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麟脯枣脯胃脯膊脯靥脯鳝脯漏脯白脯
酒脯市脯鱼脯腶脯凤胏麟脯束蒲为脯拍胸脯瘃脯
鹿脯进脯修脯锻脯螟脯杏脯河祗脯 
栮脯果脯束脯送爵荐脯馔脯榛脯朊脯 
笋脯松皮脯獾脯萐脯遗脯追复脯福脯 
醢脯豆脯麋脯脩脯乾脯干脯苔脯 
燕脯箑脯膳脯肥脯郁肉漏脯梅花脯肉脯 
鲊脯敛脯芗脯胸脯沽酒市脯火脯瓠脯 

词语解释:麟脯  拼音:lín fǔ
干麒麟肉。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餚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於内外。擘脯行之如栢灵,云是麟脯也。” 宋 刘过 《四犯剪梅花·上建康钱大郎寿》词:“麟脯杯行,狨韉坐稳,内家宣劝。” 清 周亮工 《己丑佟怀东斋中分得麻姑降蔡经家》诗:“未能控鹤分麟脯,愿见牵牛渡鹊梁。”
词语解释:酒脯  拼音:jiǔ fǔ
酒和干肉。后亦泛指酒肴。《周礼·秋官·司盟》:“既盟,则为司盟共祈酒脯。” 唐 韩愈 《祭竹林神文》:“谨以酒脯之奠,再拜稽首,告於竹林之神。” 清 唐甄 《潜书·食难》:“今者贾客满堂,酒脯在厨,日得微利以活家人。”
词语解释:鹿脯  拼音:lù fǔ
鹿肉干。《礼记·内则》:“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郑玄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点羊头、脆筋巴子、薑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菓。” 清 何镛 《乘龙佳话·宾筵》:“真个鹿脯豹胎,麟肝凤髓,无一不陈。”
词语解释:栮脯  拼音:ěr fǔ
干木耳。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 唐安 薏米白如玉, 汉嘉 栮脯美胜肉。” 宋 陆游 《食野菜》诗:“可怜 龙鹤山 中菜,不伴 峨嵋 栮脯来。”
词语解释:笋脯  拼音:sǔn fǔ
把笋煮熟晾晒、加以调料的食物。 元 虞集 《奉别阿鲁灰东泉学士游瓯越》诗:“笋脯尝红稻,蓴羹斫白鱼。” 清 陈维崧 《五月词》:“五月 荆 南饶好味,笋脯茶油、都上 蛟桥市 。细切黄瓜凉欲嚏,厨香正熟长腰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越 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
词语解释:醢脯  拼音:hǎi fǔ
肉酱和干肉。 清 归庄 《噫嘻》诗之一:“招魂无衣裳,奠尸缺醢脯。”
词语解释:燕脯  拼音:yàn fǔ
燕肉干。传说龙嗜食之。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 河伯 轩窗通贝闕,水宫帷箔卷冰綃。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参见“ 烧燕 ”。
词语解释:烧燕  拼音:shāo yàn
亦作“ 烧鷰 ”。 烤熟的燕肉。传说龙嗜食之。 唐 梁载言 《梁四公记·震泽洞》:“ 杰公 曰:‘龙畏蜡,爱美玉及空青,而嗜燕,若遣使通信,可得宝珠。’帝闻大喜……以蜡涂 子春 等身及衣佩,乃齎烧燕五百枚,入洞穴,至龙宫。守门小蛟闻蜡气,俯伏不敢动。乃以烧燕百事赂之,令其通问,以其上上者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嘉。” 宋 苏轼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未暇然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虯。”按,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龙之性麄猛而畏蜡,爱玉及空青而嗜烧鷰肉,故食鷰肉人,不可渡海。”
词语解释:鲊脯  拼音:zhǎ fǔ
腌制的鱼干。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赵清献公 ﹞早不茹荤……晚略取肉及鮓脯于家,盖不能终日食素。”
词语解释:枣脯  拼音:zǎo fǔ
枣子制成的果干。《史记·滑稽列传》:“ 楚庄王 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枣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枣脯法:切枣曝之,乾如脯也。”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嶂图》诗:“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元 吴莱 《忆寄方子清》诗:“生徒脩枣脯,祭品受葅臡。”
词语解释:市脯  拼音:shì fǔ
(1).买来的肉食品。《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2).买肉。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餘闲。” 宋 岳珂 《桯史·紫宸廊食》:“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
词语解释:进脯  拼音:jìn fǔ
上肉食。 刘半农 《学徒苦》诗:“一日三餐,学徒侍食进脯。”
词语解释:果脯  拼音:guǒ fǔ
蜜饯的一种。一般指以鲜果直接用糖液浸煮后,晒干或烘干的干性制品。特点是果身干爽,保持鲜果原色,质地透明。
词语解释:松皮脯  拼音:sōng pí fǔ
用松皮里层含脂部分作香料晒制的肉干。 唐 王绩 《食后》诗:“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参见“ 松皮 ”。
词语解释:松皮  拼音:sōng pí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金 朱弁 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於凿取及煮成者。”
词语解释:豆脯  拼音:dòu fǔ
豆腐。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上:“﹝豆脯﹞ 汉 淮南王 造。《稗史》:‘ 刘安 作豆脯,俗作腐,非。腐,烂也。当作脯,象其似肉脯也。’”
词语解释:箑脯  拼音:shà fǔ
传说 尧 时厨中自生之肉脯。形薄如扇,故称。《竹书纪年》卷上:“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儒者言箑脯生於庖厨者,言厨中自生肉脯,薄如箑形,摇鼓生风,寒凉食物,使之不臰。”
词语解释:敛脯  拼音:liǎn fǔ
社日饮食。 宋 陈造 《房陵》诗之七:“丁寧向去坐年日,要似如今敛脯时。”自注:“年日饮食曰坐年,社日曰敛脯。”
词语解释:胃脯  拼音:wèi fǔ
食物名。将羊肚煮熟,和以五味,晒干而成。《史记·货殖列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 司马贞 索隐引 晋灼 曰:“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燖羊胃,以末椒薑粉之讫,暴使燥,则谓之脯。”
词语解释:鱼脯  拼音:yú fǔ
鱼鲞。 明 朱朴 《大麦谣》:“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畊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四十。” 徐朝夫 《出租人》:“在我家里,不说鱼脯海参,一天半斤肥肉是笃定有的。”
词语解释:修脯  拼音:xiū fǔ
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通“ 脩 ”。干肉。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札五首》之二:“今以百金之修脯,而自儕於狎客豪奴,岂特飢渴之害而已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然必孤贫之士乃容执贄,修脯皆无,几簞瓢屡空,晏如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芸 既长,嫻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克昌 从师修脯无缺。”参见“ 脩脯 ”、“ 束脩 ”。
词语解释:束脯  拼音:shù fǔ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盾 猎于 首山 ,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赵盾 复与之肉脯二束。后翳桑之饿人为 晋灵公 甲士, 灵公 将杀 赵盾 ,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淮南子·缪称训》:“ 僖负羈 以壶餐表其閭, 赵宣孟 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餘。”《后汉书·崔駰传》:“ 原衰 见亷于壶飱, 宣孟 收德于束脯。”
词语解释:獾脯  拼音:huān fǔ
獾肉干。 宋 王安石 《北客置酒》诗:“山蔬野果杂飴蜜,獾脯豕腊加炰煎。”
词语解释:麋脯  拼音:mí fǔ
干麋肉。《礼记·内则》:“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皆有轩,雉免皆有芼。” 郑玄 注:“脯,皆析乾肉也。” 宋 苏辙 《巫山庙》诗:“神仙洁清非世人,瓦盎倾醪荐麋脯。”
词语解释:膳脯  拼音:shàn fǔ
泛指食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瑶峰》:“其抚 湘 时,其家人索属下贿不遂,故意阻其膳脯,以激公怒,而公枵腹终日,初无怨嗟。”
词语解释:芗脯  拼音:xiāng fǔ
以香料烹制的肉脯。《礼记·内则》:“鉅鑊汤,以小鼎薌脯於其中。” 郑玄 注:“薌脯,谓煮豚若羊於小鼎中,使之香美也。谓之脯者,既去皽,则解析其肉使薄,如为脯然。”
词语解释:膊脯  拼音:bó fǔ
干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其神 共工 ,祭之以生鱼八,玄酒,具清酒、膊脯,择巫之清洁辩言利辞者以祝。”按,《墨子·备梯》:“管酒块(或作槐)脯,寄于 大山 。” 孙诒让 间诂:“疑当作‘澄酒膊脯’。澄省作登,与管形近而误。膊与槐、块形亦相似。”
词语解释:腶脯  拼音:duàn fǔ
即腶脩。《左传·哀公十一年》:“道渴,其族 辕咺 进稻醴、粱糗、腶脯焉。” 汉 贾谊 《新书·先醒》:“﹝ 虢君 ﹞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吾飢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 清 方苞 《祭沧洲陈公文》:“公之在理,士民汹汹,輟耕废业,号泣而从,或奉壶飱,或持腶脯,谓公良食,公无我苦。”参见“ 腶脩 ”。
词语解释:腶脩
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 郑玄 注:“腶脩,擣肉之脯。” 陆德明 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 潮州 刺史 韩愈 ,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 宋 梅尧臣 《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
词语解释:锻脯  拼音:duàn fǔ
加姜桂并捶捣以制成的肉干。《周礼·天官·内饔》“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汉 郑玄 笺:“脩,锻脯也。” 贾公彦 疏:“谓加薑桂锻治之。若不加薑桂不锻治者,直谓之脯。”
词语解释:送爵荐脯  拼音:sòng jué jiàn fǔ
古代新妇婚后第二天初见舅姑时,先行祭礼,而后舅姑用酒食劳之。见《仪礼·士昏礼》。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古者舅姑饗妇,行一献之礼,送爵荐脯,直用主宾相酬酢者处之。诚以付託之重,莫敢不敬也。”
词语解释:萐脯  拼音:shà fǔ
见“ 萐莆 ”。
词语解释:萐莆  拼音:shà pú
亦作“ 萐脯 ”。亦作“ 萐甫 ”。 古代传侻中一种表示吉祥的神异的草。《春秋潜潭巴》:“君臣和得,道叶度中,则萐脯生於庖厨。”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孝道至则萐莆生庖厨。萐莆者,树名也。其叶大於门扇,不摇自扇,於饮食清凉助供养也。”《宋书·符瑞志下》:“萐甫,一名倚扇,状如蓬,大枝叶小,根根如丝,转而成风,杀蝇。 尧 时生於厨。”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灵芝、萐莆,与百果齐坼。”
词语解释:脩脯  拼音:xiū fǔ
(1).干肉。 唐 裴鉶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宋 韩琦 《苦热》诗:“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2).旧时亦指致送老师的薪金。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拮据操作,独任其艰辛,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以万金置田,以岁租为脩脯膏火资。”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察其贫者免出脩脯,稍赡者半之;郡院学者之脩脯,亦不过一钱至半元而止。”
词语解释:肥脯  拼音:féi fǔ
肥美的干肉。 晋 束晳 《劝农赋》:“受饶在于肥脯,得力在于美酒。”
词语解释:胸脯  拼音:xiōng pú
胸部;胸膛。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据情理难容忍,论所为忒狠毒,忍不住我怒气夯胸脯。”《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再入一步,踏住胸脯。”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不由人冷颼颼衝冠髮竖,热烘烘气夯胸脯。”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一:“ 胡大 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
词语解释:靥脯
颊边的酒窝
词语解释:凤胏麟脯  拼音:fèng fèi lín fǔ
凤凰和麒麟的肉。指珍贵的食品。
词语解释:螟脯  拼音:míng fǔ
墨鱼鲞。墨鱼的干制食品。经剖开去掉内脏后晒干而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伪墨艾纳》:“乌贼鱼暴乾,俗名螟脯。”
词语解释:馔脯
美食
词语解释:遗脯  拼音:yí fǔ
《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 ( 赵宣子 )田於 首山 ,舍于翳桑。见 灵輒 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簞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后以“遗脯”用为舍食遗母之典实。 清 丘逢甲 《漫遣三迭前韵》:“广柳佣衣亡将伏,骫桑遗脯饿人斯。”
词语解释:乾脯
即肉干。《诗·大雅·凫鹥》“尔殽伊脯” 唐 孔颖达 疏:“事尊不敢以褻美之味,直以所泲之酒及乾脯而已。”
词语解释:郁肉漏脯  拼音:yù ròu lòu fǔ
腐败变质的肉食。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篇·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注:“鬱肉,密器盖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着者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词语解释:沽酒市脯
买酒买菜
词语解释:鳝脯  拼音:shàn fǔ
鳝鱼干肉。
词语解释:束蒲为脯  拼音:shù pú wéi fǔ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选·潘岳〈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秦 相 赵高 指鹿为马,束蒲为脯, 二世 不觉。”
词语解释:杏脯  拼音:xìng fǔ
用杏子制作的蜜饯。
词语解释:榛脯  拼音:zhēn fǔ
泛指果品和菜肴。脯。干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你北堂截髮供榛脯。”
词语解释:追复脯  拼音:zhuī fù fǔ
脯名。传说食一片而复生一片,故名。《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有遗酒、追復脯焉,其味如鹿獐,食一片,復一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脯追復而不尽,犊稍割而无伤。”
词语解释:干脯  拼音:gàn fǔ
即肉干。《诗·大雅·凫鹥》“尔殽伊脯” 唐 孔颖达 疏:“事尊不敢以褻美之味,直以所泲之酒及乾脯而已。”
词语解释:梅花脯  拼音:méi huā fǔ
食品名。 宋 林洪 《山家清供·梅花脯》:“山栗、橄欖,薄切同拌,加盐少许同食,有梅花风韵,名梅花脯。”
词语解释:火脯  拼音:huǒ fǔ
烤熟的肉干。《礼记·内则》“布牛肉焉” 汉 郑玄 注:“熬於火上为之也,今之火脯似矣。”
词语解释:漏脯  拼音:lòu fǔ
隔宿之肉。古人认为此肉为漏水沾湿,有毒,食之可致人命。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故嗜酒者自抑於鴆醴,贪食者忍饥於漏脯。”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漏脯救饥,鴆酒解渴,非不暂饱,而死亦及之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故以善规人,如赠橄欖;以恶诱人,如餽漏脯也。”
词语解释:拍胸脯  拼音:pāi xiōng pú
谓负责,担保。《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有你老哥拍胸脯,兄弟还有甚么不放心的。”
词语解释:河祗脯  拼音:hé zhī fǔ
干鱼的别名。《事物异名录·饮食·干鱼》引 宋 王子韶 《鸡跖集》:“ 武夷君 食河祗脯。”原注:“乾鱼也。”
词语解释:朊脯  拼音:ruǎn fǔ
胃脯。
词语解释:福脯  拼音:fú fǔ
祭祀用的干肉。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皆太守自侍祠……福脯三十胊,县次传送京师。”
词语解释:苔脯  拼音:tái fǔ
水苔晒干为脯,可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集解﹞引 寇宗奭 曰:“陟釐,今人乾之,治为苔脯,堪啗。青苔亦可作脯食,皆利人。”
词语解释:肉脯  拼音:ròu fǔ
(1).肉干。《南史·张融传》:“﹝ 融 ﹞浮海至 交州 ,於海中遇风,终无惧色。方咏曰:‘乾鱼自可还其本乡,肉脯復何为者哉。’”
(2).食品名。把瘦肉切成薄片,加调味品制成的肉干。如:猪肉脯;牛肉脯。
词语解释:瓠脯  拼音:hù fǔ
瓠瓜干。 晋 程晓 《赠傅休奕》诗:“厥醴伊何,玄酒瓠脯。”《晋书·祖逖传》:“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词语解释:白脯  拼音:bái fǔ
淡干肉。《云笈七籤》卷六五:“又斋三日,以清酒五斤、白脯一二斤祠灶神矣。”
词语解释:瘃脯  拼音:zhú fǔ
腊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作五味脯法﹞用牛、羊、麞、鹿、野猪、家猪肉,或作条,或作片……腊月中作条者,名曰‘瘃脯’,堪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