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刮膜膈膜胎膜跪膜巩膜视网膜肓膜塑料薄膜
眼膜腹膜胸膜骨膜滑膜羊膜西膜处女膜
隔膜农膜脑膜核膜筋膜网膜肛膜皮膜
云膜角膜薄膜鼓膜笛膜结膜瓣膜 
南膜耳膜虹膜黏膜粘膜绛膜天膜 

词语解释:刮膜  拼音:guā mó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
词语解释:眼膜  拼音:yǎn mó
眼球内包围在晶状体、玻璃体等周围的薄皮。《涅槃经·如来性品》:“如百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清 黄景仁 《云栖寺》诗:“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
词语解释:隔膜  拼音:gé mó
(1).疏远,不亲密。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我耄矣,无嗣,诚子我,我不奴视子,不隔膜视子也。”
(2).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呐喊〉捷克译本序言》:“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老舍 《骆驼祥子》二:“﹝那辆车﹞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3).不通晓;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看不清实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近日学者,於 董江都 、 王文中 之书,未尝开卷,即 韩昌黎 之文亦如隔膜。”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在 日本 研究‘中国文学’,倘对此种情形没有仔佃了解,就不免很隔膜了。” 柯灵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持这种见解的同志,至少是对妓女生涯的惨苦和旧社会的残酷的隔膜。”
词语解释:云膜  拼音:yún mó
指纸。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云膜,纸也。”
词语解释:南膜  拼音:nán mó
见“ 南无 ”。
词语解释:南无  拼音:nā mó
[梵Namas]亦译作“南膜”。佛教语。归命、敬礼、度我之意。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菩提达摩 ﹞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宋 薛季宣 《记游诗》:“遐观梦中梦,南膜佛因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南无天尊!果然善有善报,天理昭彰。”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南无,或作南謨,或言南摸,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
词语解释:膈膜  拼音:gé mó
(1).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也称横膈膜。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吾尝读 旌阳 许仙 书,见其所云中黄者,人身膈膜也,隔下体秽浊之气,不得上薰心府。”
(2).犹隔膜。情与意不相通或有距离。 张继煦 《〈湖北学生界〉叙论》:“且吾有理想欲公之於人,则不得不宣之於言;惟口舌之不能普及也,故以文字代之,然已苦其膈膜矣。吾又从而支离焉,隐晦焉,膈膜不滋甚乎?”
词语解释:腹膜  拼音:fù mó
光滑半透明的浆膜,衬在哺乳动物腹腔中,并向内返折覆盖腹腔和盆腔的脏器
词语解释:农膜  拼音:nóng mó
农用塑料薄膜的简称。《新华日报》1990.12.24:“据统计,各地全年安排化肥总资源比上年增加约200万吨;农药、农膜基本做到保证供应。”
词语解释:角膜  拼音:jiǎo mó
黑眼珠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后部与巩膜相联系。外界的光线由角膜进入眼球内部。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真挚的友谊》:“ 费拉托夫 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有五十年的医疗经验,发明了眼科中‘角膜移植术’。”
词语解释:耳膜  拼音:ěr mó
耳中鼓膜。 郁达夫 《沉沦》:“单调的轮声,一声声连连续续的飞到他的耳膜上来。” 姚雪垠 《长夜》二:“‘你们是干啥子的?’一个跑在最前的麻脸土匪喘着气问,声音像擂鼓一样的震击着人的耳膜。”
词语解释:胎膜  拼音:tāi mó
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膜状物。对胎儿的发育具有保护、营养、呼吸、排泄等作用。
词语解释:胸膜  拼音:xiōng mó
包在肺脏表面和贴在胸腔内壁的两层浆膜。这两层浆膜两端连在一起,当中形成囊状空腔,叫做胸膜腔,腔内有少量液体,可以减少两层薄膜的摩擦。
词语解释:脑膜  拼音:nǎo mó
脑表面的结缔组织,有护脑的作用。通常代指脑子。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法兰西 之革命, 美利坚 之独立, 意大利 、 希腊 恢復之光荣, 印度 、 波兰 灭亡之惨酷,尽印於国民之脑膜,必有驩然兴者。” 茅盾 《陀螺》:“她的脑膜上浮出两个外国字。”
词语解释:薄膜  拼音:báo mó
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
词语解释:虹膜  拼音:hóng mó
眼球血管膜的一部分。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是一环状薄膜,内含血素细胞、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膜的中央有瞳孔。虹膜的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放大肌分别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使瞳孔能缩小和放大,以调节光线进入眼球的强度。在人,虹膜的颜色,因种族而有所不同。又称虹彩。
词语解释:跪膜  拼音:guì mó
下跪膜拜。 梁启超 《保国会演说词》:“而 曾惠敏 、 乌西里 之言,不终不验耶。则 启超 馨香而祝之,跪膜而礼之。”
词语解释:骨膜  拼音:gǔ mó
骨头表面的一层薄膜,质地坚韧,由结构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骨细胞的营养靠骨膜供给。
词语解释:核膜  拼音:hé mó
各种解释成为一种有机体的物理结构的核的边界,或可看见的界面,或胶体的相界
细胞核的膜
词语解释:鼓膜  拼音:gǔ mó
外耳与中耳之间的薄膜。内表面与听小骨相连,外界的音波使鼓膜震动,借听小骨传入内耳。
词语解释:黏膜  拼音:nián mó
覆盖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器官管腔内壁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词语解释:巩膜  拼音:gǒng mó
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白色,很坚韧,前面与角膜相连,有保护眼球内部织组的作用。
词语解释:滑膜  拼音:huá mó
包裹腱鞘或紧贴于关节囊内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有上皮被覆,薄而柔润,可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
词语解释:筋膜  拼音:jīn mó
人体皮下结缔组织的一种,有深浅之别。浅者结缔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结缔致密,常包被肌肉、腺体、脏器或血管神经束。中医学认为它是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均能引起筋膜病变。《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词语解释:笛膜  拼音:dí mó
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吹笛时振动发声的薄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
词语解释:粘膜  拼音:nián mó
口腔、气管、肠、胃等器官里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粘液。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譬如吃饭的时候,一不小心一粒米跑入气管里去,它刺激了气管里面的粘膜,引起呼吸的收缩。”
词语解释:视网膜  拼音:shì wǎng mó
眼球壁最内一层无色透明的神经组织。由感光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引起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相应的部位,产生视觉。
词语解释:羊膜  拼音:yáng mó
包裹胎儿的膜
词语解释:网膜  拼音:wǎng mó
(1).覆盖在大肠表面的脂肪质的薄膜,能使肠的表面滑润,减少摩擦,并有保护肠壁的作用。
(2).视网膜的简称。
词语解释:结膜  拼音:jié mó
从上下眼睑内面到角膜边缘的薄膜。也叫结合膜。
词语解释:绛膜  拼音:jiàng mó
红色薄膜。多指果的内皮。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佳瓜判青肤,熟李吸絳膜。” 清 戴名世 《徐文虎稿序》:“而 闽 之南有荔枝者,丹囊絳膜,有皱玉星毬之称。”
词语解释:肓膜  拼音:huāng mó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素问·痹论》:“卫者,水穀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於肓膜,散於胸腹。” 王冰 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以其浮盛,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空虚之处,熏其肓膜,令气宣通也。”
词语解释:西膜  拼音:xī mó
西方的沙漠。《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甲申至于 黑水 ,西膜之所谓鸿鷺。” 郭璞 注:“西膜,沙漠之乡。”
词语解释:肛膜  拼音:gāng mó
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形成的一片胚胎膜,后来裂孔成为肛门
词语解释:瓣膜  拼音:bàn mó
人或某些动物的器官里面可以开合的膜状结构。
词语解释:天膜  拼音:tiān mó
犹天幕。指云层。 清 钱谦益 《效欧阳詹玩月诗》:“疾雷掉车天膜破,急雨迎陈阳歊收。”
词语解释:塑料薄膜  拼音:sù liào báo mó
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
词语解释:处女膜  拼音:chǔ nǚ mó
妇女阴道口周围的一层薄膜。
词语解释:皮膜  拼音:pí mó
指像膜的薄皮。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初煎乳时,上有皮膜,以手随即掠取,著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 伊川 所自发,与经文又似隔一重皮膜,所以看者无箇贯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