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腊月腊破腊风腊花腊冽腊缚腊赐腊克
腊雪腊醅腊味腊酎腊序腊八米腊飨腊八蒜
腊酒腊八腊鼓腊茶腊八面腊八会腊八醋腊八豆
腊日腊底腊肉腊鸡腊梨腊鸡头腊人腊鼻
腊梅腊候腊祭腊剂腊面腊肠腊会腊酝
腊尾腊蚁腊药腊糟腊田腊肥腊八粥 

词语解释:腊月  拼音:là yuè
农历十二月。《史记·陈涉世家》:“腊月, 陈王 之 汝阴 ,还至 下城父 。” 唐 骆宾王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诗:“緑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腊月的日子格外易过,不觉又到了新年。”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赶回来的那天,已是腊月中旬了。”
词语解释:腊雪  拼音:là xuě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 泰山 呈腊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尝爱 西湖 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腊雪》:“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
词语解释:腊酒  拼音:là jiǔ
腊月酿制的酒。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缾素蚁腊酒香,金鞍白马紫游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清 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 毘陵 腊酒白如酥,取助官厨不用沽。”
词语解释:腊日  拼音:là rì
(1).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引 汉 荀悦 《汉纪》:“ 南阳 阴子方 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唐 杜甫 《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腊日,寺院送麵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
(2).泛指农历十二月的时候。《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 山东 人年例,腊日上坟。” 张志民 《梅园青松·周总理啊,就在我们身旁》诗:“整整一年了,又一度隆冬数九--腊日景象。”
词语解释:腊梅  拼音:là méi
落叶灌木。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 明 谢谠 《四喜记·他乡遇故》:“沉醉金樽且放怀,雪飞江上腊梅开。” 清 赵翼 《素食招梦楼佩香小集》诗:“春茗烹当重醖酒,腊梅开作辟寒香。” 金近 《腊梅花》诗:“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腊梅开得旺。”
词语解释:腊尾  拼音:là wěi
农历年末。 宋 宋祁 《守岁》诗:“夜寒穷腊尾,春色併年初。” 清 张问陶 《梅花》诗:“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词语解释:腊破  拼音:là pò
谓腊尽春回。 唐 杜甫 《白帝楼》诗:“腊破思端綺,春归待一金。” 唐 杜牧 《奉和白相公长句四韵》:“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 南山 对 未央 。”
词语解释:腊醅  拼音:là pēi
腊月酿制的酒。 清 吴伟业 《怀王奉常烟客》诗:“犹喜梅花开遶屋,腊醅初熟草堂中。”
词语解释:腊八  拼音:là bā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成道日,寺院于是日诵经,举行法会,民间亦视为盛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老舍 《骆驼祥子》八:“年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儿已是腊八。” 姚雪垠 《长夜》二八:“每到年节,全家人从腊八过了就开始忙起来。”
词语解释:腊底
年底,农历十二月底
词语解释:腊候  拼音:là hòu
犹言寒冬时节。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前蜀 韦庄 《颍阳县》诗:“树老风声壮,山高腊候浓。”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岁律峥嶸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
词语解释:腊蚁  拼音:là yǐ
即腊酒。蚁,酒面上的浮沫,代称酒。 金 周昂 《代书寄大元伯》诗:“南园腊蚁记同倾,一纸书来万里情。”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喜尊盈腊蚁,俎有山肴。”
词语解释:腊风  拼音:là fēng
腊月的寒风。 宋 曾巩 《多雨》诗:“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
词语解释:腊味  拼音:là wèi
(1).指腊酒。 唐 杜甫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清 孙枝蔚 《除夕饮吴维申舍人寓斋》诗:“帘动春风入,杯宽腊味留。”
(2).腊鱼、腊肉、腊鸡、腊鸭等食品的总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一:“ 徐义德 的汽车随着人群慢慢开到新雅粤菜馆,他跳下车子,走进去,里面 广东 腊味的香气扑鼻而来。”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五日》:“我出去买了些烧鸭、腊味和点心,准备她们来时一起在家里吃。”
词语解释:腊鼓  拼音:là gǔ
(1).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 汉 高诱 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竝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2).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唐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诗:“寒塘敛暮雪,腊鼓迎春早。” 宁调元 《海上次韵答天梅》:“残雪未消成腊鼓,新元弹指过 黄龙 。”
词语解释:腊肉  拼音:là ròu
干肉。《易·噬嗑》:“噬腊肉,遇毒。” 朱熹 本义:“腊肉,谓兽腊,全体骨而为之者,坚韧之物也。”《南史·宋纪下·明帝》:“以蜜渍鱁鮧,一食数升,噉腊肉常至二百臠。”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噬嗑腊肉,或遇之毒,终利用狱。”
冬天腌制的肉类。 陈元靓 《岁时广记·寒食上·煮腊肉》《岁时杂记》:“去岁腊月糟豚肉掛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煑,其味甚珍。”《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诸葛天申 吃着,説道:‘这就是腊肉!’” 谢觉哉 《不惑集·关于相猪》:“冬天腌上十多只猪做很考究的腊肉,很好吃;我在那里教一年书,吃腊肉的日子很多。”
词语解释:腊祭  拼音:là jì
古时岁终祭祀。《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 唐 孔颖达 疏:“以欲腊祭之时,暂出田猎以取禽。”《汉书·武帝纪》“比腊” 唐 颜师古 注:“腊者,冬至后腊祭百神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腊祭之名,起於三代,废於 始皇 ,而兴於 汉 也。”
词语解释:腊药  拼音:là yào
腊冬所制药剂。多供滋补用。 宋 陆游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五:“鬭飣春盘儿女喜,擣簁腊药婢奴忙。”按, 宋 梅尧臣 有《题腊药》诗,亦指此。
词语解释:腊花  拼音:là huā
即腊梅。 宋 姜夔 《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 俞商卿 銛朴翁 同寓 新安溪 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参见“ 腊梅 ”。
词语解释:腊梅  拼音:là méi
落叶灌木。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 明 谢谠 《四喜记·他乡遇故》:“沉醉金樽且放怀,雪飞江上腊梅开。” 清 赵翼 《素食招梦楼佩香小集》诗:“春茗烹当重醖酒,腊梅开作辟寒香。” 金近 《腊梅花》诗:“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腊梅开得旺。”
词语解释:腊酎  拼音:là zhòu
腊月所酿之醇酒。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旗亭腊酎踰年熟,水国春寒向晚多。”
词语解释:腊茶  拼音:là chá
茶的一种。腊,取早春之义。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也称蜡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腊茶出於 剑 建 ,草茶盛於两 浙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如腊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岂可各是一物?”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老去淡生涯,虚掷年华,腊茶盂子太清些。”参见“ 蜡茶 ”。
词语解释:蜡茶  拼音:là chá
见“ 蜡面茶 ”。
词语解释:蜡面茶  拼音:là miàn chá
唐 宋 时 福建 所产名茶。《旧唐书·哀帝纪》:“ 福建 每年进橄欖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欖子宜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蜡茶》:“ 建 ( 建州 )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謁 普贤大士 铜像,国初敕 成都 所铸。有 太宗 、 真宗 、 仁宗 三朝所赐御製书百餘卷……蜡茶、塔、芝草之属。” 元 郝经 《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茶》:“ 苕溪渔隐 ( 胡仔 ) 至道 间添造石乳蜡面。”
词语解释:腊鸡  拼音:là jī
元 明 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南人在都求仕者,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詬,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物也,故云。”亦作“ 腊鸡头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至 嘉靖 间, 分宜 当国,而 高新郑 为史官。候於私宅时, 江西 乡衮求謁者旅集。及 分宜 延客入,皆鞠躬屏气, 高 因大笑。 分宜 问故, 高 对云:‘适见君出,而诸君肃謁,忆得 韩昌黎 《鬭鸡行》二句云: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 严 闻之,亦为破颜,盖俗号 江 右人为腊鸡头也。”
词语解释:腊剂  拼音:là jì
腊月所制的药剂。 宋 陆游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诗:“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词语解释:腊糟  拼音:là zāo
冬日酿酒的酒糟。用于腌制食物。 宋 苏轼 《次韵穆父马上寄颖叔》之一:“剩与故人寻土物,腊糟红麴寄駞蹄。” 元 耶律楚材 《赠蒲察元帅》诗之四:“春雁旅浇浓鹿尾,腊糟微浸软驼蹄。”
词语解释:腊冽  拼音:là liè
腊月的严寒。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威稜高腊冽,煦育极春温。”
词语解释:腊序  拼音:là xù
谓腊冬时节。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南洲》诗之四:“招招红袖玉山頽,此日重看腊序催。”
词语解释:腊八面  拼音:là bā miàn
见“ 腊麪 ”。
词语解释:腊面
亦称“ 腊八麪 ”。 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 明 宫中有腊八麪。”
词语解释:腊梨  拼音:là lí
瘌痢的谐音。指黄癣,或患黄癣者。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那一个是稀头髮腊梨,如今这个是剃头髮的和尚。”
词语解释:腊面  拼音:là miàn
亦称“ 腊八麪 ”。 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 明 宫中有腊八麪。”
词语解释:腊田  拼音:là tián
干枯的田。专指秋天缺少雨水时所耕之田。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秋,无雨而耕,絶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参见“ 脯田 ”。
词语解释:脯田  拼音:fǔ tián
枯干的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齐民要术·耕田》引 汉 《氾胜之书》:“秋,无雨而耕,絶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
词语解释:腊缚  拼音:là fù
梵语lava的音译。古 印度 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腊缚,旧经中作罗婆,六十怛杀那为一罗婆。”
词语解释:腊八米  拼音:là bā mǐ
腊八粥中配搭用的米,有大米、小米、江米、黄米、高粱米等。
词语解释:腊八会  拼音:là bā huì
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举行的诵经法会。相传 释迦牟尼 于此日降伏六师外道,为佛陀的得道日。
词语解释:腊鸡头  拼音:là jī tóu
见“ 腊鸡 ”。
词语解释:腊鸡  拼音:là jī
元 明 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南人在都求仕者,北人目为腊鸡,至以相訾詬,盖腊鸡为南方馈北人之物也,故云。”亦作“ 腊鸡头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至 嘉靖 间, 分宜 当国,而 高新郑 为史官。候於私宅时, 江西 乡衮求謁者旅集。及 分宜 延客入,皆鞠躬屏气, 高 因大笑。 分宜 问故, 高 对云:‘适见君出,而诸君肃謁,忆得 韩昌黎 《鬭鸡行》二句云: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 严 闻之,亦为破颜,盖俗号 江 右人为腊鸡头也。”
词语解释:腊肠  拼音:là cháng
副食品名。熟肉食的一种。猪的瘦肉泥加肥肉丁和淀粉、作料,灌入肠衣,再经煮烤制成。
词语解释:腊肥  拼音:là féi
指冬至到大寒时给小麦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词语解释:腊赐  拼音:là cì
汉 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后汉书·何敞传》:“国恩覆载,赏賚过度,但闻腊赐,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於空竭帑藏,损耗国资。”
词语解释:腊飨  拼音:là xiǎng
犹腊祭。《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其腊饗太庙及饗太清宫,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词语解释:腊八醋  拼音:là bā cù
旧俗,腊八日用醋泡蒜,封存多日,醋变辣,俗称“腊八醋”。 马三立 等《开粥厂》:“四两卤虾油,一罐腊八醋。”
词语解释:腊人  拼音:là rén
古官名。天官之属。《周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
词语解释:腊会  拼音:là huì
古代腊祭时的集会。《三国志·吴志·丁奉传》:“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后汉书·郑玄传》“﹝ 玄 ﹞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李贤 注引《郑玄别传》:“ 玄 年十一二,随母还家,正腊会,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
词语解释:腊八粥  拼音:là bā zhōu
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僧众,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寳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红楼梦》第十九回:“明儿是腊八儿了,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 沉从文 《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词语解释:腊克  拼音:là kè
[英lacquer]清喷漆的通称。
词语解释:腊八蒜  拼音:là bā suàn
旧俗腊月初八,大蒜去皮后泡入醋中,数日后蒜的颜色变绿,略带酸味,称“腊八蒜”。
词语解释:腊八豆  拼音:là bā dòu
腊八粥中配搭用的豆,有红小豆、豇豆、杂小豆、芸豆、绿豆等。
词语解释:腊鼻
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词语解释:腊酝  拼音:là yùn
腊月所酿之酒。 唐 吴融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醖还因熟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