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肝膈 拼音:gān gé
见“ 肝鬲 ”。
词语解释:肝鬲 拼音:gān gé
亦作“ 肝膈 ”。 犹肺腑。比喻内心。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 宋 曾巩 《寿丘山》诗:“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軼埃壒,趣合尽肝鬲。” 宋 王安石 《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公 ﹞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誥,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貽吾党。”词语解释:关膈 拼音:guān gé
胸腹之间的膈膜。 宋 李纲 《论治盗贼》:“支体之运动,关膈之升降,皆以津液为本。”词语解释:胸膈 拼音:xiōng gé
(1).亦作“ 胸鬲 ”。泛指胸腹。膈,膈膜。《后汉书·律历志下》“晷景” 刘昭 注引《易纬》:“秋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当至不至,草木復荣,多病温,悲心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胸鬲痛。” 明 高攀龙 《缪仲淳六十序》:“当是时, 兴甫 得异疾,勺水不下嗌,诸医望而走,一息未絶耳, 仲淳 为去其胸膈中滞如铁石如拳者二。”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 焕之 仿佛觉得胸膈间舒畅了一点。”
(2).犹胸怀、胸臆。 宋 苏舜钦 《过濠梁别王原叔》诗:“余生性阔疎,逢人出胸膈。”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霎时间患病神魂乱,算将来有两月之半,饭食不吃一碗,几时得胸膈暂宽?”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然 放翁 多自写胸膈,非因人因地曲折以赴,往往先得佳句而足成之。” 郭沫若 《题〈此身篇〉》:“右係寄赠 立群 之作,成於北上舟中,见者谓颇别致,在余则仅抒写胸膈,所谓鄙直如偶语耳。”词语解释:肺膈 拼音:fèi gé
犹言人的内心。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杨本庵》:“芜创虽不足以发扬令先公之盛美,然道僕平生所与令先公同心许国之谊,则无一字不出於肺膈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 九郎 曰:‘缠绵之意,已鏤肺膈,然亲爱何必在此?’”词语解释:饱膈 拼音:bǎo gé
饱嗝。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不能咧起嘴笑,不能当着人打呵欠,打饱膈。”词语解释:蛊膈 拼音:gǔ gé
腹胀不思饮食的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又传 润州 某公……晚患蛊膈,乃謁 白飞霞 。 飞霞 诊视良久,曰:‘此瘕也,公岂饵龟板药耶?今满腹皆龟,吾药能逐之;其骨节腠理者,非吾药所能也。’”词语解释:中膈 拼音:zhōng gé
指中部,中段。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今受病之河,实不在尾閭,而在中膈,则当兼治河身。”词语解释:郁膈 拼音:yù gé
指气血郁结於胸膈的病症。《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筹办夷务始末》:“奴才深恐谋画未週,有负重任,遂得鬱膈之症。”词语解释:披沥肝膈 拼音:pī lì gān gé
同“ 披肝沥胆 ”。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駑。”词语解释:拊膈 拼音:fǔ gé
见“ 拊鞷 ”。
词语解释:拊鞷 拼音:fǔ gé
亦作“ 拊膈 ”。 古乐器名。即拊搏。《荀子·乐论》:“竽笙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荀子·礼论》:“县一钟,尚拊膈。” 梁启雄 释:“《大戴记》作‘拊博’。”《史记·礼书》:“《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县一鐘,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一也。”参见“ 拊搏 ”。
词语解释:拊搏 拼音:fǔ bó
(1).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郑玄 注:“拊搏,以韦为之,充之以穅,形如小鼓。”《大戴礼记·礼三本》:“县一磬而尚拊搏。”
(2).敲击乐器。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妃善击磬,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太常梨园之妓,莫能及之。”词语解释:噎膈 拼音:yē gé
中医学病症名。即噎食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噎膈吐食,有积癥,用之神效。”《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噎膈翻胃总括》:“賁门不纳为噎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有世家子挟污僕妇,僕气结成噎膈。”参见“ 噎食病 ”。
词语解释:噎食病 拼音:yē shí bìng
中医指食不下咽的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人淋石:治噎食,俗名涩饭病,磨汁服。”《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教他生噎食病,把顙根轴子烂弔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邹必显 ﹞为打油诗《黄鶯儿》,人多传之。后患噎食病,鬻棺自书一诗,以题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