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脆管脆薄脆嫩脆好脆脆崩崩脆亮脆性 
脆弱脆响脆断脆绷脆化脆爽脆变 
脆美脆促脆骨脆怯脆快脆生生脆帮根儿咬 

词语解释:脆管  拼音:cuì guǎn
笛的别称。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清絃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元 张宇 《上巳日游平湖》诗:“脆管当筵清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
词语解释:脆弱  拼音:cuì ruò
(1).薄弱;单薄。指才力。《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宄并至,臣脆弱,不能忍俟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使太常以太牢祀 孔子 於辟雍,以 颜渊 配”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吴 楚 之民脆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晋书·王俊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2).薄弱;单薄。指身体。 汉 蔡琰 《悲愤诗》:“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芒市》:“ 芒市 川原广邈,田土富饶,而人稍脆弱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婢子许大,身如百钧重,我脆弱不堪。” 沉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我的身体是因从小营养不良显得脆弱。”
(3).泛指不坚强。指人。《吕氏春秋·介立》:“ 韩 、 荆 、 赵 ,此三国之将帅贵人,皆多骄矣;其士卒众庶,皆多壮矣。因相暴以相杀,脆弱者拜请以避死。” 唐 杜牧 《罪言》:“自 魏 晋 以下,胤浮羡淫,工机纤杂,意态百出,俗益荡弊,人益脆弱。” 杨沫 《谈谈林道静的形象》:“他显得还比较脆弱,还不是一个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
(4).泛指不坚强。指物。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澄沙脆弱闻应伏,青铁沉埋见亦羞。”《朱子语类》卷四:“冬间花难谢,如水仙至脆弱,亦耐久,如梅花、蜡梅皆然。”
词语解释:脆美  拼音:cuì měi
爽脆甘美。 宋 苏轼 《雨后行菜》诗:“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上房山》:“寺僧争设供,山餚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
词语解释:脆薄  拼音:cuì báo
(1).浮薄,轻薄。《后汉书·循吏传·许荆》:“风俗脆薄,不识学义。” 李贤 注:“脆薄,犹轻薄也。”
(2).不坚牢。 唐 元稹 《缚戎人》诗:“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顾总河》:“若此脆薄之物,何以御敌?”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带着热烈的希望,脆薄的魄力,受一切种种新影新响。”
词语解释:脆响  拼音:cuì xiǎng
清脆响亮。例如:巴掌拍得脆响。
词语解释:脆促  拼音:cuì cù
谓生命脆弱而短暂。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唐 徐彦伯 《题东山子李适碑阴》诗之二:“ 回 也实夭折, 贾生 亦脆促。”
词语解释:脆嫩  拼音:cuì nèn
①(蔬菜瓜果等)鲜嫩易碎裂:脆嫩的黄瓜。②比喻幼嫩柔弱:孩子脆嫩的肩膀怎能承受如此重负?
词语解释:脆断  拼音:cuì duàn
脆而折断。 唐 王建 《当窗织》诗:“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唐 赵抟 《琴歌》:“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词语解释:脆骨  拼音:cuì gǔ
(1).软骨。常喻老人衰弱的身体或诗文单薄的内容。 北周 庾信 《竹杖赋》:“寒关悽愴,覊旅悲凉,疏毛抵於矰缴,脆骨被於风霜。”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三十:“奡兀天成古所无, 涪翁 奇气得来孤,而今脆骨孱如此,枉觅《江西宗派图》。”
(2).作为食品的动物的软骨。
词语解释:脆好  拼音:cuì hǎo
犹柔弱。 宋 陈亮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词:“壮气消尽人脆好,冠盖 阴山 观雪。”
词语解释:脆绷  拼音:cuì bēng
硬而易碎的。例如:这瓜吃起来挺脆绷。
清脆。例如:他讲话的声音挺脆绷。
词语解释:脆怯  拼音:cuì qiè
懦弱畏怯。 唐 柳宗元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駡,僕脆怯,尤不足当也。” 唐 陆龟蒙 《野庙碑》:“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恇挠脆怯,颠躓窜踣。”《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得 汉 人勇者为前军,号‘撞令郎’,若脆弱无他伎者,迁 河 外耕作。”
词语解释:脆脆崩崩  拼音:cuì cuì bēng bēng
方言。犹干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脆脆崩崩地说吧,到底入不入?”
词语解释:脆化  拼音:cuì huà
使金属或塑料变脆
词语解释:脆快  拼音:cuì kuài
爽快;利落。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没关系!我们粗卤人办事,三言两语,脆快了当。” 钱锺书 《围城》八:“‘什么?胡说!’她脆快地回答。”
词语解释:脆亮  拼音:cuì liàng
清脆响亮。《花城》1981年第5期:“她会高傲地昂着头,用脆亮的嗓音叫道:‘嗨, 冯毅 ,过来一下。’”《花城》1981年第6期:“那童音之脆亮,舞姿之飘逸,真把观众弄狂了。”
词语解释:脆爽  拼音:cuì shuǎng
酥脆爽口。例如:饼干脆爽可口。
清脆爽朗。例如:脆爽地回答。
词语解释:脆生生  拼音:cuì shēng shēng
(1).松脆。多指食物。 刘真 《小藤篓的故事》三:“我一面咬了一口那脆生生的红枣,一面想:‘下次再捞红枣,我也找一根长棍子来。’”
(2).清脆悦耳。多指声音。 端木蕻良 《朱刀子》:“说着他丢了十块花边在桌子上,银元发出脆生生的响声。” 杨朔 《北线》十七:“通讯员 小张 用脆生生的嗓子问道:‘你怎么知道呢?’”《人民日报》1982.11.22:“不要说花色妩媚好看,单是听这脆生生的名儿,就已使人心醉神迷了。”
词语解释:脆性  拼音:cuì xìng
物体受拉力或冲击等时,容易破碎的性质。如:玻璃、生铁、砖、石都是脆性物质。
词语解释:脆变  拼音:cuì biàn
金属或塑料减少或失去延性的过程
词语解释:脆帮根儿咬
比喻做事应抓住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