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肺腑脏腑绣腑深铭肺腑托肺腑沁入肺腑痛彻心腑 
六腑胏腑托肺腑感深肺腑沁人心腑刿鉥心腑  
肝腑心腑五脏六腑感人肺腑沁人肺腑襟腑  

词语解释:肺腑  拼音:fèi fǔ
(1).肺部。泛指人体的内脏。犹言心头、胸口、肚子里。《山经》《相冢书》:“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宋 王安石 《一日不再饭》诗:“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久而寒沁肺腑,如卧层冰积雪中,苦不可忍。”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再过些时,这里一定是满山茉莉花香,香风阵阵,沁入肺腑。”
(2).同“ 肺附 ”。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初即位,富於春秋, 蚡 ( 田蚡 )以肺腑为京师相。” 司马贞 索隐:“腑音府,肺音废,言如肝肺之相附。又云:杮,木札;附,木皮也。”《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吾託肺腑,死国难固其所,若则走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其实 满清 统治者的肺腑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便被贿赂熏染得秽浊不堪。”
(3).比喻极亲近的人。《南齐书·谢朓传》:“ 遥光 又遣亲人 刘渢 密致意於 朓 ,欲以为肺腑。” 明 李贽 《答陆思山书》:“此老胸中甚有奇抱,然亦不见有半箇奇伟卓絶之士在其肺腑之间,则亦比今之食禄者聪明忠信,可敬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兄妹肺腑,岂忍膜置,不一规诫乎?”
(4).比喻内心。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覊。”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诗从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逆旅孤臣,过蒙优宠,啣报之诚,结於肺腑。” 巴金 《随想录·再谈〈望乡〉》:“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
词语解释:六腑  拼音:liù fǔ
指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鬼谷子·本经阴符》:“安静五臟,和通六腑。” 唐 曹邺 《故人寄茶》诗:“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词语解释:肝腑  拼音:gān fǔ
比喻真心诚意。 明 李东阳 《成国庄简公挽诗》序:“其道义之相孚,肝腑之相託,虽 桓氏 之於 鲍宣 , 李氏 之於 孙明 ,復有不是过。”
词语解释:脏腑  拼音:zàng fǔ
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人之将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改梦》:“北地雪高冰厚,食炕餐煤,粪灰填于耳鼻,沟秽中于臟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从次日起,他们便如法泡製起来,无非是寒热兼施,攻补并进,拿着 苟才 的臟腑,做他药石的战场。”
词语解释:胏腑  拼音:fèi fǔ
同“ 肺腑 ”。
(1).比喻帝王的亲戚。《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胏腑,位极人臣。”一本作“ 肺腑 ”。
(2).比喻内心。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媿捧芝兰赠,还披胏腑呈。”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胏腑。”
词语解释:心腑  拼音:xīn fǔ
(1).犹心脏。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及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 冰心 《南归》:“我们俯下去偎着母亲的脸,只觉冷彻心腑。” 梁斌 《红旗谱》三七:“他挺身立在千万人的前面,讲起话来,如同霹雳闪电,一句句劈进人的心腑。”
(2).比喻真诚。 清 方苞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出所为诗,以心腑相示。” 梁斌 《播火记》三一:“两个人抽着烟,说了一会子心腑话。”
词语解释:绣腑  拼音:xiù fǔ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令问 ﹞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臟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遂用“绣腑”比喻才华出众、文辞华丽。 宋 晁补之 《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诗:“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殫家安用许。”
词语解释:托肺腑  拼音:tuō fèi fǔ
见“ 託肺附 ”。
词语解释:托肺附  拼音:tuō fèi fù
谓为帝室近亲。
词语解释:五脏六腑  拼音:wǔ zàng liù fǔ
见“ 五藏六府 ”。
词语解释:五藏六府  拼音:wǔ zàng liù fǔ
亦作“ 五臟六腑 ”。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黄庭内景经·心神》:“六腑五藏神体精。” 梁丘子 注:“心肝肺肾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五臟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长沮桀溺语》:“五藏六府,尚有未洁。” 杨朔 《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参见“ 五藏 ”、“ 六府 ”。
词语解释:深铭肺腑  拼音:shēn míng fèi fǔ
深深铭记于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我合你三载相依,多承你与我掌持这小小门庭,深铭肺腑,容当再报。”
词语解释:感深肺腑  拼音:gǎn shēn fèi fǔ
犹言感人肺腑。《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过道臺 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纔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词语解释:感人肺腑  拼音:gǎn rén fèi fǔ
见“ 感人肺肝 ”。
词语解释:感人肺肝  拼音:gǎn rén fèi gān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髮皆耸。”亦作“ 感人心脾 ”。 清 顾彩 《焚琴子传》:“﹝ 琴子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今多作“感人肺腑”。 常贵田 《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词语解释:托肺腑  拼音:tuō fèi fǔ
见"托肺附"。
词语解释:沁人心腑  拼音:qìn rén xīn fǔ
同“ 沁人心脾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时尚小令》:“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掛枝儿》二曲……举世传诵,沁人心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三:“ 老王 手里拿了五枝腊梅进来,上面真的只有少数花朵开放,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腑的清香。”
词语解释:沁人肺腑  拼音:qìn rén fèi fǔ
同“ 沁人心脾 ”。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九章:“﹝ 焦淑红 ﹞闻到一股子沁人肺腑的新麦的清香。”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虽然这花的雾气看不见颜色,但却给满天空都铺上了一层沁人肺腑的味儿。”
词语解释:沁入肺腑  拼音:qìn rù fèi fǔ
渗入人的内脏。喻指感受极深。例如: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初·张岱《陶庵梦忆·乳酪》
亦作“沁入心脾”
词语解释:沁入心脾  拼音:qìn rù xīn pí
同“ 沁人心脾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輒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 兰儿 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词语解释:刿鉥心腑  拼音:guì shù xīn fǔ
形容穷思苦索,刻意为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夫劌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亦作“ 劌鉥肝肾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江橙里 词清远而藴藉, 沉沃田 称其‘劌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
词语解释:襟腑  拼音:jīn fǔ
心胸;襟怀。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 唐 源乾曜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安人在勤恤,保大殫襟腑。”
词语解释:痛彻心腑  拼音:tòng chè xīn fǔ
痛楚深彻于心底脏腑。形容受到极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