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末字词组
大腿蹬腿二郎腿扯腿溜腿戳腿哨腿裹腿
飞毛腿胳膊拧不过大腿云腿泥腿潭腿弯腿裤腿寒腿
琵琶腿谭腿精腿打腿开腿歇腿吃虱留大腿宣腿
压腿踢腿鬼扯腿护腿拖后腿就棍打腿吃虱子留后腿狗腿
花腿跷腿帮腿拉后腿拔腿戌腿吃虱子留后腿独脚腿
花拳绣腿蹄腿骗腿抱粗腿拔不出腿泥巴腿吃虱留大腿坠腿
腰腿勾镰腿伸腿小腿拉腿弹腿罗圈腿瘸腿
金华腿跑腿床腿撒裤腿一条腿粗腿绑腿盘腿
蹲腿通腿扯后腿撒腿柳木腿素火腿后腿 
蹽腿遛腿扫堂腿火腿拐腿圈盘腿绊子腿 

词语解释:大腿  拼音:dà tuǐ
(1).人下肢从臀部到膝盖的一段,也叫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九:“她把心里想的这一番意思告诉了 朱瑞芳 , 朱瑞芳 拍着自己的大腿说:‘你说得对呀。’”
(2).泛指其他动物的相似部位。
词语解释:飞毛腿  拼音:fēi máo tuǐ
跑得特别快的腿。亦指跑得特别快的人。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此人不知姓名,以能善走传递消息,故号飞毛腿。”《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专打日本鬼》:“喝一口 天池 水,长一双飞毛腿,扛起红缨枪,专打 日本 鬼。”
词语解释:琵琶腿  拼音:pí pá tuǐ
指粗壮的腿。 宋 张舜民 《画墁录》:“ 太祖 招军格,不全取长人,要琵琶腿,车轴身,取多力。”《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看着 迎儿 ,生得:短肐膊,琵琶腿,劈得柴,打得水。” 清 赵翼 《将军凯旋》诗:“摧坚已用琵琶腿,贺胜应签玳瑁头。”
词语解释:压腿  拼音:yā tuǐ
锻炼腿部韧带的一项基本功。练功时单腿抬起,脚跟架于高处,上身前倾,用手向下按膝盖,使腿挺直。
词语解释:花腿  拼音:huā tuǐ
南宋 张浚 将所部精壮士兵从臀下至足刺上花纹,谓之“花腿”。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车驾渡 江 , 韩 刘 诸军皆征戍在外,独 张浚 一军常从行在,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今既效之,又不使之逃於他军,用为验也。”
词语解释:花拳绣腿  拼音:huā quán xiù tuǐ
打花拳,踢绣腿。指武术的动作花里胡哨,光好看,不中用。亦比喻耍花招,施伎俩,或搞形式主义。如:领导干部要特别警惕那些阿谀奉承,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人。
词语解释:腰腿  拼音:yāo tuǐ
谓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老父母,子民 邓振彪 叩见。可恕我腰腿不济,不能全礼!”
词语解释:金华腿  拼音:jīn huá tuǐ
浙江 金华 产的火腿。《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周庸祐 ﹞便办了寧绸善帐一轴,海味八式、金猪一头、金华腿二对……送往 李 府去。”
词语解释:蹲腿  拼音:dūn tuǐ
犹屈腿。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
词语解释:蹽腿  拼音:liāo tuǐ
拔腿。《小说选刊》1981年第3期:“在这种时候我蹽腿一走,队上咋办?”《小说选刊》1981年第3期:“我上来了犟脾气,蹽腿去了 大庄村 。”
词语解释:蹬腿  拼音:dēng tuǐ
(1) [stretch out one's legs]∶伸腿,腿向前下用力
(2) [die;pass away] [口]∶指人去世
词语解释:胳膊拧不过大腿  拼音:gē bo nǐng bù guò dà tuǐ
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也说胳膊扭不过大腿。
词语解释:谭腿  拼音:tán tuǐ
武术中的一种套路。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四》:“北方人可怜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给他们许多拳脚……什么‘阴截脚’、‘抱桩腿’、‘谭腿’。”
词语解释:踢腿  拼音:tī tuǐ
(1).抬起腿用力伸出去。 明 袁宏道 《畜促织》:“虫病有四:一仰头,二捲鬚,三练牙,四踢腿。”
(2).指一种武术动作。单腿绷直向前方踢起,脚尖紧对眉心。《续小五义》第八五回:“姑娘早晚的功夫,不肯丢下,每日五更之时,起来玩拳踢腿,熟练长短家伙。”
词语解释:跷腿  拼音:qiāo tuǐ
犹言抬脚举步。 柳青 《种穀记》十:“ 老雄 说着,跷腿出门。”
词语解释:蹄腿  拼音:tí tuǐ
指牲畜的腿部。 李古北 《农村奇事》:“有一个屠宰行的红眼大胖子,过去捏了捏他那老驴的大腿--衡量着老驴能宰多少肉。‘好蹄腿啊!老哥,你瞧吧!’”
词语解释:勾镰腿  拼音:gōu lián tuǐ
武术用语。指用腿勾或扫倒对方。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 李阿虎 叫声刚刚停止, 阿兴 就呼的一声跳上来,一‘勾镰腿’往汉子的腿弯上扫去。”
词语解释:跑腿  拼音:pǎo tuǐ
(1).为人奔走做杂事。《红楼梦》第九一回:“也有想插在里头做跑腿儿的;也有能做状子、认得一两个书办、要给他上下打点的。”《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 卢五 那年犯案下刑部监,一应都是 耿二 替他跑腿。” 钱锺书 《围城》五:“ 小方 是真正的贵人,坐在旅馆里动也不动,我们替他跑腿。”
(2).劳动双脚;奔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那人道:‘明早是必留下,不要又要我们跑腿。’” 茅盾 《幻灭》一:“他们尽管忙着跑腿开会,我自管读我的书!” 张恨水 《八十一梦·三十二梦》:“只要你肯跑腿,肯与市侩为伍,就可以发小财。”
(3).步行;行走。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四:“ 塞尔马 的街道那么好,但却没有任何街车,因为地主们都有汽车,奴隶们就只配跑腿。”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今年八月底,一个晴朗朗明彻彻的日子,共青团员 陈银海 从外面回到了家里。他是先坐火车后跑腿,这么回来的。”
(4).旧时称 关 内的人到 关 外去做生意。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七:“ 关 内人来贸易,俗称跑腿。”
(5).方言。打单身。《当代》1981年第2期:“眼巴巴瞅着自个儿爬三十岁的坡啦,炕上还是跑腿窝。”参见“ 跑腿子 ”。
词语解释:跑腿子  拼音:pǎo tuǐ zǐ
方言。打光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赶到我六个月回来,屋里的早入土了,我到如今还是跑腿子。”原注:“跑腿子,打单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十一:“他是铁匠,年纪约摸三十岁,耍了十四年手艺,至今还是跑腿子。”
词语解释:通腿  拼音:tōng tuǐ
犹通脚。 陈登科 《我的老师》:“我在 赵三 的脚头,和 赵三 ‘通腿’。”参见“ 通脚 ”。
词语解释:通脚  拼音:tōng jiǎo
(1).两人同卧而伸脚的方向相反。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四折:“你记的一箇草舖,与你通脚睡了一夜。”《中国歌谣资料·秃子尿床》:“头一道尿在红绫被,二一道尿在象牙床。三一道和奴通脚睡,尿在奴家脖颈上。”
(2).做内线,传递消息。《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乃将白银二十两,贿赂 王婆 ,央他通脚。”
词语解释:遛腿  拼音:liú tuǐ
方言。跑,走动。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二章:“ 文珍 抹一下嘴巴,得意地冲妈说:‘啥人也没抓住,可也没白遛腿,解渴啦!’”
词语解释:二郎腿  拼音:èr láng tuǐ
坐时将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的姿势。 巴金 《秋》十四:“ 沉氏 翘着二郎腿,在旁边冷笑。” 沙汀 《还乡记》九:“﹝保长﹞感觉不满地架起了二郎腿。”
词语解释:云腿  拼音:yún tuǐ
云南出产的火腿
词语解释:精腿
光着的腿
词语解释:鬼扯腿  拼音:guǐ chě tuǐ
(1).喻你争我夺。《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论这几间房倒也不值甚么。您这一伙子没有一个往大处看的人,鬼扯腿儿分不匀。”
(2).谓自己不能作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小妖精﹞及至见了长老的金身,也自有三分儿鬼扯腿。”
词语解释:帮腿  拼音:bāng tuǐ
即绑腿。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跣上》:“《内则》:‘子事父母,偪屨著綦。’偪,即《诗》所谓邪幅, 汉 所谓行縢,今俗所谓帮骽。”
词语解释:骗腿  拼音:piàn tuǐ
谓侧身抬起一条脚。《十月》1981年第5期:“他把办公室锁好,下了办公楼,一骗腿骑上自行车,往 郑子云 家里,飞驰而走。”
词语解释:伸腿  拼音:shēn tuǐ
(1).伸直两腿。借指人死去。《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絶灭无人了。”
(2).插足。谓想占得一份好处。如:哪里有油水,他就往哪里伸腿。
词语解释:床腿  拼音:chuáng tuǐ
床下部的支撑柱之一
词语解释:扯后腿  拼音:chě hòu tuǐ
比喻利用亲密的关系和感情牵制别人的行动。多含贬义。 梁斌 《播火记》十三:“正在这节骨眼上,你想扯后腿?”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这样扯后腿的老婆,哪个会要!”
词语解释:扫堂腿  拼音:sǎo táng tuǐ
武术招数。横抡其腿以绊倒对方。 曾克林 《复仇·以血还血》:“他跟着一个扫堂腿,又把一个鬼子绊了个嘴啃泥。”
词语解释:扯腿  拼音:chě tuǐ
(1).扯后腿。《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哥找抗联要进山》:“哥找抗联要进山,妹妹上前把衣牵;哥呀不是妹扯腿,留个鞋样做鞋穿。”
(2).拔腿。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一:“ 王德 扯腿往外跑,邦的一声开开街门,随着‘哎哟’了一声。”
词语解释:泥腿  拼音:ní tuǐ
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听见説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十月》1981年第4期:“在 叶三车 的眼里, 玉姑 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
词语解释:打腿  拼音:dǎ tuǐ
下跪。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老元帅!小人剑甲在身,不能打腿,唤小将有何事?” 明 无名氏 《岳飞精忠》头折:“ 粘罕 云:‘剑甲在身,不能打腿。’”
词语解释:护腿  拼音:hù tuǐ
(1).棒球、垒球等运动员保护小腿的运动器材。
(2).套在马匹胫骨部分的半圆筒状护具。马球比赛时使用,以防马球或球拐碰伤马匹。
(3).保护腿部。《羊城晚报》1985.11.13:“卧床治疗两个半月的 古广明 已经痊癒,前天拆除了护腿石膏夹板。”
词语解释:拉后腿  拼音:lā hòu tuǐ
比喻利用亲密关系或感情牵制别人行动。亦指局部的工作上不去影响着全局。 曾克 《战地婚筵》:“老婆是给自己娶的,对象就要好生注意注意。要是自己决心革命一辈子,找个拉后腿的就不行。” 金近 《小猪要治病》:“你快快去,快快回,别叫你妈拉后腿!”亦省作“ 拉腿 ”。《人民日报》1974.1.9:“西部地区上去了,对全县促进很大;上不去,对全县拉腿也大。”《花城》1981年第6期:“她一拉腿,我一时错拿主意,就辞职不干啦。”
词语解释:抱粗腿  拼音:bào cū tuǐ
比喻巴结、攀附有钱有势的人。《三侠五义》第七六回:“顺着 马强 的竿儿往上爬,一味的抱粗腿。”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 贾 家的狗腿子站在那高高的门楼子上喊了半天,门前只有几个穿袍戴帽专爱抱粗腿的人,在赤手空拳地喳喳呼呼,叹息不已。”
词语解释:小腿  拼音:xiǎo tuǐ
人体下肢从膝至踝骨的部分。《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把一隻小膊一条小腿跌成了两截。”
词语解释:撒裤腿  拼音:sā kù tuǐ
见“ 撒裤脚 ”。
词语解释:撒裤脚  拼音:sā kù jiǎo
亦作“ 撒裤腿 ”。 裤脚口宽大的裤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容’讲的不是梳鬅头,甩大袖,穿撒裤脚儿,裁小底托儿就得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前头的一个,白面皮圆盘脸,戴着顶旧了的学生帽,穿一件白洋布对门衫子,蓝布裤子撒裤腿。”
词语解释:撒腿  拼音:sā tuǐ
放开脚步。 茅盾 《秋收》一:“ 小宝 一瞧神气不对,撒腿就跑。”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在山上放哨的二木匠大撒腿跑了下来。”
词语解释:火腿  拼音:huǒ tuǐ
(1).腌制的猪腿。经多次加工,色泽鲜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京职·光禄官窃物》:“ 万历 十八年,光禄署丞 茅一柱 盗署中火腿,为堂官所奏,上命送刑部。”
(2).讥刺语。犹言狗腿。 梁启超 《新罗马》第三出:“你更使惯着那两条火腿,少不免贼多从贼,兵多从兵。”
词语解释:溜腿  拼音:liū tuǐ
不以全速或正常速度走
词语解释:潭腿  拼音:tán tuǐ
拳术名。相传为 山东 龙潭寺 僧所创,故名。或曰,为 河南 谭氏 所创,谭,误为“潭”。一说,即弹腿,发腿时出以激力,取弹射之势,故名。潭腿为北派拳术,可分两家:一为十二路,常书作“潭腿”, 清 霍元甲 设精武体育会于 沪 ,曾以此授徒;一为十路,常书作“弹腿”,相传为回教徒所传,盛行于 鲁 、 豫 各省。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的女人,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汉 朝就确已有一种‘利屣’……不但走着爽利,‘潭腿’似的踢开去之际,也不至于为裙子所碍。” 王统照 《号声·司令》:“他在晓露未干的时候便跑到操场里耍了一套潭腿,这是他自小学的武艺。”
词语解释:开腿  拼音:kāi tuǐ
方言。迈开脚步。 高凤阁 《垫道》:“他们抢着自己拉着合适的绳套,开腿就走。”
词语解释:拖后腿  拼音:tuō hòu tuǐ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 赵树理 《三里湾·菊英的苦处》:“﹝我﹞没有能像人家那些进步的妇女来动员他参加志愿军,可是也没有学那些落后妇女来拖后腿。”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
词语解释:拔腿  拼音:bá tuǐ
快速起步;迈步。《花城》1981年第2期:“ 金德 忽然一阵激动,丢下了面盒,拔腿飞奔着冲进了他的阁楼里。”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她忽然拔腿从后面追上来。”
词语解释:拔不出腿  拼音:bá bù chū tuǐ
比喻事情繁忙,摆脱不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我总说要去看看,总没空儿。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事情,拔不出腿。”
词语解释:拉腿  拼音:lā tuǐ
见“ 拉后腿 ”。
词语解释:拉后腿  拼音:lā hòu tuǐ
比喻利用亲密关系或感情牵制别人行动。亦指局部的工作上不去影响着全局。 曾克 《战地婚筵》:“老婆是给自己娶的,对象就要好生注意注意。要是自己决心革命一辈子,找个拉后腿的就不行。” 金近 《小猪要治病》:“你快快去,快快回,别叫你妈拉后腿!”亦省作“ 拉腿 ”。《人民日报》1974.1.9:“西部地区上去了,对全县促进很大;上不去,对全县拉腿也大。”《花城》1981年第6期:“她一拉腿,我一时错拿主意,就辞职不干啦。”
词语解释:一条腿  拼音:yī tiáo tuǐ
谓通同一气。《金瓶梅词话》第八回:“老身知道他与我那冤家一条腿儿。”《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你大妗子的兄弟叫你大舅大酒大肉的只合他一条腿,不合你妗子一条腿。”
词语解释:柳木腿  拼音:liǔ mù tuǐ
方言。高跷。《解放日报》1945.2.18:“柳木腿可以扮新的,如《自卫军》等,并可以加唱新曲子。”
词语解释:拐腿  拼音:guǎi tuǐ
瘸子。指腿不便于行走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七回:“ 李有红 背着米袋,装做个拐腿,一跌一蹶地来到门上。”
词语解释:戳腿  拼音:chuō tuǐ
拳脚套式之一。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四》:“北方人可怜南方人太文弱,便教给他们许多拳脚:什么‘八卦拳’‘太极拳’,什么‘洪家’‘侠家’,什么‘阴截腿’‘抱桩腿’‘谭腿’‘戳腿’……”
词语解释:弯腿  拼音:wān tuǐ
家具腿部的向外弯曲部分,即腿和框架交接处下面的部分
安妮女王(Queen Anne)式和契彭得尔(Chippendale)式家具中常用的家具腿的形式。从它所支承的结构处先向外弯,然后向下逐渐变细而向内反弯,至末端有装饰性脚
词语解释:歇腿  拼音:xiē tuǐ
犹歇脚。休息。《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可巧儿见他刁着一根小烟袋儿,交叉着手,靠着窗臺儿在那里歇腿儿呢。”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刚跟 八爷 进来,到这儿来歇歇腿,抽口烟。”
词语解释:就棍打腿  拼音:jiù gùn dǎ tuǐ
喻乘便或顺势行事。《三侠五义》第四十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老舍 《赵子曰》十七:“ 魏女士 既有意於你,你为何不‘就棍打腿’和他拉拢拉拢?”
词语解释:戌腿  拼音:xū tuǐ
浙江省 金华 一带在腌制火腿时,为了增加香味,常杂以狗腿,称之为戌腿。
词语解释:泥巴腿  拼音:ní bā tuǐ
泥腿。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 韦老师 说,饭不是神给吃的,也摊不到是你们泥巴腿给我们吃的!”参见“ 泥腿 ”。
词语解释:泥腿  拼音:ní tuǐ
指农民。旧时多用于对农民的蔑称。《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听见説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十月》1981年第4期:“在 叶三车 的眼里, 玉姑 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
词语解释:弹腿  拼音:dàn tuǐ
也称“潭腿”。注重腿功的一种拳术。以拳法、掌法为基本手法,腿法则主弹踢、蹬踹。步型多弓步、马步。流行的有十二路弹腿、十路弹腿和六路弹腿。
词语解释:粗腿  拼音:cū tuǐ
喻撑腰的人;有权势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五回:“村里一定有粗腿!逼出口供来报给皇军,又是一宗大进项。” 邹志安 《粮食问题》:“他们认为 李定国 在任何上级跟前都吃得开,并且有省委 严常理 那条粗腿,谁也搬不动他,弄得不好就要倒霉。”
词语解释:素火腿  拼音:sù huǒ tuǐ
(1). 江 浙 一带称笋脯为素火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越 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
(2).一种形似火腿的素食品。以豆腐皮加佐料制成。
词语解释:圈盘腿  拼音:quān pán tuǐ
即罗圈腿。向外弯曲的畸形腿。《西游记》第三五回:“那山上都是些洼踏不平之路;况他又是个圈盘腿,拐呀拐的走着。”
词语解释:哨腿  拼音:shào tuǐ
长腿。指高个子。 金 元好问 《王先生予可》:“﹝ 王予可 ﹞为人躯干雄伟,皃亦奇古……衣长不能掩脛,故时人有哨腿 王 之目。”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丞相差某领五百哨腿 关西 汉,直至古城。”
词语解释:裤腿  拼音:kù tuǐ
亦作“裤腿”。
(1).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红楼梦》第六三回:“﹝ 芳官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拼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緑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2).旧时缠足妇女于裤下另制布的筒状物缚于踝间,前遮足面,后蔽足根。《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 蕙莲 於是搂起裙子来与 玉楼 看,看见他穿着两双红鞋在脚上,用纱緑线带儿扎着裤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脚下的裤腿儿看不清楚,原故是登着一双大红香羊皮挖云实纳的平底小靴子。”
词语解释:吃虱留大腿  拼音:chī shī liú dà tuǐ
亦作“喫蝨留大腿”。形容小气,悭吝。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喫蝨留大腿。 宋玉 《小言赋》:‘烹蝨脛,切蟣肝,会九族而同嚌,犹委餘而不殫。’按俗誚细小者曰:‘喫蝨留大腿’本此。”
词语解释:吃虱子留后腿
亦作“喫蝨子留后腿”。 形容小气,悭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东阁下排着筵席,原来 李克用 喫蝨子留后腿的人,因见 白娘子 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词语解释:吃虱子留后腿  拼音:chī shī zi liú hòu tuǐ
亦作“喫蝨子留后腿”。形容小气,悭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东阁下排着筵席,原来 李克用 喫蝨子留后腿的人,因见 白娘子 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词语解释:吃虱留大腿
亦作“喫蝨留大腿”。 形容小气,悭吝。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喫蝨留大腿。 宋玉 《小言赋》:‘烹蝨脛,切蟣肝,会九族而同嚌,犹委餘而不殫。’按俗誚细小者曰:‘喫蝨留大腿’本此。”
词语解释:罗圈腿  拼音:luó quān tuǐ
向外弯曲的畸形下肢。多由佝偻病引起。
词语解释:绑腿  拼音:bǎng tuǐ
裹腿的布带。 沙汀 《闯关》一:“他可以毫不吃力的扎好自己的绑腿了。” 茹志鹃 《前辑错了的故事》六:“腿上绑腿打得紧腾腾的,腰扎宽皮带,左右掖着四个手榴弹。”
词语解释:后腿  拼音:hòu tuǐ
(1).昆虫或四肢动物长在身体后部的两条腿。
(2).指人行走时支撑在后面的腿。
词语解释:绊子腿  拼音:bàn zǐ tuǐ
见“ 绊子 ”。
词语解释:绊子  拼音:bàn zǐ
亦称“ 绊子腿 ”。 用腿脚绊倒对方的一种招数。也比喻害人的手段。《西游记》第八一回:“那怪把 行者 使个绊子腿,跌倒在地。”《红楼梦》第六五回:“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花城》1980年第7期:“天晓得,这中间还有啥绊子和陷坑呢。”
词语解释:裹腿  拼音:guǒ tuǐ
(1).即膝裤。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七节:“南方妇女扎裤脚管者不多,到了寒冷时,用装有棉花的直筒式的裹腿(考究的用锦绣)包裹于小腿部分,上有二带系于胫上,在裤子之内覆及足背,也叫做‘膝裤’。”参见“ 膝裤 ”。
(2).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士兵行军时常用以保护腿部并使步履轻便有劲。 吴组缃 《山洪》二一:“这一天过的是 安徽 队伍,士兵们灰布棉军衣,皮带裹腿都齐整。” 艾芜 《还乡记》:“随便一看,正像一个普通的兵士,穿着短裤,草鞋,脚杆上缠着黄色的裹腿。”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望都壁画伍佰八人》:“伍佰著行縢。行縢古称‘邪幅’,即今‘裹腿’或‘绑腿’。”
词语解释:膝裤  拼音:xī kù
古时对无底半袜(亦称裤腿)、袜均称“膝裤”。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太真 著鸳鸯并头莲锦袴袜……袴袜,今俗称膝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 唐 诗尤众,至 杨妃 马嵬 所遗,足徵 唐 世妇人皆着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谓之膝裤。恐古罗袜或此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袜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首帕。”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雅游》:“余见河房诸姬,咸以素帛製为小袜,似膝裤而有底。”
词语解释:寒腿  拼音:hán tuǐ
谓腿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二:“怪不得我这寒腿有点沉哩,看来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谚语要应点了!” 乔羽 《果园姐妹》第四场:“姥姥是个寒腿,站久了就打颤。”
词语解释:宣腿  拼音:xuān tuǐ
云南省 宣威县 出产的火腿。也叫宣威腿或云腿。
词语解释:狗腿  拼音:gǒu tuǐ
喻替主子奔走帮凶的人。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蚓悔》:“凭他狗腿乌龟,不异至亲好友。” 李季 《五月端阳·羊羔》诗:“洋大人怀恨下毒手,派狗腿,打黑枪,父母双亡。”亦作“ 狗腿子 ”。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你不过是他的小狗腿子,只要肯学好,还有希望。”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汤阿英 和母亲逃到 上海 的第二天, 朱老虎 派狗腿子 苏沛霖 账房先生到 汤 家来要人。”
词语解释:独脚腿  拼音:dú jiǎo tuǐ
指孤立无援的一人。《水浒后传》第一回:“两个哥哥没了,你是个独脚腿,每事也要戒些性子。”
词语解释:坠腿  拼音:zhuì tuǐ
喻牵累、牵挂;使人有后顾之忧。例如:有家庭琐事坠腿,不能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
词语解释:瘸腿  拼音:qué tuǐ
腿由于创伤、缺陷或极度劳累而致残了
词语解释:盘腿  拼音:pán tuǐ
坐时两腿盘曲交迭。《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安公子 ﹞随把个马褥子铺在炕沿上,盘腿坐好。”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 李诚 盘腿坐在老乡的炕沿上,肘子支着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