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7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脉脉血脉阳脉语脉候脉同脉阿尔泰山脉肺动脉
地脉国脉细脉伏脉义脉经脉阿尔金山脉肢脉
泉脉道脉筋脉络脉金脉芤脉贺兰山脉句脉
一脉八脉余脉支脉阴脉卤脉冠状动脉肺静脉
土脉山脉察脉骨脉毛脉诀脉乌拉尔山脉评脉
气脉百脉看脉路脉平脉切脉主脉冈底斯山脉
命脉文脉心脉意脉冲脉节脉主动脉凭脉
正脉井脉苗脉动脉贯脉阿尔卑斯山脉风脉十二脉
石脉膏脉六脉绝脉生脉阿巴拉契亚山脉胗脉十二经脉
水脉愁脉脉青脉把脉关脉长白山脉肝脉跷脉

词语解释:脉脉  拼音:mò mò
亦作“脉脉”。
(1).同“ 眽眽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
(3).犹默默。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诗:“僮僕强与言,相惧终脉脉。”《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弼 后语 熲 :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 《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鶯和燕。”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凤脛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红楼梦》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
词语解释:地脉  拼音:dì mài
亦作“ 地脉 ”。
(1).指地的脉络;地势。《史记·蒙恬列传》:“起 临洮 属之 辽东 ,城壍万餘里,此其中不能无絶地脉哉?此乃 恬 之罪也。” 唐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诗:“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 宋 丁开 《漂泊岳阳遇张中行晚宿君山联句》:“元气无根株,地脉有断絶。日月互吞吐,云雾自生灭。”《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 邓艾 先度了地脉,故留 蜀 兵下寨之地;地中自 祁山 寨直至 蜀 寨,早挖了地道,待 蜀 兵至时,於中取事。”
(2).指地下水。 唐 孟云卿 《放歌行》:“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西游记》第二八回:“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 清 吴伟业 《黄河》诗:“河流天上改,地脉水中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地脉互流通,出泉歧路各。”
(3).地中穴道。《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太湖 中有 包山 ,山下有洞穴,潜行地中无所不通,谓之 洞庭 地脉者也。”
(4).旧时迷信风水者谓地形好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天目山》:“ 天目山 前水嚙磯,天心地脉露危机。” 康濯 《三面宝镜》:“ 王老殿 ,五十多岁。早年间当过看地脉说风水的阴阳先生。”
词语解释:泉脉  拼音:quán mài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覘星视农正。”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宋 梅尧臣 《汝州后池听水》诗:“春水泉脉动,分巖临涧源。”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峯容瘦。”
词语解释:一脉  拼音:yī mài
亦作“一脉”。
(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词语解释:土脉  拼音:tǔ mài
亦作“ 土脉 ”。 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脉”泛指土壤。 唐 韩愈 《苦寒》诗:“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宋 曾巩 《诸寺观祈雨文》:“春气已中,农功方急,而膏泽未洽,土脉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十月之间,阳虽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脉,鼓万物,谓之无阳。”
词语解释:气脉  拼音:qì mài
(1).血气与脉息。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 扁鹊 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盖心神气脉一体,歆合之真,肫肫恳至,有莫知其所由然者,自天命也。”
(2).谓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许浑诗》:“观下句对‘ 巴 蜀 雪消春水来’,气脉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的艺术与思想》:“但是《远游》则与 老 庄 的气脉相通,合于 老 庄 的思想。”
(3).指信息往来、联系的渠道。 明 唐顺之 《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余以为其自同者始於气脉之相贯,其自异者始於气脉之相壅。是以长、正与司徒气脉恆相通,惟司牧焉是赖。” 明 张居正 《答两广殷石汀》:“且府江一带,咸有兵船往来,亦可以弹压 猺 人,通 苍梧 之气脉。”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 俺 酋老矣; 黄 酋穷蹙无赖。虏中之势,在此二人,须常与之气脉相通乃可。” 龚振黄 《青岛湖》第二章:“一旦有事,可以直封 渤海 海口,而 北京 直成死囚,南北之气脉断矣。”
(4).指风气,习俗。 汉 贾谊 《新书·礼》:“民心不挟诈贼,气脉淳化。”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
(5).犹气运。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不知 唐 祚至此,气脉浸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 淮海 维扬 ,万里江山气脉长。”
(6).旧时堪舆家称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有龙真而穴未真者,气脉未住也,故好奇者有斩龙法。” 清 袁枚 《新齐谐·介溪坟》:“若葬此,子孙虽贵,但气脉大迟,恐在六七世后耳。”
词语解释:命脉  拼音:mìng mài
亦作“ 命脉 ”。 生命与血脉。常比喻关系极重大的事物。 宋 真德秀 《史太师与通奉帖》:“方其柄国时,护公道如命脉,惜人材如体肤。”《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 邓老九 的银子是凭精气命脉神挣来的,你这等轻轻鬆鬆,只怕拏不了去!” 朱光潜 《诗论》第六章:“声音、姿态、意义三者互相应和、互相阐明,三者都离不开节奏,这就成为它的共同命脉。”
词语解释:正脉  拼音:zhèng mài
犹正统,正宗。 宋 戴复古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诗:“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父 发 ,博览羣书,号 牧堂老人 ,以 程氏 《语録》、 邵氏 《经世》、 张氏 《正蒙》授 元定 ,曰:‘此 孔 孟 正脉也。’” 金 元好问 《答潞人李唐佐赠诗》诗:“文章有圣处,正脉要人传。”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在邦必闻,而遂居之不疑,而遂以人儘异学,通非 孔 孟 之正脉笑之也。”参见“ 正统 ”。
词语解释:正统  拼音:zhèng tǒng
(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与“僭窃”、“偏安”相对。 汉 班固 《典引》:“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 秦 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千餘年兴亡之事,不可歷数。”《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其时 周太祖 郭威 在位,改元 广顺 。虽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四方割据称雄者还有几处,共是五国三镇。” 吕志伊 《读史感赋》:“休争正统与偏安,国贼 曹操 论不刊。”
(2).嫡系子孙。《汉书·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统兴。”《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
(3).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呜呼大厦倾,孰可任梁栋?愿公力起之,千载传正统。” 姚华 《源流》:“ 汉 去古未远,《诗》《书》之传,犹深入人心,高文典册,必用 相如 ,盖词翰之絶诣,乃文章之正统。” 瞿秋白 《现实》三:“以前,曾经有过所谓文艺理论上的‘ 普列哈诺夫 正统’的呼声,这当然是错误的。”
词语解释:石脉  拼音:shí mài
亦作“ 石脉 ”。
(1).山石的脉络纹理。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 宋 范成大 《桂海金石志》:“余游洞亲访之,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牀如玉雪,石液融结所为也。” 清 吴伟业 《张南垣传》:“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
(2).石隙。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石中所生之丝状物。性坚韧,可为布。亦称“ 石麻 ”。《洞冥记》:“石脉出 晡东国 ,细如丝,可縋万斤,生石里,破石而后得。此脉縈绪如麻紵也,亦名石麻。”
词语解释:水脉  拼音:shuǐ mài
亦作“ 水脉 ”。
(1).水流。因形如人体脉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称泉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自 燉煌 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餘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处掘之,輒得水。”《太平广记》卷三九九引 唐 丁用晦 《芝田录·李德裕》:“贫道所謁相公者,为足下通 常州 水脉。京都一眼井,与 惠山寺 泉脉相通。”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十:“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於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气所出处,水脉在其下。” 郁达夫 《日本的文化生活》:“就是没有温泉水脉的通都大邑的居民,因为设备简洁,浴价便宜之故,大家都以洗澡为一天工作完了后的乐事。”
(2).水流。指江流、河流等。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敛橈随水脉,急桨渡江湍。” 唐 李贺 《章和二年中》诗:“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及有湖泖港汊,又虑私盐船往来,多行塞断,所有水脉不通,清水日弱,浑潮日盛,沙泥日积,而 吴淞江 日就淤塞。”
(3).指水流的速度。水流常有涨、落、快、慢之变,如人的脉象,故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水脉漂疾,破害舟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
(4).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现象。《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 汝南 旧有 鸿却陂 , 成帝 时,丞相 翟方进 奏毁败之。 建武 中,太守 邓晨 欲修復其功,闻 杨 晓水脉,召与议之。” 明 王思任 《徐霞客传》:“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5).犹水痕。 宋 黄庭坚 《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五除试汤饮墨客,泛甌银粟无水脉。”
词语解释:血脉  拼音:xuè mài
亦作“ 血脉 ”。
(1).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文子·守静》:“若然者血脉无鬱滞,五藏无积气。”《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2).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词之中,勿使有断续痕……务使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3).犹血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王僧孺 被敕撰谱,访 杳 血脉所因。”
(4).指嫡亲骨肉。 叶紫 《星》第五章五:“为了孩子,为了 黄 所遗留给她的这唯一的血脉,她是不能不忍痛地吃苦啊!”
词语解释:国脉  拼音:guó mài
亦作“ 国脉 ”。 国家的命脉。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脉永。” 宋 陈亮 《廷对策》:“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 孙中山 《救国之急务》:“在内则有南北交争,在外则有强邻危我国脉,故万不能不采一有力之方法以救吾国也。”
词语解释:道脉  拼音:dào mài
犹道统。 元 戴良 《哭汪遯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颜元 《存学编·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庶几衍道脉於不坠,续真宗於不差。”
词语解释:八脉  拼音:bā mài
中医的八种脉名,即奇经八脉:阳维、阴维、阳蹻、阴蹻、冲、督、任、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奇咳”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云:“奇经八脉者,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衝,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经,故云奇经八脉也。”
词语解释:山脉  拼音:shān mài
亦作“ 山脉 ”。 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向延展,状似脉络,故称。 唐 周繇 《题东林寺虎掊泉》诗:“爪抬山脉断,掌托石心抝。”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随山脉登 海阳庵 ,饭而后行,已下午矣。”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枪声炮声喊声象狂风在吼,摇得山脉直晃荡。”
词语解释:百脉  拼音:bǎi mài
人身各条血脉。《淮南子·泰族训》:“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调百姓而如调百脉,何患纠纷。” 宋 司马光 《旬虑呈同舍》诗:“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词语解释:文脉  拼音:wén mài
亦作“ 文脉 ”。 文章的脉络。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如入此一段,则大梗文脉矣。”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这在文脉上十分明晰,但因为在这一问一答的中间插进了一段 伯夷 、 叔齐 的传说在里面,这把古今来的注疏家、批评家便完全弄昏迷了。”
词语解释:井脉  拼音:jǐng mài
亦作“ 井脉 ”。 指地下水脉。 唐 方干 《书吴道隐林亭》诗:“橘枝亚路黄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宋史·郑文宝传》:“城中旧乏井脉。”
词语解释:膏脉  拼音:gāo mài
肥沃的土壤。 宋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诗:“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灧生光辉。” 宋 朱淑真 《膏雨》诗:“一犁膏脉分春陇,只慰农桑望眼中。”
词语解释:愁脉脉  拼音:chóu mò mò
愁思绵绵。 宋 陈克 《谒金门》词:“愁脉脉,目断 江 南 江 北。”《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愁脉脉,意悬悬,夺去微官不值的钱,只恨元宵将近矣, 嫦娥 从此隔天边。”亦作“ 愁脉脉 ”。《再生缘》第五八回:“愁脉脉,面颊红霞消已尽;惨凄凄,双眉翠黛锁还宽。”
词语解释:阳脉  拼音:yáng mài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阳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灵枢经·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性质。凡属浮、大、数、动、滑者,谓之“阳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阳脉,谓见阳热脉也。阳热脉,即浮、大、数、动、滑类也。”
词语解释:细脉  拼音:xì mài
脉象之一。脉细直而软,状如丝线,稍显于微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充填在节理内的细小岩脉或矿脉
词语解释:筋脉  拼音:jīn mài
亦作“ 筋脉 ”。
(1).静脉管。《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浩然 《艳阳天》第十四章:“他周身的皮肤又黑又粗,那条条道道的筋脉,很有劲地朝外鼓着。”
(2).书法中指笔势。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3).指文章的线索条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作者也煞费一番笔墨。”
筋骨脉络。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举鼎用力,力由觔脉;觔脉不堪,絶伤而死,道理宜也。”
词语解释:余脉  拼音:yú mài
指水的支流。 前蜀 韦庄 《渔塘十六韵》:“ 洛水 分餘脉,穿巖出石稜。”
词语解释:察脉  拼音:chá mài
诊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 建炎 初, 真州 城中疾癘大作,某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医》:“昔东都有一医者,姓 刘 ……其治疾察脉,无隐不知。”
词语解释:看脉  拼音:kàn mài
亦作“ 看脉 ”。 诊视脉搏以判断病情。 元 朱震亨 《丹溪心法·诊脉杂说》:“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絶,必难治矣。”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四》:“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词语解释:心脉  拼音:xīn mài
亦作“ 心脉 ”。
(1).中医谓五脏皆有相应的脉象。主心之正常与否的脉象称心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切其脉时,风气也,心脉浊。”
(2).脉搏。 冰心 《山中杂记》十:“三夜没有睡好,心脉每分钟跳到一百十五下。”
词语解释:苗脉  拼音:miáo mài
亦作“ 苗脉 ”。
(1).指矿苗和矿脉。《宋史·食货志下七》:“ 绍圣 元年,户部尚书 蔡京 奏:‘ 岑水 场铜额寖亏,而 商 虢 间苗脉多, 陕 民不习烹採,久废不发。’”《金史·食货志三》:“﹝ 大定 ﹞十六年三月,遣使分路访察铜鑛苗脉。”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况铁炭中卖,处处增足,非比铜坑,苗脉须要寻求。”
(2).比喻事物的根源。 明 杨慎 《鄮山正论》:“ 介甫 亦可谓侥倖甚矣,然其苗脉亦从为 伊川 护法中来。甚至 介甫 作诗駡 昌黎 ,而 考亭 亦以其诗为是。”
词语解释:六脉  拼音:liù mài
(1).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不待切脉” 张守节 正义引《黄帝素问》:“待切脉而知病。寸口六脉,三阴三阳,皆随春秋冬夏观其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 宋 司马光 《医官札子》:“僧 志缘 本不晓医,但以妖妄惑人於 江 淮 之间,称是诊人六脉,能知灾福。”《红楼梦》第八三回:“六脉皆弦,因平日鬰结所致。”
(2).中医对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总称。《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词语解释:青脉  拼音:qīng mài
青色的脉络或纹理。《黄庭内景经·肾部》“苍锦云衣舞龙幡” 唐 梁丘子 注:“龙幡,青脉之象也。” 宋 范纂 《端溪砚谱》:“青脉意必有眼,故腰石、脚石多有青脉…… 端 人谓青脉为眼筋。”
词语解释:语脉  拼音:yǔ mài
语言的脉络;文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王临川 语脉与 南丰 絶不相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笨字义》:“凡读古人文字,务须平心易气,熟察上下语脉,得其立言本意乃可。”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今详语脉,首句自为一事,重在无出乡。”
词语解释:伏脉  拼音:fú mài
(1).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 林纾 《译〈块肉余生述〉序》:“ 迭更司 他著……终不如此书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远因,手写是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
(2).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其脉搏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常见于邪闭、厥证及剧痛。
词语解释:络脉  拼音:luò mài
(1).中医指人体由经脉分出的大小分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即经主病也,代则络脉有过。”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袭於皮毛,客於络脉。”
(2).脉络,比喻头绪或条理。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陈师道》:“ 履常 ,天下士也,读书如 禹 之治水,知天下之络脉。”
词语解释:支脉  拼音:zhī mài
亦作“ 支脉 ”。
(1).山脉的分支。 郁达夫 《瓢儿和尚》:“这时候太阳已经被左手的一翼 凤凰山 的支脉遮住了,山谷里只弥漫着一味日暮的萧条。”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 吕梁山 的一条支脉,向东伸展,离同蒲铁路百十来里的地方,有一座 桦林山 。”
(2).犹言来龙去脉。《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 俊臣 与其属 朱南山 、 万国俊 作《罗织经》一篇,具为支脉纲由,咸有首末。”
词语解释:骨脉  拼音:gǔ mài
骨架和脉络。比喻主干及分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十章》:“全篇大意,以德为基,以诚为纽,其旨备矣。明乎此,则 许 史 诸儒强以知、仁、勇立柱,及强以费隐、大小为第三支作骨脉者,徒增葛藤,曾何当耶?”
词语解释:路脉  拼音:lù mài
(1).连贯而相通的路线。 宋 刘克庄 《北山作》诗:“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2).比喻指文章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
词语解释:意脉  拼音:yì mài
(1).气质;情态。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艾轩 、 林谦之 有儒者意脉。”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正是女貌郎才,厮亲厮爱,这一段风流意脉。”
(2).文思的脉络。 宋 吴可 《藏海诗话》:“余题 黄节夫 所临 唐元度 《十体书》卷末云:‘游戏墨池传十体,纵横笔阵扫千军,谁知气压 唐元度 ,一段风流自不羣。’当改‘游’为‘漫’,改‘传’为‘追’,以‘纵横’为‘真成’,便觉两句有气骨,而又意脉联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 杜 ‘舍南舍北皆春水’,盖在 蜀 草堂 诗也……此诗上以‘舍’字引起,下用‘群鸥’,而‘花径’、‘蓬门’,意脉直贯。”
词语解释:动脉  拼音:dòng mài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搏动应手处。《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
(2).中医学名词。指脉搏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狭小,节律不够均匀的脉象。《脉经》:“动脉见於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3).生理学名词。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的血管的总称。
词语解释:绝脉  拼音:jué mài
脉息停止。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秦武王 与 孟説 举鼎不任,絶脉而死。” 明 归有光 《送嘉定县令序》:“譬之人少壮有力,尝胜百钧之重,迨夫羸老疲敝,犹以前日之任驱之,未有不絶脉而亡者。”
词语解释:把脉  拼音:bǎ mài
按脉,诊脉。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我昨日请一箇太医把脉,那廝也説的是,道我气裹了食也。”《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既是相公身有病,须当把脉看虚真。” 茅盾 《童年·长寿夫妇的悲剧》:“ 姚医生 凝神静气,为 长寿 把脉,然后又问了饮食情况。”
词语解释:候脉  拼音:hòu mài
亦作“ 候脉 ”。 诊脉;诊视。《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 邢邵 子 大宝 患伤寒, 嗣明 为之诊,候脉。”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慈恩寺》:“﹝ 长孙后 ﹞怀 高宗 将产,数日不能分娩,遂詔医博士 李洞玄 候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作“詔医博士 李洞玄 候脉。”
词语解释:义脉  拼音:yì mài
文辞的意义和脉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词语解释:金脉  拼音:jīn mài
指秋气。 前蜀 贯休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诗:“金脉火初微,开门竹杖随。”
词语解释:阴脉  拼音:yīn mài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阴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灵枢经·脉度》:“阴脉荣其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的性质。凡属沉、濇、弱、弦、微者,谓之“阴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阴脉,谓见阴寒脉也。阴寒脉即沉、濇、弱、弦、微类也。”
词语解释:毛脉  拼音:máo mài
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手脉。” 韦昭 注:“毛,鬚髮。”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宋 唐庚 《讯囚》诗:“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
词语解释:平脉  拼音:píng mài
中医谓健康人的脉搏。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平脉者,平人不病之脉也。如四时平脉,五藏平脉,阴阳同等平脉之类是也。人病则脉不得其平矣。”
词语解释:冲脉  拼音:chōng mài
中医学名词。人身十二经脉以外的奇经八脉之一。《素问·骨空论》:“衝脉者,起於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王冰 注:“气街者,穴名也,在毛际两傍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一说,自气街起上行,直到咽喉口唇。《灵枢经·五音五味》:“衝脉、任脉,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於咽喉,别而络唇口。”
词语解释:贯脉  拼音:guàn mài
流通的血脉。 宋 司马光 《畦蔬》诗:“釃渠若贯脉,疏塍如画棊。”
词语解释:生脉  拼音:shēng mài
增强血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发明﹞引 寇宗奭 曰:“﹝麦门冬﹞与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词语解释:关脉  拼音:guān mài
手脉的一部分,在掌后高骨上,寸口与尺中之间。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由此分界,故称。 明 彭用光 《太素脉诀·诊脉要法说》:“凡诊脉先以中指揣摩掌后,有小高骨,就是关脉。”《红楼梦》第八三回:“关脉独洪,肝邪偏旺。”
词语解释:同脉  拼音:tóng mài
同一宗派。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王国泰 者……於 李永贞 为同脉。”
词语解释:经脉  拼音:jīng mài
中医学名词。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干线。《素问·离合真邪论》:“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王冰 注:“经脉者,谓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灵枢经·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
词语解释:芤脉  拼音:kōu mài
脉象之一。脉来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捻葱管。例如:芤脉浮大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词语解释:卤脉  拼音:lǔ mài
地下卤水的脉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原其理,盖 巫咸 乃浊水,入滷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
词语解释:诀脉  拼音:jué mài
割断血管。诀,通“ 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 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词语解释:切脉  拼音:qiè mài
亦作“ 切衇 ”。 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词语解释:节脉  拼音:jié mài
人体的关节和脉络。喻学说的源流。 明 唐顺之 《杂编序》:“夫六艺之节脉碎细,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説而折衷之。”
词语解释:阿尔卑斯山脉  拼音:ā ěr bēi sī shān mài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在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词语解释:阿巴拉契亚山脉  拼音:ā bā lā qì yà shān mài
又称“阿巴拉契亚高地”。北美洲东部的山脉。长2600千米。北窄南宽。海拔一般300~600米,最高峰密契尔峰海拔2037米。著名的煤产区。南段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词语解释:长白山脉  拼音:cháng bái shān mài
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段山地的总称。东北起自完达山,西南延至千山,海拔大部在500~1000米。2000米以上高峰集中在中、朝边境的白头山附近。中国重要林区,特产人参。
词语解释:阿尔泰山脉  拼音:ā ěr tài shān mài
亚洲主要山脉之一。在中国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友谊峰(4374米)在中、蒙边界。有冰川分布。中国西北重要高山牧场,富金矿。
词语解释:阿尔金山脉  拼音:ā ěr jīn shān mài
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山脉之一。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海拔3500~4000米,同名高峰(5798米)在新、青、甘边境。因气候干旱,多岩石裸露的石山。
词语解释:贺兰山脉  拼音:hè lán shān mài
中国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之一。宁夏和内蒙古的界山。海拔2000~3000米,同名主峰,高3556米。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宁夏引黄灌区阻断风沙的天然屏障。
词语解释:冠状动脉  拼音: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供给心脏养分的动脉,起于主动脉,分左右两条,环绕在心脏的表面,形状象王冠。《新民晚报》1986.11.18:“冠心病是由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病。”
词语解释:乌拉尔山脉  拼音:wù lɑ ěr shān mài
在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其东麓为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一部分。南北延伸达2000千米,宽40~150千米。一般海拔500~1200米,最高点海拔1895米。西坡较缓,东坡较陡。矿藏丰富。辟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词语解释:主脉  拼音:zhǔ mài
(1).植物叶片中央自叶柄至叶端的一条茎脉。后多比喻文章或事件的主要线索。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二)》:“《花瓣》中写‘文化大革命’的那一段因为是通篇作品的主脉……它就更加成为凝重的、真实的了。”
(2).山脉的主要部分。
词语解释:主动脉  拼音:zhǔ dòng mài
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状,再沿脊柱向下,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较小的动脉。它是向全身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也称大动脉。
词语解释:风脉  拼音:fēng mài
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迷信者认为“风水”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你要挖那块地,就一镢先把我砍倒!那是我的好风脉呵!”参见“ 风水 ”。
词语解释:胗脉  拼音:zhēn mài
医生用手指按在病人腕部的动脉上,视脉搏的变化诊断病情。胗,同“ 诊 ”。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省郎 张廷之 有疾,过诣 赵鄂 胗脉。”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胗脉。”
词语解释:肝脉  拼音:gān mài
中医指肝脏的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
词语解释:肺动脉  拼音:fèi dòng mài
从心向肺输送血液的血管,短而粗,共有两条,从右心室发出,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分成小枝包住肺泡。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有二氧化碳,颜色暗红。
词语解释:肢脉  拼音:zhī mài
河流的分支。 宋 陈亮 《江河淮汴策》:“ 禹 於 滎泽 之下,尝引 河 流以注东南而通 淮 泗 ,盖其肢脉犹未盛也。”
词语解释:句脉  拼音:jù mài
诗歌语句的脉络。指诗句的节奏单位与意义单位的关系。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古今人作七言诗,其句脉多上四字,而下以三字成之,如‘老人清晨梳白头’、‘先帝天马玉花驄’之类。而 退之 乃变句脉以上三下四,如‘落以斧引以纆徽’、‘虽欲悔舌不可捫’之类是也。”
词语解释:肺静脉  拼音:fèi jìng mài
从肺向心输送血液的血管,从左右两肺各发出两条,进入左心房。肺静脉中的血液含有氧气,颜色鲜红。
词语解释:评脉  拼音:píng mài
诊脉。《太平广记》卷四三五引 唐 康骈 《剧谈录·续坤》:“ 咸通 、 乾符 中,京师医者 续坤 ,颇得 秦 医 和 之术,评脉知吉凶休咎。”
词语解释:冈底斯山脉  拼音:gāng dǐ sī shān mài
中国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横贯西藏西南部。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北为高寒的藏北高原,南为温凉的藏南谷地。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冷布岗日峰,海拔7095米。其他著名高峰还有冈仁波齐峰(6656米)等。
词语解释:凭脉  拼音:píng mài
搭脉,切脉。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请来凭脉,他道 小梅 行必定是个廝儿胎。”
词语解释:十二脉  拼音:shí èr mài
即十二经脉。《素问·阴阳别论》:“ 黄帝 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歧伯 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王冰 注:“十二脉,谓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之脉也。”
词语解释:十二经脉  拼音:shí èr jīng mài
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素问·诊要经终论》:“ 帝 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
词语解释:跷脉  拼音:qiāo mài
亦作“蹻脉”。 见“ 蹺脉 ”。
亦作“蹻脉”。 中医奇经八脉名。包括阳跷脉和阴跷脉。《灵枢经·脉度》:“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司马贞 索隐述赞“效验多状” 唐 张守节 正义:“人两足蹻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共17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