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羹胾 拼音:gēng zì
(1).肉羹和大块肉。《礼记·内则》:“士不贰羹胾。”《墨子·节用中》:“羹胾不重。” 孙诒让 间诂:“《説文·肉部》云:‘胾,大臠也。’……羹,大羹、鈃羹也。”一说,胾,肉之细切者。《管子·弟子职》:“羹胾中别。” 尹知章 注:“胾,谓肉而细切。”
(2).泛指菜肴。 宋 王安石 《车载板》诗:“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词语解释:酒胾 拼音:jiǔ zì
酒与肉。泛指酒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椀金甌,光映几案。”《花月痕》第三回:“一会,巨烛高烧,酒胾杂陈,丝竹迭奏。”词语解释:牛胾 拼音:niú zì
大块牛肉。《仪礼·公食大夫礼》:“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礼记·内则》:“醢,牛胾,醢,牛膾。” 孔颖达 疏:“醢五,谓肉酱也;牛胾六,谓切牛肉。” 宋 曾巩 《边将》诗:“洪涛入坐行酒杯,牛胾羊蒸委若灰。”词语解释:肴胾 拼音:yáo zì
鱼肉等比较丰盛的菜肴。 宋 张耒 《冬日放言》诗之三:“老妻坐我傍,餚胾屡炮煎。”
鱼肉等比较丰盛的菜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鱼、羊、麞、鹿,时荐肴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俄而肴胾罗列,烹飪得宜。”词语解释:枯胾 拼音:kū zì
干肉。 宋 张耒 《次颍川》诗:“黄昏造孤驛,买饭囓枯胾。”词语解释:豕胾 拼音:shǐ zì
指切成大块的猪肉。《仪礼·公食大夫礼》:“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酱,鱼膾。”词语解释:职胾 拼音:zhí zì
古代主祭之官应得的祭肉。《逸周书·尝麦》:“宰乃命冢邑县都祠于太祠,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 朱右曾 校释:“宰,公邑之宰。太祠,邑中尊祭之神。若社稷及乡先生,职所当祭自受之,故曰职胾。”词语解释:炮胾 拼音:pào zì
烤熟的肉块。 南朝 梁 沉约 《高士赞》:“心安藜藿,口絶炮胾。”词语解释:炙胾 拼音:zhì zì
烤肉。《礼记·曲礼上》“殽之序,徧祭之” 唐 孔颖达 疏:“徧,匝也。炙胾之属,虽同出於牲,今祭之,故种种次序,徧匝祭之。”《急就篇》卷三:“膹膾炙胾各有形。” 颜师古 注:“炙,谓炙之於火上也。胾,大臠也。”词语解释:池酒林胾 拼音:chí jiǔ lín zì
《史记·殷本纪》:“﹝ 帝紂 ﹞大冣乐戏於 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后遂以“池酒林胾”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新唐书·裴矩传》:“詔百官都人列繒楼幔阁夹道,被服光丽。廛邸皆供帐,池酒林胾。”参见“ 酒池肉林 ”。
词语解释:酒池肉林 拼音:jiǔ chí ròu lín
《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於 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后即以“酒池肉林”形容极度豪华奢侈。《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徧观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 汉 广大,倾骇之。”《晋书·江统传》:“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臺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何尝是酒池肉林琼台玉食的专擅魔王?”词语解释:噬胾 拼音:shì zì
食大块肉。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假使登堂噬胾,尝鼎得臠,凭情以会通,随变以适用,岂非万里之逸足哉?”词语解释:狗胾 拼音:gǒu zì
切块的狗肉。