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共14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脩竹脩史脩筠脩远脩领脩习脩实脩己
脩脩脩短脩坂脩设脩鱼脩夜脩好脩广
脩门脩祠脩理脩藻脩赋脩尚脩崇脩延
脩饰脩辞脩梁脩谒脩贡脩奉脩平脩威
脩身脩蛇脩采脩辞立诚脩谨脩德脩态脩姱
脩真脩眉脩述脩闾氏脩蹇脩嫭脩志脩完
脩道脩然脩长脩隔脩身洁行脩宫钱脩学脩定
脩持脩龄脩问脩除脩行脩慎脩扈脩术
脩补脩路脩迥脩齐脩革脩复脩撰脩坰
脩整脩士脩金脩鲲脩饬脩慝脩备脩同

词语解释:脩竹
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词语解释:脩脩  拼音:xiū xiū
(1).鸟羽尾疲敝貌。《诗·豳风·鸱鸮》:“予羽譙譙,予尾脩脩。”
(2).端正整齐貌。《荀子·儒效》“脩脩兮其用统类之行也。” 杨倞 注:“脩脩,整齐之貌。”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脩脩。”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诗:“巖壑树脩脩,白云如水流。”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四:“垒垒 北邙山 ,松柏何脩脩。” 清 黄鷟 《述别叙怀送何黼候之任阶州》诗之三:“初冬景物佳,巖菊犹脩脩。”
(3).修长美好貌。 宋 梅尧臣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诗:“谁怜脩脩影,只畏寒日过。” 宋 杨万里 《宿杨塘店》诗:“路旁松桂只十年,如今脩脩旧小小。”
(4).谨饬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林之际则绳坐疏班,锡鉢閒设,所谓脩脩释子、眇眇禪栖者也。”
(5).象声词。多形容风雨之声。 唐 姚合 《渚上行》:“微风屡此来,决决復脩脩。” 前蜀 贯休 《送薛侍郎贬峡州司马》诗:“花落扁舟香冉冉,草侵公署雨脩脩。” 宋 杨万里 《张丞相咏归亭》词之一:“若将游兮物之初,野风兮脩脩。”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墙外青山半在楼,山村尽晚雨脩脩。” 清 朱彝尊 《同诸君圣安寺饯曹检讨宜溥》诗:“列席亭槐阴,日午风脩脩。”
词语解释:脩门  拼音:xiū mén
原指 楚 都 郢 之城门,后常用以指代国都之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脩门些。” 王逸 注:“脩门, 郢 城门也。”一本作“ 修门 ”。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谁怜一麾出,终不反脩门。”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事大谬,转头流落,徒走出脩门。”
词语解释:脩饰  拼音:xiū shì
(1).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论语·宪问》:“为命, 裨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行人 子羽 脩饰之。”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今但与妻孥併力耕桑以图温饱,虽书册亦已一切弃去,况更能脩饰语言,作少年涂抹事乎?”
(2).梳妆打扮。《楚辞·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金 王若虚 《生日自祝》诗:“清晨闻喧呼,亲旧作生日,初我未免俗,随分畧脩饰。”
(3).整修装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黄巾 之乱,残毁穨闕, 魏 太和 景初 中,令长脩饰旧宇。” 宋 洪适 《隶释·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脩饰宅庙,更作二舆。”《宋书·武帝中》:“可改构榱桷,修饰丹青,苹蘩行潦,以时致荐。”
(4).修养德行。 汉 刘向 《列女传·契母简狄》:“ 契 母 简狄 ,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
(5).指提高学养。 唐 张九龄 《上封事》:“故於用人之际,不可不第高下。若高下不可妄干,天下士流,必刻意脩饰,思齐日众,刑政自清。”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愚以为父兄之所任而得官者,虽至正郎,宜皆不听任子弟,唯其能自脩饰,而越録躐次以至於清显者乃听。”
(6).合乎礼义。《荀子·子道篇》:“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脩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7).谓使之合乎礼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脩饰之,况餘事乎!”
(8).指讲究外表、形式。《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上颇脩饰,宫室、车服盛於 昭帝 时。”
(9).引申谓故意做作以取悦于人。《墨子·非儒下》:“ 孔 某盛容脩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迹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词语解释:脩身  拼音:xiū shēn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易·复》:“象曰:不远之復,以脩身也。”《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史记·五帝本纪》:“﹝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脩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来,不可胜数。” 清 王筠 《菉友臆说》:“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琐,或有照顾不到处,则出矣。”
词语解释:脩真  拼音:xiū zhēn
道教谓学道修行为脩真。《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这 卓员外 丧偶不娶,慕道脩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丘真人》:“大宗师 长春真人 ,姓 丘 氏……年十九,辞亲居 崑崙山 ,依道者脩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女即息于旁,自云脩真者,只打坐,不用睡也。”
词语解释:脩道  拼音:xiū dào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宋 苏舜钦 《火疏》:“夫贤君见变,能脩道以除凶。”
(2).遵循某种原则、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修整道路。《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脩道委积。”
词语解释:脩持  拼音:xiū chí
修行守道。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脩持总不拘行在,只在清风明月间。”
词语解释:脩补  拼音:xiū bǔ
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此桥经破落,復更脩补,今无復文字。”
词语解释:脩整  拼音:xiū zhěng
(1).检点,约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傅母见其妇道不正,諭之云……子之质聪达于事,当为人表式,仪貌壮丽,不可不自脩整。”
(2).严谨。《三国志·吴志·孙权步夫人传》:“内教脩整,礼义不愆。”《新唐书·韦陟传》:“然家法脩整,敕子 允 就学,夜分视之,见其勤,旦日问安,色必怡;稍怠则立堂下不与语。”
(3).犹整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西南侧城有 神马寺 ,树木脩整。”
词语解释:脩史  拼音:xiū shǐ
编撰史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史馆为讲读史官所聚集,皆无公座,至脩史之日,旋设十馆於东角门之右,事竣去之。”
词语解释:脩短  拼音:xiū duǎn
(1).长短。指物的长度。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緑波,襛纤得衷,脩短合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夫美锦製衣,脩短有度。”
(2).长短。指人的寿命。《周书·武帝纪下》:“人肖形天地,稟质五常,脩短之期,莫非命也。” 宋 陈亮 《庶弟昭甫墓志铭》:“无乃汝既知之,而命之脩短非汝之所能自制乎!”
(3).长短。指长处与短处。《淮南子·脩务训》:“人性各有所脩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駮,此自然者,不可损益。”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鲁公 好知人,每语其人脩短,大略多验。”
词语解释:脩祠  拼音:xiū cí
祭祀。《史记·封禅书》:“脩祠 太一 ,若有象景光。”
词语解释:脩辞  拼音:xiū cí
《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本谓整顿文教,后多指撰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毖祀钦明,祝史惟谈。立诚在肃,脩辞必甘。”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诗以寄兴也。有意为诗,復有意为他人之诗,脩辞不立其诚,未或闻之前训矣。”参见“ 脩辞立诚 ”。
词语解释:脩辞立诚  拼音:xiū cí lì chéng
语本《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孔颖达 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士君子脩辞立诚,必先之以孝悌,孝悌著而后忠可移矣。”
词语解释:脩蛇  拼音:xiū shé
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竝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高诱 注:“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词语解释:脩眉  拼音:xiū méi
(1).指女子纤细的长眉。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云髻峩峩,脩眉联娟。”
(2).喻远山。 唐 韩愈 《南山诗》:“天空浮脩眉,浓緑画新就。”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之八:“天宇脩眉浮新緑,映悠悠、潭印长如故。”
词语解释:脩然  拼音:xiū rán
整饬貌;整齐貌。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湖园》:“自竹逕望之超然,登之脩然者,环翠亭也。” 明 高启 《迁城南新居》诗:“何须 许伯 长安 第,此屋脩然已有餘。”
词语解释:脩龄  拼音:xiū líng
长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真西山 帅 长沙 ,郡人为立生祠。一夕,有大书一诗於壁间者,其辞云:‘……几百年方钟间气,八千春愿祝脩龄,不须更作生祠记,四海苍生口是铭。’”
词语解释:脩路  拼音:xiū lù
长路;远道。《楚辞·九章·怀沙》:“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汉 蔡邕 《释诲》:“闇谦盈之效,迷损益之数,骋駑駘於脩路,慕騏驥而增驱。”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脩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两乡风月,万里江山,脩路为下泣之思,长天非寄愁之所。”
词语解释:脩士  拼音:xiū shì
操行纯洁的人。《荀子·君道》:“使脩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
词语解释:脩筠  拼音:xiū yún
修竹,长竹。筠,竹子的青皮,借指竹子。 宋 朱熹 《次秀野韵》之一:“ 史君 帘阁对脩筠,起看名园雨后春。”
词语解释:脩坂  拼音:xiū bǎn
长长的山坡。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絶无轨,改辙登高冈。脩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词语解释:脩理  拼音:xiū lǐ
(1).端谨整饬。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 陶婴 少寡,纺绩养子。或欲娶焉,乃自脩理,作歌自明,求者乃止。君子称扬,以为女纪。”
(2).操持,料理。《后汉书·独行传·李善》:“ 续 年十岁, 善 与归本县,脩理旧业。”
(3).整理。 唐 韩愈 《上宰相书》之三:“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脩理?风俗岂尽敦厚?”
(4).整治;整修。《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帝以 融 信效者明,益嘉之,脩理 融 父母坟墓,祠以太牢。”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工匠靥魅》:“ 崑山 李左 君房舍閎鉅,尝召匠脩墙门……脩理毕,即典与 曹明经 青虬 迁居之。”
词语解释:脩梁  拼音:xiū liáng
(1).长梁。梁,木结构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尔其结构,则脩梁彩制,下褰上奇,桁梧复叠,势合形离。”
(2).长桥。 晋 张协 《游仙诗》:“亭馆笼云构,脩梁流三曜。”
词语解释:脩采  拼音:xiū cǎi
选择确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大魏 继百王之末,承 秦 、 汉 之烈,制度之流,靡所脩采。”
词语解释:脩述  拼音:xiū shù
循守继述。《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光武 中兴, 吴 、 耿 佐命, 范升 、 卫宏 脩述旧业,故能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
词语解释:脩长  拼音:xiū cháng
长远。《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 司马贞 索隐:“脩亦长也。”《文选·班固〈幽通赋〉》:“道脩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李善 注:“言天道长远。”
词语解释:脩问  拼音:xiū wèn
谓修书问候。 宋 吕本中 《紫薇诗话》:“ 司马温公 既辞枢密副使,名重天下。 韩魏公 元臣旧德,倍加钦慕,在北门与 温公 书云:‘多病寖剧,闕于脩问。’”
词语解释:脩迥  拼音:xiū jiǒng
长远;辽远。《文选·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李周翰 注:“脩,长;迥,远也。”
词语解释:脩金  拼音:xiū jīn
送给老师的薪金。《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人家有子弟的, 丁利国 都上门去绰揽来从学;出不起学钱的, 丁利国 都与他们代出脩金。”《苦社会》第二三回:“所定脩金,月计合洋百元光景。” 梁启超 《教育政策私议》:“学校皆收脩金,惟必须极廉。”
词语解释:脩远  拼音:xiū yuǎn
长远,辽远。多指道路。《国语·吴语》:“ 越 为不道,背其 齐 盟。今吾道路脩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墨子·非攻中》:“涂道之脩远,粮食輟絶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词语解释:脩设  拼音:xiū shè
设置。《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览 乃正色曰:‘天子脩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词语解释:脩藻  拼音:xiū zǎo
修饰文辞。 明 徐渭 《代贺张相公启》:“某叨奉抠趋,不胜踊跃,顾因遐远,徒切瞻依,肃共脩藻之仪,敬效食芹之献。”
词语解释:脩谒  拼音:xiū yè
犹晋谒,拜见。《三国志·陈武传》:“ 陈武 字 子烈 , 庐江 松滋 人。 孙策 在 寿春 , 武 往脩謁。” 元 麻革 《游龙山记》:“今年夏,因赴试 武川 ,归道 浑水 ,脩謁于 玉峰先生 魏公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陆相扆 有士子脩謁,命酌,辞以不饮。”
词语解释:脩辞立诚  拼音:xiū cí lì chéng
语本《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孔颖达 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士君子脩辞立诚,必先之以孝悌,孝悌著而后忠可移矣。”
词语解释:脩闾氏  拼音:xiū lǘ shì
周 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词语解释:脩隔  拼音:xiū gé
遥远而阻隔。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 巴 土长远,江山脩隔。”
词语解释:脩除  拼音:xiū chú
也写作“脩涂”。 1.扫除。《周礼·春官·典祀》:“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脩除。” 郑玄 注:“脩除,芟扫之。”《荀子·礼论》:“卜筮视日,斋戒脩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王先谦 集解:“ 王念孙 曰:涂读为除。”
(2).长长的台阶。《文选·班固〈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 李善 注:“ 司马彪 《上林赋》注曰:除,楼陛也。”《后汉书·班固传》引作“脩涂飞阁”。
词语解释:脩齐  拼音:xiū qí
谓修身齐家。 元 揭徯斯 《送程叔永南归序》:“凡脩齐经济之道,进退揖让之节,忠孝廉恪之本,宜皆飫闻而熟见之矣!”
词语解释:脩鲲  拼音:xiū kūn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南朝 梁 萧统 《大言》诗:“观脩鯤其若辙鮒,视沧海之如滥觴。”
词语解释:脩领  拼音:xiū lǐng
犹言治理。《荀子·成相》:“五听脩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杨倞 注:“脩领,谓脩之使得纲领。”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领犹治也,理也,言五听皆脩理也。”
词语解释:脩鱼  拼音:xiū yú
(1).地名。在今 河南 原武县 东。《史记·韩世家》:“十六年, 秦 败我 脩鱼 。”
(2).复姓。 秦 之先祖有 脩鱼 氏。见《史记·秦本记》
词语解释:脩赋  拼音:xiū fù
制定赋税之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量入脩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词语解释:脩贡  拼音:xiū gòng
献纳贡品。脩,通“ 羞 ”。 汉 班固 《宝鼎诗》:“岳脩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
词语解释:脩谨  拼音:xiū jǐn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武帝 即位,吏治尚脩谨,然 由 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陈书·袁泌传》:“﹝ 袁泌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脩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完颜速兰 ﹞莅官脩谨得名。” 明 归有光 《请勑命事略》:“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脩谨。”
词语解释:脩蹇  拼音:xiū jiǎn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 謇 ”。忠直。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軻。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
词语解释:脩身洁行
谓自我修养以保持操行高洁。洁,也写作“絜”。《史记·魏公子列传》:“臣脩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田稷母》:“吾闻士脩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非义之事,不计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
词语解释:脩行  拼音:xiū xíng
(1).谓修养德行。《韩非子·五蠹》:“ 仲尼 ,天下圣人也,脩行明道以游海内。”《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脩行而使善无名。”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束身脩行,日慎一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谢迭山诗》:“ 张叔仁 诗云:‘打硬脩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
(2).出家学佛或学道。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会有故人过 洛 ,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 凝式 悉留之,脩行尼舍,俾造袜以施 崇德 、 普明 两寺饭僧。”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有 魏四十 道者,有妻有子。中年忽悟真空,捨俗出家脩行,斋戒甚至。”
词语解释:脩革  拼音:xiū gé
改正革新;改变。《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新唐书·韦叔夏传》:“五礼仪物,司礼博士有所脩革,须 叔夏 、 钦明 等评处,然后以闻。”
词语解释:脩饬  拼音:xiū chì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词语解释:脩习  拼音:xiū xí
学习。《后汉书·班彪传》:“今皇太子诸王,虽结髮学问,脩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闕旧典。” 宋 李纲 《寄内》诗:“诸儿应解勤脩习,稚子遥怜弄喔咿。”
词语解释:脩夜  拼音:xiū yè
长夜。《汉书·外戚传上·考武李夫人》:“释舆马於山椒兮,奄脩夜之不阳。” 三国 魏 嵇康 《五言诗》之二:“脩夜家无为,独步光庭侧。”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幽房长键,脩夜靡旦。”
词语解释:脩尚  拼音:xiū shàng
研习崇尚。《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 玄 独训诸子勤习经书。”
词语解释:脩奉  拼音:xiū fèng
(1).遵循奉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 庚子 百寮请听政曰:‘自 汉 以来,丧期以日易月而皆三日而听政,我国家列圣,亦克脩奉。’”
(2).修缮供奉。 宋 叶适 《外论三》:“虽尽取 河南 ,鼓行入 京师 ,荐告宗庙,脩奉陵寝;若东无 齐 ,西无 秦 ,北无 赵 魏 ,三面犹为虏守,臣尚不知所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 史嵩之 ﹞攻 蔡城 ,获亡 金 完颜守绪 残骸以归,乃作露布以夸耀一时,且绘八陵图以献,朝廷遂议遣使脩奉八陵。”
词语解释:脩德  拼音:xiū dé
修养德行。 宋 陈亮 《问答上》:“方三代之衰,闻诸侯脩德以兴矣,未闻崛起草野而皆有南面称孤之心也。”《宋史·乐志五》:“《云汉》之诗,兴於 宣王 ,歌之者取其脩德禳灾,以和阴阳之义。”
词语解释:脩嫭  拼音:xiū hù
美好。《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美连娟以脩嫮兮,命樔絶而不长。” 汉 张衡 《七辩》:“ 西施 之徒,姿容脩嫮。”
词语解释:脩宫钱  拼音:xiū gōng qián
东汉 时,官员就职,要出买官钱,谓之“脩宫钱”。《后汉书·刘陶传》:“以数切諫,为权臣所惮,徙为京兆尹。到职,当出脩宫钱直千万, 陶 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 李贤 注:“时拜职名,当出买官之钱,谓之脩宫钱也。”
词语解释:脩慎  拼音:xiū shèn
谓注重修养,处世谨慎。《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词语解释:脩复  拼音:xiū fù
谓整治而恢复之。《后汉书·荀彧传》:“愿公先定 河北 ,然后脩復旧京,南临 楚 郢 ,责王贡之不入。” 宋 苏轼 《贺明堂赦书表》之一:“大河脩復,奏轨道於东流;藩邸顾怀,锡鸿名於西府。”
词语解释:脩慝  拼音:xiū tè
谓改正过错。 明 刘基 《醒斋铭序》:“ 刘基 闻而喜其善脩慝也,故为之铭,使揭于楣且以坚其志。”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第九章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脩慝者言之尔。”
词语解释:脩实  拼音:xiū shí
谓务实而不图虚名。《孔丛子·抗志》:“ 桥子良 脩实而不脩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己,不撞不发,如大钟然。”
词语解释:脩好  拼音:xiū hǎo
(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左传·成公九年》:“ 楚子 使 公子辰 如 晋 ,报 钟仪之 使,请脩好、结成。”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吾等张旜拭玉,脩好寻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任将》:“ 契丹 脩好之使,数至于闕庭。”
(2).指人与人之间相友善。《后汉书·孔融传》:“輒布腹心,脩好如初。”
词语解释:脩崇  拼音:xiū chóng
修整并推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偃息干戈,脩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 景 风。”
词语解释:脩平  拼音:xiū píng
(1).治理。《周礼·夏官·职方氏》:“各脩平乃守,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
(2).谓建立友好关系。《左传·襄公六年》:“冬, 穆叔 如 邾 ,聘,且脩平。”
词语解释:脩态  拼音:xiū tài
美好的容态。《楚辞·招魂》:“姱容脩态,絙洞房些。”
词语解释:脩志  拼音:xiū zhì
谓培养高尚的志向。《后汉书·逸民传·周党》:“﹝ 周党 ﹞自此勑身脩志,州里称其高。”
词语解释:脩学  拼音:xiū xué
研习学业,治学。《庄子·渔父》:“ 孔子 再拜而起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史记·儒林列传》:“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词语解释:脩扈  拼音:xiū hù
高大。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路车雕驂,四牡脩扈,赞事上帝,祗祠宗祖。”
词语解释:脩撰  拼音:xiū zhuàn
编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詔曰:‘礼坏乐缺,实宜以时脩定,但顷之脩撰不得其人,所以歷年不就,有名无实。’”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奉勑脩撰 英宗皇帝 一朝实録,伏以先帝功德之美,覆被天下,宜载方策,传之无穷。”
词语解释:脩备  拼音:xiū bèi
周到完备。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及后女弟随 泚阳主 入见 长乐宫 ,进止得适,人事脩备。”《后汉书·马后纪》:“奉承 阴后 ,傍接同列,礼则脩备,上下安之。”参见“ 修备 ”。
词语解释:修备  拼音:xiū bèi
整治武备。《左传·昭公十三年》:“ 鲜虞 人闻 晋 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明史·明昇传》:“吾 蜀 襟山带 江 ,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
词语解释:脩己  拼音:xiū jǐ
(1).自我修养。《论语·宪问》:“脩己以敬。”《论语·宪问》:“脩己以安人。”
(2).古代传说 大禹 的母亲的名字。《竹书纪年》卷上:“ 帝禹 夏后氏 母曰 脩己 ,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 脩己 背剖而生 禹 于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鯀 纳 有莘氏 女曰 志 ,是为 脩己 。”
词语解释:脩广  拼音:xiū guǎng
长大。《诗·小雅·六月》:“四牡脩广,其大有顒。” 毛 传:“脩,长;广,大也。”
词语解释:脩延  拼音:xiū yán
伸展延长。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尔乃九门閎达,积块脩延,如雄虹青蜺,下饮乎潭瀨。”
词语解释:脩威  拼音:xiū wēi
施加威力。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朝廷以彼戎款顺,方用柔怀,不欲脩威,恐成生事。”
词语解释:脩姱  拼音:xiū kuā
洁美。《楚辞·离骚》:“余虽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楚辞·九章·抽思》:“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脩姱。” 洪兴祖 补注:“姱,好也。”
词语解释:脩完  拼音:xiū wán
修缮完备。《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
词语解释:脩定  拼音:xiū dìng
修改确定。《新唐书·于志宁传》:“初, 志寧 与司空 李勣 脩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礼坏乐缺,实宜以时脩定。”
词语解释:脩术  拼音:xiū shù
实施刑名法术。《史记·韩世家》:“ 申不害 相 韩 ,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词语解释:脩坰
遥远的郊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騖脩坰。”
词语解释:脩同  拼音:xiū tóng
修通。谓逐级上达,通于君主。脩,循,依次。《淮南子·主术训》:“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知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脩同,羣臣辐凑。”
共14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