酉参商,随笔凑合。”亦省作“ 蜂鹤 ”。 宋 陈造 《赠张德恭》诗:“少日试推敲,未脱蜂鹤病。”参见“ 八病 ”。
词语解释:八病 拼音:bā bìng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南 齐 永明 中 沉约 等倡声病说,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沉氏四声考》下。词语解释:卑躬屈膝 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弯腰下跪。形容毫无骨气,谄媚奉承。 瞿秋白 《向光明》:“对小家伙挺胸凸肚,对大人物卑躬屈膝--那就一定是长命百岁的样子。” 陈建功 《飘逝的花头巾》一:“每个人都显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舍身求法的,锲而不舍的,浑浑噩噩的,卑躬屈膝的。”亦作“ 卑躬屈节 ”。《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 单道臺 至此方纔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纔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鲁迅 《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然而人是细腻的野兽。统治着,过着奢华的生活,强迫人家对着你祷告,对着你恐惧而鞠躬,而卑躬屈节。”词语解释:踝膝 拼音:huái xī
膝盖。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有一辈使拳头喝神駡鬼,和那等盘踝膝闭眼低眉。”词语解释:鸢肩羔膝 拼音:yuān jiān gāo xī
肩似鸢耸,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态。 明 方孝孺 《答俞子严书》:“不復能鳶肩羔膝,卑声诡笑,曲身俯首,称诵人美而求其喜悦。”词语解释:倾膝 拼音:qīng xī
犹促膝。《晋书·刘舆传》:“ 舆 既见 越 ,应机辩画, 越 倾膝酬接,即以为左长史。”词语解释:克膝 拼音:kè xī
谓长及膝部。 明 汤显祖 《邯郸记·行田》:“青驴紧跨,霜风渐加。克膝的短裘,揸不住沙尘刮。”词语解释:鹄膝 拼音:hú xī
书法病笔名。鵠,通“ 鹤 ”。 宋 苏轼 《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鵠膝嘲 希逸 ,春蚓秋虵病 子云 。”一本作一本作“鹤膝”。词语解释:扪膝 拼音:mén xī
摸膝。表示不屈。《魏书·贾景兴传》:“后 葛荣 陷 冀州 ,为 荣 所虏,称疾不拜。 景兴 每捫膝而言曰:‘吾不负汝。’以不拜 葛荣 故也。”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 喻汝礪 ﹞ 三嵎 人, 靖康 初为祠部外郎。伪 楚 之僭,集议秘省,簪弁恇慴, 喻 独捫其膝曰:‘此膝岂易屈者哉!’即日掛冠去。於是以‘捫膝’自号。”词语解释:搭膝 拼音:dā xī
护膝。 宋 陶穀 《清异录·金搭膝》:“ 温韜 少无赖,拳人几死,市魁将送官, 韜 谢过魁前,拜逾数百,魁释之。 韜 每念之以为耻。既贵达,拍金薄为搭膝带之,曰:‘聊酬此膝。’”词语解释:对膝 拼音:duì xī
对坐,膝盖靠的很近。形容亲密。 汉 贾谊 《新书·劝学》:“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对膝相视,从容谈语,无问不应。” 晋 刘琨 《答卢谌书》:“时復相与举觴对膝,破涕为笑。”词语解释:慈膝 拼音:cí xī
犹慈亲。 隋炀帝 《隋秦孝王诔》:“爰初不豫,冕旒视疾,及至大渐,停鑾驻驆,亲临属纊,俯观彻瑟,悲动皇情,痛深慈膝。”词语解释:弯膝 拼音:wān xī
(如指马)前膝弯向内词语解释:敝膝 拼音:bì xī
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敝,通“ 蔽 ”。《汉书·东方朔传》:“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 颜师古 注:“敝膝,为贱者之服。”词语解释:敛膝 拼音:liǎn xī
盘腿。《晋书·陶侃传》:“﹝ 侃 ﹞终日敛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明 方孝孺 《静斋记》:“公退则敛膝澄坐以养心,名之曰‘静斋’。”词语解释:竹夹膝 拼音:zhú jiā xī
即竹夫人。 唐 陆龟蒙 有《以竹夹膝寄赠袭美》诗, 皮日休 有《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参见“ 竹夫人 ”。
词语解释:竹夫人 拼音:zhú fū rén
古代消暑用具。又称青奴、竹奴。编青竹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以通风,暑时置床席间。 唐 时名竹夹膝,又称竹几,至 宋 始称竹夫人。 宋 苏轼 《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盖俗谓竹几为竹夫人也。” 宋 陆游 《初夏幽居》诗之二:“瓶竭重招麴道士,牀头新聘竹夫人。”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窍其外,暑时置牀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轻凉也,俗谓之竹夫人。按 陆龟蒙 有《竹夹膝》诗,《天禄识餘》以为即此器也,然曰夹膝,则尚未有夫人之称,其名盖起于 宋 时。”参见“ 竹几 ”。词语解释:胳膝 拼音:gē xī
膝盖。 元 商挺 《潘妃曲》:“短命休寒贱,直恁地肐膝软,禁不过敲才廝熬煎。”《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道罢,一隻手按住肐膝,两隻眼睁得圆彪彪地,看着 何九叔 。”词语解释:裂裳裹膝 拼音:liè cháng guǒ xī
见“ 裂裳裹足 ”。
词语解释:裂裳裹足 拼音:liè cháng guǒ zú
相传 公输般 为 楚 设置云梯,欲以攻 宋 。 墨子 闻之,“自 鲁 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吕氏春秋·爱类》。后用为奔走急切之典。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老兄忧时之切,惓惓不忘,窃计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途矣。”亦作“ 裂裳裹膝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申包胥 知不可,乃之於 秦 ,求救 楚 ,昼驰夜趋,足踵蹠劈,裂裳裹膝,鹤倚哭於 秦 庭,七日七夜,口不絶声。”亦省作“ 裂裳 ”。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词语解释:奴颜婢膝 拼音:nú yán bì xī
形容谄媚讨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明史·刘策传》:“今秉政者 从哲 , 文炳 乡人,奴颜婢膝,任好为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我不像一班奴颜婢膝的,只知道巴结上司,自以为规矩的了不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可是反过来看看我们的统治者吧--他们荒淫无耻,他们对外奴颜婢膝,甘心卖国求荣。”词语解释:磕膝 拼音:kē xī
见“ 磕膝盖 ”。
词语解释:磕膝盖 拼音:kē xī gài
方言。膝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一个人站在当地……下边穿着条香色洋布夹裤,套着双青缎子套裤,磕膝盖那里都麻了花儿了,露着桃红布里儿。”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 伊太太 的左手在磕膝盖儿上放着,右手在肩膀那溜儿向 温都寡妇 指着。”亦省作“ 磕膝 ”。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 高第 把双手搂在磕膝上,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