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脔 拼音:yī luán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 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2).用作数量词。一块。《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词语解释:禁脔 拼音:jìn jī
(1).比喻珍美的、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籍皆禁臠。” 清 赵翼 《李郎曲》:“生平不吃懒残残,偏是人间禁臠难。”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现在厂里有数千名工人,许多最复杂的工作都由 中国 技师和工程师担任,过去这些工作是被 日本 人看作禁脔的。”
(2). 晋武帝 嘱 王珣 为 晋陵公主 求婿, 珣 举 谢混 ,帝以为佳。不久,帝死, 袁山松 欲嫁女与 混 , 珣 曰:“卿莫近禁臠。” 混 终于娶公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及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晋书·谢混传》。后因以称帝王女婿。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江 左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 、 刘 、 萧 、 韩 、 王 ,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 ,皆成禁臠。”按,据《魏书》所记,上举诸家降 魏 后,子弟皆有娶公主者,故云。 宋 楼钥 《跋王都尉湘乡小景》:“国家盛时,禁臠多得名贤,而 晋卿 风流尤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先人与同年及前辈诸公,无日不从事楮墨,而禁臠 法醖 亦时时及门。”词语解释:大脔 拼音:dà luán
(1).大块肉。 南朝 陈 徐陵 《谢赉麕启》:“预割鲜禽,已同盐浦,频蒙大臠,更异 梁王 。詰旦归来,犹为饱飫。”《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膾” 唐 孔颖达 疏:“谓先牒为大臠,而復细切之为膾也。”
(2).喻权利。《晋书·梁王肜传》:“ 肜 尝大会,谓参军 王銓 曰:‘我从兄为尚书令,不能啖大臠。大臠故难。’”词语解释:梯脔 拼音:tī luán
指堆积的肉食。 宋 刘子翚 《食蛎房》诗:“南庖富腥盘,岂惟此称特,吞航大絶伦,梯臠万夫食。”词语解释:痴肉脔 拼音:chī ròu luán
犹言行尸走肉。比喻徒具形骸、糊涂度日的人。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臠。”词语解释:玉脔 拼音:yù luán
颜色洁白的肉。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寄东华市玉版鲊》:“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鮓。荷香开新包,玉臠识旧把。”词语解释:炙脔 拼音:zhì luán
干肉。中医常用以比喻塞在病人咽喉中的痰涎。《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汤主之。”注:“咽中如有炙臠,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词语解释:卷脔 拼音:juàn luán
亦作“ 卷挛 ”。
(1).犹拳曲。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诗:“涩旋皮卷臠,苦开腹彭亨。”
(2).拘谨畏缩;束缚不伸。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突梯卷臠,为世所贤。”集注引 孙汝听 曰:“《庄子》:‘臠卷抢攘而乱天下。’卷臠,不申舒貌。音拳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旧念犹存否於后人之胸,虽不可度,顾相观外象,则疲苶卷挛,蛰伏而无动者,固已久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桎梏顿解,卷挛尚多。”词语解释:轘脔 拼音:huán luán
车裂分尸。 梁启超 《论学生公愤事》:“然则我国民每岁以十数万之膏血,豢一木偶之公使,何为也?噫!欲轘臠之则轘臠耳,欲菹醢之则菹醢耳,而彼胡为者?”词语解释:脔脔 拼音:luán luán
(1).瘦瘠貌。《说文·肉部》“臠,臞也” 清 段玉裁 注:“ 毛 诗传曰:欒欒,瘦瘠貌。盖或三家诗有作臠,从正字; 毛 作欒,从假借字。”按,今本《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毛 传:“欒欒,瘦貌。”
(2).切成小块的肉。词语解释:议脔 拼音:yì luán
谓商议择婿之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尉喜甚,约妻以女。及中第日,尉已捐舘……﹝ 黄龟年 ﹞请遂初约。夫人曰:‘往事尚忍言之哉!无禄县尉清贫,死无餘资。吾携百指,扶护而归,衣衾斥卖殆尽,方以不达乡井为虑,那可復议臠先辈事!’”参见“ 臠壻 ”。
词语解释:脔婿 拼音:luán xù
旧称科举榜下所择之婿。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今人于榜下择壻,号臠壻,其语盖出诸 袁山松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嗤鄙·脔婿》:“榜下臠壻,古已有之,至 元 时贵戚家遂以成俗,故有《琵琶记》 牛丞相 招壻事,亦讥当时风尚也。”参见“ 禁臠 ”。参阅《晋书·谢混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词语解释:勺水一脔 拼音:sháo shuǐ yī luán
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 清 冯桂芬 《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又以书院田四十有一亩有奇,籍入盗田五十亩有奇,为膏火资,由县发敛。勺水一臠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词语解释:三脔 拼音:sān luán
即三臡。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三臠甘口,七菹愜目。”词语解释:尝鼎一脔 拼音:cháng dǐng yī luán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宋 王安石 《回苏子瞻简》:“得 秦君 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 吴丕绩 《〈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词语解释:市脔 拼音:shì luán
谓市上切割零卖之肉。《明史·张昭传》:“今畿辅、 山东 仍岁灾歉,小民絶食逃窜……家室不相完,转死沟壑,未及埋瘞,已成市臠,此可为痛哭者也。”词语解释:形脔 拼音:xíng luán
即形体。指肉体。《鹖冠子·泰录》:“精微者天地之始也,不见形臠而天下归美焉。” 陆佃 解:“臠,肉也。”词语解释:禁鼎一脔 拼音:jìn dǐng yī luán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明 沉鲤 《〈张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臠,尝者可以知其味已。”词语解释:刳脔 拼音:kū luán
把肉切割成块。谓剖杀。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屠杀牛羊,刳臠鱼鳖,以为膳羞,食者甚美,死者甚苦。”词语解释:牛脔 拼音:niú luán
切成块的牛肉。 宋 刘克庄 《观射》诗:“各自分牛臠,何曾贯蝨心。”词语解释:碎脔 拼音:suì luán
把肉细割成碎块。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家家门首,列置枪刃,擒得邑人,则活烹碎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